突如其来的大喜之下,一些细节被人有意无意的忽略……至少,这一场大捷是板上钉钉的了,虽然唐军北上追击尚有风险,但只要不妄进,以唐骑的战力,安然回撤是不难的。
亲王、宰辅中,只要两个人注意到了那些小小的细节,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个是裴世矩……并不是因为他们冷静,而是他们都很关注那个关键人物,邯郸郡王李怀仁。
裴世矩灰白的眉头微挑,转头瞄了眼不远处的中书侍郎温彦博,和稍远的中书舍人崔信,周围的朝臣都在恭贺……恭贺温彦博的侄儿温邦得以生还,也恭贺崔信的未来女婿李怀仁。
裴世矩回想当年的阿史那一族,都蓝可汗、达头可汗、启民可汗、射匮可汗、前处罗可汗、始毕可汗,无不是一时人杰!
十余万大军围攻一个才刚刚建成的寨堡,居然久攻不下反而败北……这一代的阿史那子弟,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真是废物!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这个所谓的“竖子”当然指的是李善。
裴世矩拿到奏折后,第一时间看的是上书者的名字……代州司马尔朱义琛、朔州司马秦武通、代州录事参军事卢承基。
没有李善的名字,裴世矩先是一喜,但随后发现奏折中提及李善率骑兵北上追击,再看看奏折中从头到尾只在开头提到了代州总管永康县公李靖率兵出塞,而上书者中也没有李靖……
如裴世矩这种老狐狸,如李世民这种久历战阵的名将,同时又特别关注李善,都很快察觉到了这个异常。
如果李靖没有北上追击,那递交奏折报功的上书者中,李靖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
如果李靖北上追击,那么奏折中应该不会特地提及是邯郸王率唐骑北上追击……特别是留守的秦武通是李渊钦点,卢承基、尔朱义琛都是东宫门下。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细节,但裴世矩、李世民都同时判断,如今朔州战局,很可能掌握在李善手中而不是李靖手中。
这次从头到尾都没有做手脚,或者说没来得及做什么手脚……但裴世矩知道,这是李善最接近死亡的一次,但没想到和之前那么那么多次一模一样,不仅没能事败身死,反而很可能会再次借此一跃。
裴世矩的视线落在了前面还在口诵贺语的太子李建成身上,眼神中有着一丝诡异,既然下定决心依附东宫,裴世矩必尽全力,他已经查到了点什么……
那条隐秘还没能确定真伪的消息……裴世矩在心里想,或许应该找个机会,自己还能活几年?
下面的朝臣已经乱成一团,不过唐初的早朝,除非是大典或者半月一次的正式朝会,并不太讲究规矩,温彦博和崔信两人本就熟识,如今隐忧一去,笑着和一旁的中书侍郎宇文士及、黄门侍郎唐俭商谈。
“奏折提及出城死战……”唐俭啧啧道:“武安、万彻均为名将,但久闻邯郸王以诗才闻名,擅筹谋设计,更善医术,不料……”
“哈哈哈!”宇文士及大笑摇头,“茂约兄有所不知,数年前流贼袭东山,怀仁设计破敌,事后俘虏尽皆斩首……”
那青年为人彬彬有礼,处事温和,但绝不是什么手软的货色。
温彦博点头道:“当日巡视代地,怀仁温和,但属官无不俯首。”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虽然李善态度很温和,但御下却很严厉……不是那种稳坐中军帐的人物,关键时刻不惜人后。
唐俭笑着看向崔信,“恭喜恭喜,如此佳婿,文武双全,堪为人杰。”
崔信苦笑了声,“北上追击……只望能平安归来。”
“放心便是。”温彦博劝道:“北上诸将,无不俯首……”
说到这儿,温彦博突然一顿,脸色微变,一旁的宇文士及、崔信有些懵懂,但唐俭已经反应过来了,诸将俯首邯郸王,那李靖呢?
能站在太极殿内的,不一定没有蠢货,但绝大部分都是人精,更别说看过奏折的大都是老狐狸……古怪的氛围渐渐弥漫在整个太极殿。
到底出了什么事?
李渊忍不住抬头看向太极殿外,自己和李善之间,或者说获得代地消息,还有一条渠道,平阳公主。
第六百五十四章 此必为天命!
两仪殿内,靠在软榻上的李渊揉着太阳穴,觉得脑袋一阵阵的发胀,下面的太子、秦王和诸位宰辅都默不吭声,只静静听着平阳公主的讲述。
李善赴任代州,平阳公主先后两次遣派亲卫襄助,共计约莫两百人,这封信就是一名留在顾集镇的亲卫手书送回来的,只比秦武通、尔朱义琛的奏折慢了半日。
虽然信中说的比较委婉,甚至没有直接提起,但只点出的那些李靖、李善的动向,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刚刚赴任代州总管的永康县公李靖,与一度以代州长史执掌代州总管府的邯郸王李善,已经不是颇有间隙,而是互相敌视。
李建成和李世民对视了眼,两人都没吭声……从立场上来说,李靖和李善都是受圣人李渊简拔而起的,没有被卷入夺嫡之争,也没有投入东宫或秦王府的门下。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靖、李善之争是内乱。
当然了,李建成是这么想的……但李世民就未必了。
李世民自视甚高,无论是战功还是军中威望,当世不做二人之想,但也极为赏识李靖,还想着或有可能笼络这位昔日部将呢,没想到却与李善闹成这样。
不过还好,只要没撕破脸就行……信中提及李善率兵追击离开之后,李靖才抵达顾集镇战场的,两人还没见面呢。
毕竟还有李楷在,而且还有李客师这层关系……李世民还天真的想和稀泥,让李靖、李善弃前嫌而携手呢。
想到这,李世民咳嗽两声,“李药师深得兵法奥妙,出塞后缓行惑敌,再以骑兵急袭,一举破敌……”
话还没说完,平阳公主面无表情的扬了扬手中信件,“骑兵未至,顾集镇已然城破,怀仁、张士贵、薛万彻率八百余残兵出城死战,急袭突厥汗旗,追杀颉利可汗,六千骑兵方能大败突厥。”
李世民被堵的也没话说了,正常情况下,六千唐骑的确无法击溃数万突厥骑兵,若不是李善、张士贵、薛万彻死战,咬着颉利可汗的屁股一路追杀,将战局搅得天翻地覆,这一战顶多也就能逼退突厥,胜败都很难说。
李渊长叹一声,瞄了眼女儿,挥手让宰辅退下,才伸手取来那封信……其实所有人都心里有数,平阳公主念信的时候时有间断,是有选择的。
慢慢浏览了一遍,李渊微微点头,“坚守八日之久,应是张武安之功。”
张士贵前几年非常得李渊的看重,几次赏赐超乎常典,还特地设宴款待。
片刻后,李渊眉头微挑,“居然是怀仁亲手斩郭子恒头颅!”
李世民有些意外,郭子恒都逃出塞外了,居然死在李善手中……怀仁倒是有些身手,但记得战场搏杀之术并不擅长啊。
“斩将夺旗,勇不可当,薛万彻斩落汗旗,不负河北名将之名。”
李建成接过信件看了几眼,不由呃了声,“颉利可汗……欲谷设……这对父子在怀仁手中吃的亏……”
李渊也有点好笑,颉利可汗父子都算是折在了李善手中,犹记得年初就在这儿,怀仁喝问突厥使者阿史那·思摩……倒要看看颉利比其子高明几分?!
事实证明了,父子俩一般的货色,毕竟欲谷设麾下兵力不算多,这次颉利可汗可是举兵二十万南下的。
顿了顿,李建成看向李渊,“阵前答话偷袭,只怕名声……”
“十余万大军围攻三千士卒的寨堡。”李渊对此很是无所谓,嗤笑道:“兵力如此悬殊,自然要无所不用其极。”
李世民接过信件看了看,一言不发,心想其实论功,李靖的确有功,若不是其遣派骑兵急行北上,顾集镇一战,怀仁必然战死阵中……但这场大捷,李靖的确不算首功。
怀仁在代地根基甚牢,张士贵、薛万彻都是并肩而战的同袍,苏定方、刘世让都是其嫡系……其实关键在于,李药师为大局留在后军,未能亲自赶往顾集镇,导致兵权易手。
李世民的思路不能说错……但如果李靖真的亲自领军,只怕李善会公开撕破脸,事情更是难以收拾。
其实现在大家都心里有数,李靖驻军雁门关,坐视突厥猛攻顾集镇,并不是不愿意出兵,而是想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出兵时间……只不过是以三千唐兵以及李善、张士贵、薛万彻的性命为代价,为赌注,为砝码。
这是李善和李靖反目的根本原因。
对此,李渊显得很无奈,也能理解……差一点点就战死阵中,如果说之前不知道,率兵来援的苏定方、刘世让都是其嫡系,李善怎么可能不知道消息。
但却是李渊下诏,代地之事由药师择之……要不要出兵援顾集镇,任由李靖决定。
李建成瞄了眼平阳公主,“三妹,还有什么?”
平阳公主哼了声,“亲卫亲口来报,八百骑兵出城死战,张士贵、薛万彻破阵后难以为继,怀仁持槊冲锋,身披五创……”
李渊微微点头,视线扫了扫李世民,心想怀仁的性子倒是有点像二郎,关键时刻不让人后。
说到这,平阳公主有点迟疑,顿了顿才继续说:“据说是颉利可汗深恨,亲自持弓冷射,怀仁中箭,亲手拔箭发射……”
“呃……射落汗旗……”
“唐骑乘势掩杀,击溃王帐兵,薛万彻斩断旗杆,数百骑兵一路追杀颉利可汗,突厥大乱,东西两路援兵透阵而出,突厥方才溃败。”
说到后面,平阳公主都有点结巴了,显然她不太信。
安静了片刻后,李渊父子三人两两对视了几眼,都一副瞠目结舌的模样。
开玩笑吧?
李建成还没什么想法,而李世民不由暗想……难道李善之前藏拙了?
年纪不大,心思倒是深!
下一刻,李建成用疑惑的口吻询问,“没听说过……三妹,怀仁擅射?”
平阳公主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回道:“二十步之内,尚未必能上靶!”
李世民嘴角一抽,二十步之内都不能上靶,居然能精准的射落汗旗?
李渊盖棺定论,“此必为天命!”
好吧,这是说的好听点的,相反的版本就是,瞎几把乱射都能射落汗旗,这叫狗屎运啊!
第六百五十五章 暗示
小插曲略为活跃了气氛,但烦恼却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李渊揉着眉心在心里发愁,在古代的绝大部分朝代中,所谓君臣之间,绝不是主仆的关系,李渊贵为天下之主,但也要按规矩做事。
如何处置这件事,李渊实在是难以抉择。
李善名义上率唐骑北上追击突厥,甩开了后军的李靖,此举实际上就是在夺军,说起来是有点犯忌讳的。
但这不是不能理解,也不是不能解释的,一方面李渊能理解李善心头的怒气,甚至于李靖拖延出兵时间……背后给他撑腰的就是李渊下的那道诏书。
另一方面李靖身为主将却不在场,之前长期执掌代州总管府的李善有足够的理由和能力率军迅捷追击,所谓兵贵神速。
说到底,李渊那份诏书是惹出这些麻烦的导火索……李渊不可能自己打自己嘴巴去训斥李靖拖延出兵,更不能训责射落汗旗,追杀颉利,以至于大败突厥的李善。
如何处置这件事……是李渊烦恼的,也是李建成、李世民烦恼的,父子三人都在考虑同一个问题,接下来怎么办?
如果说年初李善雁门大捷,生擒欲谷设,但因为年纪不大,官位不显,才最终只以代州长史掌代州总管府。
但此次大破突厥,如此功勋,而且李善已经列入宗室,册封郡王,再加上其于代州年许,上下皆服……肯定都服,没看见李善北上,将所有大将都一股脑带走,唯一留下的秦武通还在奏折上没有附上李靖的名字。
所以,李善才是出任代州总管的最佳人选。
而且代州总管,也是最合适李善的位置。
李世民在心里盘算,如此大功,回朝必有封赏……一般来说封赏有三种,其一是财帛土地仆婢,其二是爵位,其三是晋升。
但李善虽然贪财,但却生财有道,已然册封郡王,是升无可升了,所以只可能是晋升……除非北上追击遭逢大败,否则必然晋升。
不过年方弱冠,朝中不太可能挤得出一个能让李善越位晋升的好位置,就算有……上至李渊,下至朝臣只怕也不肯。
考虑到李唐一朝以郡王镇守要地,所以李善已经待了将近一年的代州才是其最适合的位置。
但如此一来,李靖怎么办?
亲王、宰辅中,只要两个人注意到了那些小小的细节,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个是裴世矩……并不是因为他们冷静,而是他们都很关注那个关键人物,邯郸郡王李怀仁。
裴世矩灰白的眉头微挑,转头瞄了眼不远处的中书侍郎温彦博,和稍远的中书舍人崔信,周围的朝臣都在恭贺……恭贺温彦博的侄儿温邦得以生还,也恭贺崔信的未来女婿李怀仁。
裴世矩回想当年的阿史那一族,都蓝可汗、达头可汗、启民可汗、射匮可汗、前处罗可汗、始毕可汗,无不是一时人杰!
十余万大军围攻一个才刚刚建成的寨堡,居然久攻不下反而败北……这一代的阿史那子弟,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真是废物!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这个所谓的“竖子”当然指的是李善。
裴世矩拿到奏折后,第一时间看的是上书者的名字……代州司马尔朱义琛、朔州司马秦武通、代州录事参军事卢承基。
没有李善的名字,裴世矩先是一喜,但随后发现奏折中提及李善率骑兵北上追击,再看看奏折中从头到尾只在开头提到了代州总管永康县公李靖率兵出塞,而上书者中也没有李靖……
如裴世矩这种老狐狸,如李世民这种久历战阵的名将,同时又特别关注李善,都很快察觉到了这个异常。
如果李靖没有北上追击,那递交奏折报功的上书者中,李靖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
如果李靖北上追击,那么奏折中应该不会特地提及是邯郸王率唐骑北上追击……特别是留守的秦武通是李渊钦点,卢承基、尔朱义琛都是东宫门下。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细节,但裴世矩、李世民都同时判断,如今朔州战局,很可能掌握在李善手中而不是李靖手中。
这次从头到尾都没有做手脚,或者说没来得及做什么手脚……但裴世矩知道,这是李善最接近死亡的一次,但没想到和之前那么那么多次一模一样,不仅没能事败身死,反而很可能会再次借此一跃。
裴世矩的视线落在了前面还在口诵贺语的太子李建成身上,眼神中有着一丝诡异,既然下定决心依附东宫,裴世矩必尽全力,他已经查到了点什么……
那条隐秘还没能确定真伪的消息……裴世矩在心里想,或许应该找个机会,自己还能活几年?
下面的朝臣已经乱成一团,不过唐初的早朝,除非是大典或者半月一次的正式朝会,并不太讲究规矩,温彦博和崔信两人本就熟识,如今隐忧一去,笑着和一旁的中书侍郎宇文士及、黄门侍郎唐俭商谈。
“奏折提及出城死战……”唐俭啧啧道:“武安、万彻均为名将,但久闻邯郸王以诗才闻名,擅筹谋设计,更善医术,不料……”
“哈哈哈!”宇文士及大笑摇头,“茂约兄有所不知,数年前流贼袭东山,怀仁设计破敌,事后俘虏尽皆斩首……”
那青年为人彬彬有礼,处事温和,但绝不是什么手软的货色。
温彦博点头道:“当日巡视代地,怀仁温和,但属官无不俯首。”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虽然李善态度很温和,但御下却很严厉……不是那种稳坐中军帐的人物,关键时刻不惜人后。
唐俭笑着看向崔信,“恭喜恭喜,如此佳婿,文武双全,堪为人杰。”
崔信苦笑了声,“北上追击……只望能平安归来。”
“放心便是。”温彦博劝道:“北上诸将,无不俯首……”
说到这儿,温彦博突然一顿,脸色微变,一旁的宇文士及、崔信有些懵懂,但唐俭已经反应过来了,诸将俯首邯郸王,那李靖呢?
能站在太极殿内的,不一定没有蠢货,但绝大部分都是人精,更别说看过奏折的大都是老狐狸……古怪的氛围渐渐弥漫在整个太极殿。
到底出了什么事?
李渊忍不住抬头看向太极殿外,自己和李善之间,或者说获得代地消息,还有一条渠道,平阳公主。
第六百五十四章 此必为天命!
两仪殿内,靠在软榻上的李渊揉着太阳穴,觉得脑袋一阵阵的发胀,下面的太子、秦王和诸位宰辅都默不吭声,只静静听着平阳公主的讲述。
李善赴任代州,平阳公主先后两次遣派亲卫襄助,共计约莫两百人,这封信就是一名留在顾集镇的亲卫手书送回来的,只比秦武通、尔朱义琛的奏折慢了半日。
虽然信中说的比较委婉,甚至没有直接提起,但只点出的那些李靖、李善的动向,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刚刚赴任代州总管的永康县公李靖,与一度以代州长史执掌代州总管府的邯郸王李善,已经不是颇有间隙,而是互相敌视。
李建成和李世民对视了眼,两人都没吭声……从立场上来说,李靖和李善都是受圣人李渊简拔而起的,没有被卷入夺嫡之争,也没有投入东宫或秦王府的门下。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靖、李善之争是内乱。
当然了,李建成是这么想的……但李世民就未必了。
李世民自视甚高,无论是战功还是军中威望,当世不做二人之想,但也极为赏识李靖,还想着或有可能笼络这位昔日部将呢,没想到却与李善闹成这样。
不过还好,只要没撕破脸就行……信中提及李善率兵追击离开之后,李靖才抵达顾集镇战场的,两人还没见面呢。
毕竟还有李楷在,而且还有李客师这层关系……李世民还天真的想和稀泥,让李靖、李善弃前嫌而携手呢。
想到这,李世民咳嗽两声,“李药师深得兵法奥妙,出塞后缓行惑敌,再以骑兵急袭,一举破敌……”
话还没说完,平阳公主面无表情的扬了扬手中信件,“骑兵未至,顾集镇已然城破,怀仁、张士贵、薛万彻率八百余残兵出城死战,急袭突厥汗旗,追杀颉利可汗,六千骑兵方能大败突厥。”
李世民被堵的也没话说了,正常情况下,六千唐骑的确无法击溃数万突厥骑兵,若不是李善、张士贵、薛万彻死战,咬着颉利可汗的屁股一路追杀,将战局搅得天翻地覆,这一战顶多也就能逼退突厥,胜败都很难说。
李渊长叹一声,瞄了眼女儿,挥手让宰辅退下,才伸手取来那封信……其实所有人都心里有数,平阳公主念信的时候时有间断,是有选择的。
慢慢浏览了一遍,李渊微微点头,“坚守八日之久,应是张武安之功。”
张士贵前几年非常得李渊的看重,几次赏赐超乎常典,还特地设宴款待。
片刻后,李渊眉头微挑,“居然是怀仁亲手斩郭子恒头颅!”
李世民有些意外,郭子恒都逃出塞外了,居然死在李善手中……怀仁倒是有些身手,但记得战场搏杀之术并不擅长啊。
“斩将夺旗,勇不可当,薛万彻斩落汗旗,不负河北名将之名。”
李建成接过信件看了几眼,不由呃了声,“颉利可汗……欲谷设……这对父子在怀仁手中吃的亏……”
李渊也有点好笑,颉利可汗父子都算是折在了李善手中,犹记得年初就在这儿,怀仁喝问突厥使者阿史那·思摩……倒要看看颉利比其子高明几分?!
事实证明了,父子俩一般的货色,毕竟欲谷设麾下兵力不算多,这次颉利可汗可是举兵二十万南下的。
顿了顿,李建成看向李渊,“阵前答话偷袭,只怕名声……”
“十余万大军围攻三千士卒的寨堡。”李渊对此很是无所谓,嗤笑道:“兵力如此悬殊,自然要无所不用其极。”
李世民接过信件看了看,一言不发,心想其实论功,李靖的确有功,若不是其遣派骑兵急行北上,顾集镇一战,怀仁必然战死阵中……但这场大捷,李靖的确不算首功。
怀仁在代地根基甚牢,张士贵、薛万彻都是并肩而战的同袍,苏定方、刘世让都是其嫡系……其实关键在于,李药师为大局留在后军,未能亲自赶往顾集镇,导致兵权易手。
李世民的思路不能说错……但如果李靖真的亲自领军,只怕李善会公开撕破脸,事情更是难以收拾。
其实现在大家都心里有数,李靖驻军雁门关,坐视突厥猛攻顾集镇,并不是不愿意出兵,而是想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出兵时间……只不过是以三千唐兵以及李善、张士贵、薛万彻的性命为代价,为赌注,为砝码。
这是李善和李靖反目的根本原因。
对此,李渊显得很无奈,也能理解……差一点点就战死阵中,如果说之前不知道,率兵来援的苏定方、刘世让都是其嫡系,李善怎么可能不知道消息。
但却是李渊下诏,代地之事由药师择之……要不要出兵援顾集镇,任由李靖决定。
李建成瞄了眼平阳公主,“三妹,还有什么?”
平阳公主哼了声,“亲卫亲口来报,八百骑兵出城死战,张士贵、薛万彻破阵后难以为继,怀仁持槊冲锋,身披五创……”
李渊微微点头,视线扫了扫李世民,心想怀仁的性子倒是有点像二郎,关键时刻不让人后。
说到这,平阳公主有点迟疑,顿了顿才继续说:“据说是颉利可汗深恨,亲自持弓冷射,怀仁中箭,亲手拔箭发射……”
“呃……射落汗旗……”
“唐骑乘势掩杀,击溃王帐兵,薛万彻斩断旗杆,数百骑兵一路追杀颉利可汗,突厥大乱,东西两路援兵透阵而出,突厥方才溃败。”
说到后面,平阳公主都有点结巴了,显然她不太信。
安静了片刻后,李渊父子三人两两对视了几眼,都一副瞠目结舌的模样。
开玩笑吧?
李建成还没什么想法,而李世民不由暗想……难道李善之前藏拙了?
年纪不大,心思倒是深!
下一刻,李建成用疑惑的口吻询问,“没听说过……三妹,怀仁擅射?”
平阳公主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回道:“二十步之内,尚未必能上靶!”
李世民嘴角一抽,二十步之内都不能上靶,居然能精准的射落汗旗?
李渊盖棺定论,“此必为天命!”
好吧,这是说的好听点的,相反的版本就是,瞎几把乱射都能射落汗旗,这叫狗屎运啊!
第六百五十五章 暗示
小插曲略为活跃了气氛,但烦恼却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李渊揉着眉心在心里发愁,在古代的绝大部分朝代中,所谓君臣之间,绝不是主仆的关系,李渊贵为天下之主,但也要按规矩做事。
如何处置这件事,李渊实在是难以抉择。
李善名义上率唐骑北上追击突厥,甩开了后军的李靖,此举实际上就是在夺军,说起来是有点犯忌讳的。
但这不是不能理解,也不是不能解释的,一方面李渊能理解李善心头的怒气,甚至于李靖拖延出兵时间……背后给他撑腰的就是李渊下的那道诏书。
另一方面李靖身为主将却不在场,之前长期执掌代州总管府的李善有足够的理由和能力率军迅捷追击,所谓兵贵神速。
说到底,李渊那份诏书是惹出这些麻烦的导火索……李渊不可能自己打自己嘴巴去训斥李靖拖延出兵,更不能训责射落汗旗,追杀颉利,以至于大败突厥的李善。
如何处置这件事……是李渊烦恼的,也是李建成、李世民烦恼的,父子三人都在考虑同一个问题,接下来怎么办?
如果说年初李善雁门大捷,生擒欲谷设,但因为年纪不大,官位不显,才最终只以代州长史掌代州总管府。
但此次大破突厥,如此功勋,而且李善已经列入宗室,册封郡王,再加上其于代州年许,上下皆服……肯定都服,没看见李善北上,将所有大将都一股脑带走,唯一留下的秦武通还在奏折上没有附上李靖的名字。
所以,李善才是出任代州总管的最佳人选。
而且代州总管,也是最合适李善的位置。
李世民在心里盘算,如此大功,回朝必有封赏……一般来说封赏有三种,其一是财帛土地仆婢,其二是爵位,其三是晋升。
但李善虽然贪财,但却生财有道,已然册封郡王,是升无可升了,所以只可能是晋升……除非北上追击遭逢大败,否则必然晋升。
不过年方弱冠,朝中不太可能挤得出一个能让李善越位晋升的好位置,就算有……上至李渊,下至朝臣只怕也不肯。
考虑到李唐一朝以郡王镇守要地,所以李善已经待了将近一年的代州才是其最适合的位置。
但如此一来,李靖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