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微微颔首,转身看向张文禧,“准备干粮、清水,补充战马、军械。”
其实在座的人都已经猜到了李善想干什么,陇州本就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三千大军并别驾张世隆都已经战死,兵力本就不足,还要防御随时可能南下的梁军甚至是突厥,实在没有余力南下援助仁寿宫了。
为今之计,只可能是邯郸王李怀仁率数百亲卫急行南下。
看着兄长急匆匆的走出去安排诸事,张文瓘不禁感慨,怀仁兄可真忙啊。
两刻钟后,李善率六百余亲卫并近千战马,一路狂飙,向着仁寿宫方向而去。
南城门外,众人目送数百骑兵的背影渐渐消逝,常达叹道:“些许年,如此英杰,唯当年秦王相仿。”
诸人纷纷点头赞同,在很多人看来,邯郸王李怀仁与秦王李世民有着很多的共同点,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双十之龄,以战功称雄天下。
长史杨则轻声道:“陛下立国,数年内秦王南征北战,澄清宇内,高束京中,这数年内,邯郸王异军突起,数破突厥,扬威塞外,以战功论,不弱秦王。”
“怀仁兄每每遇难,但每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山东、马邑、朔州无不如此。”张文瓘朗声道:“数百精锐迅捷南下,仁寿宫必无恙!”
其他几人都没吭声,常达在心里祈祷李善能及时赶到仁寿宫,能再一次上演力挽狂澜的好戏,否则自己可能难逃此劫。
的确如此,此时此刻的周二郎正驱马向北疾驰,他从天台山的后山艰难攀爬而下,好不容易回到汧源县……当时李渊已然领亲卫北上了。
如果李善没能及时赶到仁寿宫救驾,这个锅很可能会砸在陇州总管常达头上……谁让你贸然出兵导致大败,若非如此,李善也不会北上了。
第七百九十三章 亡羊补牢
差不多就在李善启程南下的时候,长安皇城的东宫内,留守长安的三位宰辅裴寂、陈叔达、封伦默然无语,但投向端坐上首的太子李建成的视线中都带着复杂的情绪。
裴寂是最早发现异样的,昨日急报入京,梁军长途奔袭仁寿宫,陛下在返回长安的途中遇袭,败回天台山,依山而守。
毫无疑问,这是要长安这边立即遣派大军去解围……陛下、秦王、大量朝臣以及嫔妃、皇子都被困在了仁寿宫。
第一个看到战报的裴寂第一时间去了东宫,这位宰辅说句实话,无论是才干还是名望都是平平无奇,无非是因为当年与李渊的关系才得以身居高位,与堂兄裴世钜完全没法比。
换句话说,裴寂就算是想做坏事都坏不到哪儿去,当年弄死了刘武周,主因也不在于他,而在于李渊本人。
但裴寂没有在东宫找到太子,等了好久都已经入夜了,李建成才被找回来,还一脸的不悦……这件事让裴寂非常奇怪,太子不在东宫,甚至可能不在太极殿,到底去了哪儿呢?
在看到军报之后,李建成先是大惊失色,嚷嚷着要亲自率兵去援,但在短暂的慌乱后,李建成突然沉默下来,并且以已经入夜为理由,选择第二日召集宰辅、幕僚共议……显然,这位大唐的皇太子并不像李渊认为的那样的仁厚。
其实这也正常,历朝历代,夺嫡之争,为了那张皇位,父杀子,子弑父,兄弟手足举刀而向,都是便饭家常。
这难道不是个上天赐予的好机会吗?
岐州临近京兆,泾州已然兵败,陇州又遭梁军来袭,而其他几个州府要援救岐州都是需要绕道的,这也是李渊将希望寄托在长安援军的主要原因……京兆出兵,最为快捷。
如果京兆不迅速出兵,而梁军全力猛攻,有不小的希望能攻破仁寿宫。
这对李建成来说,难道不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如果秦王战死,李建成东宫的位置就稳如泰山,如果李渊也死了,李建成那简直就是……一劳永逸,至少提前十年登基称帝。
陈叔达窥见太子脸上不由自主,控制不住的喜色,想了想垂下头去,虽然他持身公正,向来不偏不倚,但在关键时刻也保持了沉默……这种皇权之争,自己又没有依附东宫,何苦掺和进去?
中书令封伦兼任天策府司马,虽然紧锁眉头但也没吭声,目前的局势,这位前隋著名的谄臣选择明哲保身……只是在心中暗暗焦急,要知道齐王李元吉也在仁寿宫呢。
这时候,太子最心腹的几位幕僚都到了,魏征第一个站了出来,“梁军数日前击破灵州,殿下已于京兆召集府兵成军,当遣良将领军北上。”
对魏征这种人来说,这几句话算委婉的了,没有将事情说的明明白白,而是在给太子一个阶梯下……没有第一时间发兵,那是因为没有选定良将领兵。
太子中允王珪打量着李建成的神情,悄然走到封伦、陈叔达身边小声说了几句话,两人对视了眼,都退出了显德殿。
殿内没有外人了,王珪才走到李建成身边,“殿下此举不妥。”
李建成脸上浮现出挣扎的神色,做出这种选择,他其实还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只是不能说出口。
魏征压低声音,“秦王军功盖世,但殿下稳坐东宫,为何?”
“大义在手!”
说白了,李建成之所以成为太子,就是因为他是李渊的嫡长子,纵然嫡次子李世民再如何了得,打下了大半个天下,在李建成没有犯错的前提下,李世民就无法入主东宫。
王珪向魏征投去赞赏的眼神,低声继续道:“不言陛下尚能骑射,更需知秦王阵中勇武之名天下皆知。”
魏征适时的补充道:“洛阳城外,虎牢关前,洛水河畔。”
李建成脸色大变,拍案而起,“不错!”
选择不发兵相援,很可能会一劳永逸,但李世民有天策府众多猛将护佑,未必不能杀出重围。
洛阳大战,李世民率几十骑被郑军围困,坐骑中箭倒毙,丘行恭牵马持刀,杀出重围。
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与尉迟恭率三四个骑兵挑衅数千夏军,最终全身而退。
洛水大捷,刘黑闼夜袭李世绩,李世民率数十骑来援,乱战中几乎丧命,但秦琼、尉迟恭两位勇将硬生生的将李世民抢了出来。
梁军能比郑军、夏军更强悍吗?
此次李世民生怕李建成监国期间下黑手,将天策府众多谋士、大将都带去了仁寿宫,万一杀出重围……到那时候事情传开,朝中上下皆知,陛下被困仁寿宫,太子坐视不理。
如果出现那种局面……李渊身死,李世民一旦能杀出重围,得以生还,李建成即使立即登上帝位,但也失了大义名分。
没了大义名分,李建成是李世民的对手吗?
反过来说,如果李建成发兵相援,即使李渊身死,李世民杀出重围,李建成也有大义在手。
两刻钟后,李建成在三位宰辅、众多幕僚的陪伴下,驱马出了皇城,径直去了平阳公主府。
“嗣昌,非你不可!”
李建成诚恳而亲近的紧紧握住柴绍的双手,“如今父亲被困仁寿宫,宗室、朝臣皆有死难,还请嗣昌立即率军北上解围。”
一旁的裴寂补充了几句战况,另两位宰辅陈叔达、封伦都垂下头去……也不知道王珪、魏征如何劝诫,太子的态度突然大变,而且还找到了柴绍。
没有被卷入夺嫡之争中的宗室外戚里,战功卓著同时又得陛下信重的不多,排在前两位的,一位是驸马都尉柴绍,另一位是远在陇州的李怀仁。
已经略有显怀的平阳公主扬声道:“分内之事。”
柴绍也不推辞,即刻让亲卫牵马披甲就要启程。
李建成盘算了下觉得还是有点不放心,咬咬牙道:“嗣昌率两千骑兵先行,为兄领军押后。”
众人都有点诧异,王珪、魏征、裴寂却是心知肚明,太子亲身上阵,这是在亡羊补牢呢。
第七百九十四章 最后时刻
天台山上,疲惫的李世民毫无仪态的瘫在一块大石上,但依旧专注的盯着山下再次聚集准备强攻的敌军,嘴里不停的发号施令。
都说秦王勇武善攻,但其实亦善守,这已经是第三日了,梁军想尽了一切办法,攻占了大半个仁寿宫,但始终无法攻上天台山。
天台山共大小四条道路,李世民分别遣派程咬金、尉迟敬德、郑仁泰把守三条小道,自己率秦琼、尉迟恭把守最重要的中路大道。
李世民将山头上的大殿拆除,或以巨木堵塞道路,或以礌石克敌,或以门板抵御弓箭,但即使伤亡颇重,梁军依旧强攻不退,这条山路上布满了双方将士的血肉。
“一夜未眠,先去歇息会儿吧。”
“父亲,孩儿适才睡了会儿。”
李世民勉强支撑着起身,李渊示意一旁的中书令杨恭仁上前扶了一把。
虽然受了箭伤,但李渊并没有只躺在那儿,这几日他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虽然让李世民总领全局,但李渊时常巡视各处,一方面以抚慰军心,一方面也是显示自己无碍以激励士气。
“二郎辛苦了。”李渊感慨的看着次子脸上的箭痕。
昨夜梁军夜袭,李世民率亲卫死战不退,终于等到了援军,但脸上也留下了这道箭痕。
“分内之事。”李世民平静的说:“只是尉迟恭、李孟尝都中箭伤重,难以再战了。”
一旁的杨恭仁叹了口气,低声道:“适才斥候来报,凌晨时分,梁军偷袭,西边的程咬金率亲卫应敌,摔落山崖,虽不致死,但左腿骨折。”
李世民的脸颊颤了颤,三日内,天策府的损失让他心头啼血。
李渊神色极为阴郁,他明白次子话里的言外之意,虽然是依山而守,但唐军本就几百士卒,而梁军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思路长途奔袭,自然是不惜伤亡全力猛攻。
如果援军再不来,只怕要守不住了。
当日乱战,消息早就散开了,贵为天子的李渊被困仁寿宫,自然不可能没有援军,其实就在昨日,驻守雍县本已经北上援陇州的三千唐军就抵达了仁寿宫。
当时梁军大乱,山顶处观望战局的李渊大喜,命李世民率残卒下山,前后夹击……但李世民显示出一位战场统帅的敏锐眼光,拒绝了李渊的命令。
李世民发现山下的梁军动态非常的奇怪,越靠近天台山的梁军,越显得严整,距离天台山略为远一些,靠近来援唐军的梁军,越显得混乱。
而事实是李世民猜对了,梁洛仁一边猛攻仁寿宫,一边也广派斥候,早就发现了来援的三千唐军。
面对疾奔而来的三千唐军,梁洛仁张望以待,诱敌深入,就在仁寿宫外,以左右两支骑兵夹击,轻而易举的将援军击溃。
梁洛仁甚至都准备好了应对下山夹击的唐军,准备顺势攻上天台山,可惜没能等到李世民。
仁寿宫周边的几个州府,泾州兵败、岐州兵败,如今只能指望陇州或者京兆了。
李渊咬了咬牙,“算算日程,京兆援军今日应该能到了。”
李世民没吭声,从仁寿宫快马疾驰,一日夜内就能抵达长安,虽然当日没有遣派使者,但那一战梁军急攻仁寿宫,并没有追杀溃逃的唐军士卒,消息应该在很短时间内就传入长安了。
按道理来说,如果太子李建成第一时间出兵,昨日黄昏前就应该抵达仁寿宫了。
一旁的杨恭仁低声道:“若是不出意外,邯郸王今日也应该到了。”
仁寿宫与汧源县之间的距离,与长安的距离差不多,李渊在心里琢磨了下,摇头道:“陇州尚有战事,难以分兵,而且怀仁亲卫翻山越岭,很可能是步行,速度不会很快。”
李世民还是没吭声,他知道李渊说的有道理,但他还是希望李善能够赶来……不管为了什么。
一方面,李世民觉得自己对李建成的了解,要远远超出父亲对其的了解……长兄看似仁厚,但绝不缺乏阴损的手段。
若是自己和父亲都身死仁寿宫,这对李建成来说,估摸着奔丧时候都哭不出来,还得拼命忍笑呢。
另一方面,说的难听一点,如果这次是京兆来兵解围,甚至是太子李建成亲自率军,不说父亲对其的支持肯定会更上一层楼,关键是被其救了一命的李世民以后如何自处呢?
父子俩各有心事,没有再开口,只盯着山脚下正在整军进发的梁军,粗略打制的盾牌顶在最前面,士卒们一手持刀,一手举起木板……如今守军的羽箭早就用完了,几座大殿都被拆干净了,只能从山上搜集石头作为礌石。
站在不远处的裴世钜打了个哈欠,这两天他没怎么睡好……准备工作做的差不多了,不能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啊!
裴世钜早就盘算过了,长安那边应该会有援军的,但太子很有可能拖延时间,而陇州那边的邯郸王……如果得报,必然来援,但无奈梁军攻打陇州,这厮手上应该没什么兵力。
更何况本应该北上的岐州府兵昨日已然败北,陇州那边估摸着自顾不暇呢。
裴世钜都想好了,等梁军攻破天台山,自己得第一时间报出名号……不然在乱军中被杀,那就惨了。
梁师都遣派精锐长途奔袭仁寿宫,一方面是为了扰乱关中,使得自身能在灵州、会州、原州站稳脚跟,也有拖延时间等待突厥发兵的企图,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一战功成。
其实在座的人都已经猜到了李善想干什么,陇州本就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三千大军并别驾张世隆都已经战死,兵力本就不足,还要防御随时可能南下的梁军甚至是突厥,实在没有余力南下援助仁寿宫了。
为今之计,只可能是邯郸王李怀仁率数百亲卫急行南下。
看着兄长急匆匆的走出去安排诸事,张文瓘不禁感慨,怀仁兄可真忙啊。
两刻钟后,李善率六百余亲卫并近千战马,一路狂飙,向着仁寿宫方向而去。
南城门外,众人目送数百骑兵的背影渐渐消逝,常达叹道:“些许年,如此英杰,唯当年秦王相仿。”
诸人纷纷点头赞同,在很多人看来,邯郸王李怀仁与秦王李世民有着很多的共同点,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双十之龄,以战功称雄天下。
长史杨则轻声道:“陛下立国,数年内秦王南征北战,澄清宇内,高束京中,这数年内,邯郸王异军突起,数破突厥,扬威塞外,以战功论,不弱秦王。”
“怀仁兄每每遇难,但每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山东、马邑、朔州无不如此。”张文瓘朗声道:“数百精锐迅捷南下,仁寿宫必无恙!”
其他几人都没吭声,常达在心里祈祷李善能及时赶到仁寿宫,能再一次上演力挽狂澜的好戏,否则自己可能难逃此劫。
的确如此,此时此刻的周二郎正驱马向北疾驰,他从天台山的后山艰难攀爬而下,好不容易回到汧源县……当时李渊已然领亲卫北上了。
如果李善没能及时赶到仁寿宫救驾,这个锅很可能会砸在陇州总管常达头上……谁让你贸然出兵导致大败,若非如此,李善也不会北上了。
第七百九十三章 亡羊补牢
差不多就在李善启程南下的时候,长安皇城的东宫内,留守长安的三位宰辅裴寂、陈叔达、封伦默然无语,但投向端坐上首的太子李建成的视线中都带着复杂的情绪。
裴寂是最早发现异样的,昨日急报入京,梁军长途奔袭仁寿宫,陛下在返回长安的途中遇袭,败回天台山,依山而守。
毫无疑问,这是要长安这边立即遣派大军去解围……陛下、秦王、大量朝臣以及嫔妃、皇子都被困在了仁寿宫。
第一个看到战报的裴寂第一时间去了东宫,这位宰辅说句实话,无论是才干还是名望都是平平无奇,无非是因为当年与李渊的关系才得以身居高位,与堂兄裴世钜完全没法比。
换句话说,裴寂就算是想做坏事都坏不到哪儿去,当年弄死了刘武周,主因也不在于他,而在于李渊本人。
但裴寂没有在东宫找到太子,等了好久都已经入夜了,李建成才被找回来,还一脸的不悦……这件事让裴寂非常奇怪,太子不在东宫,甚至可能不在太极殿,到底去了哪儿呢?
在看到军报之后,李建成先是大惊失色,嚷嚷着要亲自率兵去援,但在短暂的慌乱后,李建成突然沉默下来,并且以已经入夜为理由,选择第二日召集宰辅、幕僚共议……显然,这位大唐的皇太子并不像李渊认为的那样的仁厚。
其实这也正常,历朝历代,夺嫡之争,为了那张皇位,父杀子,子弑父,兄弟手足举刀而向,都是便饭家常。
这难道不是个上天赐予的好机会吗?
岐州临近京兆,泾州已然兵败,陇州又遭梁军来袭,而其他几个州府要援救岐州都是需要绕道的,这也是李渊将希望寄托在长安援军的主要原因……京兆出兵,最为快捷。
如果京兆不迅速出兵,而梁军全力猛攻,有不小的希望能攻破仁寿宫。
这对李建成来说,难道不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如果秦王战死,李建成东宫的位置就稳如泰山,如果李渊也死了,李建成那简直就是……一劳永逸,至少提前十年登基称帝。
陈叔达窥见太子脸上不由自主,控制不住的喜色,想了想垂下头去,虽然他持身公正,向来不偏不倚,但在关键时刻也保持了沉默……这种皇权之争,自己又没有依附东宫,何苦掺和进去?
中书令封伦兼任天策府司马,虽然紧锁眉头但也没吭声,目前的局势,这位前隋著名的谄臣选择明哲保身……只是在心中暗暗焦急,要知道齐王李元吉也在仁寿宫呢。
这时候,太子最心腹的几位幕僚都到了,魏征第一个站了出来,“梁军数日前击破灵州,殿下已于京兆召集府兵成军,当遣良将领军北上。”
对魏征这种人来说,这几句话算委婉的了,没有将事情说的明明白白,而是在给太子一个阶梯下……没有第一时间发兵,那是因为没有选定良将领兵。
太子中允王珪打量着李建成的神情,悄然走到封伦、陈叔达身边小声说了几句话,两人对视了眼,都退出了显德殿。
殿内没有外人了,王珪才走到李建成身边,“殿下此举不妥。”
李建成脸上浮现出挣扎的神色,做出这种选择,他其实还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只是不能说出口。
魏征压低声音,“秦王军功盖世,但殿下稳坐东宫,为何?”
“大义在手!”
说白了,李建成之所以成为太子,就是因为他是李渊的嫡长子,纵然嫡次子李世民再如何了得,打下了大半个天下,在李建成没有犯错的前提下,李世民就无法入主东宫。
王珪向魏征投去赞赏的眼神,低声继续道:“不言陛下尚能骑射,更需知秦王阵中勇武之名天下皆知。”
魏征适时的补充道:“洛阳城外,虎牢关前,洛水河畔。”
李建成脸色大变,拍案而起,“不错!”
选择不发兵相援,很可能会一劳永逸,但李世民有天策府众多猛将护佑,未必不能杀出重围。
洛阳大战,李世民率几十骑被郑军围困,坐骑中箭倒毙,丘行恭牵马持刀,杀出重围。
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与尉迟恭率三四个骑兵挑衅数千夏军,最终全身而退。
洛水大捷,刘黑闼夜袭李世绩,李世民率数十骑来援,乱战中几乎丧命,但秦琼、尉迟恭两位勇将硬生生的将李世民抢了出来。
梁军能比郑军、夏军更强悍吗?
此次李世民生怕李建成监国期间下黑手,将天策府众多谋士、大将都带去了仁寿宫,万一杀出重围……到那时候事情传开,朝中上下皆知,陛下被困仁寿宫,太子坐视不理。
如果出现那种局面……李渊身死,李世民一旦能杀出重围,得以生还,李建成即使立即登上帝位,但也失了大义名分。
没了大义名分,李建成是李世民的对手吗?
反过来说,如果李建成发兵相援,即使李渊身死,李世民杀出重围,李建成也有大义在手。
两刻钟后,李建成在三位宰辅、众多幕僚的陪伴下,驱马出了皇城,径直去了平阳公主府。
“嗣昌,非你不可!”
李建成诚恳而亲近的紧紧握住柴绍的双手,“如今父亲被困仁寿宫,宗室、朝臣皆有死难,还请嗣昌立即率军北上解围。”
一旁的裴寂补充了几句战况,另两位宰辅陈叔达、封伦都垂下头去……也不知道王珪、魏征如何劝诫,太子的态度突然大变,而且还找到了柴绍。
没有被卷入夺嫡之争中的宗室外戚里,战功卓著同时又得陛下信重的不多,排在前两位的,一位是驸马都尉柴绍,另一位是远在陇州的李怀仁。
已经略有显怀的平阳公主扬声道:“分内之事。”
柴绍也不推辞,即刻让亲卫牵马披甲就要启程。
李建成盘算了下觉得还是有点不放心,咬咬牙道:“嗣昌率两千骑兵先行,为兄领军押后。”
众人都有点诧异,王珪、魏征、裴寂却是心知肚明,太子亲身上阵,这是在亡羊补牢呢。
第七百九十四章 最后时刻
天台山上,疲惫的李世民毫无仪态的瘫在一块大石上,但依旧专注的盯着山下再次聚集准备强攻的敌军,嘴里不停的发号施令。
都说秦王勇武善攻,但其实亦善守,这已经是第三日了,梁军想尽了一切办法,攻占了大半个仁寿宫,但始终无法攻上天台山。
天台山共大小四条道路,李世民分别遣派程咬金、尉迟敬德、郑仁泰把守三条小道,自己率秦琼、尉迟恭把守最重要的中路大道。
李世民将山头上的大殿拆除,或以巨木堵塞道路,或以礌石克敌,或以门板抵御弓箭,但即使伤亡颇重,梁军依旧强攻不退,这条山路上布满了双方将士的血肉。
“一夜未眠,先去歇息会儿吧。”
“父亲,孩儿适才睡了会儿。”
李世民勉强支撑着起身,李渊示意一旁的中书令杨恭仁上前扶了一把。
虽然受了箭伤,但李渊并没有只躺在那儿,这几日他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虽然让李世民总领全局,但李渊时常巡视各处,一方面以抚慰军心,一方面也是显示自己无碍以激励士气。
“二郎辛苦了。”李渊感慨的看着次子脸上的箭痕。
昨夜梁军夜袭,李世民率亲卫死战不退,终于等到了援军,但脸上也留下了这道箭痕。
“分内之事。”李世民平静的说:“只是尉迟恭、李孟尝都中箭伤重,难以再战了。”
一旁的杨恭仁叹了口气,低声道:“适才斥候来报,凌晨时分,梁军偷袭,西边的程咬金率亲卫应敌,摔落山崖,虽不致死,但左腿骨折。”
李世民的脸颊颤了颤,三日内,天策府的损失让他心头啼血。
李渊神色极为阴郁,他明白次子话里的言外之意,虽然是依山而守,但唐军本就几百士卒,而梁军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思路长途奔袭,自然是不惜伤亡全力猛攻。
如果援军再不来,只怕要守不住了。
当日乱战,消息早就散开了,贵为天子的李渊被困仁寿宫,自然不可能没有援军,其实就在昨日,驻守雍县本已经北上援陇州的三千唐军就抵达了仁寿宫。
当时梁军大乱,山顶处观望战局的李渊大喜,命李世民率残卒下山,前后夹击……但李世民显示出一位战场统帅的敏锐眼光,拒绝了李渊的命令。
李世民发现山下的梁军动态非常的奇怪,越靠近天台山的梁军,越显得严整,距离天台山略为远一些,靠近来援唐军的梁军,越显得混乱。
而事实是李世民猜对了,梁洛仁一边猛攻仁寿宫,一边也广派斥候,早就发现了来援的三千唐军。
面对疾奔而来的三千唐军,梁洛仁张望以待,诱敌深入,就在仁寿宫外,以左右两支骑兵夹击,轻而易举的将援军击溃。
梁洛仁甚至都准备好了应对下山夹击的唐军,准备顺势攻上天台山,可惜没能等到李世民。
仁寿宫周边的几个州府,泾州兵败、岐州兵败,如今只能指望陇州或者京兆了。
李渊咬了咬牙,“算算日程,京兆援军今日应该能到了。”
李世民没吭声,从仁寿宫快马疾驰,一日夜内就能抵达长安,虽然当日没有遣派使者,但那一战梁军急攻仁寿宫,并没有追杀溃逃的唐军士卒,消息应该在很短时间内就传入长安了。
按道理来说,如果太子李建成第一时间出兵,昨日黄昏前就应该抵达仁寿宫了。
一旁的杨恭仁低声道:“若是不出意外,邯郸王今日也应该到了。”
仁寿宫与汧源县之间的距离,与长安的距离差不多,李渊在心里琢磨了下,摇头道:“陇州尚有战事,难以分兵,而且怀仁亲卫翻山越岭,很可能是步行,速度不会很快。”
李世民还是没吭声,他知道李渊说的有道理,但他还是希望李善能够赶来……不管为了什么。
一方面,李世民觉得自己对李建成的了解,要远远超出父亲对其的了解……长兄看似仁厚,但绝不缺乏阴损的手段。
若是自己和父亲都身死仁寿宫,这对李建成来说,估摸着奔丧时候都哭不出来,还得拼命忍笑呢。
另一方面,说的难听一点,如果这次是京兆来兵解围,甚至是太子李建成亲自率军,不说父亲对其的支持肯定会更上一层楼,关键是被其救了一命的李世民以后如何自处呢?
父子俩各有心事,没有再开口,只盯着山脚下正在整军进发的梁军,粗略打制的盾牌顶在最前面,士卒们一手持刀,一手举起木板……如今守军的羽箭早就用完了,几座大殿都被拆干净了,只能从山上搜集石头作为礌石。
站在不远处的裴世钜打了个哈欠,这两天他没怎么睡好……准备工作做的差不多了,不能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啊!
裴世钜早就盘算过了,长安那边应该会有援军的,但太子很有可能拖延时间,而陇州那边的邯郸王……如果得报,必然来援,但无奈梁军攻打陇州,这厮手上应该没什么兵力。
更何况本应该北上的岐州府兵昨日已然败北,陇州那边估摸着自顾不暇呢。
裴世钜都想好了,等梁军攻破天台山,自己得第一时间报出名号……不然在乱军中被杀,那就惨了。
梁师都遣派精锐长途奔袭仁寿宫,一方面是为了扰乱关中,使得自身能在灵州、会州、原州站稳脚跟,也有拖延时间等待突厥发兵的企图,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一战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