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郎小声说:“郎君睡了,还没醒呢。”
张仲坚视线扫了扫,“阿黑呢?”
“有十几个梁兵逃出城了,他去追了,还没回来。”
张仲坚有些意外,笑着点点头,“干得不错……曲四郎呢?”
“也睡了,君昊兄与皇甫忠也睡了。”
张仲坚皱了皱眉,左右看了看,选了个地方坐下,一旁的刘昭不禁有些意外,这半年来听多了邯郸王的名号,没想到麾下死战一夜,这位郡王却高卧入眠。
但刘昭转念一想,亲率锐士,三日两夜远行百余里,跋山涉水,穿越风雪,直抵箫关,如此气魄又如何是懒散的人呢?
这只能解释为这位邯郸王对麾下众将的信任,以及对战事的信心。
这时候门外传来了战马嘶鸣声,刘昭向外看去,身披棉甲的刘黑儿大步入内,身上沾染些许血迹,精神振奋,看上去没有一丝疲惫之色。
“大哥……”
刘黑儿略略点头,看向张仲坚,“十六人,首级皆已带回。”
张仲坚露出个满意的笑容,“郎君曾在天台山作《马说》,尽述取材之道,郎君麾下,先有赵国公,后多有效仿者,今日再出良将。”
刘黑儿朗声道:“愿为郎君效死。”
现在的刘黑儿如何不清楚,自己降唐之后,能够依靠的只有李善……不是因为李善收服了自己,也不是只有李善能驾驭自己,而是只有李善身边,尽多草莽之辈。
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部族,这位邯郸王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喊那么大声做甚?”
睡眼朦胧的李善揉着眉心努力打起精神踱步进来,“可去了同心县?”
“未至同心县。”刘黑儿回答的极为迅速。
张仲坚斜瞥了眼李善身后的周二郎,显然是郎君早有吩咐,刘黑儿一回来就叫醒自己。
这时候,忍耐不住的刘昭拜倒在地,“殿下,末将愿去同心县,必能劝服叔父归降。”
李善慢条斯理的坐下,锤了捶还有些生硬的膝盖,怀疑自己会不会得风湿,随口问道:“阿黑觉得呢?”
刘黑儿不假思索的也拜倒在地,“愿率兵南下,以亲卫为先锋,调拨皇甫忠等原州人氏,必能破敌。”
“不可妄称破敌。”张仲坚点了句。
刘黑儿立即改口道:“当能使道路无阻!”
李善笑着说:“心思缜密,观察入微,当机立断,诚有名将之姿。”
张仲坚附和道:“适才方言,郎君身边再出良将。”
“哈哈哈!”李善放声大笑,指了指刘黑儿,“天色方白,给你两个时辰,午后动身。”
看着刘黑儿带着刘昭出了门,李善收起笑容,轻轻叹息一声,张仲坚低声劝道:“窦公、定方兄、淮阳王都知晓内情,当会勉力支撑。”
李善嘿然道:“希望如此吧。”
李善做事从不后悔,更别说在如今已经拿下箫关的情况下,但这三日两夜的奔袭途中的风雪大作让他也不得不有些悔意,如果自己应该换个时间,一切都会更加顺利。
这场皇甫忠这个本地人也未曾体验过的风雪给计划平添了不少的难度,这不仅仅体现在八百锐士长途奔袭的行军,更是导致李善谋划的整体战略可能会出现纰漏。
李善已经看过战报了,即使不看也能猜得到,因为这场风雪,固守罗家坨的索周撤兵回了那城,但也因为这场风雪,唐军根本无法对那城发动攻势,郭孝铬那边甚至都已经退兵了。
窦轨、苏定方那边唐军主力有没有撤兵还不太清楚……战报上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但李善与张仲坚讨论过,这么大的风雪,很可能会撤兵到南关镇附近。
纰漏就出现在这儿了,按照原先制定的计划,只需要与苏定方那边联络上,散布箫关失陷的消息,梁军必然军心大乱,苏定方乘势猛攻,梁军即使不溃败也只能固守固原县城。
但现在这场风雪导致李善很难与苏定方取得联系……甚至都不知道苏定方现在在哪儿,这导致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李善拿下的箫关成了一块飞地。
一旦不能迅速与苏定方取得联络,相反的,灵州那边的梁师都得知箫关失陷,提兵来攻,李善麾下的唐兵除去必要留守的,全部上都站不满城墙。
这时候其实才是最危险的时候,所以李善第一时间安排皇甫忠去歇息。
所以,刘黑儿不顾王君昊的阻拦,坚持出城追杀逃兵。
在这种情况下,李善怎么会贸贸然去招降同心县坐拥数千骑兵的刘女匿成呢?
第九百六十六章 那城(上)
正月初二,南关镇。
前两日风雪大作,窦轨、温彦博心急如焚,初二风雪稍停就迫不及待从后军赶到了南关镇。
“赵国公呢?”
负责留守南关镇的淮阳王李道玄腮帮子鼓了股,“还在那城……”
温彦博惊喜万分,“拿下那城了?”
看李道玄摇摇头,窦轨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难道苏定方在雪地安营扎寨?”
看李道玄不吭声了,窦轨啧啧道:“他苏定方是真不怕麾下哗变啊!”
窦轨自认为治军严苛,但也不敢干这种事,这么冷的天,风雪这么大,不可能发动攻势,却在雪地安营扎寨,一个不好就是全军大乱。
温彦博虽然不善军略,但也知道轻重,低声问:“诸将未有怨言?”
怎么可能没有……李道玄咂咂嘴,“赵国公尽力安抚,不过其间内情众将大都已然知晓。”
说到这方面,温彦博叹了口气,“也不知……”
当日风雪大作,窦轨、温彦博就知道不妙,立即派了人去寻找……在他们看来,偷袭箫关的计划已经流产,即使要偷袭,也要换个时间。
但可惜没能找到人,甚至派出去的五支小队只回来了四支,有一支小队在风雪中全军覆没。
如今窦轨、温彦博不得不抱悲观的态度,若不是苏定方是李善的嫡系,只怕会强令退兵……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攻下固原已经没有可能了。
窦轨沉默的在心里想,若是李怀仁亡于风雪中,不说此战胜负,只怕朝中震动……如今李善的分量已经不必再去强调了,这是黄河以北唐军中最有威望,也战功最为卓著的名将。
仅仅是李善的死,就足以震动朝野,但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到那时候,只怕陛下不得不以秦王上阵了,除非从代州调来代国公李靖。
一旦秦王上阵,东宫必然摇摇欲坠……朝中夺嫡只怕会极为惨烈。
窦轨不得不考虑到这种情况,一旦秦王领军,自己为副帅,必然会被视为秦王一脉……毕竟早年柏壁一战的时候,自己就是那个外甥的副手。
窦轨想得到的,李道玄也想得到,不过他更关心的是,李善有没有生还的可能,当日风雪大作,他曾经建议遣派偏师攻打北侧的平峰镇,即使不能攻克,也能绕过平峰镇一路向北,或许有机会寻找到李善一行的踪迹,甚至他自请领军。
不过这个建言被苏定方否决了,甚至将李道玄打发回来坐镇南关镇,自己领着两千唐军在那城东侧不远处安营扎寨,一直到现在。
温彦博倒是没想那么多,只顾着询问送上去的各类物具够不够用,大军在雪地上安营扎寨,这么大的风雪,只怕帐篷都扛不住大风。
李道玄也承认这是最为麻烦的事,刚开始唐军的帐篷不停被大风刮倒,后来苏定方不得不领军换了营地,选了一处山地,虽然难躲大雪,但能依山多少躲着点呼呼而来的西北风。
至于其他的木柴等取暖的材料倒是不缺,但即使如此,这几日每天都有扛不住被冻伤的士卒被送回南关镇。
温彦博紧紧锁着眉头,不由得牢骚道:“赵国公为何非要留在那城周边?”
窦轨与李道玄对视了眼,两人既知晓内情,也通晓军略,自然是心里有数,后者轻声解释了几句。
如果没有这场风雪,苏定方是一定要留在那城周边以与可能拿下箫关的李善相呼应,但如今这场大风雪……如果李善拿下了箫关,派遣兵力南下,苏定方却已经退兵了,那就操蛋了。
一旦苏定方退回了南关镇,就以目前风雪已止的气候而言,梁军未必会出兵攻打南关镇,但肯定会收复从那城到南关镇之间大部分的要塞……这样一来,李善与苏定方之间的联系将会被彻底切断。
当时李善之所以遣派苏定方领前军一路逼近那城,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梁洛仁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能在拿下箫关之后能尽快取得联系。
如果苏定方选择了退兵,重重山脉关卡,即使信使想单身攀爬而来,只怕也做不到……虽然现在风雪停了,但山间的积雪依旧很厚,很难跋涉。
所以,苏定方即使知道士卒抱怨,众将不满,也坚持不退兵,亲自率军在那城东侧不远处扎下根来。
温彦博听了李道玄的解释后,不禁脱口而出,“若是怀仁未能拿下箫关……”
说到一半温彦博突然住了嘴,对面的李道玄脸色已经阴了下来,大家都心里有数,如果李善没能拿下箫关,只会有两种可能,抵达箫关后被梁军击败,或者没能抵达箫关。
而没能抵达箫关,与亡于风雪额中,是一个意思。
窦轨轻声道:“怀仁此行凶险,但观其数年历战,多有凶险事,但最终均如履平地,大胜而归。”
“窦公说的是。”李道玄强打精神,“今日孤已遣派人手,百人一队,共六队北上……”
总的来说,李道玄并不指望那位至交好友能攻破箫关,只希望能寻找到可能在某处躲避风雪的李善。
此时此刻,那城东侧七八里外的山头上,数十亲卫环绕中,七八位将领正在眺望,有的人盯着那城,盘算有没有可能强攻破城,但更多的人在向北方眺望。
现在所有人都已经知道那位邯郸王去了哪儿,不如此,苏定方也压不住场面,毕竟他虽然爵封国公,但资历是摆在这儿,说白了苏定方在大唐的地位是与李善息息相关的。
每一个人都佩服那位郡王的果敢和勇气,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赞同李善的选择,张士贵私下用批驳的语气指责苏定方未能劝诫,而老而弥坚的宁州刺史胡演公开抱怨……一是抱怨李善,二是抱怨苏定方,三是抱怨自己未能随行。
“前几日那么大的风雪……”后面的段志玄小声嘀咕,“只怕悬了。”
冯立轻轻咳嗽两声,递去一个警告的眼神,两人分别是太子、秦王的心腹爱将,但此次出征,多次相互援手,交情日笃。
段志玄还想说什么,身前的薛万彻回头狠狠瞪了眼,骂道:“当年顾集镇内,陷入绝境,犹能反败为胜……”
话音未落,周围的亲卫一阵骚动,站在最前方的苏定方皱眉侧头看去,却见几个亲卫护着一个身上沾满了泥土、雪迹的青年快步而来。
薛万彻大喜,“皇甫忠回来了!”
第九百六十七章 那城(中)
正月初三,晴,无雪,微风。
那城的城头上,索周同样在眺望,时而向西看向固原县城方向,时而向南看向陇山关方向,但主要的观察对象还是东侧的唐军。
这些天来,疑惑一直在脑海中打转,索周很难理解唐军的选择,前几日那么大的风雪,唐军根本无法发动对那城的攻势,但居然硬生生的挺着不肯撤兵。
对面唐军的主将苏定方这个名字,索周也有耳闻,第一印象是邯郸王嫡系大将,第二印象是之前罗家坨一战中对方表现出的卓越指挥能力。
所以,索周才会疑惑,为什么苏定方不肯撤兵?
虽然不知道对方在打什么主意,但这种反常的举动让索周警惕不已,年前里应外合不成后的猛攻,可能是因为郭孝恪,但陇州那边损兵折将而退兵了,为什么苏定方还不肯退兵呢?
不过那城依山而建,说是城池,实际上南边、西南面都是以山脉为遮挡,地势极为险要,而且两侧还有红河镇、平峰镇臣犄角之态,苏定方不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很难有所收获,而如今虽然风雪已停,但随时都可能再起。
所以,天时在我,地利在我,不缺粮草,不缺军械,索周有信心能守得住。
“那是……”身边亲卫突然指着北侧,“怎么会有骑兵从北边过来?”
“应该不是唐骑。”索周心里有数,自己固守城池,唐军是能从东北方向绕过那城的,但实际上唐军并没有这么做。
张仲坚视线扫了扫,“阿黑呢?”
“有十几个梁兵逃出城了,他去追了,还没回来。”
张仲坚有些意外,笑着点点头,“干得不错……曲四郎呢?”
“也睡了,君昊兄与皇甫忠也睡了。”
张仲坚皱了皱眉,左右看了看,选了个地方坐下,一旁的刘昭不禁有些意外,这半年来听多了邯郸王的名号,没想到麾下死战一夜,这位郡王却高卧入眠。
但刘昭转念一想,亲率锐士,三日两夜远行百余里,跋山涉水,穿越风雪,直抵箫关,如此气魄又如何是懒散的人呢?
这只能解释为这位邯郸王对麾下众将的信任,以及对战事的信心。
这时候门外传来了战马嘶鸣声,刘昭向外看去,身披棉甲的刘黑儿大步入内,身上沾染些许血迹,精神振奋,看上去没有一丝疲惫之色。
“大哥……”
刘黑儿略略点头,看向张仲坚,“十六人,首级皆已带回。”
张仲坚露出个满意的笑容,“郎君曾在天台山作《马说》,尽述取材之道,郎君麾下,先有赵国公,后多有效仿者,今日再出良将。”
刘黑儿朗声道:“愿为郎君效死。”
现在的刘黑儿如何不清楚,自己降唐之后,能够依靠的只有李善……不是因为李善收服了自己,也不是只有李善能驾驭自己,而是只有李善身边,尽多草莽之辈。
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部族,这位邯郸王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喊那么大声做甚?”
睡眼朦胧的李善揉着眉心努力打起精神踱步进来,“可去了同心县?”
“未至同心县。”刘黑儿回答的极为迅速。
张仲坚斜瞥了眼李善身后的周二郎,显然是郎君早有吩咐,刘黑儿一回来就叫醒自己。
这时候,忍耐不住的刘昭拜倒在地,“殿下,末将愿去同心县,必能劝服叔父归降。”
李善慢条斯理的坐下,锤了捶还有些生硬的膝盖,怀疑自己会不会得风湿,随口问道:“阿黑觉得呢?”
刘黑儿不假思索的也拜倒在地,“愿率兵南下,以亲卫为先锋,调拨皇甫忠等原州人氏,必能破敌。”
“不可妄称破敌。”张仲坚点了句。
刘黑儿立即改口道:“当能使道路无阻!”
李善笑着说:“心思缜密,观察入微,当机立断,诚有名将之姿。”
张仲坚附和道:“适才方言,郎君身边再出良将。”
“哈哈哈!”李善放声大笑,指了指刘黑儿,“天色方白,给你两个时辰,午后动身。”
看着刘黑儿带着刘昭出了门,李善收起笑容,轻轻叹息一声,张仲坚低声劝道:“窦公、定方兄、淮阳王都知晓内情,当会勉力支撑。”
李善嘿然道:“希望如此吧。”
李善做事从不后悔,更别说在如今已经拿下箫关的情况下,但这三日两夜的奔袭途中的风雪大作让他也不得不有些悔意,如果自己应该换个时间,一切都会更加顺利。
这场皇甫忠这个本地人也未曾体验过的风雪给计划平添了不少的难度,这不仅仅体现在八百锐士长途奔袭的行军,更是导致李善谋划的整体战略可能会出现纰漏。
李善已经看过战报了,即使不看也能猜得到,因为这场风雪,固守罗家坨的索周撤兵回了那城,但也因为这场风雪,唐军根本无法对那城发动攻势,郭孝铬那边甚至都已经退兵了。
窦轨、苏定方那边唐军主力有没有撤兵还不太清楚……战报上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但李善与张仲坚讨论过,这么大的风雪,很可能会撤兵到南关镇附近。
纰漏就出现在这儿了,按照原先制定的计划,只需要与苏定方那边联络上,散布箫关失陷的消息,梁军必然军心大乱,苏定方乘势猛攻,梁军即使不溃败也只能固守固原县城。
但现在这场风雪导致李善很难与苏定方取得联系……甚至都不知道苏定方现在在哪儿,这导致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李善拿下的箫关成了一块飞地。
一旦不能迅速与苏定方取得联络,相反的,灵州那边的梁师都得知箫关失陷,提兵来攻,李善麾下的唐兵除去必要留守的,全部上都站不满城墙。
这时候其实才是最危险的时候,所以李善第一时间安排皇甫忠去歇息。
所以,刘黑儿不顾王君昊的阻拦,坚持出城追杀逃兵。
在这种情况下,李善怎么会贸贸然去招降同心县坐拥数千骑兵的刘女匿成呢?
第九百六十六章 那城(上)
正月初二,南关镇。
前两日风雪大作,窦轨、温彦博心急如焚,初二风雪稍停就迫不及待从后军赶到了南关镇。
“赵国公呢?”
负责留守南关镇的淮阳王李道玄腮帮子鼓了股,“还在那城……”
温彦博惊喜万分,“拿下那城了?”
看李道玄摇摇头,窦轨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难道苏定方在雪地安营扎寨?”
看李道玄不吭声了,窦轨啧啧道:“他苏定方是真不怕麾下哗变啊!”
窦轨自认为治军严苛,但也不敢干这种事,这么冷的天,风雪这么大,不可能发动攻势,却在雪地安营扎寨,一个不好就是全军大乱。
温彦博虽然不善军略,但也知道轻重,低声问:“诸将未有怨言?”
怎么可能没有……李道玄咂咂嘴,“赵国公尽力安抚,不过其间内情众将大都已然知晓。”
说到这方面,温彦博叹了口气,“也不知……”
当日风雪大作,窦轨、温彦博就知道不妙,立即派了人去寻找……在他们看来,偷袭箫关的计划已经流产,即使要偷袭,也要换个时间。
但可惜没能找到人,甚至派出去的五支小队只回来了四支,有一支小队在风雪中全军覆没。
如今窦轨、温彦博不得不抱悲观的态度,若不是苏定方是李善的嫡系,只怕会强令退兵……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攻下固原已经没有可能了。
窦轨沉默的在心里想,若是李怀仁亡于风雪中,不说此战胜负,只怕朝中震动……如今李善的分量已经不必再去强调了,这是黄河以北唐军中最有威望,也战功最为卓著的名将。
仅仅是李善的死,就足以震动朝野,但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到那时候,只怕陛下不得不以秦王上阵了,除非从代州调来代国公李靖。
一旦秦王上阵,东宫必然摇摇欲坠……朝中夺嫡只怕会极为惨烈。
窦轨不得不考虑到这种情况,一旦秦王领军,自己为副帅,必然会被视为秦王一脉……毕竟早年柏壁一战的时候,自己就是那个外甥的副手。
窦轨想得到的,李道玄也想得到,不过他更关心的是,李善有没有生还的可能,当日风雪大作,他曾经建议遣派偏师攻打北侧的平峰镇,即使不能攻克,也能绕过平峰镇一路向北,或许有机会寻找到李善一行的踪迹,甚至他自请领军。
不过这个建言被苏定方否决了,甚至将李道玄打发回来坐镇南关镇,自己领着两千唐军在那城东侧不远处安营扎寨,一直到现在。
温彦博倒是没想那么多,只顾着询问送上去的各类物具够不够用,大军在雪地上安营扎寨,这么大的风雪,只怕帐篷都扛不住大风。
李道玄也承认这是最为麻烦的事,刚开始唐军的帐篷不停被大风刮倒,后来苏定方不得不领军换了营地,选了一处山地,虽然难躲大雪,但能依山多少躲着点呼呼而来的西北风。
至于其他的木柴等取暖的材料倒是不缺,但即使如此,这几日每天都有扛不住被冻伤的士卒被送回南关镇。
温彦博紧紧锁着眉头,不由得牢骚道:“赵国公为何非要留在那城周边?”
窦轨与李道玄对视了眼,两人既知晓内情,也通晓军略,自然是心里有数,后者轻声解释了几句。
如果没有这场风雪,苏定方是一定要留在那城周边以与可能拿下箫关的李善相呼应,但如今这场大风雪……如果李善拿下了箫关,派遣兵力南下,苏定方却已经退兵了,那就操蛋了。
一旦苏定方退回了南关镇,就以目前风雪已止的气候而言,梁军未必会出兵攻打南关镇,但肯定会收复从那城到南关镇之间大部分的要塞……这样一来,李善与苏定方之间的联系将会被彻底切断。
当时李善之所以遣派苏定方领前军一路逼近那城,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梁洛仁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能在拿下箫关之后能尽快取得联系。
如果苏定方选择了退兵,重重山脉关卡,即使信使想单身攀爬而来,只怕也做不到……虽然现在风雪停了,但山间的积雪依旧很厚,很难跋涉。
所以,苏定方即使知道士卒抱怨,众将不满,也坚持不退兵,亲自率军在那城东侧不远处扎下根来。
温彦博听了李道玄的解释后,不禁脱口而出,“若是怀仁未能拿下箫关……”
说到一半温彦博突然住了嘴,对面的李道玄脸色已经阴了下来,大家都心里有数,如果李善没能拿下箫关,只会有两种可能,抵达箫关后被梁军击败,或者没能抵达箫关。
而没能抵达箫关,与亡于风雪额中,是一个意思。
窦轨轻声道:“怀仁此行凶险,但观其数年历战,多有凶险事,但最终均如履平地,大胜而归。”
“窦公说的是。”李道玄强打精神,“今日孤已遣派人手,百人一队,共六队北上……”
总的来说,李道玄并不指望那位至交好友能攻破箫关,只希望能寻找到可能在某处躲避风雪的李善。
此时此刻,那城东侧七八里外的山头上,数十亲卫环绕中,七八位将领正在眺望,有的人盯着那城,盘算有没有可能强攻破城,但更多的人在向北方眺望。
现在所有人都已经知道那位邯郸王去了哪儿,不如此,苏定方也压不住场面,毕竟他虽然爵封国公,但资历是摆在这儿,说白了苏定方在大唐的地位是与李善息息相关的。
每一个人都佩服那位郡王的果敢和勇气,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赞同李善的选择,张士贵私下用批驳的语气指责苏定方未能劝诫,而老而弥坚的宁州刺史胡演公开抱怨……一是抱怨李善,二是抱怨苏定方,三是抱怨自己未能随行。
“前几日那么大的风雪……”后面的段志玄小声嘀咕,“只怕悬了。”
冯立轻轻咳嗽两声,递去一个警告的眼神,两人分别是太子、秦王的心腹爱将,但此次出征,多次相互援手,交情日笃。
段志玄还想说什么,身前的薛万彻回头狠狠瞪了眼,骂道:“当年顾集镇内,陷入绝境,犹能反败为胜……”
话音未落,周围的亲卫一阵骚动,站在最前方的苏定方皱眉侧头看去,却见几个亲卫护着一个身上沾满了泥土、雪迹的青年快步而来。
薛万彻大喜,“皇甫忠回来了!”
第九百六十七章 那城(中)
正月初三,晴,无雪,微风。
那城的城头上,索周同样在眺望,时而向西看向固原县城方向,时而向南看向陇山关方向,但主要的观察对象还是东侧的唐军。
这些天来,疑惑一直在脑海中打转,索周很难理解唐军的选择,前几日那么大的风雪,唐军根本无法发动对那城的攻势,但居然硬生生的挺着不肯撤兵。
对面唐军的主将苏定方这个名字,索周也有耳闻,第一印象是邯郸王嫡系大将,第二印象是之前罗家坨一战中对方表现出的卓越指挥能力。
所以,索周才会疑惑,为什么苏定方不肯撤兵?
虽然不知道对方在打什么主意,但这种反常的举动让索周警惕不已,年前里应外合不成后的猛攻,可能是因为郭孝恪,但陇州那边损兵折将而退兵了,为什么苏定方还不肯退兵呢?
不过那城依山而建,说是城池,实际上南边、西南面都是以山脉为遮挡,地势极为险要,而且两侧还有红河镇、平峰镇臣犄角之态,苏定方不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很难有所收获,而如今虽然风雪已停,但随时都可能再起。
所以,天时在我,地利在我,不缺粮草,不缺军械,索周有信心能守得住。
“那是……”身边亲卫突然指着北侧,“怎么会有骑兵从北边过来?”
“应该不是唐骑。”索周心里有数,自己固守城池,唐军是能从东北方向绕过那城的,但实际上唐军并没有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