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正在延州的李靖意外的知道,刚刚赴任夏州总管不久的张公瑾突然回了延州,驻扎在盐州的灵州军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全军西向,远离夏州,回到了灵州防区。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军备(下)
被调任延州道行军总管后,李靖其实心情还算不错,虽然离开了代州,但也知道自己被调任关内道是因为陛下对其的信重。
更何况李靖也得到了李世民的承诺,他日出塞,许其掌代州军。
除此之外呢,李靖上任之后,召见数州刺史、总管,杨则、胡演、段德操都是李渊嫡系老人,早年也是认识的,虽然不算熟悉,但也并不抵触……所谓的并不抵触,是有对比的。
这三人也都是魏嗣王李怀仁的旧部,随其参与了泾州、原州战事,但毕竟不像代州属官那样对李靖有着极强的排斥。
而调任夏州总管的张公瑾心情也不错,虽然说从代州别驾调任夏州总管,品级并没有提升,毕竟代州是辖四洲之地,属官的品级比正常州府的属官要高,但从佐官转为一州主官,这对于张公瑾来说,是仕途上的一个重要的转变。
更何况举荐张公瑾的是李靖,这不仅仅代表了李靖对秦王的态度,也代表了李靖对张公瑾的赏识……甚至隐隐有抱团的趋势。
毕竟张公瑾是武德五年洛水之战后,才得尉迟恭、李世绩的引荐得以入秦王府的,差不多是资历最浅的了,而李靖虽然曾在李世民还是秦国公的时候在其麾下,但早就不被视为秦王一脉。
张公瑾心情不错还有一个原因,抵达夏州之后,手中握有五千大军,而且距离不远的盐州有一支三千数量的骑兵驻扎,与自己呈掎角之势,这使得张公瑾对守御夏州很有信心。
但没想到的是,在张公瑾上任仅仅五天之后,三千骑兵突然西向,远离夏州,这让张公瑾不得不来找李靖商议。
“张仲坚。”李靖冷笑了声,“倒是铁了心!”
李靖的脸色很不好看,刚刚赴任的张公瑾不清楚,但他这个延州道行军总管如何不清楚,那三千骑兵实际上归属灵州道行军副总管张仲坚统率。
“张仲坚?”张公瑾嘴角动了动,他当然知道这位灵州道行军副总管,“是灵州军?”
当年这位身为朔州兵曹参军的猛将在苍头河一战立下大功,战后却弃职为魏嗣王李怀仁的亲卫统领,这件事在代地不算是件小事,很多人都非常诧异。
当然了,张公瑾是心里有数的,张仲坚早年就与李靖认识,李靖甚至企图笼络……但张仲坚却选择了李怀仁而得罪了李靖,才会选择弃职。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张仲坚的正确,数年间,先有天台山救驾之功,后为魏嗣王麾下大将,历泾州、原州、灵州三场大胜,覆灭梁国后实际统领灵州军。
张公瑾至今还只是南乐县候,而张仲坚已经爵封广陵郡公。
“广陵郡公调军……”张公瑾小心翼翼的问道:“或是魏嗣王之令?”
“绝不是。”李靖平静下来,他心里有数,李善看似常常剑走偏锋,但却是个很谨慎的人,更不会为私人恩怨而有碍国事。
但这其中,不得不说,李怀仁是肯定起到了作用的。
的确如此,此时此刻,驻扎灵州灵武县内的张仲坚接到了偏师已然回返的军报后,点头道:“调驻鸣沙县。”
当年代州属官中,就属张公瑾与李靖的关系最为亲密,当年的顾集镇之祭,李善特地交代了,张公瑾、李靖两个人没有被允许参与,这也导致了上下将校对他们的排斥,这是一种无形的隔阂和反感。
而薛万彻在天台山之变,仁智宫之变后,实际上他的太子嫡系的立场正在被慢慢洗刷,重新填补上的是魏嗣王李怀仁的背景,李渊、李世民最终将其调到代州出任别驾,不是因为他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爱将,而是因为是李善义结金兰的兄弟。
张仲坚信得过薛万彻这位曾经与李善并肩死战的大将,但也怕薛万彻贸然出击而兵败,所以才会遣派偏师驻守盐州,与夏州成掎角之势。
但如今薛万彻远走代州,调来的却是张公瑾,张仲坚自然没有必要留下这支偏师……毕竟灵州道、延州道是没有上下之分的,相互之间不需要协同作战。
一旁的行军长史唐俭轻声问道:“盐州无虞?”
“去岁草原大雪,突厥粮草不足,若是来袭,必驱赶牛羊以为充饥。”张仲坚解释道:“灵州境内有黄河,夏州境内有乌水、无定河,而盐州少有河流。”
唐俭这才释然,驱赶牛羊,不吃草料短时间内还行,但不能不饮水,所以突厥南下,肯定不会攻盐州……事实上盐州也是延州道、灵州道两地防区的分界线。
当然了,将三千骑兵调回,张仲坚也有其他的考量,他毕竟资历浅,在军中的人脉少,说白了有些镇不住场子,那三千骑兵原来没什么归属,但后来被灵州总管郭孝恪笼络,张仲坚不太指挥得动,索性发配到盐州区。
但如今不同了,史大奈、冯立、段志玄都是去年李善、苏定方两任灵州道行军总管的旧部,都非常清楚张仲坚的能力,同时也知道李善非常重视张仲坚……当年泾州大战,张仲坚是与窦轨、李道玄、钱九陇并列为方面大将的,独领前军,薛万彻、张士贵、胡演都在其麾下听令。
侯洪涛就更不用说了,是李善亲卫出身,此次随侯洪涛而来的还有数十个军中旧部或李善的亲卫,都是能担任中低层将校的。
再加上之前留在灵州军的何方、何流等将领,这会极大的增强张仲坚对灵州军的掌控力度,使得张仲坚能真正控制住灵州军。
说白了,就是使张仲坚能压得住灵州总管郭孝恪……这位在原州战事中丢了大脸,在李善回京后,对苏定方、张仲坚都颇多微词,为此还曾经被淮阳王李道玄找过麻烦。
虽然说这次补入灵州军的侯君集与郭孝恪来往颇密,但毕竟当年侯君集是被李善从梁洛仁手中救回来的,又有秦王的交代,不会刻意为难。
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张公瑾与李靖的关系,也是因为将校的陆续抵达,侯君集对侯洪涛就有些不满,后者是独领前军,其他几个都是李善的旧部。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不要脸
两仪殿内,关于调拨粮草、军械、兵力的议事已经结束,除了代州、灵州赴任的将校之外,距离最远的陕东道大行台的兵力也已经赶到了延州,虽然数量只有五千人,但战力极强,又由尉迟恭这样的名将统率。
当年李世民中原一战擒两王,那是一场持续了一年多的长期战事,李世民麾下兵力一度超过十五万,那是李唐的膏华所在。
战后李世民在洛阳筹建天策府,部分兵力随李孝恭攻略荆襄、淮南、岭南,部分兵力北返关中,还有一部分兵力北上接手很快就降唐的河北,但也在洛阳留下了不少的精锐。
甚至李世民的玄甲兵的一部分就在洛阳。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支军队只受秦王李世民的指挥,别说李靖、李善,就是李渊也指挥不动,而这支军队虽然多年未上战场了,但精锐绝不亚于代州军、灵州军。
将这支军队调入关中,补入延州军,一方面是李渊对李世民展现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李世民对李靖展现的态度。
除此之外,陕东道大行台多位官员被调入朝中,曾经在天策府内与薛收齐名的陕东道大行台左丞韩良出任兵部侍郎,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蒋国公屈突通调任工部侍郎。
留在洛阳的陕东道大行台民部尚书温大雅出任右仆射,代李世民执掌陕东道。
显然,虽然是在备战突厥,而且也没有对东宫的势力动手,但李渊明目张胆的给秦王加权,这是在做易储的准备。
其他宰辅都陆续退下,面无表情的太子李建成已经懒得再演戏了,径直回了东宫,只有李世民与窦轨留了下来。
“肯定不是李怀仁所为。”窦轨很确定的说:“应该是张仲坚。”
顿了顿,窦轨补充道:“早在泾州一战的时候,李怀仁就提及,薛万彻胜则大胜,败则大败,所以其实薛万彻出任夏州总管并不妥当。”
李世民微微点头,“那数千骑兵驻扎盐州……”
“是赵国公苏定方尚未卸任灵州道行军总管时候与臣议定的。”窦轨坦然直言,“就是唯恐薛万彻贸然出击,以至于局势糜烂,如今张公瑾调任夏州总管,数千骑兵迁回灵州,无可厚非。”
“而且盐州本就是分界,突厥若是南侵,可能是灵州或夏州,但不可能选盐州。”
李渊也是沙场老将,自然知兵事,点了点头,“但李药师言延州道少良驹骑兵。”
“的确如此。”窦轨也承认这一点,苦笑道:“数月前,若不是苏定方遣派李客师、段志玄、张宝相率骑兵来援,败敌无虞,但擒杀梁师都就难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李世民也苦笑道:“如今中土,良驹战马最多的就是代州与灵州。”
在场的三个人都一时无语,其实在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战马不足就是个大问题,在黄河以北,很多时候骑兵的战力能决定一场战事的走向。
当年李渊向突厥俯首,一方面是形势所迫,就怕突厥使坏,在自己起兵攻打关中的时候,让刘武周在自己屁股后面狠狠来一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交易来良驹,当时突厥卖给了李渊两千匹战马。
虽然后来李唐攻占关中、陇右,但战马还是奇缺,其也就是有李世民这样的军事天才,精心挑选了一批良驹组建了玄甲兵,将其在关键时刻才投放战场,一战功成。
但在李善横空出世,特别是在赴任代州之后,战马的缺额渐渐被弥补上了,一方面是因为商路的交易,大量的良驹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土,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朔州、泾州两度大败突厥,缴获了大量的战马。
特别是在泾州,李善当时光是敲诈突利可汗就是五千匹良驹。
所以导致了代州军、灵州军都有充足的骑兵建制,而延州道却缺少战马……李靖的上书显然不是真的要弹劾张仲坚,更不是直指张仲坚背后的魏嗣王李怀仁,而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特别是在尉迟恭以及中原兵力抵达延州之后,缺战马实在让李靖头痛。
但李渊、李世民也很为难啊,从代州调战马过去肯定是不行的,太遥远了,总不能让人运送马匹出雁门,再往西越过黄河,穿越榆林郡吧?
那样的话,就直接与突厥开战了。
但从灵州调战马去延州,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李渊、李世民必须要考虑魏嗣王李怀仁的意见。
虽然隔了好几百年了,但在唐初,依旧有着两汉的遗风,所谓的门下,实际上就是君臣,张仲坚为李善亲卫出身的身份,就决定了张仲坚这一辈子的立场。
而且去年泾州一战,突厥若破泾州,一日入京兆,两日兵临长安城下,率军出征的李善带走了几乎所有的骑兵。
而在泾州大捷之后,李善补足了骑兵的缺额,也将带走的战马全数送回了长安,然后用俘虏、敲诈来的良驹组建了灵州军的骑兵大军,这是苏定方能在灵州决战大败梁师都的一大关键原因。
总而言之,以李善如今的地位,在军中,至少在灵州军中的分量,李渊、李世民就算下了决定,也必须提前打个招呼,不然这就是君臣起隙的由来。
这个时代的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可不是明朝时候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更不是清朝的主仆关系。
需要相互的了解,相互的试探,相互制衡,以起到平衡的作用。
沉默片刻后,李渊看向了一旁的宫人,“殿中监苏制去传召魏嗣王李怀仁觐见,每天陪着妻子……还洗脚,真是不像话!”
李渊、李世民倒是还好,身边的妻妾都算乖巧,但长安坊间……多有传言,某某的妻子呵斥,看看你,魏嗣王都为妻子洗脚呢!
“咳咳。”窦轨咳嗽两声,“陛下,今日怀仁入皇城了。”
“噢?”李渊诧异问:“御史台有两封弹劾奏折,居然到现在都没去过一次宗正寺,今日上衙视事了?”
“那倒不是。”窦轨咂咂嘴,“他去了弘文馆。”
“弘文馆?”李世民眨眨眼,“他去弘文馆作甚?”
窦轨面无表情的摆出了一张死人脸,“去寻了阎立本,责其未绘出丰神俊朗之神韵……”
李渊、李世民父子对视了眼,都无言以对,这货是不是有点不要脸啊?!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胡闹
安静了半响后,李世民勉强给出了个合理的解释。
“云台二十八将,乃是汉明帝命臣子所绘,供于云台阁,时二十八将要么病逝,要么年迈,倒是难以与怀仁相较。”
李渊嘴角抽抽,“让阎立本绘的黑些就是,一定能绘出神韵!”
李世民、窦轨都忍不住笑了,李善在坊间除了“李推敲”这个绰号外,还有个“黑郎君”的外号,永嘉公主曾评价过,若肤白,叔宝岂能及也。
如果不黑的话,比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卫玢还要美姿容啊。
等李善被传召入宫的时候,李渊等人已经去了甘露殿……弘文馆内,阎立本是大大松了口气,这货完全不通画技,却非要指手画脚,实在让人无语。
没办法,阎立本要画的是神韵,不求神似,而李善要求的是既神似又有神韵。
其实阎立本这个人,是非常非常不想接下绘凌烟阁功臣榜这个任务的,他是河南阎氏出身,正儿八经的士族,不愿以丹青悦上,历史上还曾经训诫子嗣,当绝丹青之术。
“怀仁来了。”端着酒盏的窦轨笑道:“陛下有要事相询。”
“先坐下饮酒再说。”李世民瞥了眼窦轨,心想怀仁倒是有些手段,自己这个舅舅从来不是个省油的灯,性情刚强果决,而且极为倨傲,前些年甚至因为对父亲不恭而被下狱,却对怀仁颇为心折。
李善行礼后坐下,心不在焉的想着,大战将起,自己虚领个宗正卿而已,还有什么事情要问自己呢?
李渊寒暄了几句后径直问起灵州战马,李世民在一旁补充,窦轨就比较直接了,将驻扎在盐州的三千骑兵回调灵州一事说出来了。
李善大为诧异,“陛下,此事何以询臣?”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军备(下)
被调任延州道行军总管后,李靖其实心情还算不错,虽然离开了代州,但也知道自己被调任关内道是因为陛下对其的信重。
更何况李靖也得到了李世民的承诺,他日出塞,许其掌代州军。
除此之外呢,李靖上任之后,召见数州刺史、总管,杨则、胡演、段德操都是李渊嫡系老人,早年也是认识的,虽然不算熟悉,但也并不抵触……所谓的并不抵触,是有对比的。
这三人也都是魏嗣王李怀仁的旧部,随其参与了泾州、原州战事,但毕竟不像代州属官那样对李靖有着极强的排斥。
而调任夏州总管的张公瑾心情也不错,虽然说从代州别驾调任夏州总管,品级并没有提升,毕竟代州是辖四洲之地,属官的品级比正常州府的属官要高,但从佐官转为一州主官,这对于张公瑾来说,是仕途上的一个重要的转变。
更何况举荐张公瑾的是李靖,这不仅仅代表了李靖对秦王的态度,也代表了李靖对张公瑾的赏识……甚至隐隐有抱团的趋势。
毕竟张公瑾是武德五年洛水之战后,才得尉迟恭、李世绩的引荐得以入秦王府的,差不多是资历最浅的了,而李靖虽然曾在李世民还是秦国公的时候在其麾下,但早就不被视为秦王一脉。
张公瑾心情不错还有一个原因,抵达夏州之后,手中握有五千大军,而且距离不远的盐州有一支三千数量的骑兵驻扎,与自己呈掎角之势,这使得张公瑾对守御夏州很有信心。
但没想到的是,在张公瑾上任仅仅五天之后,三千骑兵突然西向,远离夏州,这让张公瑾不得不来找李靖商议。
“张仲坚。”李靖冷笑了声,“倒是铁了心!”
李靖的脸色很不好看,刚刚赴任的张公瑾不清楚,但他这个延州道行军总管如何不清楚,那三千骑兵实际上归属灵州道行军副总管张仲坚统率。
“张仲坚?”张公瑾嘴角动了动,他当然知道这位灵州道行军副总管,“是灵州军?”
当年这位身为朔州兵曹参军的猛将在苍头河一战立下大功,战后却弃职为魏嗣王李怀仁的亲卫统领,这件事在代地不算是件小事,很多人都非常诧异。
当然了,张公瑾是心里有数的,张仲坚早年就与李靖认识,李靖甚至企图笼络……但张仲坚却选择了李怀仁而得罪了李靖,才会选择弃职。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张仲坚的正确,数年间,先有天台山救驾之功,后为魏嗣王麾下大将,历泾州、原州、灵州三场大胜,覆灭梁国后实际统领灵州军。
张公瑾至今还只是南乐县候,而张仲坚已经爵封广陵郡公。
“广陵郡公调军……”张公瑾小心翼翼的问道:“或是魏嗣王之令?”
“绝不是。”李靖平静下来,他心里有数,李善看似常常剑走偏锋,但却是个很谨慎的人,更不会为私人恩怨而有碍国事。
但这其中,不得不说,李怀仁是肯定起到了作用的。
的确如此,此时此刻,驻扎灵州灵武县内的张仲坚接到了偏师已然回返的军报后,点头道:“调驻鸣沙县。”
当年代州属官中,就属张公瑾与李靖的关系最为亲密,当年的顾集镇之祭,李善特地交代了,张公瑾、李靖两个人没有被允许参与,这也导致了上下将校对他们的排斥,这是一种无形的隔阂和反感。
而薛万彻在天台山之变,仁智宫之变后,实际上他的太子嫡系的立场正在被慢慢洗刷,重新填补上的是魏嗣王李怀仁的背景,李渊、李世民最终将其调到代州出任别驾,不是因为他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爱将,而是因为是李善义结金兰的兄弟。
张仲坚信得过薛万彻这位曾经与李善并肩死战的大将,但也怕薛万彻贸然出击而兵败,所以才会遣派偏师驻守盐州,与夏州成掎角之势。
但如今薛万彻远走代州,调来的却是张公瑾,张仲坚自然没有必要留下这支偏师……毕竟灵州道、延州道是没有上下之分的,相互之间不需要协同作战。
一旁的行军长史唐俭轻声问道:“盐州无虞?”
“去岁草原大雪,突厥粮草不足,若是来袭,必驱赶牛羊以为充饥。”张仲坚解释道:“灵州境内有黄河,夏州境内有乌水、无定河,而盐州少有河流。”
唐俭这才释然,驱赶牛羊,不吃草料短时间内还行,但不能不饮水,所以突厥南下,肯定不会攻盐州……事实上盐州也是延州道、灵州道两地防区的分界线。
当然了,将三千骑兵调回,张仲坚也有其他的考量,他毕竟资历浅,在军中的人脉少,说白了有些镇不住场子,那三千骑兵原来没什么归属,但后来被灵州总管郭孝恪笼络,张仲坚不太指挥得动,索性发配到盐州区。
但如今不同了,史大奈、冯立、段志玄都是去年李善、苏定方两任灵州道行军总管的旧部,都非常清楚张仲坚的能力,同时也知道李善非常重视张仲坚……当年泾州大战,张仲坚是与窦轨、李道玄、钱九陇并列为方面大将的,独领前军,薛万彻、张士贵、胡演都在其麾下听令。
侯洪涛就更不用说了,是李善亲卫出身,此次随侯洪涛而来的还有数十个军中旧部或李善的亲卫,都是能担任中低层将校的。
再加上之前留在灵州军的何方、何流等将领,这会极大的增强张仲坚对灵州军的掌控力度,使得张仲坚能真正控制住灵州军。
说白了,就是使张仲坚能压得住灵州总管郭孝恪……这位在原州战事中丢了大脸,在李善回京后,对苏定方、张仲坚都颇多微词,为此还曾经被淮阳王李道玄找过麻烦。
虽然说这次补入灵州军的侯君集与郭孝恪来往颇密,但毕竟当年侯君集是被李善从梁洛仁手中救回来的,又有秦王的交代,不会刻意为难。
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张公瑾与李靖的关系,也是因为将校的陆续抵达,侯君集对侯洪涛就有些不满,后者是独领前军,其他几个都是李善的旧部。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不要脸
两仪殿内,关于调拨粮草、军械、兵力的议事已经结束,除了代州、灵州赴任的将校之外,距离最远的陕东道大行台的兵力也已经赶到了延州,虽然数量只有五千人,但战力极强,又由尉迟恭这样的名将统率。
当年李世民中原一战擒两王,那是一场持续了一年多的长期战事,李世民麾下兵力一度超过十五万,那是李唐的膏华所在。
战后李世民在洛阳筹建天策府,部分兵力随李孝恭攻略荆襄、淮南、岭南,部分兵力北返关中,还有一部分兵力北上接手很快就降唐的河北,但也在洛阳留下了不少的精锐。
甚至李世民的玄甲兵的一部分就在洛阳。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支军队只受秦王李世民的指挥,别说李靖、李善,就是李渊也指挥不动,而这支军队虽然多年未上战场了,但精锐绝不亚于代州军、灵州军。
将这支军队调入关中,补入延州军,一方面是李渊对李世民展现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李世民对李靖展现的态度。
除此之外,陕东道大行台多位官员被调入朝中,曾经在天策府内与薛收齐名的陕东道大行台左丞韩良出任兵部侍郎,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蒋国公屈突通调任工部侍郎。
留在洛阳的陕东道大行台民部尚书温大雅出任右仆射,代李世民执掌陕东道。
显然,虽然是在备战突厥,而且也没有对东宫的势力动手,但李渊明目张胆的给秦王加权,这是在做易储的准备。
其他宰辅都陆续退下,面无表情的太子李建成已经懒得再演戏了,径直回了东宫,只有李世民与窦轨留了下来。
“肯定不是李怀仁所为。”窦轨很确定的说:“应该是张仲坚。”
顿了顿,窦轨补充道:“早在泾州一战的时候,李怀仁就提及,薛万彻胜则大胜,败则大败,所以其实薛万彻出任夏州总管并不妥当。”
李世民微微点头,“那数千骑兵驻扎盐州……”
“是赵国公苏定方尚未卸任灵州道行军总管时候与臣议定的。”窦轨坦然直言,“就是唯恐薛万彻贸然出击,以至于局势糜烂,如今张公瑾调任夏州总管,数千骑兵迁回灵州,无可厚非。”
“而且盐州本就是分界,突厥若是南侵,可能是灵州或夏州,但不可能选盐州。”
李渊也是沙场老将,自然知兵事,点了点头,“但李药师言延州道少良驹骑兵。”
“的确如此。”窦轨也承认这一点,苦笑道:“数月前,若不是苏定方遣派李客师、段志玄、张宝相率骑兵来援,败敌无虞,但擒杀梁师都就难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李世民也苦笑道:“如今中土,良驹战马最多的就是代州与灵州。”
在场的三个人都一时无语,其实在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战马不足就是个大问题,在黄河以北,很多时候骑兵的战力能决定一场战事的走向。
当年李渊向突厥俯首,一方面是形势所迫,就怕突厥使坏,在自己起兵攻打关中的时候,让刘武周在自己屁股后面狠狠来一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交易来良驹,当时突厥卖给了李渊两千匹战马。
虽然后来李唐攻占关中、陇右,但战马还是奇缺,其也就是有李世民这样的军事天才,精心挑选了一批良驹组建了玄甲兵,将其在关键时刻才投放战场,一战功成。
但在李善横空出世,特别是在赴任代州之后,战马的缺额渐渐被弥补上了,一方面是因为商路的交易,大量的良驹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土,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朔州、泾州两度大败突厥,缴获了大量的战马。
特别是在泾州,李善当时光是敲诈突利可汗就是五千匹良驹。
所以导致了代州军、灵州军都有充足的骑兵建制,而延州道却缺少战马……李靖的上书显然不是真的要弹劾张仲坚,更不是直指张仲坚背后的魏嗣王李怀仁,而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特别是在尉迟恭以及中原兵力抵达延州之后,缺战马实在让李靖头痛。
但李渊、李世民也很为难啊,从代州调战马过去肯定是不行的,太遥远了,总不能让人运送马匹出雁门,再往西越过黄河,穿越榆林郡吧?
那样的话,就直接与突厥开战了。
但从灵州调战马去延州,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李渊、李世民必须要考虑魏嗣王李怀仁的意见。
虽然隔了好几百年了,但在唐初,依旧有着两汉的遗风,所谓的门下,实际上就是君臣,张仲坚为李善亲卫出身的身份,就决定了张仲坚这一辈子的立场。
而且去年泾州一战,突厥若破泾州,一日入京兆,两日兵临长安城下,率军出征的李善带走了几乎所有的骑兵。
而在泾州大捷之后,李善补足了骑兵的缺额,也将带走的战马全数送回了长安,然后用俘虏、敲诈来的良驹组建了灵州军的骑兵大军,这是苏定方能在灵州决战大败梁师都的一大关键原因。
总而言之,以李善如今的地位,在军中,至少在灵州军中的分量,李渊、李世民就算下了决定,也必须提前打个招呼,不然这就是君臣起隙的由来。
这个时代的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可不是明朝时候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更不是清朝的主仆关系。
需要相互的了解,相互的试探,相互制衡,以起到平衡的作用。
沉默片刻后,李渊看向了一旁的宫人,“殿中监苏制去传召魏嗣王李怀仁觐见,每天陪着妻子……还洗脚,真是不像话!”
李渊、李世民倒是还好,身边的妻妾都算乖巧,但长安坊间……多有传言,某某的妻子呵斥,看看你,魏嗣王都为妻子洗脚呢!
“咳咳。”窦轨咳嗽两声,“陛下,今日怀仁入皇城了。”
“噢?”李渊诧异问:“御史台有两封弹劾奏折,居然到现在都没去过一次宗正寺,今日上衙视事了?”
“那倒不是。”窦轨咂咂嘴,“他去了弘文馆。”
“弘文馆?”李世民眨眨眼,“他去弘文馆作甚?”
窦轨面无表情的摆出了一张死人脸,“去寻了阎立本,责其未绘出丰神俊朗之神韵……”
李渊、李世民父子对视了眼,都无言以对,这货是不是有点不要脸啊?!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胡闹
安静了半响后,李世民勉强给出了个合理的解释。
“云台二十八将,乃是汉明帝命臣子所绘,供于云台阁,时二十八将要么病逝,要么年迈,倒是难以与怀仁相较。”
李渊嘴角抽抽,“让阎立本绘的黑些就是,一定能绘出神韵!”
李世民、窦轨都忍不住笑了,李善在坊间除了“李推敲”这个绰号外,还有个“黑郎君”的外号,永嘉公主曾评价过,若肤白,叔宝岂能及也。
如果不黑的话,比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卫玢还要美姿容啊。
等李善被传召入宫的时候,李渊等人已经去了甘露殿……弘文馆内,阎立本是大大松了口气,这货完全不通画技,却非要指手画脚,实在让人无语。
没办法,阎立本要画的是神韵,不求神似,而李善要求的是既神似又有神韵。
其实阎立本这个人,是非常非常不想接下绘凌烟阁功臣榜这个任务的,他是河南阎氏出身,正儿八经的士族,不愿以丹青悦上,历史上还曾经训诫子嗣,当绝丹青之术。
“怀仁来了。”端着酒盏的窦轨笑道:“陛下有要事相询。”
“先坐下饮酒再说。”李世民瞥了眼窦轨,心想怀仁倒是有些手段,自己这个舅舅从来不是个省油的灯,性情刚强果决,而且极为倨傲,前些年甚至因为对父亲不恭而被下狱,却对怀仁颇为心折。
李善行礼后坐下,心不在焉的想着,大战将起,自己虚领个宗正卿而已,还有什么事情要问自己呢?
李渊寒暄了几句后径直问起灵州战马,李世民在一旁补充,窦轨就比较直接了,将驻扎在盐州的三千骑兵回调灵州一事说出来了。
李善大为诧异,“陛下,此事何以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