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外面刘鄩和河东在河北一带打的很热闹,但是当时的京师也不安静,因为之前有了朱友硅杀掉朱温篡位、朱友贞杀掉了朱友硅即位。所以后面还有人想要模仿一下朱友贞。
这让我想起了魏国的曹丕和曹植兄弟,因为曹植比较受曹操喜欢,有意思把王位传给曹植,但是曹丕也想继承,于是就设计陷害曹植,让曹植在曹操心中的形象越来越差,最终传位给了曹丕。
曹丕登基之后,觉得他的这个弟弟迟早是个祸害,就准备除了他,就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这首诗大家也都比较了解,就是《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最精华的就是最后一句,意思就是告诉曹植,咱们都是一个爹,都是一家人。你没有必要把我往死了整。
曹丕看了这首诗之后,觉有点羞愧的感觉,就把曹植放走了。
“相煎何太急!”三国时期,曹植就曾经发出这样低沉但却铿锵有力的声音,但是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这样的事情,直接就被普遍化了。“本自同根生,相煎很着急。”
而在此时的大梁王朝内部,就发生了这样一起恶性事件。
事件的主角是朱友贞和朱友孜。我们下面简单的认识一下。
朱友贞这一阵子一直在说他,应该是比较熟悉了。下面我们主要就说一下朱友孜。
朱友孜是朱温的第八个儿子,他长大被封为了康王(请注意这不是洗发水),而且还是朱友贞登基之后才封的,按理说他应该对朱友贞比较忠心!但是他却想着推翻朱友贞自己当皇帝。
据说这个家伙有双瞳,和西楚霸王项羽一样,双瞳在民间的传说中都是王者之兆。而且五帝之一的舜,也是双瞳。
所以在很多的记载中,双瞳那就是圣人的象征。就像上世纪有人研究伟人的人特征,他们希望找出伟人的共同之处,然后创造伟人。
当然这个实验是在近代做的,而且主要对象都是近代的伟人。他们研究出来的结果最终证明是无用的,因为伟人的出现那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人为造不出来。
但是他们关于伟人的一些特质则是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比如智力超群、精力充沛、思路清晰等等。这些都是所谓的伟人特质,只要是只要是拥有着这些特质,那么只要时机一到,就能蜕变成伟人,不过如果没有时机,那就只能泯然众人矣了。
而如果让古代的那些人研究古代的上古先贤,找他们的特质,估计双瞳一定是榜上有名啊,很多双瞳的人最终都是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其实按照现在的科学解释,双瞳并不是什么圣人出世的预兆,而是一种返祖现象,也属于一种基因变异,大家都知道人类是有低级生物进化而来的,而低级生物一般都是复眼,就是好多的眼瞳。所以现在双瞳一般被当做是一种返祖现象对待。
但是在五代那会,人们不知道这是返祖,于是就整天就在朱友孜的身边吹捧说朱友孜将来那是要做圣人的,而且他生在帝王之家,那就预示着这是真命天子啊。
所以从小到大就听着这样的话长到的,这让朱友孜的心态悄然的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或许他自己都没有察觉。那就是他越来越把自己当成圣人了。
他觉得他将来是要当圣人的,但是在他没当圣人的时候,已经摆起了圣人的派头,很骄傲,很狂!自命不凡。觉得这天地间就是为了他而存在的,这五代的混乱要交给他来收拾,这是上天交给他这个圣人的任务。
但是事实却是这个世界不存在什么天降圣人,圣人都是后天修养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而一直抱着天生圣人心态的朱友孜他可以说十分的看不起那些知识,因为他是圣人,圣人无所不能,这些知识他看不上。
而随着他的心越来越膨胀,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本心,甚至说到了后来他就魔怔了,一直想着终结乱世,圣人出世。
但是他不过是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王爷,他怎么拯救天下?想要拯救天下那就需要极大的力量。他没有,但是他很接近这股力量,这股力量就是大梁王朝。
于是他就准备着干掉他的哥哥朱友贞,然后想着自己称帝,然后完成上天交给他的任务。
在贞明元年(公元915年),十月份,他就找了个机会刺杀朱友贞,但是没成功。但是这件事还是要说一下。
当时在朱友贞还没有称帝之前,就娶了一个媳妇叫张氏,是朱温手下的大将也是忠臣张归厚的女儿,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等到朱友贞称帝后,就准备把张氏册封为皇后,但是张氏却说:“等到皇帝祭天的时候再册封吧!”
不过很遗憾,朱友贞一直没有机会祭天,所以也有一直没有机会册封张氏为皇后,不过他们都没在意,毕竟还年轻。可是天妒红颜,贞明元年,张氏病了,病得很重,朱友贞急了,急忙册封为德妃。但是当晚张氏就死去了。
朱友贞伤心啊,哭的死去活来的,然后就安排张氏出葬问题,但是这事就不用皇帝操心了,他就回去休息了。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想念张氏,睡觉也不踏实,在梦中惊醒,但是他刚刚醒来,却发现他的身前有几道人影。
急忙拔出佩剑:“你们是谁!谁派你们来的!”
那伙人一看被朱友贞发现了,都想拼死一搏,但是毕竟是皇宫大内,护卫极多,那些人最终全部被杀死。
第二天就开始彻查这件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很快朱友孜就被查出来了,二十四日朱友贞被行刺,二十五日就把朱友孜抓住砍了脑袋。
这效率真是高的一塌糊涂。按理说这件事杀了罪魁祸首,这个“伪圣人”朱友孜,事情应该结束了吧,事实上这件事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要是没有严重的负面作用,我就不把这件事拉出来单独写了。
这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朱友贞不再信任皇室成员了,他的一些亲兄弟和堂兄弟当然还有表兄弟,都开始怀疑、疏远。可能是他经历的宫廷政变比较多,所以他对于皇室成员有一种抵触心理。
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交流宣泄的场所,他不能把自己最亲的兄弟当成自己人,不能和他们交心,相互信任。那么他就需要再找一伙人来继续营造一个可信任的交际圈子。
因为他心里比较喜欢张氏,也就是张归厚的女儿,所以他对于张归厚家族都是比较宠爱的,所以在这件事之后有几个人就渐渐的发达了起来。赵岩及德妃张氏的兄弟张汉鼎、张汉杰,堂兄弟张汉伦、张汉融等人。
这些人全部都是他的近臣,有些官职虽然不一定高,但是十分的要害,而且还能在他的身边,。换一种说法,这些人都是他的智囊集团。很多的决策将来都是要他们这些人讨论了之后才能实施。
而赵岩这个人人品不行,就会阿谀逢场或许有点能力的,但是更多的是阴谋诡计和搬弄权势,基本上后梁后期朝纲败坏,这个赵岩绝对算是做了突出贡献的。
因为朱友贞不敢再任命他的一些兄弟,所以把很多事情就交给了赵岩和张归厚家族,大量的官员投奔赵岩和张归厚家族,而他们却徇私枉法,利用在皇帝身前的权势打压名臣宿将,离间陷害忠良,然后就把一些和他们关系比较好的人,提拔上去。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赵岩这些人本来就是阿谀奉承,能力不足,他们看好的人基本上和他们一个德行。这样的人来治理国家,要是国家还不败亡,那就真的奇怪了。
后面还会讲到一个大将出去打仗去了,但是身边要有一个监军,这个监军就是朝廷委派的,其实也就是赵岩他们这些小集团里面的人。
监军的权力比较大,但是除了会奉承吹牛,什么都不会,但是一个监军在身边,大将也不能把自身的本事完全发挥出来,处处受到了监军牵制。这样一来就算是实力占据优势,那么真正交战的时候也可能落败。
这样的事情后面有,我们后面详细说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皇室争斗,历史上不少见,但是想五代十国这一段时间,这么频繁这么多的,几乎没有。兄弟父子之间相互厮杀可以说已经司空见惯了。五代十国就是一个道德沦丧,纲常败坏的的年代,似乎之前一直起作用的道德束缚,在这里根本不存在一样。
欧阳修经常说这是季世,也就是末日的意思,虽然有点夸大其词,有点夸张,但是这一段时期,的确是比较黑暗痛苦的。(未完待续)
这让我想起了魏国的曹丕和曹植兄弟,因为曹植比较受曹操喜欢,有意思把王位传给曹植,但是曹丕也想继承,于是就设计陷害曹植,让曹植在曹操心中的形象越来越差,最终传位给了曹丕。
曹丕登基之后,觉得他的这个弟弟迟早是个祸害,就准备除了他,就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这首诗大家也都比较了解,就是《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最精华的就是最后一句,意思就是告诉曹植,咱们都是一个爹,都是一家人。你没有必要把我往死了整。
曹丕看了这首诗之后,觉有点羞愧的感觉,就把曹植放走了。
“相煎何太急!”三国时期,曹植就曾经发出这样低沉但却铿锵有力的声音,但是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这样的事情,直接就被普遍化了。“本自同根生,相煎很着急。”
而在此时的大梁王朝内部,就发生了这样一起恶性事件。
事件的主角是朱友贞和朱友孜。我们下面简单的认识一下。
朱友贞这一阵子一直在说他,应该是比较熟悉了。下面我们主要就说一下朱友孜。
朱友孜是朱温的第八个儿子,他长大被封为了康王(请注意这不是洗发水),而且还是朱友贞登基之后才封的,按理说他应该对朱友贞比较忠心!但是他却想着推翻朱友贞自己当皇帝。
据说这个家伙有双瞳,和西楚霸王项羽一样,双瞳在民间的传说中都是王者之兆。而且五帝之一的舜,也是双瞳。
所以在很多的记载中,双瞳那就是圣人的象征。就像上世纪有人研究伟人的人特征,他们希望找出伟人的共同之处,然后创造伟人。
当然这个实验是在近代做的,而且主要对象都是近代的伟人。他们研究出来的结果最终证明是无用的,因为伟人的出现那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人为造不出来。
但是他们关于伟人的一些特质则是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比如智力超群、精力充沛、思路清晰等等。这些都是所谓的伟人特质,只要是只要是拥有着这些特质,那么只要时机一到,就能蜕变成伟人,不过如果没有时机,那就只能泯然众人矣了。
而如果让古代的那些人研究古代的上古先贤,找他们的特质,估计双瞳一定是榜上有名啊,很多双瞳的人最终都是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其实按照现在的科学解释,双瞳并不是什么圣人出世的预兆,而是一种返祖现象,也属于一种基因变异,大家都知道人类是有低级生物进化而来的,而低级生物一般都是复眼,就是好多的眼瞳。所以现在双瞳一般被当做是一种返祖现象对待。
但是在五代那会,人们不知道这是返祖,于是就整天就在朱友孜的身边吹捧说朱友孜将来那是要做圣人的,而且他生在帝王之家,那就预示着这是真命天子啊。
所以从小到大就听着这样的话长到的,这让朱友孜的心态悄然的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或许他自己都没有察觉。那就是他越来越把自己当成圣人了。
他觉得他将来是要当圣人的,但是在他没当圣人的时候,已经摆起了圣人的派头,很骄傲,很狂!自命不凡。觉得这天地间就是为了他而存在的,这五代的混乱要交给他来收拾,这是上天交给他这个圣人的任务。
但是事实却是这个世界不存在什么天降圣人,圣人都是后天修养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而一直抱着天生圣人心态的朱友孜他可以说十分的看不起那些知识,因为他是圣人,圣人无所不能,这些知识他看不上。
而随着他的心越来越膨胀,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本心,甚至说到了后来他就魔怔了,一直想着终结乱世,圣人出世。
但是他不过是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王爷,他怎么拯救天下?想要拯救天下那就需要极大的力量。他没有,但是他很接近这股力量,这股力量就是大梁王朝。
于是他就准备着干掉他的哥哥朱友贞,然后想着自己称帝,然后完成上天交给他的任务。
在贞明元年(公元915年),十月份,他就找了个机会刺杀朱友贞,但是没成功。但是这件事还是要说一下。
当时在朱友贞还没有称帝之前,就娶了一个媳妇叫张氏,是朱温手下的大将也是忠臣张归厚的女儿,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等到朱友贞称帝后,就准备把张氏册封为皇后,但是张氏却说:“等到皇帝祭天的时候再册封吧!”
不过很遗憾,朱友贞一直没有机会祭天,所以也有一直没有机会册封张氏为皇后,不过他们都没在意,毕竟还年轻。可是天妒红颜,贞明元年,张氏病了,病得很重,朱友贞急了,急忙册封为德妃。但是当晚张氏就死去了。
朱友贞伤心啊,哭的死去活来的,然后就安排张氏出葬问题,但是这事就不用皇帝操心了,他就回去休息了。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想念张氏,睡觉也不踏实,在梦中惊醒,但是他刚刚醒来,却发现他的身前有几道人影。
急忙拔出佩剑:“你们是谁!谁派你们来的!”
那伙人一看被朱友贞发现了,都想拼死一搏,但是毕竟是皇宫大内,护卫极多,那些人最终全部被杀死。
第二天就开始彻查这件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很快朱友孜就被查出来了,二十四日朱友贞被行刺,二十五日就把朱友孜抓住砍了脑袋。
这效率真是高的一塌糊涂。按理说这件事杀了罪魁祸首,这个“伪圣人”朱友孜,事情应该结束了吧,事实上这件事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要是没有严重的负面作用,我就不把这件事拉出来单独写了。
这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朱友贞不再信任皇室成员了,他的一些亲兄弟和堂兄弟当然还有表兄弟,都开始怀疑、疏远。可能是他经历的宫廷政变比较多,所以他对于皇室成员有一种抵触心理。
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交流宣泄的场所,他不能把自己最亲的兄弟当成自己人,不能和他们交心,相互信任。那么他就需要再找一伙人来继续营造一个可信任的交际圈子。
因为他心里比较喜欢张氏,也就是张归厚的女儿,所以他对于张归厚家族都是比较宠爱的,所以在这件事之后有几个人就渐渐的发达了起来。赵岩及德妃张氏的兄弟张汉鼎、张汉杰,堂兄弟张汉伦、张汉融等人。
这些人全部都是他的近臣,有些官职虽然不一定高,但是十分的要害,而且还能在他的身边,。换一种说法,这些人都是他的智囊集团。很多的决策将来都是要他们这些人讨论了之后才能实施。
而赵岩这个人人品不行,就会阿谀逢场或许有点能力的,但是更多的是阴谋诡计和搬弄权势,基本上后梁后期朝纲败坏,这个赵岩绝对算是做了突出贡献的。
因为朱友贞不敢再任命他的一些兄弟,所以把很多事情就交给了赵岩和张归厚家族,大量的官员投奔赵岩和张归厚家族,而他们却徇私枉法,利用在皇帝身前的权势打压名臣宿将,离间陷害忠良,然后就把一些和他们关系比较好的人,提拔上去。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赵岩这些人本来就是阿谀奉承,能力不足,他们看好的人基本上和他们一个德行。这样的人来治理国家,要是国家还不败亡,那就真的奇怪了。
后面还会讲到一个大将出去打仗去了,但是身边要有一个监军,这个监军就是朝廷委派的,其实也就是赵岩他们这些小集团里面的人。
监军的权力比较大,但是除了会奉承吹牛,什么都不会,但是一个监军在身边,大将也不能把自身的本事完全发挥出来,处处受到了监军牵制。这样一来就算是实力占据优势,那么真正交战的时候也可能落败。
这样的事情后面有,我们后面详细说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皇室争斗,历史上不少见,但是想五代十国这一段时间,这么频繁这么多的,几乎没有。兄弟父子之间相互厮杀可以说已经司空见惯了。五代十国就是一个道德沦丧,纲常败坏的的年代,似乎之前一直起作用的道德束缚,在这里根本不存在一样。
欧阳修经常说这是季世,也就是末日的意思,虽然有点夸大其词,有点夸张,但是这一段时期,的确是比较黑暗痛苦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