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享年5岁,这个岁数要是在一般人来看,应该已经算是不错了,但是对于一个贵族,一个大王来说,5岁并不是一个很合格的寿命,五十三岁正是大有可为的年纪,很多人做官做了一辈子,或者奋斗了一辈子,一般都是在五六十岁的时候才真正的事业有成。
所以说李克用一句英年早逝,也算是说得过去,对于李克用的谥号“武”在不同的人看来,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直接就批评李克用根本配不上一个“武”,但是也有人觉得一个武字虽然有点高估李克用,不过在唐末,李克用算是少数几个勉强有资格的人之一。
但是很多人对于李克用是不是真的一心忠于皇室,匡扶社稷存在争议,很多人对于李克用拥护唐朝统治的动机并不是很清楚,所以这里简单的说一下。
我们知道,李克用一开始对于唐朝并不是这么恭敬,甚至可以说略微有点不放在眼里,根本没有把皇帝朝廷当成一回事,毕竟是天高皇帝远。
可是自从李克用南下平定黄巢之后,他的态度可以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还是很显著的,而造成这个变化的原因,说白了,还是利益,李克用南下剿灭黄巢的过程中,获利很丰厚。
就这一次的经历,让李克用看到了唐朝皇室的力量,还有他自己如何攫取最大利益的方式。所以后来他选择了和朱温不一样的道路。朱温是逼迫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取而代之,是朱温最终的目的,但是李克用则不然,李克用他所进行的一切,寻求的并不是朝代的迭代,而是诸侯的霸权。
朱温搞的是结束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促成大一统,最终取代唐朝可以说这是非常符合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的。
但是李克用寻求的就是藩镇的霸主地位,对内实行割据独裁,对外侍奉扶持君王皇室,这类似于春秋时期的霸主,仅仅称霸,但是不取而代之,从这一点上来看,不论是格局还是气魄都比不上朱温,算是比较保守的。
这是第一点原因,就是在李克用看来匡扶唐朝,施压攫取利益和政治军事资本的一种方式。
第二点原因,还要从李克用他的这个姓来说,李克用原本是沙陀族,并不是汉族,后来立了战功这才赐了国姓,开始改姓姓李。
李克用一直以来都是对他的这个姓氏比较满意,也比较自豪,一般而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汉族为尊,其他异族都是不受待见的,就算是开放包容的唐王朝也不例外。
所以李克用对于他的沙陀族的身份,不仅仅是他,几乎是所有的少数名族首领在面对中原王朝的时候,难免会有一种自卑。就算是不自卑,也难免被汉族的政权或者掌权者看不起。
但是有了国姓“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不管什么民族,只要被赐了国姓,那就是皇室中人,这样一来,谁也不能再拿李克用的出身和种族说事。为了维护他的皇室宗族的身份,他扶持皇室,也算是理所当然的。
这就是第二个原因,为了维护他的皇室宗族身份,所以为皇室尽忠。
第三点原因,和第二代有点类似,不过主要是从李克用的性格来说,李克用的性子比较直,重义气,讲规矩,曾经和他关系不错的几个藩镇,包括王处存、王重荣等人,在生前李克用和他们的关系不错,而他们死了,李克用对他们的后代也是非常的照顾的。
更加难能可贵的李克用在人品这一点上几乎没有什么劣迹,从来没有主动背叛过好朋友,对于自己的朋友十分的忠诚,而他赐国姓“李”,这样一来,他就算是皇室成员,而且赐国姓的性质和他收义子性质基本山是一致的。
所以为了尽到一个宗族人员的职责,为了对于他的身份尽忠,这才使得他长期的拥护唐朝的统治,而且在唐朝灭亡之后,他还以唐朝的正统继承者自居,都是出于这个原因。
这上面都是一些主观的动机,但是在生活中,还有不少人能够影响到李克用的人,这里面我们主要说几个。
一个就是盖寓,这个人使李克用的第一谋士,至于它的地位据说可以和李克用比肩,基本上只要是他说的话,李克用都会听,也是李克用最信任的人之一。
后来有人离间他和李克用之间的关系,但是李克用根本不信,所以由此也可见盖寓和李克用之间的关系,的确是非常好的。
而盖寓这个人是非常的保守的,说他保守主要一点就是他不建议李克用篡唐自立,而是让李克用匡扶皇室,在此情况下不断扩大势力,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按照盖寓的思想路线来制定一些政策的。
还有一个人就是张承业,这个人原本是昭宗身边的,是个太监,后来因为李克用和昭宗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一般都是张承业负责双方的联络,后来昭宗让张承业做了河东的监军,两个人合作的比较好,再后来朱温下令诛杀天下的监军宦官。但是李克用却把张承业留了下来,此后张承业就专心辅助李克用。
我们知道了张承业的身份,那就是昭宗的一个宦官,一直都是陪在昭宗身边的,可以说在他的心里,对于唐朝还是有点感情的,所以他不希望李克用篡唐,而是希望李克用能够挽救唐朝萎靡的国势。
李克用对他也是非常信任,后来在他临死前,还让他帮扶自己的儿子,好好整理河东,然后为他报仇。算得上是李克用的托孤重臣了,所以说,李克用在主观上,以及一些决策之类的,肯定是受张承业影响的。
所以李克用之所以和朱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人的经历不一样,还有一点就是他们两个人身边的人不一样,李克用和唐朝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而朱温除了接受唐朝的册封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交集,所以他的心里对于唐朝皇室并没有太强的尊重,对于大唐也没有什么归属感。
上面简单说了李克用拥护唐朝统治,以及走上和朱温不一样道路的大致原因。下面再说一下对于李克用的评价。
对于李克用的评价,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批判、抨击,一个是赞赏,因为李克用的故事和他的一群干儿子的故事还是比较热血激情的,所以在很多的演义评话小说中,一直以来都是以正面的形象示人。
而他的正面形象的来因,和朱温也点关系,后代因为朱温篡唐,所以对于朱温的评价几乎是众口一词的鄙视,把朱温骂成了国贼。
既然有了有了一个国贼,那么必然要出现一个救世济民的英雄,而在唐末刚好和朱温不对付,而且还有点贡献的,那就一个李克用,所以李克用当仁不让的成了这个和朱温大反贼战斗的大英雄,这个原因就造成了在演义评书中,李克用千篇一律的英雄形象。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抨击,他们的观点也和上面那种单纯把李克用当做大英雄差不多,他们主要的观点和立场就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面,认为李克用就是包藏祸心的乱臣贼子,理由就是李克用是沙陀族人,而不是汉族人。
后来宋朝的时候,异族威胁中央朝廷统治的时候,李克用更是成了活靶子,因为李克用壮大了沙陀族,并且有能力进入中原之后,所有人都认为,北方的异族能够发展起来就是因为李克用的原因,所以李克用成了谋划百年的大阴谋家,成了北方异族入侵中原的始作俑者和发起人。
所以从宋朝以后,不论是士大夫还是文人墨客,对于李克用的评价一般都是反面的,而在民间,因为受到演义和评书的影响,又是清一色的正面大英雄。
但是站在我们现在的角度上来说,李克用并不像演义小说中说的那么正派,他也曾经干过对不起朝廷的事情,后期他的所作所为无非就是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不是一般常说的大公无私。
而朱温也不想是一般人说的就是一个反贼,其实当时唐朝的灭亡可以说是必然的,只是让朱温赶上了而已,就算是没有朱温,将来还有有李温、马温等人来颠覆了唐朝,所以我们对于朱温评价就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而不说他是一个反贼。
这样一来,就不能单纯说李克用是一个大英雄,李克用一生是一个超一流的武将,但是也勉强说的上一句军事家,他作为沙陀族的领袖,促进了沙陀族以及北方的少数民族的南迁,以及民族融合,加快了部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就像沙陀族汉化的就比较厉害。
总的来说,李克用算是得上一个沙陀豪杰,至于大英雄之类的,我觉得他还是差点距离的,至于在后代因为民族问题被强烈抨击,更是不全面的。(未完待续)
所以说李克用一句英年早逝,也算是说得过去,对于李克用的谥号“武”在不同的人看来,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直接就批评李克用根本配不上一个“武”,但是也有人觉得一个武字虽然有点高估李克用,不过在唐末,李克用算是少数几个勉强有资格的人之一。
但是很多人对于李克用是不是真的一心忠于皇室,匡扶社稷存在争议,很多人对于李克用拥护唐朝统治的动机并不是很清楚,所以这里简单的说一下。
我们知道,李克用一开始对于唐朝并不是这么恭敬,甚至可以说略微有点不放在眼里,根本没有把皇帝朝廷当成一回事,毕竟是天高皇帝远。
可是自从李克用南下平定黄巢之后,他的态度可以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还是很显著的,而造成这个变化的原因,说白了,还是利益,李克用南下剿灭黄巢的过程中,获利很丰厚。
就这一次的经历,让李克用看到了唐朝皇室的力量,还有他自己如何攫取最大利益的方式。所以后来他选择了和朱温不一样的道路。朱温是逼迫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取而代之,是朱温最终的目的,但是李克用则不然,李克用他所进行的一切,寻求的并不是朝代的迭代,而是诸侯的霸权。
朱温搞的是结束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促成大一统,最终取代唐朝可以说这是非常符合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的。
但是李克用寻求的就是藩镇的霸主地位,对内实行割据独裁,对外侍奉扶持君王皇室,这类似于春秋时期的霸主,仅仅称霸,但是不取而代之,从这一点上来看,不论是格局还是气魄都比不上朱温,算是比较保守的。
这是第一点原因,就是在李克用看来匡扶唐朝,施压攫取利益和政治军事资本的一种方式。
第二点原因,还要从李克用他的这个姓来说,李克用原本是沙陀族,并不是汉族,后来立了战功这才赐了国姓,开始改姓姓李。
李克用一直以来都是对他的这个姓氏比较满意,也比较自豪,一般而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汉族为尊,其他异族都是不受待见的,就算是开放包容的唐王朝也不例外。
所以李克用对于他的沙陀族的身份,不仅仅是他,几乎是所有的少数名族首领在面对中原王朝的时候,难免会有一种自卑。就算是不自卑,也难免被汉族的政权或者掌权者看不起。
但是有了国姓“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不管什么民族,只要被赐了国姓,那就是皇室中人,这样一来,谁也不能再拿李克用的出身和种族说事。为了维护他的皇室宗族的身份,他扶持皇室,也算是理所当然的。
这就是第二个原因,为了维护他的皇室宗族身份,所以为皇室尽忠。
第三点原因,和第二代有点类似,不过主要是从李克用的性格来说,李克用的性子比较直,重义气,讲规矩,曾经和他关系不错的几个藩镇,包括王处存、王重荣等人,在生前李克用和他们的关系不错,而他们死了,李克用对他们的后代也是非常的照顾的。
更加难能可贵的李克用在人品这一点上几乎没有什么劣迹,从来没有主动背叛过好朋友,对于自己的朋友十分的忠诚,而他赐国姓“李”,这样一来,他就算是皇室成员,而且赐国姓的性质和他收义子性质基本山是一致的。
所以为了尽到一个宗族人员的职责,为了对于他的身份尽忠,这才使得他长期的拥护唐朝的统治,而且在唐朝灭亡之后,他还以唐朝的正统继承者自居,都是出于这个原因。
这上面都是一些主观的动机,但是在生活中,还有不少人能够影响到李克用的人,这里面我们主要说几个。
一个就是盖寓,这个人使李克用的第一谋士,至于它的地位据说可以和李克用比肩,基本上只要是他说的话,李克用都会听,也是李克用最信任的人之一。
后来有人离间他和李克用之间的关系,但是李克用根本不信,所以由此也可见盖寓和李克用之间的关系,的确是非常好的。
而盖寓这个人是非常的保守的,说他保守主要一点就是他不建议李克用篡唐自立,而是让李克用匡扶皇室,在此情况下不断扩大势力,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按照盖寓的思想路线来制定一些政策的。
还有一个人就是张承业,这个人原本是昭宗身边的,是个太监,后来因为李克用和昭宗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一般都是张承业负责双方的联络,后来昭宗让张承业做了河东的监军,两个人合作的比较好,再后来朱温下令诛杀天下的监军宦官。但是李克用却把张承业留了下来,此后张承业就专心辅助李克用。
我们知道了张承业的身份,那就是昭宗的一个宦官,一直都是陪在昭宗身边的,可以说在他的心里,对于唐朝还是有点感情的,所以他不希望李克用篡唐,而是希望李克用能够挽救唐朝萎靡的国势。
李克用对他也是非常信任,后来在他临死前,还让他帮扶自己的儿子,好好整理河东,然后为他报仇。算得上是李克用的托孤重臣了,所以说,李克用在主观上,以及一些决策之类的,肯定是受张承业影响的。
所以李克用之所以和朱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人的经历不一样,还有一点就是他们两个人身边的人不一样,李克用和唐朝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而朱温除了接受唐朝的册封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交集,所以他的心里对于唐朝皇室并没有太强的尊重,对于大唐也没有什么归属感。
上面简单说了李克用拥护唐朝统治,以及走上和朱温不一样道路的大致原因。下面再说一下对于李克用的评价。
对于李克用的评价,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批判、抨击,一个是赞赏,因为李克用的故事和他的一群干儿子的故事还是比较热血激情的,所以在很多的演义评话小说中,一直以来都是以正面的形象示人。
而他的正面形象的来因,和朱温也点关系,后代因为朱温篡唐,所以对于朱温的评价几乎是众口一词的鄙视,把朱温骂成了国贼。
既然有了有了一个国贼,那么必然要出现一个救世济民的英雄,而在唐末刚好和朱温不对付,而且还有点贡献的,那就一个李克用,所以李克用当仁不让的成了这个和朱温大反贼战斗的大英雄,这个原因就造成了在演义评书中,李克用千篇一律的英雄形象。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抨击,他们的观点也和上面那种单纯把李克用当做大英雄差不多,他们主要的观点和立场就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面,认为李克用就是包藏祸心的乱臣贼子,理由就是李克用是沙陀族人,而不是汉族人。
后来宋朝的时候,异族威胁中央朝廷统治的时候,李克用更是成了活靶子,因为李克用壮大了沙陀族,并且有能力进入中原之后,所有人都认为,北方的异族能够发展起来就是因为李克用的原因,所以李克用成了谋划百年的大阴谋家,成了北方异族入侵中原的始作俑者和发起人。
所以从宋朝以后,不论是士大夫还是文人墨客,对于李克用的评价一般都是反面的,而在民间,因为受到演义和评书的影响,又是清一色的正面大英雄。
但是站在我们现在的角度上来说,李克用并不像演义小说中说的那么正派,他也曾经干过对不起朝廷的事情,后期他的所作所为无非就是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不是一般常说的大公无私。
而朱温也不想是一般人说的就是一个反贼,其实当时唐朝的灭亡可以说是必然的,只是让朱温赶上了而已,就算是没有朱温,将来还有有李温、马温等人来颠覆了唐朝,所以我们对于朱温评价就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而不说他是一个反贼。
这样一来,就不能单纯说李克用是一个大英雄,李克用一生是一个超一流的武将,但是也勉强说的上一句军事家,他作为沙陀族的领袖,促进了沙陀族以及北方的少数民族的南迁,以及民族融合,加快了部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就像沙陀族汉化的就比较厉害。
总的来说,李克用算是得上一个沙陀豪杰,至于大英雄之类的,我觉得他还是差点距离的,至于在后代因为民族问题被强烈抨击,更是不全面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