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弘肇字化元,郑州人,这个人也是刘知远给他的儿子刘承佑留下来的一个顾命大臣,可以说之前十分受刘知远的信任,但是这个人说实话文化程度不高,是个武将,所以做顾命大臣也算是勉强,带兵打仗可以,但是真要治理国家,那就有点费劲了,他在刘承佑一朝的朝争中最终失利,死无全尸。
史弘肇比较勇猛,长得人高马大,据说他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能走路,走得特别快,日行二百里,基本上快要赶上一匹马的速度了,就算是骑兵行军也不能长时间的保持在日行二百里的速度上。
这个史弘肇在我们现在的说法,那也是天赋型的选手,要是参加现在的竞走比赛,那绝对是冠军种子选手,而这个能力在五代那会,就算是没有竞走比赛,但是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能力,毕竟打仗的时候跑得快这可是一项很重要的逃生技能。
在史弘肇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征兵按照规定是七户人家出一个当兵,史弘肇有这先天条件,他要是不当兵恐怕他自己都不愿意,于是就投了军,他的军事生涯也就此开始。
他当兵的时候,身材魁梧,看起来很彪悍,所以很自然的被选进了精英部队——禁军,那时候刘知远曾经带过一阵禁军,所以就在这个过程中,史弘肇认识了刘知远。
等到刘知远外放的时候,刘知远还专门给上面申请了一下,把史弘肇调走了,在刘知远的手下,史弘肇逐渐开始被得到重用。
他的功绩咱们再讲刘知远进入开封的时候基本上已经说了一部分了,他成了刘知远进入中原的前锋,基本上一路上的障碍,全部给史弘肇一个人搞定了,所以刘知远在后面虽然带着大军,但是却没有打仗,顺顺利利的就到了开封。
这件事之后,刘知远对于史弘肇更加的信任,史弘肇用兵严格,可以说得上秋毫无犯,前面咱们已经举过了例子。
发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所以在史弘肇刚刚进入京城的时候,还是很得人心的,再加上史弘肇在打击盗贼好暴民身上,力度很大,所以很快的时间,就解决掉了开封府盗贼肆虐的情况。
在刘知远一朝,史弘肇圣眷正隆,可谓是春风得意,所以刘知远病重的时候,把史弘肇作为当时的顾命大臣之一,让他好好的辅佐刘承佑。
等到刘承佑当了皇帝,就爆发了三镇之乱,那时候关中和凤翔一带正在打仗,所以很多人看惯了朝廷倾覆的百姓和大臣,都觉得汉朝要完蛋了,还是赶紧好好的准备一下,迎接李守贞吧,所以一时间京城流言四起,到处都是后汉必亡的谣言。
此时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军事一把手,史弘肇又出手了,还是他的那一条严刑峻法,不管是不是真的造反,也不管罪是大是小,只要是逮着那就是一律砍了脑袋。
举两个例子,白天有人抬头看看之星星,结果被抓起来,恩,当场砍了脑袋,还有人因为得罪了一个小兵,结果被小兵说了一句这家伙要造反,于是还是立刻杀头。
当时为了方便史弘肇和狱卒们交流。只要是有送来要宣判的百姓,史弘肇不管啥罪,只要是对狱卒伸出了三个手指头,那就是直接判斩刑,杀头。
除了杀头,史弘肇还有不少的创新,其实很多人说在中国历史上的酷刑,很大不部分都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被发明的,例如最出名的一个就是凌迟处死。
在这里史弘肇也为酷刑这一行业添砖加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在平定开封府谣言的过程中,确立了“割舌”,不让乱说话,“破嘴”不让你乱多嘴,“断筋”不让你到处跑着说话。
虽然他搞了很多的酷刑,但是在这里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京城的治安,还算是情有可原,但是下面几件事,却又将他上面好不容易建立的威严严厉的形象破坏殆尽。
我们在讲苏逢吉的时候,知道他曾经陷害李崧一家,我们也曾经说过,李松家里人曾经因为熬不住酷刑,而承认自己有罪。
当时用刑的就是史弘肇的人,而宣布李崧死刑的就是史弘肇,这件事虽然最大的受益者是苏逢吉,但是史弘肇也是得到了不小的实惠,例如李崧如花似玉的小女儿,就被送到了史弘肇的府上做了一个小丫鬟。
还有一件事,当时幽州有一个商人有一个玉枕头,价值十四万缗,有一天他派他最信任的一个仆人带着玉枕头到淮南吴国去换点茶叶送回来,想要做点小生意,但是仆人却把钱藏了起来,不给那个商人。
这个商人看着自己的钱被自己的仆人拿走了,心里肯定是不舒服,于是就把这个仆人抓类来,准备来个严刑拷打。
这个仆人看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于是就想了一个损招,也是一个叫绝招,他找到了史弘肇,状告那个商人受赵延寿所托,把玉枕送给吴国人,讨好吴国人,他是个卖国贼,赶紧拿下吧!
史弘肇一听,觉得有理,于是他的那一套又开始了,开始刑讯逼供,他的管家带着人开始狠命的揍那个商人,无奈之下,商人只好祈求史弘肇赶紧让他死,所以干净利索的就承认了自己勾结吴国的罪行。
他所求的就是一死,在史弘肇和他的那些手下搞的那些酷刑之下,那个商人生不如死,那时候能死也是一种渴望了。死亡代表着真正的解脱。
这个商人死了之后,他的家产和其子女儿全部给史弘肇和他的那些部下们全部瓜分了。
除了这一点比较残暴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同样贪财,这基本上是五代十股这一段历史的通病了,特别是后期,那就是没有当官的不贪污的,没有当官的不搞权钱交易的。
那时候他在外地做藩镇,地方上都要按时给他上供,交钱,不然就收拾人。而且他也是一个十分霸道的人物,只要是谁敢让他不满意,那二话不说直接就是打死。
此外,他这个人嫉恶如仇,性情耿直,也可以说的上一句比较莽撞,郭威平定了三镇之乱,大臣们全部升官,史弘肇也不例外。
但是三镇之乱之后,刘承佑觉得天下太平了,开始整天玩,不理朝政,毕竟是个小年轻,还没过玩的年纪。
史弘肇管军事,杨邠负责政务,这两个人都是比较严谨的人物,所以有一次皇太后的亲戚想要求个官职,这原本也不算是什么事,但是史弘肇就是不愿意,十分有原则,最终不但没有没有给官做,还给把那个求官的杀死了。
还有一件事,刘承佑第一次听皇家乐队的音乐演奏,觉得很不错,于是就给那些伶人每人发了不少的奖品,这本来说就是小事一件,但是等到这些伶人按照规矩到史弘肇的府上拜谢的时候,史弘肇却骂他们:“你们这些人有什么功劳,士兵们前线杀敌也没有这些奖励,你们竟然还敢接受。”
于是史弘肇把这些东西全部没收,然后把这些伶人骂了一顿赶走了。
后来郭威要到外面去当藩镇,但是他但是还是枢密使,于是大臣们就议论要不要给郭威枢密使这个职务,在这一点上他们发生了分歧。
第二天,他们在一起喝酒,史弘肇端起酒杯对苏逢吉说道:“昨天什么不跟我保持一致!今天你喝一杯。”
在一边的杨邠急忙说道:“这是国家大事,咱们不管咋说都是为国家处理,千万不要心里有什么芥蒂。”
杨邠的面子还是要给的,这算罢了,大家一起喝了一杯酒。但是这件事还没完。
不久有一次聚会,气氛还是不错的,当时大家都在行酒令,喝的热火朝天的,但是很遗憾史弘肇却不会划拳,当时在他的身边有一个叫做阎晋卿的,一直指点史弘肇。
苏逢吉就说到:“你旁边有个姓阎的,何必担心罚酒呢?哈哈”
这件事虽然不排除苏逢吉故意这样说的成分,但是其实也不算是有恶意,但是史弘肇就是想多了。他的媳妇也姓阎,但是他的媳妇是一个酒场歌姬,也就是现在的陪酒女。
史弘肇觉得苏逢吉是在讽刺他和他的媳妇,于是很生气,当时就要打苏逢吉。苏逢吉一看情况不对,急忙跑出去,骑着马就往家里跑。史弘肇就在后面提着剑追杀,最终还是被杨邠劝了下来。
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彻底成了水火不容。
就在他们这几个大臣正在玩的热火朝天的时候,这时候的刘承佑心里很不舒服,因为他的这个皇帝,也只能算是说说而已,不能算是真正的皇帝,大全都在杨邠和史弘肇手中。所以刘承佑就准备把这几个权臣干掉,他好掌权。
在他身边亲信的怂恿下,最终刘承佑下定了决心,准备干掉史弘肇,其实在这之前,曾经有人要传消息给史弘肇,但是史弘肇却错过了。
后来刘承佑下令杨邠等人进宫,结果在宫中给抓住了,随即被杀头。(未完待续)
史弘肇比较勇猛,长得人高马大,据说他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能走路,走得特别快,日行二百里,基本上快要赶上一匹马的速度了,就算是骑兵行军也不能长时间的保持在日行二百里的速度上。
这个史弘肇在我们现在的说法,那也是天赋型的选手,要是参加现在的竞走比赛,那绝对是冠军种子选手,而这个能力在五代那会,就算是没有竞走比赛,但是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能力,毕竟打仗的时候跑得快这可是一项很重要的逃生技能。
在史弘肇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征兵按照规定是七户人家出一个当兵,史弘肇有这先天条件,他要是不当兵恐怕他自己都不愿意,于是就投了军,他的军事生涯也就此开始。
他当兵的时候,身材魁梧,看起来很彪悍,所以很自然的被选进了精英部队——禁军,那时候刘知远曾经带过一阵禁军,所以就在这个过程中,史弘肇认识了刘知远。
等到刘知远外放的时候,刘知远还专门给上面申请了一下,把史弘肇调走了,在刘知远的手下,史弘肇逐渐开始被得到重用。
他的功绩咱们再讲刘知远进入开封的时候基本上已经说了一部分了,他成了刘知远进入中原的前锋,基本上一路上的障碍,全部给史弘肇一个人搞定了,所以刘知远在后面虽然带着大军,但是却没有打仗,顺顺利利的就到了开封。
这件事之后,刘知远对于史弘肇更加的信任,史弘肇用兵严格,可以说得上秋毫无犯,前面咱们已经举过了例子。
发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所以在史弘肇刚刚进入京城的时候,还是很得人心的,再加上史弘肇在打击盗贼好暴民身上,力度很大,所以很快的时间,就解决掉了开封府盗贼肆虐的情况。
在刘知远一朝,史弘肇圣眷正隆,可谓是春风得意,所以刘知远病重的时候,把史弘肇作为当时的顾命大臣之一,让他好好的辅佐刘承佑。
等到刘承佑当了皇帝,就爆发了三镇之乱,那时候关中和凤翔一带正在打仗,所以很多人看惯了朝廷倾覆的百姓和大臣,都觉得汉朝要完蛋了,还是赶紧好好的准备一下,迎接李守贞吧,所以一时间京城流言四起,到处都是后汉必亡的谣言。
此时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军事一把手,史弘肇又出手了,还是他的那一条严刑峻法,不管是不是真的造反,也不管罪是大是小,只要是逮着那就是一律砍了脑袋。
举两个例子,白天有人抬头看看之星星,结果被抓起来,恩,当场砍了脑袋,还有人因为得罪了一个小兵,结果被小兵说了一句这家伙要造反,于是还是立刻杀头。
当时为了方便史弘肇和狱卒们交流。只要是有送来要宣判的百姓,史弘肇不管啥罪,只要是对狱卒伸出了三个手指头,那就是直接判斩刑,杀头。
除了杀头,史弘肇还有不少的创新,其实很多人说在中国历史上的酷刑,很大不部分都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被发明的,例如最出名的一个就是凌迟处死。
在这里史弘肇也为酷刑这一行业添砖加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在平定开封府谣言的过程中,确立了“割舌”,不让乱说话,“破嘴”不让你乱多嘴,“断筋”不让你到处跑着说话。
虽然他搞了很多的酷刑,但是在这里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京城的治安,还算是情有可原,但是下面几件事,却又将他上面好不容易建立的威严严厉的形象破坏殆尽。
我们在讲苏逢吉的时候,知道他曾经陷害李崧一家,我们也曾经说过,李松家里人曾经因为熬不住酷刑,而承认自己有罪。
当时用刑的就是史弘肇的人,而宣布李崧死刑的就是史弘肇,这件事虽然最大的受益者是苏逢吉,但是史弘肇也是得到了不小的实惠,例如李崧如花似玉的小女儿,就被送到了史弘肇的府上做了一个小丫鬟。
还有一件事,当时幽州有一个商人有一个玉枕头,价值十四万缗,有一天他派他最信任的一个仆人带着玉枕头到淮南吴国去换点茶叶送回来,想要做点小生意,但是仆人却把钱藏了起来,不给那个商人。
这个商人看着自己的钱被自己的仆人拿走了,心里肯定是不舒服,于是就把这个仆人抓类来,准备来个严刑拷打。
这个仆人看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于是就想了一个损招,也是一个叫绝招,他找到了史弘肇,状告那个商人受赵延寿所托,把玉枕送给吴国人,讨好吴国人,他是个卖国贼,赶紧拿下吧!
史弘肇一听,觉得有理,于是他的那一套又开始了,开始刑讯逼供,他的管家带着人开始狠命的揍那个商人,无奈之下,商人只好祈求史弘肇赶紧让他死,所以干净利索的就承认了自己勾结吴国的罪行。
他所求的就是一死,在史弘肇和他的那些手下搞的那些酷刑之下,那个商人生不如死,那时候能死也是一种渴望了。死亡代表着真正的解脱。
这个商人死了之后,他的家产和其子女儿全部给史弘肇和他的那些部下们全部瓜分了。
除了这一点比较残暴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同样贪财,这基本上是五代十股这一段历史的通病了,特别是后期,那就是没有当官的不贪污的,没有当官的不搞权钱交易的。
那时候他在外地做藩镇,地方上都要按时给他上供,交钱,不然就收拾人。而且他也是一个十分霸道的人物,只要是谁敢让他不满意,那二话不说直接就是打死。
此外,他这个人嫉恶如仇,性情耿直,也可以说的上一句比较莽撞,郭威平定了三镇之乱,大臣们全部升官,史弘肇也不例外。
但是三镇之乱之后,刘承佑觉得天下太平了,开始整天玩,不理朝政,毕竟是个小年轻,还没过玩的年纪。
史弘肇管军事,杨邠负责政务,这两个人都是比较严谨的人物,所以有一次皇太后的亲戚想要求个官职,这原本也不算是什么事,但是史弘肇就是不愿意,十分有原则,最终不但没有没有给官做,还给把那个求官的杀死了。
还有一件事,刘承佑第一次听皇家乐队的音乐演奏,觉得很不错,于是就给那些伶人每人发了不少的奖品,这本来说就是小事一件,但是等到这些伶人按照规矩到史弘肇的府上拜谢的时候,史弘肇却骂他们:“你们这些人有什么功劳,士兵们前线杀敌也没有这些奖励,你们竟然还敢接受。”
于是史弘肇把这些东西全部没收,然后把这些伶人骂了一顿赶走了。
后来郭威要到外面去当藩镇,但是他但是还是枢密使,于是大臣们就议论要不要给郭威枢密使这个职务,在这一点上他们发生了分歧。
第二天,他们在一起喝酒,史弘肇端起酒杯对苏逢吉说道:“昨天什么不跟我保持一致!今天你喝一杯。”
在一边的杨邠急忙说道:“这是国家大事,咱们不管咋说都是为国家处理,千万不要心里有什么芥蒂。”
杨邠的面子还是要给的,这算罢了,大家一起喝了一杯酒。但是这件事还没完。
不久有一次聚会,气氛还是不错的,当时大家都在行酒令,喝的热火朝天的,但是很遗憾史弘肇却不会划拳,当时在他的身边有一个叫做阎晋卿的,一直指点史弘肇。
苏逢吉就说到:“你旁边有个姓阎的,何必担心罚酒呢?哈哈”
这件事虽然不排除苏逢吉故意这样说的成分,但是其实也不算是有恶意,但是史弘肇就是想多了。他的媳妇也姓阎,但是他的媳妇是一个酒场歌姬,也就是现在的陪酒女。
史弘肇觉得苏逢吉是在讽刺他和他的媳妇,于是很生气,当时就要打苏逢吉。苏逢吉一看情况不对,急忙跑出去,骑着马就往家里跑。史弘肇就在后面提着剑追杀,最终还是被杨邠劝了下来。
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彻底成了水火不容。
就在他们这几个大臣正在玩的热火朝天的时候,这时候的刘承佑心里很不舒服,因为他的这个皇帝,也只能算是说说而已,不能算是真正的皇帝,大全都在杨邠和史弘肇手中。所以刘承佑就准备把这几个权臣干掉,他好掌权。
在他身边亲信的怂恿下,最终刘承佑下定了决心,准备干掉史弘肇,其实在这之前,曾经有人要传消息给史弘肇,但是史弘肇却错过了。
后来刘承佑下令杨邠等人进宫,结果在宫中给抓住了,随即被杀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