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赴死
京师。
张瑞安回来,将自己关入书房,想起在外面看到的魏忠贤头颅,大为痛心:“陛下逼死厂公,如自断羽翼,并且,厂公死则死矣,连留全尸都不得,被千刀万剐,首级悬市……如此下场,让今后何人还敢不计得失为国做事,抛头颅、洒热血?”
说来,近日京师清算‘魏党’,他倒是躲过一劫。
毕竟,当初拒绝魏忠贤夺情,坚辞回乡,也算是不同流合污;另外,在魏忠贤当权期间,救过一些文官,算是留下香火情;再则,如董祖诰岳丈陶承弼、那般真正不死不休的文官,早就被魏忠贤送下了黄泉;最后,这次丁忧返回京师,明面上也没有和魏忠贤联系,早早切割开来……种种因素下,并没被过多殃及,这也是早就料到的。
当然,避免被归为‘魏党’躲过清算,但想要像是丁忧之前,做到建极殿大学士,却也是不可能,如今只是一个从四品闲职。
“厂公啊,当初上中下三策,你选了下下之策,终究是看错了陛下,枉送了卿卿性命。”
张瑞安心中哀叹着,让下人送来酒水,在书房中自酌。
如今,魏忠贤人人喊打,就连哭诉、想收尸者都会受到牵连,他为了保存己身,最多也就是远远看一眼,哀痛都只能在家中。
片刻后,就在张瑞安喝得微醺之时,忽而收到消息,崇祥帝、周阁老有意改革:取消江淮之地工商业税、对民间征收辽饷、解散驿站……
他听闻这三条,瞳孔一点点放大,酒意都一个激灵之下去了,嘴唇动了动,终是忍不住怒骂出声:“昏君!”
本以为,这三年守孝,早已磨炼得心如止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可此时仍是破大防了。
呼!呼!呼!
张瑞安闭目,深吸数口气,才强自平复下来,发现之前对崇祥帝的评价,还是‘低估’了。
“我曾对厂公说,厂公若死,不出三十载,大夏社稷必会败坏至不可挽回的地步,现在看来,别说三十载,大夏能撑过二十年,都是侥天之幸。”
正如当初他鼓动魏忠贤对崇祥帝下手时说的,一个没有对应能力的人,强行坐在那个位置,对大夏来说是一场灾难,并且,对方越是没有逼数,越是折腾,大夏就完蛋越快。
可以说,一个昏庸皇帝所造成的破坏力,比那个位置摆上一个泥塑木头,都要恐怖十倍、百倍!
“陛下……唉,陛下不知事,周景崇也老糊涂了么?真是一个庸碌蠢货!”
张瑞安骂过之后,眼中忽而闪过一抹精光:“不,此人不是蠢,是坏!”
他大概揣摩出了周景崇的心思,要说对方看不出这三条的后果?恐怕不可能。
大概是看得出,但不在乎——只要自家吃饱了,大夏社稷、天下万民,与他周景崇何干?
不过苦一苦百姓,骂名陛下来背,甚至牵扯不到他的身上,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辞官回乡,到时已然面子、里子都有了。
所谓‘里子’,那些银钱好处自不必说,而‘面子’么,就是官声名声了。
——是的,别看周景崇提出此等恶政,但维护了身后利益团体的利益,这些人自会对他大加吹捧,名声绝不会坏了。反而如魏忠贤,动辄对掌控舆论的文官集团动刀子的,才不会有好名声!
“我看周景崇想着骂名陛下来背,若是出了乱子,大不了辞官回乡,到时兜里装满了,名声也有了,带着荣华富贵安享晚年……可这恐怕是想瞎了心,陛下是什么样的人?呵呵!厂公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对崇祥帝,张瑞安自认为如今算是了解了,四个字评价,刻薄寡恩,如今对周景崇信任,自然哪哪都好,一切都不是问题,可若是新政出了乱子,信任动摇,恐怕就哪哪都是罪过了!还想拍拍屁股走人?真是妄想,下场绝不会好。
周景崇不是笨人,没想到这些,或许是利益熏心,或许是身在局中,也或许是大夏先前历任皇帝优待文官、不杀文官的传统,让此人惯性思维之下忽略了。
“不说那周景崇,此人早晚有自食恶果的一天,只说新政,厂公死后还不盈月,主政时的一切就被全盘推翻,九泉之下恐怕都不瞑目……唉,这种时刻,我该做何选择、何去何从?”
张瑞安想到方临来信中,曾邀请他去往海外,出谋划策,帮着主持基业,心下知道这是一个好去处,可又是想到,老娘当初悬梁自尽,留下的血书精忠报国……徘徊踱步良久。
“如果没有娘那事,大概,我会选择投奔恩公,远走海外,但……世上哪有如果?”
他苦笑了声,目光变得坚定,已然有了选择,留下,精忠报国,为大夏死而后已。
——是的,张瑞安早已看清崇祥帝本性,知道做出这个选择,大概率不会有好下场。
“当务之急,还是陈明利弊,请陛下收回新政三条……其中,对民间征收辽饷,这一点想来是注定无法挽回的。”
因为大夏国库空虚,就算有查抄魏忠贤的银子,也支撑不了多久,就算现在不收辽饷,以后还是要收,最多不过变个说法、名目罢了……除非效法魏忠贤,不然,这个问题无解。
“所以,最多就是阻止‘取消江淮之地工商业税、取消驿站’这两条。”
就算这两者,也是阻力甚大,前者涉及江淮之地各方利益,想要阻止,必然被这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后者,乃是崇祥帝亲自提出,这个时候上书反对,如此不合时宜的扫兴话,崇祥帝岂会愿听?
最近一次扫崇祥帝兴的,那些给魏忠贤哭诉、想要给魏忠贤收尸的百姓,如今,可是要么被武力驱散,要么被抓入大牢。
“我知道上书劝谏,大可能不仅没用,反而会触怒陛下,给自己惹来祸患,但还是要做,不得不做!只要有一线希望,能让陛下收回这大损国祚的恶政,便是值得!”
张瑞安眸子坚定,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让他此时有些理解了诸葛六出祁山的心情。
“若是不成,遇到最坏情况,如厂公身死……死则死矣!”
“如今大夏,已然到了兴亡的拐点。我当初没能说服厂公,对陛下动手,换上明君,如今若能以自身之血,唤醒陛下,也算好事……即使今日不可,来日新政三条推出,天下动乱,陛下回想起来,或也会反思己过。”
做出决定,张瑞安联络方临派来的二人,将家人妻儿交托,连夜秘密送出京师,然后,神色平静开始书写奏折。
大概是有了赴死的觉悟,心境不同,让他发挥出了所有潜力,这封奏折写得言辞犀利,字字如刀。
……
崇祥元年三月初十,朝会之上,张瑞安上书,力陈驳斥新政三条,请崇祥帝收回成命。也是张瑞安奏折写得太好、太过犀利,崇祥帝看后,神色阴晴不定,显然,已是憋火。
这个时候,因为张瑞安驳斥新政,让江淮之地出身的官员大为忌恨,纷纷出言反驳、弹劾,最终周景崇一句话一锤定音‘此人与魏忠贤有旧,乃魏党也’。
崇祥帝听闻,想起张瑞安履历,此人曾经靠着魏忠贤入阁,在天顺五年的大案中,也是因为此人文官集团功败垂成……顿时怒不可遏,下令将张瑞安打入诏狱,即日问斩。
——他本来就为张瑞安的奏折大感窝火,现在听了周景崇的话,看张瑞安和魏忠贤有关系,哪怕张瑞安拒绝了魏忠贤夺情;哪怕在魏忠贤当权期间,张瑞安救过一些文官;哪怕张瑞安丁忧归来,并没有再投靠魏忠贤……但,你这种逃过一劫的,不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还敢来朕面前蹦跶,不杀你杀谁?
更直白些说,崇祥帝本就愠怒,正想寻个借口,而周景崇又递来了刀子,将张瑞安和如今他最厌恶的魏忠贤牵连在一起,自然新恨旧怨一起清算,论罪处死。
……
三月十二,张瑞安押赴刑场,神色间并无惧色,言道:‘新政三条出,天下必将大乱,辽东鞑子虎视眈眈,或将重演胡乱华、宋末蒙元之祸,大夏将亡矣!’,又言:‘国朝养士三百年,值此危难之时,岂能无有以身殉国者,有之,请自我张瑞安始!’
此番言论,让尚存良知的监斩官落泪,取酒为张瑞安壮行。
是日,张瑞安慷慨赴死。
张瑞安之死,倒也唤醒一些人,翌日,二十三文官联名上书,请求崇祥帝收回新政三条,崇祥帝大怒,将上书官员尽数罢官。
此后,朝堂再无人敢阻止。
——可以说,经此一遭,朝廷上仅剩的仍有良知的官员也被筛选出来,在他们罢官后,朝堂上还剩下的是什么东西可想而知,自然万马齐喑。
崇祥元年四月,新政三条推行天下。
……
陇地,银川驿站。
“朝廷有令,自即日起,驿站裁撤,都起来了,走走走!”一个马脸官员过来道。
“大人,这驿站说裁撤就裁撤,怎么一回事啊?”
“是啊,有没有个说法?”
“我们这些人,都是靠着驿站过活,如今驿站裁撤了,这吃什么、喝什么?有没有些补偿?”
……
“上面说是陛下下令裁撤驿站,谁知道呐?你们想要个说法,我还想要个说法呐!至于补偿,朝廷抠搜着呐,一个大子都没有。”
马脸官员说着,转身离开:“都走吧,大家伙儿都去各谋出路去吧,留在这儿,以后也没俸禄发喽!”
一群驿站小吏骂骂咧咧去收拾包袱,脸上都带着气愤,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担忧。
这些年,陇地也是天灾不断,所幸红薯传了过来,红薯抗旱、产量高,藤叶都能吃……虽说经常吃这玩意儿,肚子里跟火烧似的,但也比饿死强啊,普通百姓凭着红薯勉强抗住。如他们这些驿站小吏,还要好上一些,有驿站俸禄,还有来往油水,日子说不上多好,但也不绝对算难过,维持温饱之余,偶尔还能吃些好的。
可如今突然裁撤驿站,失去这个官身,一下子成了民,不,简直比普通百姓都不如了……并且,朝廷没有半点补偿,听说将来还要征收什么‘辽饷’,这一下子就活不下去了,简直是要将人往死里逼啊!
其中几人找到一个李姓青年,乱糟糟问道。
“李大哥,你是个有主见的,咱们兄弟都信服,你可有什么主意?若是有去处,不嫌弃的话,咱老张跟着你……李大哥你要看不上,我自去别处。”
“俺也是,李大哥,你要肯,俺也跟你……现在没了饭碗,朝廷还要收什么辽饷,真是逼死个人嘞!”
“是啊,当初一条鞭法,朝廷就说囊括所有税赋,现在又征什么新税?狗娘养的,朝廷信不得啊!”
……
“既然大家伙儿都信我,那咱也不能不讲义气。”
李姓青年眼中闪过一道凶芒:“奶奶个熊,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真活不下去,咱们就像水浒话本中演的那样,落草为寇……”
“照啊!”旁边一人听闻,抚掌道:“李大哥说的有理,不过,咱们要想落草为寇,我觉得还缺个人,就是三国话本中的军师,我看三水村那个牛秀才就不错,咱家将他抓来,一同入伙!”
“对,那个秀才叫什么星来着,按水浒话本中的说法,这叫上应星辰的人物!”
“我知道他,那人叫作牛金星!”
李姓青年大马金刀,一脚踩在椅子上,大手一挥拍板道:“行,就这么说定了,兄弟们走!”
……
淮安。
方临接到张瑞安妻儿,听闻张瑞安斩首,以及新政三条的消息,为张瑞安嗟叹之余,眺望北方:“新政三条一出,北方民乱四起就在顷刻,大夏国祚自此进入倒计时!”
……
(本章完)
京师。
张瑞安回来,将自己关入书房,想起在外面看到的魏忠贤头颅,大为痛心:“陛下逼死厂公,如自断羽翼,并且,厂公死则死矣,连留全尸都不得,被千刀万剐,首级悬市……如此下场,让今后何人还敢不计得失为国做事,抛头颅、洒热血?”
说来,近日京师清算‘魏党’,他倒是躲过一劫。
毕竟,当初拒绝魏忠贤夺情,坚辞回乡,也算是不同流合污;另外,在魏忠贤当权期间,救过一些文官,算是留下香火情;再则,如董祖诰岳丈陶承弼、那般真正不死不休的文官,早就被魏忠贤送下了黄泉;最后,这次丁忧返回京师,明面上也没有和魏忠贤联系,早早切割开来……种种因素下,并没被过多殃及,这也是早就料到的。
当然,避免被归为‘魏党’躲过清算,但想要像是丁忧之前,做到建极殿大学士,却也是不可能,如今只是一个从四品闲职。
“厂公啊,当初上中下三策,你选了下下之策,终究是看错了陛下,枉送了卿卿性命。”
张瑞安心中哀叹着,让下人送来酒水,在书房中自酌。
如今,魏忠贤人人喊打,就连哭诉、想收尸者都会受到牵连,他为了保存己身,最多也就是远远看一眼,哀痛都只能在家中。
片刻后,就在张瑞安喝得微醺之时,忽而收到消息,崇祥帝、周阁老有意改革:取消江淮之地工商业税、对民间征收辽饷、解散驿站……
他听闻这三条,瞳孔一点点放大,酒意都一个激灵之下去了,嘴唇动了动,终是忍不住怒骂出声:“昏君!”
本以为,这三年守孝,早已磨炼得心如止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可此时仍是破大防了。
呼!呼!呼!
张瑞安闭目,深吸数口气,才强自平复下来,发现之前对崇祥帝的评价,还是‘低估’了。
“我曾对厂公说,厂公若死,不出三十载,大夏社稷必会败坏至不可挽回的地步,现在看来,别说三十载,大夏能撑过二十年,都是侥天之幸。”
正如当初他鼓动魏忠贤对崇祥帝下手时说的,一个没有对应能力的人,强行坐在那个位置,对大夏来说是一场灾难,并且,对方越是没有逼数,越是折腾,大夏就完蛋越快。
可以说,一个昏庸皇帝所造成的破坏力,比那个位置摆上一个泥塑木头,都要恐怖十倍、百倍!
“陛下……唉,陛下不知事,周景崇也老糊涂了么?真是一个庸碌蠢货!”
张瑞安骂过之后,眼中忽而闪过一抹精光:“不,此人不是蠢,是坏!”
他大概揣摩出了周景崇的心思,要说对方看不出这三条的后果?恐怕不可能。
大概是看得出,但不在乎——只要自家吃饱了,大夏社稷、天下万民,与他周景崇何干?
不过苦一苦百姓,骂名陛下来背,甚至牵扯不到他的身上,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辞官回乡,到时已然面子、里子都有了。
所谓‘里子’,那些银钱好处自不必说,而‘面子’么,就是官声名声了。
——是的,别看周景崇提出此等恶政,但维护了身后利益团体的利益,这些人自会对他大加吹捧,名声绝不会坏了。反而如魏忠贤,动辄对掌控舆论的文官集团动刀子的,才不会有好名声!
“我看周景崇想着骂名陛下来背,若是出了乱子,大不了辞官回乡,到时兜里装满了,名声也有了,带着荣华富贵安享晚年……可这恐怕是想瞎了心,陛下是什么样的人?呵呵!厂公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对崇祥帝,张瑞安自认为如今算是了解了,四个字评价,刻薄寡恩,如今对周景崇信任,自然哪哪都好,一切都不是问题,可若是新政出了乱子,信任动摇,恐怕就哪哪都是罪过了!还想拍拍屁股走人?真是妄想,下场绝不会好。
周景崇不是笨人,没想到这些,或许是利益熏心,或许是身在局中,也或许是大夏先前历任皇帝优待文官、不杀文官的传统,让此人惯性思维之下忽略了。
“不说那周景崇,此人早晚有自食恶果的一天,只说新政,厂公死后还不盈月,主政时的一切就被全盘推翻,九泉之下恐怕都不瞑目……唉,这种时刻,我该做何选择、何去何从?”
张瑞安想到方临来信中,曾邀请他去往海外,出谋划策,帮着主持基业,心下知道这是一个好去处,可又是想到,老娘当初悬梁自尽,留下的血书精忠报国……徘徊踱步良久。
“如果没有娘那事,大概,我会选择投奔恩公,远走海外,但……世上哪有如果?”
他苦笑了声,目光变得坚定,已然有了选择,留下,精忠报国,为大夏死而后已。
——是的,张瑞安早已看清崇祥帝本性,知道做出这个选择,大概率不会有好下场。
“当务之急,还是陈明利弊,请陛下收回新政三条……其中,对民间征收辽饷,这一点想来是注定无法挽回的。”
因为大夏国库空虚,就算有查抄魏忠贤的银子,也支撑不了多久,就算现在不收辽饷,以后还是要收,最多不过变个说法、名目罢了……除非效法魏忠贤,不然,这个问题无解。
“所以,最多就是阻止‘取消江淮之地工商业税、取消驿站’这两条。”
就算这两者,也是阻力甚大,前者涉及江淮之地各方利益,想要阻止,必然被这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后者,乃是崇祥帝亲自提出,这个时候上书反对,如此不合时宜的扫兴话,崇祥帝岂会愿听?
最近一次扫崇祥帝兴的,那些给魏忠贤哭诉、想要给魏忠贤收尸的百姓,如今,可是要么被武力驱散,要么被抓入大牢。
“我知道上书劝谏,大可能不仅没用,反而会触怒陛下,给自己惹来祸患,但还是要做,不得不做!只要有一线希望,能让陛下收回这大损国祚的恶政,便是值得!”
张瑞安眸子坚定,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让他此时有些理解了诸葛六出祁山的心情。
“若是不成,遇到最坏情况,如厂公身死……死则死矣!”
“如今大夏,已然到了兴亡的拐点。我当初没能说服厂公,对陛下动手,换上明君,如今若能以自身之血,唤醒陛下,也算好事……即使今日不可,来日新政三条推出,天下动乱,陛下回想起来,或也会反思己过。”
做出决定,张瑞安联络方临派来的二人,将家人妻儿交托,连夜秘密送出京师,然后,神色平静开始书写奏折。
大概是有了赴死的觉悟,心境不同,让他发挥出了所有潜力,这封奏折写得言辞犀利,字字如刀。
……
崇祥元年三月初十,朝会之上,张瑞安上书,力陈驳斥新政三条,请崇祥帝收回成命。也是张瑞安奏折写得太好、太过犀利,崇祥帝看后,神色阴晴不定,显然,已是憋火。
这个时候,因为张瑞安驳斥新政,让江淮之地出身的官员大为忌恨,纷纷出言反驳、弹劾,最终周景崇一句话一锤定音‘此人与魏忠贤有旧,乃魏党也’。
崇祥帝听闻,想起张瑞安履历,此人曾经靠着魏忠贤入阁,在天顺五年的大案中,也是因为此人文官集团功败垂成……顿时怒不可遏,下令将张瑞安打入诏狱,即日问斩。
——他本来就为张瑞安的奏折大感窝火,现在听了周景崇的话,看张瑞安和魏忠贤有关系,哪怕张瑞安拒绝了魏忠贤夺情;哪怕在魏忠贤当权期间,张瑞安救过一些文官;哪怕张瑞安丁忧归来,并没有再投靠魏忠贤……但,你这种逃过一劫的,不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还敢来朕面前蹦跶,不杀你杀谁?
更直白些说,崇祥帝本就愠怒,正想寻个借口,而周景崇又递来了刀子,将张瑞安和如今他最厌恶的魏忠贤牵连在一起,自然新恨旧怨一起清算,论罪处死。
……
三月十二,张瑞安押赴刑场,神色间并无惧色,言道:‘新政三条出,天下必将大乱,辽东鞑子虎视眈眈,或将重演胡乱华、宋末蒙元之祸,大夏将亡矣!’,又言:‘国朝养士三百年,值此危难之时,岂能无有以身殉国者,有之,请自我张瑞安始!’
此番言论,让尚存良知的监斩官落泪,取酒为张瑞安壮行。
是日,张瑞安慷慨赴死。
张瑞安之死,倒也唤醒一些人,翌日,二十三文官联名上书,请求崇祥帝收回新政三条,崇祥帝大怒,将上书官员尽数罢官。
此后,朝堂再无人敢阻止。
——可以说,经此一遭,朝廷上仅剩的仍有良知的官员也被筛选出来,在他们罢官后,朝堂上还剩下的是什么东西可想而知,自然万马齐喑。
崇祥元年四月,新政三条推行天下。
……
陇地,银川驿站。
“朝廷有令,自即日起,驿站裁撤,都起来了,走走走!”一个马脸官员过来道。
“大人,这驿站说裁撤就裁撤,怎么一回事啊?”
“是啊,有没有个说法?”
“我们这些人,都是靠着驿站过活,如今驿站裁撤了,这吃什么、喝什么?有没有些补偿?”
……
“上面说是陛下下令裁撤驿站,谁知道呐?你们想要个说法,我还想要个说法呐!至于补偿,朝廷抠搜着呐,一个大子都没有。”
马脸官员说着,转身离开:“都走吧,大家伙儿都去各谋出路去吧,留在这儿,以后也没俸禄发喽!”
一群驿站小吏骂骂咧咧去收拾包袱,脸上都带着气愤,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担忧。
这些年,陇地也是天灾不断,所幸红薯传了过来,红薯抗旱、产量高,藤叶都能吃……虽说经常吃这玩意儿,肚子里跟火烧似的,但也比饿死强啊,普通百姓凭着红薯勉强抗住。如他们这些驿站小吏,还要好上一些,有驿站俸禄,还有来往油水,日子说不上多好,但也不绝对算难过,维持温饱之余,偶尔还能吃些好的。
可如今突然裁撤驿站,失去这个官身,一下子成了民,不,简直比普通百姓都不如了……并且,朝廷没有半点补偿,听说将来还要征收什么‘辽饷’,这一下子就活不下去了,简直是要将人往死里逼啊!
其中几人找到一个李姓青年,乱糟糟问道。
“李大哥,你是个有主见的,咱们兄弟都信服,你可有什么主意?若是有去处,不嫌弃的话,咱老张跟着你……李大哥你要看不上,我自去别处。”
“俺也是,李大哥,你要肯,俺也跟你……现在没了饭碗,朝廷还要收什么辽饷,真是逼死个人嘞!”
“是啊,当初一条鞭法,朝廷就说囊括所有税赋,现在又征什么新税?狗娘养的,朝廷信不得啊!”
……
“既然大家伙儿都信我,那咱也不能不讲义气。”
李姓青年眼中闪过一道凶芒:“奶奶个熊,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真活不下去,咱们就像水浒话本中演的那样,落草为寇……”
“照啊!”旁边一人听闻,抚掌道:“李大哥说的有理,不过,咱们要想落草为寇,我觉得还缺个人,就是三国话本中的军师,我看三水村那个牛秀才就不错,咱家将他抓来,一同入伙!”
“对,那个秀才叫什么星来着,按水浒话本中的说法,这叫上应星辰的人物!”
“我知道他,那人叫作牛金星!”
李姓青年大马金刀,一脚踩在椅子上,大手一挥拍板道:“行,就这么说定了,兄弟们走!”
……
淮安。
方临接到张瑞安妻儿,听闻张瑞安斩首,以及新政三条的消息,为张瑞安嗟叹之余,眺望北方:“新政三条一出,北方民乱四起就在顷刻,大夏国祚自此进入倒计时!”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