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未来打算
第3章 未来打算
80年代,没有手机也没电脑,娱乐场所都在外面,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很浓。
晚饭过后。
下沙村庙前的广场聚集了不少人。
有老人在那下四色牌。
不少孩子在那跳皮筋,打陀螺和看小人书,不过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围观那群戴着蛤蟆镜,顶着爆炸头、披肩发的年轻人在那扭来扭曲跳迪斯科。
洗完碗筷的周晓英揉了揉发酸的腰部,见李多鱼这个点还在家,便问道:
“今晚,没跟阿贵一起出海?”
“没有,以后都不走货了。”李多鱼回。
周晓英微微一愣,这还是那个只想赚大钱,看不起她们这些领死工资的李多鱼吗?
该不会是跟阿贵吵架了吧。
周晓英虽有担忧,但男人的事,她也不想多问,烧了锅热水,倒在大木盆里,在房间里洗起澡来。
这时候,还没有浴室。
她穿着一件小背心,隔着衣服擦拭着身子,皮肤真的很白,跟岛上的渔民不一样。
严格来说,周晓英还真不算担担岛的人,她父母是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后来一场海难,把她父母带走了。
由于老李跟周晓英一家走的比较近,就收养了她。
李多鱼和周晓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时候,还睡过同一张床。
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再加上周晓英长得漂亮,老李担心不学无术的李多鱼找不到老婆,早早就起了私心,私下找晓英谈了好几回。
半推半就间,老李就把两人的婚姻给办了,记得当时结婚那会,半个担担岛的男人都是极力反对的。
可有啥用,人家又看不上你们。
说起来,周晓英还比他大两岁,可能由于太熟的缘故,前世还真没怎么疼过这个女人,别人都说他老婆很漂亮,可他自己并不觉得。
如今认真打量一番,真想给自己摔两巴掌,这颜值一点都不输港台电影的明星好不好。
看周晓英撩起衣服,李多鱼呼吸有些急促,不过想想也很正常,如今的他二十出头,正是龙虎生猛的年纪。
周晓英也意识到李多鱼一直盯着她看,不由满脸通红,生怕他把持不住,起身将他推出去,反手关上了卧室的木门。
李多鱼一百个不愿意地出了房门后,用门外的水管给自己浇了个透心凉后。
九月的海边炎热尚未退却。
海风吹来,腥腥咸咸的。
李多鱼坐在庭院石条上,打开了三用机,结果这个舶来品,换了几个频道都是敌台,放的都是邓小姐的歌曲《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这时候,叛逆的海外省知道硬刚不过,便开始使用魔法攻击,打算从精神世界腐化我们的同志。
邓小姐的靡靡之音在耳边回荡,不过再听时,已没有当年那种向往,更多的是沧桑。
夜晚,海岛的星空特别闪亮,肉眼可见的银河悬挂在天穹上。
透过石屋的玻璃,李多鱼发现,周晓英正握着笔,坐在小木桌前不停写着,应该是在备课。
上学期两个男老师经受不住诱惑,也辞职跟着大家“走货”去了,导致教师短缺。
一时间,学校也找不到老师来替课,校长只好让她先顶着,既当班主任,又教语文和数学。
这让李多鱼很是不爽,教师的工资是按人头发的,工作量多了一倍,可工资却没多大变化。
而最让李多鱼担心的是,老婆现在大肚子,一天站着上这么多节课,会不会吃不消啊。
李多鱼刚坐下没多久,隔壁二嫂立马对二哥开启碎碎念模式。
“就你那点工资,连个表都买不起,多鱼都有三用机,你有什么?”
“嫁给伱,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正在做作业的小胖墩觉得实在太吵了,便出来透透气,跟李多鱼一起坐在庭院的石条上,一起听来自海峡对岸的靡靡之音。
没听一会,小胖墩托着下巴不由感慨起来:
“叔,我爹娘怎么总吵架?”
“算命先生早就说过,他们八字不合。”
“叔,邓丽君长得漂亮吗?”
“没你婶婶漂亮。“
“叔,你骗人,我爹说邓丽君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那得看你爹,敢不敢在你娘面前说。”
“叔,你今天好像换了个人。”
李多鱼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小胖墩,这娃该不会能看出,他是重生回来的吧!
“小屁孩,哪来那么多问题,信不信,我买一堆练习题给你做。”
“叔,你做个人吧。”
见李浩然被自己吓跑,李多鱼笑得很开心,果然这一招,在80年代也很好使。
李多鱼眺望着远处的黑压压的大海,突然安静了下来,既然老天给他重新来过的机会,就一定要让老婆和孩子过上好生活。
如今,他手头上还有一百多个袁大头,都盘出去的话,差不多是二千五百元。
放在这个年代,已经是一笔大钱了,可在尚峰镇“走货”盛行的这种地方,这点钱却有点上不了台面。
带他一起走货的阿贵,资产至少是他的三倍。
可在这个年代,除了“走货”,投机倒把外,想靠正经渠道赚钱,简直难如登天。
海鲜的价格,更是低到难以想象。
前世一网大黄鱼赚上千万的事情,在这个年代不可能发生。
80年代初,大黄鱼还是四大鱼,产量虽然没有六七十年代高,但还是有不少的。
很多人认为大黄鱼是因为敲罟作业才导致灭绝的,其实国家早在63年,就下达了《关于禁止敲罟作业的命令》。
真正对大黄鱼产生致命影响的是,渔船的机动化,探鱼器,还有日新月异的各种现代渔具,拖网、围网、张网、流刺网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这鱼太傻,太好捕捞了。
在那个年代,担担岛的渔船每次出海捕捞大黄鱼,往往一捞就是上万斤。
鱼实在太多了,船舱根本就放不下,渔民也吃不完,卖也卖不掉。
尤其到了夏天,缺少保鲜手段,坏掉的就去做虾油,卖不出去就只能拉去喂猪或做咸鱼。
听说,李多鱼出生的那天,担担岛的渔船捕到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大黄鱼,把整个码头都给堆满了。
而没什么文化的老李也懒得取名,当天就给他敲定了多鱼这个名字。
李多鱼记得小时候,好像一年四季都在吃大黄鱼,季节对的时候吃鲜鱼,不对的时候,就吃咸鱼。
由于真的吃太多了,导致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看到大黄鱼都没啥胃口。
好在最近渔民都去“走货”。
出海捕鱼的渔民比较少。
大黄鱼的价格翻了点。
从4毛钱一斤,变成了6毛钱一斤。
这还是卖到大家手里的价格,码头鱼贩子的收购价更低,要是鱼情好,大家都满载而归的话……
不过83年了,大黄鱼的鱼讯都没了,估计很难像以前那样,一捞就是一大船了。
而这年头海鲜卖不上价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缺少最基本的保鲜和运输手段。
80年代,别说尚峰镇,整个榕城就一家国营冷库,制冰块数量有限,有的话也是先供应国营的渔业公司。
根本就轮不到他们这些小渔民,有些海鲜没下船就已经坏掉了,为了防止腐坏,渔民就开始撒盐直接腌制,这也导致很多内陆人吃到的海鲜一点也不鲜,全是咸的。
李多鱼认真思考着,既然捕鱼赚不到大钱,那就做自己最擅长的海产养殖呗。
刚好有种海菜可以养殖,且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让养殖这种海菜的渔民暴富。
没错,就是海带。
而李多鱼的小舅是廉江水产科技所的研究人员。
没记错的话,这个时间点,他们正处于海带渡夏苗养殖的探索阶段。
李多鱼作为一个重生者,不单菜做的不错,还拥有整套完整的海带养殖技术。
看来是时候,去拜访一下这位亲戚里面学历最高的小舅了。
求收藏,求追读,这对新人新书真的很重要。
(本章完)
80年代,没有手机也没电脑,娱乐场所都在外面,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很浓。
晚饭过后。
下沙村庙前的广场聚集了不少人。
有老人在那下四色牌。
不少孩子在那跳皮筋,打陀螺和看小人书,不过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围观那群戴着蛤蟆镜,顶着爆炸头、披肩发的年轻人在那扭来扭曲跳迪斯科。
洗完碗筷的周晓英揉了揉发酸的腰部,见李多鱼这个点还在家,便问道:
“今晚,没跟阿贵一起出海?”
“没有,以后都不走货了。”李多鱼回。
周晓英微微一愣,这还是那个只想赚大钱,看不起她们这些领死工资的李多鱼吗?
该不会是跟阿贵吵架了吧。
周晓英虽有担忧,但男人的事,她也不想多问,烧了锅热水,倒在大木盆里,在房间里洗起澡来。
这时候,还没有浴室。
她穿着一件小背心,隔着衣服擦拭着身子,皮肤真的很白,跟岛上的渔民不一样。
严格来说,周晓英还真不算担担岛的人,她父母是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后来一场海难,把她父母带走了。
由于老李跟周晓英一家走的比较近,就收养了她。
李多鱼和周晓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时候,还睡过同一张床。
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再加上周晓英长得漂亮,老李担心不学无术的李多鱼找不到老婆,早早就起了私心,私下找晓英谈了好几回。
半推半就间,老李就把两人的婚姻给办了,记得当时结婚那会,半个担担岛的男人都是极力反对的。
可有啥用,人家又看不上你们。
说起来,周晓英还比他大两岁,可能由于太熟的缘故,前世还真没怎么疼过这个女人,别人都说他老婆很漂亮,可他自己并不觉得。
如今认真打量一番,真想给自己摔两巴掌,这颜值一点都不输港台电影的明星好不好。
看周晓英撩起衣服,李多鱼呼吸有些急促,不过想想也很正常,如今的他二十出头,正是龙虎生猛的年纪。
周晓英也意识到李多鱼一直盯着她看,不由满脸通红,生怕他把持不住,起身将他推出去,反手关上了卧室的木门。
李多鱼一百个不愿意地出了房门后,用门外的水管给自己浇了个透心凉后。
九月的海边炎热尚未退却。
海风吹来,腥腥咸咸的。
李多鱼坐在庭院石条上,打开了三用机,结果这个舶来品,换了几个频道都是敌台,放的都是邓小姐的歌曲《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这时候,叛逆的海外省知道硬刚不过,便开始使用魔法攻击,打算从精神世界腐化我们的同志。
邓小姐的靡靡之音在耳边回荡,不过再听时,已没有当年那种向往,更多的是沧桑。
夜晚,海岛的星空特别闪亮,肉眼可见的银河悬挂在天穹上。
透过石屋的玻璃,李多鱼发现,周晓英正握着笔,坐在小木桌前不停写着,应该是在备课。
上学期两个男老师经受不住诱惑,也辞职跟着大家“走货”去了,导致教师短缺。
一时间,学校也找不到老师来替课,校长只好让她先顶着,既当班主任,又教语文和数学。
这让李多鱼很是不爽,教师的工资是按人头发的,工作量多了一倍,可工资却没多大变化。
而最让李多鱼担心的是,老婆现在大肚子,一天站着上这么多节课,会不会吃不消啊。
李多鱼刚坐下没多久,隔壁二嫂立马对二哥开启碎碎念模式。
“就你那点工资,连个表都买不起,多鱼都有三用机,你有什么?”
“嫁给伱,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正在做作业的小胖墩觉得实在太吵了,便出来透透气,跟李多鱼一起坐在庭院的石条上,一起听来自海峡对岸的靡靡之音。
没听一会,小胖墩托着下巴不由感慨起来:
“叔,我爹娘怎么总吵架?”
“算命先生早就说过,他们八字不合。”
“叔,邓丽君长得漂亮吗?”
“没你婶婶漂亮。“
“叔,你骗人,我爹说邓丽君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那得看你爹,敢不敢在你娘面前说。”
“叔,你今天好像换了个人。”
李多鱼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小胖墩,这娃该不会能看出,他是重生回来的吧!
“小屁孩,哪来那么多问题,信不信,我买一堆练习题给你做。”
“叔,你做个人吧。”
见李浩然被自己吓跑,李多鱼笑得很开心,果然这一招,在80年代也很好使。
李多鱼眺望着远处的黑压压的大海,突然安静了下来,既然老天给他重新来过的机会,就一定要让老婆和孩子过上好生活。
如今,他手头上还有一百多个袁大头,都盘出去的话,差不多是二千五百元。
放在这个年代,已经是一笔大钱了,可在尚峰镇“走货”盛行的这种地方,这点钱却有点上不了台面。
带他一起走货的阿贵,资产至少是他的三倍。
可在这个年代,除了“走货”,投机倒把外,想靠正经渠道赚钱,简直难如登天。
海鲜的价格,更是低到难以想象。
前世一网大黄鱼赚上千万的事情,在这个年代不可能发生。
80年代初,大黄鱼还是四大鱼,产量虽然没有六七十年代高,但还是有不少的。
很多人认为大黄鱼是因为敲罟作业才导致灭绝的,其实国家早在63年,就下达了《关于禁止敲罟作业的命令》。
真正对大黄鱼产生致命影响的是,渔船的机动化,探鱼器,还有日新月异的各种现代渔具,拖网、围网、张网、流刺网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这鱼太傻,太好捕捞了。
在那个年代,担担岛的渔船每次出海捕捞大黄鱼,往往一捞就是上万斤。
鱼实在太多了,船舱根本就放不下,渔民也吃不完,卖也卖不掉。
尤其到了夏天,缺少保鲜手段,坏掉的就去做虾油,卖不出去就只能拉去喂猪或做咸鱼。
听说,李多鱼出生的那天,担担岛的渔船捕到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大黄鱼,把整个码头都给堆满了。
而没什么文化的老李也懒得取名,当天就给他敲定了多鱼这个名字。
李多鱼记得小时候,好像一年四季都在吃大黄鱼,季节对的时候吃鲜鱼,不对的时候,就吃咸鱼。
由于真的吃太多了,导致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看到大黄鱼都没啥胃口。
好在最近渔民都去“走货”。
出海捕鱼的渔民比较少。
大黄鱼的价格翻了点。
从4毛钱一斤,变成了6毛钱一斤。
这还是卖到大家手里的价格,码头鱼贩子的收购价更低,要是鱼情好,大家都满载而归的话……
不过83年了,大黄鱼的鱼讯都没了,估计很难像以前那样,一捞就是一大船了。
而这年头海鲜卖不上价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缺少最基本的保鲜和运输手段。
80年代,别说尚峰镇,整个榕城就一家国营冷库,制冰块数量有限,有的话也是先供应国营的渔业公司。
根本就轮不到他们这些小渔民,有些海鲜没下船就已经坏掉了,为了防止腐坏,渔民就开始撒盐直接腌制,这也导致很多内陆人吃到的海鲜一点也不鲜,全是咸的。
李多鱼认真思考着,既然捕鱼赚不到大钱,那就做自己最擅长的海产养殖呗。
刚好有种海菜可以养殖,且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让养殖这种海菜的渔民暴富。
没错,就是海带。
而李多鱼的小舅是廉江水产科技所的研究人员。
没记错的话,这个时间点,他们正处于海带渡夏苗养殖的探索阶段。
李多鱼作为一个重生者,不单菜做的不错,还拥有整套完整的海带养殖技术。
看来是时候,去拜访一下这位亲戚里面学历最高的小舅了。
求收藏,求追读,这对新人新书真的很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