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李隆基引荐安禄山
“七郎有心!”
逗一会七彩鹦鹉后,李隆基向李瑄夸赞。
这才是真正的名将贤臣,战场致胜,还知道为他着想。
听说为了抓七彩鹦鹉,苦苦守候数夜,让李隆基对李瑄更加满意。
李瑄打得吐蕃求和,使尺带珠丹亲自写信道歉,是李隆基最近几年最痛快的事情,哪怕是突厥汗国灭亡也未如此痛快。
尺带珠丹自成为赞普,就一直写信出言不逊。那时李隆基念他年小。
后来屡屡出尔反尔,让他很没面子。
更触及他底线的是屠杀大唐百姓,和攻击小勃律,使西域二十国成为吐蕃附属,让李隆基声望威严大损,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事情。
“圣人,您一直说七郎是大才子,我们见他英俊,却不见他吟诗。何不让七郎即兴赋诗一首!”
杨玉瑶眼中含笑看着李瑄,用柔柔的声音向李隆基请求道。
“七郎是驾驭四马,奔驰而归。风尘疲倦,或许没有雅兴!”
李隆基为李瑄考虑,没有立刻答应。
“李将军善作名,龙池周围,千娇百媚。不如让七郎随意挑选一株朵,为其增添神韵!”
杨玉瑶把玩着精致的扇子,看样子非要亲眼见识李瑄的才华。
“七郎,有无雅兴?朕不勉强!”
李隆基不忍拒绝,向李瑄询问。
他也是诗人,知道写诗需要灵感。强求的话,就属于应制诗,那样的诗注定无法流传千古。
“容臣到龙池一观后,为圣人和娘子献丑一首。”
李瑄微微点头。
那么多,他选择的空间很大啊!
“七郎首首绝精,过谦了,我等着七郎妙笔生!”
李隆基见李瑄痛快答应,抚须一笑。
“阿姐们看好,七郎一定有佳句。”
杨玉环对姐姐们轻声说道,她对李瑄的文采很自信。
高力士吩咐侍从,准备好纸笔。
李隆基带李瑄,在龙池边游览,杨玉环伴李隆基之右。
杨玉瑶像是很亲近李瑄一样,伴随在李瑄左边。
差点把身体贴在李瑄身上。
在她看来,能和李瑄这样英俊,又威震天下的少年英雄,共赴巫山云雨,是很美妙的事情。
她自信以自己的魅力,可以轻松拿捏李瑄这样的少年人。
杨玉瑶想亲近李隆基,是因为李隆基是天底下最有权力的人,无数人的生命都在他的一念之间。
看到李瑄的那一刻,她陡然心动。
能征服这样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雄,她充满成就感。
但李瑄刻意与杨玉瑶保持距离,让杨玉瑶以为在这种环境,李瑄放不开。
李隆基在旁,为李瑄讲述那些是哪个番邦进贡。
龙池碧波无暇,水波潋滟,像是一面镜子一样。
除了周围的朵,池中也有许多名,包括还未含苞的莲。
这时,李瑄看到一些白色的朵,驻足许久。
“七郎,这是开元十年,拂菻遣使来朝献上的奇,名为水仙,可惜七郎来晚,红水仙已经败落。还有一种可在冬日开放,它一开,近两月才败,朕和玉环都很喜爱……”
李隆基向李瑄解释道,这样的刚传至神州大地,也仅仅是皇宫中才有。
李隆基还向李瑄告知水仙的一些特点特性,只是让李瑄长长见识。
他也不要求李瑄能作吟出古往今来第一首水仙诗篇。
“水仙,好名字!”
李瑄当然知道水仙,这可是后世十大传统名之一。
史料上确实有记载李隆基曾赐给虢国夫人十二盆红水仙,盆皆金玉七宝所造。
“臣请靠近观看水仙,以此为诗。”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说道。
“七郎若能以水仙为诗,朕必重赏。”
李隆基心中一惊。
这可不比传统卉,没有任何可借鉴。
杨玉环很期待李瑄以水仙做出名句。
李瑄其实已经想好,但为拉动李隆基的期待感,他故意靠近水仙,轻轻一嗅,又远近观察。
李隆基和杨玉环静静地等待,没有打扰。
半刻钟后,李瑄才向李隆基拱手:“让圣人久等了。”
“七郎可有灵妙?”
杨玉环争问道。
“已有!”
“上笔墨纸砚!”
李瑄话落,李隆基左右吩咐。
下一刻,连桌案都被抬过来。
宫人研墨过后,李瑄执笔。
杨玉环和她的三个姐姐凑上前,李隆基也在一旁看着。
诗题《龙池吟水仙》。
借水开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此时李瑄的字,写得大气漂亮,虽然模仿的是褚遂良的字,但能看出一些自己的风格。
这也是李瑄坚持不辍地练习,除了行军打仗,一般都会抽空练字。
这首清新脱俗的小诗,是历代吟水仙之最,但开局两句,惟妙惟肖,让凌波仙子的画面,跃然纸上。
没有什么过多的隐喻,只是刻画了水仙的精神与性格。
杨玉环从诗题,到诗句。一字一句地读下来。
头两句让她心神摇晃,从内心中感叹李瑄满身才华,堪比李太白。
但李太白身上恃才傲物的缺点,在李瑄身上看不见一丝一毫。
且李瑄不以文采动天下,而是以英雄之气,为天下赞扬!
之前雪满弓刀是一个例子,去年冬天,仅以千骑,千里转袭,在围追堵截的情况下,救出大唐妇孺,使一些痛骂李瑄“酷吏”的文人,改变李瑄的看法,大书特书。
当然,李瑄这是成功了。如果李瑄失败,怕是会被讥成赵括、马谡一样的人。
杨玉环就认可李瑄的英雄之气。
杨家其他姐妹,更是赞不绝口,特别是杨玉瑶,心中在想这“水沈为骨玉为肌”是不是在暗自夸赞她。
“啪啪……”
“七郎的文采,我是服了。我听说那些山东士人,讥我宗室无有大诗人,今不就有了吗?看他们谁还敢嘲讽!”
李隆基抚掌。
他喜欢写诗,正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才不会自认为他的诗天下第一,王维、李白、王昌龄、贺知章、孟浩然这些,才是士人们追捧的大诗人。
李隆基也承认他们文采斐然。
现在有李瑄的文武双全,这些大诗人都变得黯然失色。
“圣人谬赞,您在身旁指点,才使臣灵光一现!”李瑄一直很谦逊。
“朕不食言!赏赐七郎红水仙十盆,稍后会派人送到宋国公府邸。另朕会再让匠人用黄金铸造一株水仙,赐给七郎。”
李隆基大笑一声,履行对李瑄的赏赐。
“臣多谢圣人!”
李瑄并未拒绝。
李隆基兴头上赏赐,假惺惺拒绝,会打断李隆基的兴致。
“诸娘子们,七郎人也见了,才华也领略了。你们在园中游玩吧!朕要与七郎讨论军机!”
李隆基想到还有事情问李瑄,再耽误,天色就晚了。
“妾身等不再打扰三郎!”
善解人意的杨玉环向李隆基一礼后,带着杨家三姐妹离开。
她们手中还拿着七彩鹦鹉和李瑄写的诗,要到一旁讨论。
杨玉瑶离开前看着李瑄,想再送一下秋波,但李瑄目光平视,没有去注意。
这样让杨玉瑶很气恼。
心想着私下与李瑄见面,定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
这边,在高力士的带领下,李瑄和李隆基进入沉香亭的二楼。
水果、点心、茶饮,都已经备好,看样子想与李瑄深讨。
果然,一上来李隆基就问漓水之战和青海之战,更仔细的战况。
李瑄耐着性子,向李隆基讲述。
特别是在青海之战的时候,他说圣人爱民如子,吐蕃如此对待大唐百姓,是侮辱圣人,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所以不惜死报,也要救回妇孺,以正圣人厚徳。
他的话语很挑动李隆基的情绪,让李隆基觉得李瑄处处为他考虑。
李隆基还特别问李瑄斩杀吐蕃大将的过程,尤其是在万军之中,取没庐谐曲首级的过程。
李瑄用夸张的言语渲染!
李隆基听得神情振奋,若非他见识过李瑄的武力,他肯定让李瑄如王难得一样,在殿前跃马持槊,表演一个。
“七郎所作《河陇曲》,当为边塞诗第一。”
整整一個时辰,李隆基听完李瑄的描述后,对李瑄的边塞诗交口称赞。
“不敢当!”
李瑄微微一笑,他心中边塞诗第一是王昌龄的《出塞》,那才是妇孺皆知的神作。李隆基觉得《河陇曲》写得好,是因为他认为尾联是点睛之笔。
但后世许多人都认为,这首诗首联和颔联才是精华。
“七郎,吐蕃的中论于前日入朝。有些臣子希望接受吐蕃的求和,以复舅甥之好,免去兵戈。七郎觉得如何?”
终于,李隆基开始问正事。
每一次遇到战与和的事情上,总是让他糟心。
因为大部分大臣,都支持重新谈判,归于和平。
大臣们的想法很简单,大唐得这么大的便宜,现在求和对大唐无害,还可以彰显大唐天朝上国的大度。
另外,吐蕃是携带金银珠宝来的,诚意十足。如果拒绝,会让其他番邦认为大唐得理不饶人。
“不可!圣人可记得我大唐与吐蕃有几次盟会?河源会盟,赤岭会盟根本没有用处。即便是之前高宗时代的盟会,他们依然将吐谷浑慕容家族驱逐,占据青海,奴役吐谷浑、党项等部。还巧取豪夺我大唐九曲之地。尺带珠丹雄心勃勃,吐蕃狼子野心,他们的目的是我大唐的河陇,一旦让他们喘息过来,我军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如果我军再次重创一次吐蕃,吐蕃必然要抽调西域的兵力,他们不敢再窥探西域。西川一带,也会安全!”
李瑄向李隆基劝说道:“那些劝和的大臣,是典型的迂腐思想,目光中没有一丝战略。”
他没想到末结桑东则布这么快就到达长安,看来在路上没有丝毫停歇。
但李瑄丝毫不慌,他懂李隆基“谋求边功”的心思。
想用一些金银珠宝,让李隆基停止扩张几乎不可能。
“七郎和朕所想一样,吐蕃是想拖延时间。尺带珠丹这竖子,阴险狡诈,他遣使而来,必是缓兵之计。”
李隆基对自己的妹夫破口大骂,满朝文武,还是七郎合他心意。
“臣计划秋季开始对吐蕃用兵。此次用兵,必可收复九曲。等再找到机会,臣会对青海发起进攻。让石堡城彻底沦为废城,使河湟之地千里沃土,可重新焕发生机,使我大唐河陇富庶。”
李瑄向李隆基请求道。
“七郎尽管去做,朕支持你。朔方、河东,现无战事。如果兵力不够,朕让忠嗣派兵支援你!”
李隆基对李瑄的信任无以复加,不仅仅是忠心,还有能力。
李瑄每一举例,都非常清晰明确。
贺表和露布上,看似李瑄勇猛致胜,但李瑄治军严谨,用兵大胆灵活,谋略层出。
一直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这么多次战斗,与敌伤亡比,为一比十。
这不是一场两场,而是所有的战斗都如此,不论大战小战。
青海之战,更是以五百死伤的代价,前后共斩俘敌军一万五千余人。
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这也无怪朝野上下称李瑄为“战神”。
“朔方、河东之兵转运河陇,耗费颇多。臣麾下两镇之兵,足以致胜!”
李瑄表示不需要王忠嗣支援。
他绝对不会与吐蕃搞那种十万大军攻垒之战。
李瑄是攻击一方,那样死伤惨重。
他组建多马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我相信七郎。”
李隆基微微点头后,又问李瑄:“七郎觉得该如何堵住那些同意求和者的口嘴。”
李瑄听这话,心里无语。你的老办法不是贬几个官吏,震慑其他吗?
但李隆基问他,他沉吟一想,缓缓说道:“吐蕃在开元二十九年,夺走石堡城。九曲之地也是吐蕃诈骗而来,让他们交出石堡城,还我九曲之地,就同意吐蕃求和。圣人这样告诉大臣们。”
“对!石堡城和九曲是我大唐的,谁敢反对,就是居心叵测!但吐蕃一定不会同意,这样开战就名正言顺。其他国家使节也不会说什么!”
李隆基觉得李瑄建议很好,茅塞顿开。
明日朝会的时候,就以此堵住幽幽之口。
李瑄和李隆基聊到李适之,李瑄表达孝心的时候,李隆基突然脸色一变。
“圣人这是何故?”
李瑄小心地询问,以为他说错话了。
“再过几日,就是我二郎的祭日。朕甚是思念他们!”
李隆基看到英武不凡的李瑄,想到自己曾经的几个儿子。
很后悔杀死他们!
李瑄听得汗毛竖起,李隆基口中的二郎一定是前太子李瑛。
好好的,怎么说这些送命题呢!
不过话又说出来,正是因为信任李瑄,才对李瑄说这些难以启齿的话。
三子血洒东驿,已经成为满朝文武的禁忌,谁也不敢提。
仿佛李隆基从来没有过这三个儿子一样。
“前太子与诸王,虽铸成大错,但圣人是慈父,思念也是人之常情!”
圣人问话,李瑄不得不答,只能安抚一声。
李瑄相信这一刻,李隆基是真心思念李瑛、李瑶、李琚。
但并不妨碍当初李隆基杀死他们。
因为活着的人是太子,死了才是他的儿子。
太子,对他的权力有威胁,就必须死,古代太子逼宫,甚至如商臣弑父那样的例子都有。
李隆基是一个猜忌的人,一旦被怀疑,蛛丝马迹都能被他在心中坚定认为。
所以李瑄处处小心谨慎。
“我常因此惊醒,该有什么办法吗?”
李隆基问李瑄道。
意思是总是噩梦梦到李瑛等人。
“圣人可效仿汉武帝建筑思子宫,向天下证明圣人的宽广与慈爱。”
这么大的事情,不做噩梦才奇怪呢。
李瑄觉得李隆基在这方面与李世民差太远了。
即便他的老祖宗李承乾被实锤造反,也只是被贬。
李瑛案,实打实的冤案。
但李瑄不能吐露,那样是刺激李隆基。
即便李隆基心里怀疑李瑛案,也不会让人重新调查。
这份愧疚,会带入他的噩梦之中。
“七郎所言极是。朕会令人建筑思子台!”
李隆基觉得李瑄的建议极好。
经过此事后,他更信任李瑄,觉得李瑄也能和高力士一样,为他在另一方面分忧!
“范阳安将军三日刚至长安,他虽然能力比七郎不及,但有一片赤诚的忠心。明日朝会后,朕会引荐你们认识!”
李隆基话锋一转,又向李瑄说道。
“多谢圣人,臣也听过安将军的大名。”
李瑄心中一怔,安胖子竟也在长安。
这次巧了。
但李瑄知道安胖子比他还能舔李隆基,是一个为了权势,甘愿扮成小丑,脸都不要的家伙。
李瑄做不到这一点!
若论能力,安禄山肯定有的,就是掌握六种蕃语这一点,在后世都算难得。
安禄山心中清楚得很,只要李隆基对他放心,他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时候不早!随朕一起就食后,再回家看望宋国公!”
天色将晚,李隆基留下李瑄就食。
这个时候,杨玉环的姐妹已经回去,只有杨玉环陪着一起。
李隆基隐晦地提醒李瑄,明日朝会说出思子台之事。
李瑄应答,而后高力士送李瑄出宫!
已是夜晚,长安坊门皆闭。
鼓绝人散,九衢唯月。
但李瑄却可以通行,坊门为李瑄而开!
(本章完)
“七郎有心!”
逗一会七彩鹦鹉后,李隆基向李瑄夸赞。
这才是真正的名将贤臣,战场致胜,还知道为他着想。
听说为了抓七彩鹦鹉,苦苦守候数夜,让李隆基对李瑄更加满意。
李瑄打得吐蕃求和,使尺带珠丹亲自写信道歉,是李隆基最近几年最痛快的事情,哪怕是突厥汗国灭亡也未如此痛快。
尺带珠丹自成为赞普,就一直写信出言不逊。那时李隆基念他年小。
后来屡屡出尔反尔,让他很没面子。
更触及他底线的是屠杀大唐百姓,和攻击小勃律,使西域二十国成为吐蕃附属,让李隆基声望威严大损,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事情。
“圣人,您一直说七郎是大才子,我们见他英俊,却不见他吟诗。何不让七郎即兴赋诗一首!”
杨玉瑶眼中含笑看着李瑄,用柔柔的声音向李隆基请求道。
“七郎是驾驭四马,奔驰而归。风尘疲倦,或许没有雅兴!”
李隆基为李瑄考虑,没有立刻答应。
“李将军善作名,龙池周围,千娇百媚。不如让七郎随意挑选一株朵,为其增添神韵!”
杨玉瑶把玩着精致的扇子,看样子非要亲眼见识李瑄的才华。
“七郎,有无雅兴?朕不勉强!”
李隆基不忍拒绝,向李瑄询问。
他也是诗人,知道写诗需要灵感。强求的话,就属于应制诗,那样的诗注定无法流传千古。
“容臣到龙池一观后,为圣人和娘子献丑一首。”
李瑄微微点头。
那么多,他选择的空间很大啊!
“七郎首首绝精,过谦了,我等着七郎妙笔生!”
李隆基见李瑄痛快答应,抚须一笑。
“阿姐们看好,七郎一定有佳句。”
杨玉环对姐姐们轻声说道,她对李瑄的文采很自信。
高力士吩咐侍从,准备好纸笔。
李隆基带李瑄,在龙池边游览,杨玉环伴李隆基之右。
杨玉瑶像是很亲近李瑄一样,伴随在李瑄左边。
差点把身体贴在李瑄身上。
在她看来,能和李瑄这样英俊,又威震天下的少年英雄,共赴巫山云雨,是很美妙的事情。
她自信以自己的魅力,可以轻松拿捏李瑄这样的少年人。
杨玉瑶想亲近李隆基,是因为李隆基是天底下最有权力的人,无数人的生命都在他的一念之间。
看到李瑄的那一刻,她陡然心动。
能征服这样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雄,她充满成就感。
但李瑄刻意与杨玉瑶保持距离,让杨玉瑶以为在这种环境,李瑄放不开。
李隆基在旁,为李瑄讲述那些是哪个番邦进贡。
龙池碧波无暇,水波潋滟,像是一面镜子一样。
除了周围的朵,池中也有许多名,包括还未含苞的莲。
这时,李瑄看到一些白色的朵,驻足许久。
“七郎,这是开元十年,拂菻遣使来朝献上的奇,名为水仙,可惜七郎来晚,红水仙已经败落。还有一种可在冬日开放,它一开,近两月才败,朕和玉环都很喜爱……”
李隆基向李瑄解释道,这样的刚传至神州大地,也仅仅是皇宫中才有。
李隆基还向李瑄告知水仙的一些特点特性,只是让李瑄长长见识。
他也不要求李瑄能作吟出古往今来第一首水仙诗篇。
“水仙,好名字!”
李瑄当然知道水仙,这可是后世十大传统名之一。
史料上确实有记载李隆基曾赐给虢国夫人十二盆红水仙,盆皆金玉七宝所造。
“臣请靠近观看水仙,以此为诗。”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说道。
“七郎若能以水仙为诗,朕必重赏。”
李隆基心中一惊。
这可不比传统卉,没有任何可借鉴。
杨玉环很期待李瑄以水仙做出名句。
李瑄其实已经想好,但为拉动李隆基的期待感,他故意靠近水仙,轻轻一嗅,又远近观察。
李隆基和杨玉环静静地等待,没有打扰。
半刻钟后,李瑄才向李隆基拱手:“让圣人久等了。”
“七郎可有灵妙?”
杨玉环争问道。
“已有!”
“上笔墨纸砚!”
李瑄话落,李隆基左右吩咐。
下一刻,连桌案都被抬过来。
宫人研墨过后,李瑄执笔。
杨玉环和她的三个姐姐凑上前,李隆基也在一旁看着。
诗题《龙池吟水仙》。
借水开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此时李瑄的字,写得大气漂亮,虽然模仿的是褚遂良的字,但能看出一些自己的风格。
这也是李瑄坚持不辍地练习,除了行军打仗,一般都会抽空练字。
这首清新脱俗的小诗,是历代吟水仙之最,但开局两句,惟妙惟肖,让凌波仙子的画面,跃然纸上。
没有什么过多的隐喻,只是刻画了水仙的精神与性格。
杨玉环从诗题,到诗句。一字一句地读下来。
头两句让她心神摇晃,从内心中感叹李瑄满身才华,堪比李太白。
但李太白身上恃才傲物的缺点,在李瑄身上看不见一丝一毫。
且李瑄不以文采动天下,而是以英雄之气,为天下赞扬!
之前雪满弓刀是一个例子,去年冬天,仅以千骑,千里转袭,在围追堵截的情况下,救出大唐妇孺,使一些痛骂李瑄“酷吏”的文人,改变李瑄的看法,大书特书。
当然,李瑄这是成功了。如果李瑄失败,怕是会被讥成赵括、马谡一样的人。
杨玉环就认可李瑄的英雄之气。
杨家其他姐妹,更是赞不绝口,特别是杨玉瑶,心中在想这“水沈为骨玉为肌”是不是在暗自夸赞她。
“啪啪……”
“七郎的文采,我是服了。我听说那些山东士人,讥我宗室无有大诗人,今不就有了吗?看他们谁还敢嘲讽!”
李隆基抚掌。
他喜欢写诗,正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才不会自认为他的诗天下第一,王维、李白、王昌龄、贺知章、孟浩然这些,才是士人们追捧的大诗人。
李隆基也承认他们文采斐然。
现在有李瑄的文武双全,这些大诗人都变得黯然失色。
“圣人谬赞,您在身旁指点,才使臣灵光一现!”李瑄一直很谦逊。
“朕不食言!赏赐七郎红水仙十盆,稍后会派人送到宋国公府邸。另朕会再让匠人用黄金铸造一株水仙,赐给七郎。”
李隆基大笑一声,履行对李瑄的赏赐。
“臣多谢圣人!”
李瑄并未拒绝。
李隆基兴头上赏赐,假惺惺拒绝,会打断李隆基的兴致。
“诸娘子们,七郎人也见了,才华也领略了。你们在园中游玩吧!朕要与七郎讨论军机!”
李隆基想到还有事情问李瑄,再耽误,天色就晚了。
“妾身等不再打扰三郎!”
善解人意的杨玉环向李隆基一礼后,带着杨家三姐妹离开。
她们手中还拿着七彩鹦鹉和李瑄写的诗,要到一旁讨论。
杨玉瑶离开前看着李瑄,想再送一下秋波,但李瑄目光平视,没有去注意。
这样让杨玉瑶很气恼。
心想着私下与李瑄见面,定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
这边,在高力士的带领下,李瑄和李隆基进入沉香亭的二楼。
水果、点心、茶饮,都已经备好,看样子想与李瑄深讨。
果然,一上来李隆基就问漓水之战和青海之战,更仔细的战况。
李瑄耐着性子,向李隆基讲述。
特别是在青海之战的时候,他说圣人爱民如子,吐蕃如此对待大唐百姓,是侮辱圣人,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所以不惜死报,也要救回妇孺,以正圣人厚徳。
他的话语很挑动李隆基的情绪,让李隆基觉得李瑄处处为他考虑。
李隆基还特别问李瑄斩杀吐蕃大将的过程,尤其是在万军之中,取没庐谐曲首级的过程。
李瑄用夸张的言语渲染!
李隆基听得神情振奋,若非他见识过李瑄的武力,他肯定让李瑄如王难得一样,在殿前跃马持槊,表演一个。
“七郎所作《河陇曲》,当为边塞诗第一。”
整整一個时辰,李隆基听完李瑄的描述后,对李瑄的边塞诗交口称赞。
“不敢当!”
李瑄微微一笑,他心中边塞诗第一是王昌龄的《出塞》,那才是妇孺皆知的神作。李隆基觉得《河陇曲》写得好,是因为他认为尾联是点睛之笔。
但后世许多人都认为,这首诗首联和颔联才是精华。
“七郎,吐蕃的中论于前日入朝。有些臣子希望接受吐蕃的求和,以复舅甥之好,免去兵戈。七郎觉得如何?”
终于,李隆基开始问正事。
每一次遇到战与和的事情上,总是让他糟心。
因为大部分大臣,都支持重新谈判,归于和平。
大臣们的想法很简单,大唐得这么大的便宜,现在求和对大唐无害,还可以彰显大唐天朝上国的大度。
另外,吐蕃是携带金银珠宝来的,诚意十足。如果拒绝,会让其他番邦认为大唐得理不饶人。
“不可!圣人可记得我大唐与吐蕃有几次盟会?河源会盟,赤岭会盟根本没有用处。即便是之前高宗时代的盟会,他们依然将吐谷浑慕容家族驱逐,占据青海,奴役吐谷浑、党项等部。还巧取豪夺我大唐九曲之地。尺带珠丹雄心勃勃,吐蕃狼子野心,他们的目的是我大唐的河陇,一旦让他们喘息过来,我军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如果我军再次重创一次吐蕃,吐蕃必然要抽调西域的兵力,他们不敢再窥探西域。西川一带,也会安全!”
李瑄向李隆基劝说道:“那些劝和的大臣,是典型的迂腐思想,目光中没有一丝战略。”
他没想到末结桑东则布这么快就到达长安,看来在路上没有丝毫停歇。
但李瑄丝毫不慌,他懂李隆基“谋求边功”的心思。
想用一些金银珠宝,让李隆基停止扩张几乎不可能。
“七郎和朕所想一样,吐蕃是想拖延时间。尺带珠丹这竖子,阴险狡诈,他遣使而来,必是缓兵之计。”
李隆基对自己的妹夫破口大骂,满朝文武,还是七郎合他心意。
“臣计划秋季开始对吐蕃用兵。此次用兵,必可收复九曲。等再找到机会,臣会对青海发起进攻。让石堡城彻底沦为废城,使河湟之地千里沃土,可重新焕发生机,使我大唐河陇富庶。”
李瑄向李隆基请求道。
“七郎尽管去做,朕支持你。朔方、河东,现无战事。如果兵力不够,朕让忠嗣派兵支援你!”
李隆基对李瑄的信任无以复加,不仅仅是忠心,还有能力。
李瑄每一举例,都非常清晰明确。
贺表和露布上,看似李瑄勇猛致胜,但李瑄治军严谨,用兵大胆灵活,谋略层出。
一直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这么多次战斗,与敌伤亡比,为一比十。
这不是一场两场,而是所有的战斗都如此,不论大战小战。
青海之战,更是以五百死伤的代价,前后共斩俘敌军一万五千余人。
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这也无怪朝野上下称李瑄为“战神”。
“朔方、河东之兵转运河陇,耗费颇多。臣麾下两镇之兵,足以致胜!”
李瑄表示不需要王忠嗣支援。
他绝对不会与吐蕃搞那种十万大军攻垒之战。
李瑄是攻击一方,那样死伤惨重。
他组建多马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我相信七郎。”
李隆基微微点头后,又问李瑄:“七郎觉得该如何堵住那些同意求和者的口嘴。”
李瑄听这话,心里无语。你的老办法不是贬几个官吏,震慑其他吗?
但李隆基问他,他沉吟一想,缓缓说道:“吐蕃在开元二十九年,夺走石堡城。九曲之地也是吐蕃诈骗而来,让他们交出石堡城,还我九曲之地,就同意吐蕃求和。圣人这样告诉大臣们。”
“对!石堡城和九曲是我大唐的,谁敢反对,就是居心叵测!但吐蕃一定不会同意,这样开战就名正言顺。其他国家使节也不会说什么!”
李隆基觉得李瑄建议很好,茅塞顿开。
明日朝会的时候,就以此堵住幽幽之口。
李瑄和李隆基聊到李适之,李瑄表达孝心的时候,李隆基突然脸色一变。
“圣人这是何故?”
李瑄小心地询问,以为他说错话了。
“再过几日,就是我二郎的祭日。朕甚是思念他们!”
李隆基看到英武不凡的李瑄,想到自己曾经的几个儿子。
很后悔杀死他们!
李瑄听得汗毛竖起,李隆基口中的二郎一定是前太子李瑛。
好好的,怎么说这些送命题呢!
不过话又说出来,正是因为信任李瑄,才对李瑄说这些难以启齿的话。
三子血洒东驿,已经成为满朝文武的禁忌,谁也不敢提。
仿佛李隆基从来没有过这三个儿子一样。
“前太子与诸王,虽铸成大错,但圣人是慈父,思念也是人之常情!”
圣人问话,李瑄不得不答,只能安抚一声。
李瑄相信这一刻,李隆基是真心思念李瑛、李瑶、李琚。
但并不妨碍当初李隆基杀死他们。
因为活着的人是太子,死了才是他的儿子。
太子,对他的权力有威胁,就必须死,古代太子逼宫,甚至如商臣弑父那样的例子都有。
李隆基是一个猜忌的人,一旦被怀疑,蛛丝马迹都能被他在心中坚定认为。
所以李瑄处处小心谨慎。
“我常因此惊醒,该有什么办法吗?”
李隆基问李瑄道。
意思是总是噩梦梦到李瑛等人。
“圣人可效仿汉武帝建筑思子宫,向天下证明圣人的宽广与慈爱。”
这么大的事情,不做噩梦才奇怪呢。
李瑄觉得李隆基在这方面与李世民差太远了。
即便他的老祖宗李承乾被实锤造反,也只是被贬。
李瑛案,实打实的冤案。
但李瑄不能吐露,那样是刺激李隆基。
即便李隆基心里怀疑李瑛案,也不会让人重新调查。
这份愧疚,会带入他的噩梦之中。
“七郎所言极是。朕会令人建筑思子台!”
李隆基觉得李瑄的建议极好。
经过此事后,他更信任李瑄,觉得李瑄也能和高力士一样,为他在另一方面分忧!
“范阳安将军三日刚至长安,他虽然能力比七郎不及,但有一片赤诚的忠心。明日朝会后,朕会引荐你们认识!”
李隆基话锋一转,又向李瑄说道。
“多谢圣人,臣也听过安将军的大名。”
李瑄心中一怔,安胖子竟也在长安。
这次巧了。
但李瑄知道安胖子比他还能舔李隆基,是一个为了权势,甘愿扮成小丑,脸都不要的家伙。
李瑄做不到这一点!
若论能力,安禄山肯定有的,就是掌握六种蕃语这一点,在后世都算难得。
安禄山心中清楚得很,只要李隆基对他放心,他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时候不早!随朕一起就食后,再回家看望宋国公!”
天色将晚,李隆基留下李瑄就食。
这个时候,杨玉环的姐妹已经回去,只有杨玉环陪着一起。
李隆基隐晦地提醒李瑄,明日朝会说出思子台之事。
李瑄应答,而后高力士送李瑄出宫!
已是夜晚,长安坊门皆闭。
鼓绝人散,九衢唯月。
但李瑄却可以通行,坊门为李瑄而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