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礼,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天子大行,并不会现在就办葬礼,而是停灵在一处宫殿,等待数月后下葬。
    因此,司马越现在并不需要将多少精力用于天子后事上。他所烦心的,更多的是河北那堆烂摊子。
    东燕王司马腾刚刚被新君改封新蔡王,都督司、冀二州诸军事,但这并没起到“冲喜”或“换手气”的效果。相反,局势急转直下。
    河北人对司马越一系人马的态度是微妙的。
    有人热心功名利禄,支持。
    有人不那么热心,中立。
    还有人反对司马越,给叛军提供钱粮、武器乃至兵员。
    打着公师藩旗号的汲桑势力发展很快,已经快要逼近邺城了。
    这给了司马越很大的压力。
    他预感到,冀州这么一块大肥肉很快就要离他而去了。这个时候,必须要做点什么。而且,己方的阵脚一定不能乱,切忌发生内讧。
    内讧的主要压力来自朝臣和禁军。
    在这个时候,他的使者频繁穿梭于世家大族、公卿朝官、禁军大将的府邸——当然也有人南下梁县了……
    来的人是潘滔和庾亮,彼时是四月初十,有幸参观了第二次骑兵冲锋训练。
    比起十天前的那次,这回银枪军士卒们从容了不少,调整阵型时的慌乱错漏减少了很多,速度也更快了。
    不停地找问题,解决问题,然后通过高强度的训练,让官兵们形成条件反射。将来上了战场,就能胜算大增。
    牙门军也跟着操练了一回,整体表现比银枪军稍好,毕竟他们的平均军龄略长一些,有过厮杀经验的老兵也更多。
    看完之后,二人跟着邵勋一起上山,觐见皇后。
    先帝大行后,太常定谥号曰“惠”,是为孝惠皇帝。因此,新君下诏,尊羊献容为“惠皇后”——她是皇嫂,显然没法当太后,这也是当初急着让清河王登基的原因之一。
    潘滔先当着众人的面宣读了天子诏书。
    羊献容拜谢之后,满面轻松地站了起来。
    天子承认了她的身份,令别居广成宫,并赐器物、宫人、侍卫若干,前往广成宫服侍。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今上确认了广成宫作为皇家行宫的地位。如果有可能的话,接下来可能还会进一步营建,没有停工之虞了,除非遇到不可抗力因素。
    “将军所练之兵,颇有章法、气度,却不知真上了战场会如何。”潘、庾、邵三人出了正殿,坐在山顶的一处观景凉亭内,潘滔率先打开了话匣子,说道:“若能不散乱,便合格了。”
    是啊,合格的要求真低。面对骑兵集群冲锋,能站住脚,不当场溃散就算合格了。
    这就是如今的现实。
    生产力水平低下,充数的壮丁一大堆,他们一上阵,自然被骑兵拿来刷战绩。
    “其实,禁军很多营伍也能做到这点。”潘滔继续说道:“银枪军中,新卒不少吧?若能再好好练个年余,定能更进一步。”
    邵勋拱手致谢。
    潘滔是提醒他不可骄傲自大。
    禁军还是有一些老底子的,多为原洛阳中军老卒,军事素质超过银枪军老兵,和长剑军相仿,只不过上头总有人瞎搞,导致他们发挥不出实力罢了。
    邵勋多次领禁军征战,对这些老兵也很垂涎。但他现在养不起,只能作罢了。
    “银枪军还需见见血。”潘滔又道。
    “第一幢在长安杀过鲜卑,算是见过血了。”邵勋说道:“其余数幢,在熊耳山中剿过匪贼,对厮杀也不算陌生。”
    “君精于战阵,当知剿匪与阵列厮杀完全不是一回事。”潘滔说道。
    “潘侍郎好口才。”邵勋笑道:“说吧,太傅想让我作甚?”
    “让你去河北,你去不去?”
    “可有朝命?”
    “你想不想去?”
    “诸事繁杂,须臾不得离开。”
    “那不就是不想去了?”潘滔笑了笑,道:“太傅可能要出镇外藩了。”
    邵勋心中一动,问道:“去哪?”
    “自然是许昌了,避开洛阳这個是非之地。”潘滔说道。
    “人言可畏啊。”邵勋故作叹息道。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司马越为什么要走这一步,这下全完了,又不得不离开洛阳。
    或许他还存着避一阵风头后再回来的打算,但世事变幻,又岂会事事如他意?
    “许昌的位置很关键。”潘滔又道:“位于洛阳之东,出镇之后,东西南北皆能呼应,还能直领豫州,不是什么坏的选择。”
    如果有选择的话,司马越一定会继续留在洛阳,不去许昌。
    不过事已至此,没什么好的办法了,以平定叛乱为由,暂时离开洛阳是最好的选择。
    况且,司马越人在洛阳的话,对徐州的控制力度会减弱——他并不会完全信任裴盾、司马睿二人。
    在许昌建立霸府,还可以通过政治上的盟友王衍遥控朝局。
    如果这也不行的话,司马腾(冀州)、刘琨(并州)、司马模(关中)、司马略(荆州)以及司马越直领的豫州,从四个方向包围了洛阳,总能有点效果吧?
    总之,司马越做好了一切布置,然后便把精力放到军事上了。
    是的,“越总裁”又要上线了,亲自微操河北、青州的战事。
    刘伯根被杀,王弥二度起事,连杀两个太守,不但在青州肆虐,还攻徐州。
    青州司马略拍拍屁股走了,徐州司马睿、王导二人拿王弥没办法,二州为之动荡。
    到最后,还是兖州都督、刺史苟晞派兵东行,一举击溃王弥,让二度创业的王大将军(王弥自封征东大将军)单骑走免,收拾了点残众后,再度蛰伏了起来。
    王弥被压下去后,汲桑又冒起了头。
    不得已之下,苟晞这个救火队长又分兵北上,等司马越到位后,即进军河北,厉行镇压。
    第三批下场的造反者们,陈敏、刘伯根、公师藩皆死,依然旋起旋灭,无法对抗晋廷的围剿大军。
    但通过细节可以看得出来,晋廷的围剿有点顾此失彼的感觉了,按下这头起了那头,疲于招架。而且,很多原本镇压叛乱的官军将领成了叛贼,没当叛贼的也成了军阀,这进一步为晋廷敲响了丧钟。
    “太傅是真的在认真考虑让你北上。”绕了一圈后,话题又回到了原点,只听潘滔说道:“先去河内、汲郡,后面或者去河北,或者北上并州。刘渊也在攻城略地,朝廷大军连连失败,不断退守,现在也就剩个晋阳了,十分危急。”
    “并州户口已不满二万户。”庾亮在旁边插了一句。
    邵勋沉默地点了点头。
    这是司马腾的锅。
    并州大旱、蝗灾接踵而至,司马腾不恢复生产,相反不断乱搞,临走之时又拉走了大量军民(乞活军),并州可以说完全瘫痪了。
    二万户,也就十万人罢了。即便算上隐户,又能有多少呢?
    相反,当地本有匈奴五十万人,还有羯人等杂七杂八的部族,听闻刘渊还在草原上诱招部落南下,当地的胡汉人口比例至少已是3:1,可能达到了4:1。
    刘琨也就只能勉强自保晋阳一地罢了,无力对外拓展。
    “潘侍郎,新君这些时日如何?”邵勋问道。
    “今上登基第二天,就开始留心庶事。”潘滔说这话时有些茫然,有些惊讶,还有些冷笑:“群臣皆言,自武帝后,终于迎来一圣主。故群情激奋,声势愈众。”
    一个司马越扶持上来的傀儡,刚刚登基,就迫不及待想要亲政,这么性急吗?还是吃准了先帝刚刚驾崩,笃定自己不会有事?
    但他确实达到目的了。
    先留心政事,表达了自己亲政的渴望,同时吸引忠臣围绕在他身边,讨论国家大事,发表的见解纵然不算多高明,但肯定也在水平线上,故得到臣子认可,以至于大家都兴奋不已——有惠帝做对比,今上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新君不是那么容易摆布的,他早晚与太傅起冲突。”邵勋悄悄放了一点结论出来,并观察二人反应。
    庾亮不太相信,潘滔则信了七分。
    “潘侍郎,太傅有没有邀你入幕府?”邵勋又问道。
    “或有此意。”潘滔说道:“这会尚未腾出位置,将来可能会给个司马吧,小郎君为何问这个?”
    “侍郎真要去当幕府司马吗?”
    “尚未下定决心。”潘滔实话实说。
    邵勋点了点头。
    作为留守洛阳的一分子,潘滔从未正式加入过司马越幕府,他一直只有朝官身份。
    司马越应该还是想用潘滔的,但暂时也确实腾不出位置,需待内部人员调整完毕,拿个司马或长史的高级职位出来,潘滔才有可能应允。
    不过即便潘滔真去了太傅幕府,也不是什么大事。
    聪明人从不会只给自己留一条路。
    “看来,出征势在必行了。”邵勋叹道:“太傅既然开出了条件,这个时候不能不给面子。不过,能否帮我拖个一两月,多索要些钱粮、器材?银枪军操练频繁,积存器械消耗很快。”
    “现在还能拖。”潘滔想了想后,说道:“如果邺城或太原告急,就真的没法拖了。”
    “太原我不去,打不开什么局面,相反会损兵折将。”邵勋摇了摇头,道:“能否见一见天子?”
    “尽量吧。”潘滔回道。
    邵勋连忙致谢。
    作为被解散的“洛阳留守群”的一分子,潘滔倾向于他,但人家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不可能完全倾向他,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帮忙,已经很够意思了。
    庾亮从头到尾没说上什么话。
    在这个场合,他这种小角色真的没有插话的余地,只能默默学习、体味了。
    这种难得的经历,对他是有好处的,能学到多少,就看他的悟性了。

章节目录

晋末长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孤独麦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孤独麦客并收藏晋末长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