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潼关来信
宝玉是被袭人带回去了,可贾母等人却是看着晴雯,不少人的眼中露出了光芒。
没法不发光,实在是晴雯这一手实在是太惊艳了。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感冒发烧实在是太常见了,如果懒得去医院的话,自己到药店买点感冒药退烧药就好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星期的事。
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感冒发烧可不是什么小病,那是能要人命的。
而且这玩意可不不会因为你身份高贵就对你另眼相看,君不见在另一个历史时空里,即便到了明清两代,因为感冒发烧而嗝屁夭折的皇子公主还少吗?
所以越是大户人家对于感冒发烧基本上都是闻之色变。
现在她们居然亲眼见证了一个奇迹,只用一小包白色的粉末,混着温水服下去,不到半个时辰高烧就退了。
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神药啊,连带着只有一那手连三脚猫功夫都算不上的晴雯在她们眼中也成了神医。
“晴雯……这种药是瑜哥儿给你的?”贾母率先问话了,只是全然失去了平日里的沉稳,连声音也变得有些颤抖。
“是啊!”晴雯点点头。
“这种药还有很多吗?”这次轮到王夫人抢着问了。
晴雯打开药箱看了看,摇头道:“也不是很多,还剩下十多包吧。
爷给婢子的时候曾经嘱咐过,让婢子省着点用,而且也不让婢子传出去。
要不是今日夫人吩咐了,婢子也不会拿出来。”
“对对……瑜哥儿说得没错,这种神药可是救命用的,当然得省着用。”
贾母连连点头,随即对屋里的众人厉声道:“伱们都给老婆子听着,今儿这件事谁都不许说出去。
要是让老婆子听到谁敢乱嚼舌头根子,就别怪老婆子不客气了。”
看到贾母罕见的板起了脸,屋里的众人赶紧连连点头。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都明白知道秘密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没听晴雯说了吗,这种神药只有十多包了。
一旦这件事泄露得天下皆知,用不了多久,上门求药的人肯定络绎不绝,届时哪还有他们的份。
看着连连点头的众人,贾母却在心里暗叹一声。
作为一名活了大半辈子的人,她当然知道想要让在场的人保守秘密无异于痴人说梦。
别的不说,光是在场的这位王太医她就没办法强行要求对方保密,更何况屋里屋外的还有那么多的丫鬟婆子,想要让这些人保守秘密,简直就跟要求青楼女子守贞操一样困难。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将这件事的热度压下来,不那么快传得满城皆知。
想到这里,贾母有些歉意的拉住了元春的小手,“大丫头……这次是老婆子给你惹麻烦了。
恐怕今后上门找你的人不会少了。”
没想到元春却一点也不着急,反而安慰道:“老祖宗说的哪里话,林妹妹可是孙儿的表妹呢,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
再说了,老祖宗你真的以为这件事会给孙儿带来麻烦吗?”
“不是吗?”贾母惊愕看向了她。
“大丫头,你莫要小看这种神药。你知不知道,今日之事一旦传了出去,恐怕昭勇将军府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每日上门求药的人也会络绎不绝。
那些平头百姓且不管,他们也进不了昭勇将军府的大门,可那些同为勋贵之家的人你要如何拒绝?
又或是那些皇室之家呢?那些人可不是咱们有资格拒绝的!”
看着贾母焦虑的神情,元春却轻笑一声:“老祖宗,您不妨换个想法。
那些来求药的人难不成好意思空着手来不成,倘若真敢空着手来就更好了,那就等于他们欠了咱们一个大人情。
这年头什么债最难还?人情债啊!
就算来求药的人太多了,咱们拒绝不了。
大不了孙儿立马入宫求见皇后娘娘,将所有药谨献给陛下和皇后,孙儿不信,那些人还敢追到宫里逼迫娘娘不成?”
“嘶……”
贾母和元春说话的时候,旁边的宝钗、探春一干女孩全都在一旁听着。
刚开始贾母说出自己担忧的时候,她们也全都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的想,换做她们的话,一旦要面对来自整个大夏权贵阶层的压力,光想想就会让人崩溃。
可反观人家元春呢,轻描淡写的便将压力转换成了助力。
元春说的没错,你可以上门求药。
但你总不能空着手上门白嫖吧,一旦这种事传了出去,你也别做人了。
大家都是在一个圈子里混的,一旦名声臭了,以后谁还敢跟你玩?
在圈子里混,你可以坏、可以贪,但信用这个东西却是绝不能丢的,一旦丢了,就意味着你已经自绝于圈子之外了。
况且,元春也说了,真要顶不住的话,大不了把这些药全都进献给皇后。
只要皇后的脑子没坏掉就绝不会拒绝,能救命的神药谁会傻到拒绝啊。
东西一旦到了皇家手里,哪位不要命的胆边生毛敢向皇帝讨要东西?
最妙的是,元春把压力转接给了皇家,皇家还得承她这个人情,可谓是一举两得。
想到这里,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看向元春的目光又不同了。
平日里,元春总是一副贤惠端庄,一副知心大姐姐的模样,没想到一旦玩起心眼来,那才叫一个狠呢。
尤其是宝钗受到的震撼更深了,其实这次薛家进京,除了因为薛蟠指使下人打死了人,不得不进京避祸之外,薛姨妈还给她报了入宫侍选的名单。
宝姐姐
薛姨妈的想法也和当初贾政、王夫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那就是试图走女儿路线,只要女儿能爬上皇帝的龙床,薛家便可以再次起飞。
原本宝钗也觉得,凭借自己的容貌和才学,一旦入了宫,不说立马获得皇帝的宠爱,至少也不会混得很差。
但今日看到元春的反应后她才觉得自己好像对入宫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连元春这样一位秀外慧中,容貌秀丽的女子都不得不在皇宫里蹉跎了十载,最后不得不黯然出宫嫁人,自己即便真的被选入了宫,就一定能平步青云吗?
“或许有机会得好好向表姐请教一下了。”宝钗心里默默想着心事……
…………
事实证明,贾母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豪门圈子里也没有真正的秘密。
尽管贾母下了封口令,但昭勇将军府的女主人手里有一种可以救命神药的事还是很快就在大夏的高层圈子里流传开来。
当然了,消息虽然是传了出去,但一时半会并没有给赵勇将军府带来太大影响,毕竟贾瑜出征的光环还在,没有谁会蠢到马上上门讨要的。
而且,高层圈子都知道了,作为大夏皇帝的昌平帝自然也有所耳闻。
当天晚上,昌平帝在白皇后的凤藻宫里安歇,白皇后把这件事当成了闲暇之谈告诉了自家丈夫。
白皇后
昌平帝听后失笑着摇摇头:“这个贾瑜啊,即便是出征了也不安宁。”
依偎在他怀里的白皇后也笑道:“陛下,那元春倘若真有那种可以救命的神药,咱们要不要也向她讨要几包过来,以备不时之需呢?”
昌平帝心里也有些意动,但随后还是摇了摇头:“不妥……朕身为天子,怎能主动开口向臣子索要东西,传出去岂不惹人笑话。
如今朕唯一担忧的便是贾瑜出征已有七八日,却一点消息都没传来,实在是让人担心啊。”
提到这件事,白皇后也秀眉微蹙,“是啊……贾瑜此番只带了一万大军出征,却要面对蒙古鞑子穷凶极恶的十万大军,也不知能否平安归来。”
昌平帝瞥了她他一眼,心里一阵无语。
我担心的是这件事吗,我关心的是她能否拖住蒙古人的脚步,好为亲王大军争取时间,我关心的是大夏能否江山永固。
男人和女人的思维区别此时就体现了出来。
白皇后是因为元春的关系,对贾瑜爱屋及乌,加之对贾瑜的印象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说出了关心贾瑜的话。
而昌平帝则不同,他固然欣赏贾瑜,但在他的心里,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大夏的江山社稷。
此时,他最担心的就是不知哪天刚醒来就接到蒙古大军杀到神京城下的消息。
如果大夏江山毁在自己手里,他就是死也没脸去见老李家的列祖列宗。
不过昌平帝和白皇后的担心或许起到了作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昌平帝正在和百官讨论各地勤王兵马的事情,负责皇宫守卫的禁卫匆匆来报。
“陛下……午门外有信使禀报军情!”
“哦……是辽东那边还是潼关那边的?”昌平帝迫不及待的问。
“陛下,是潼关那边的消息!”
“快……宣……”
“喏!”
“陛下有旨,宣信使觐见!”
很快,一名风尘仆仆的军官被殿外的禁军带到了皇极殿。
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这名先是对着昌平帝大礼参拜,大声道:“小人五城兵马司东城指挥使冯紫英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昌平帝摆了摆手,迫不及待道:“冯紫英,你此番进京,有何要事?是不是贾瑜那边有了消息?”
“正是!”
冯紫英站了起来,恭声道:“陛下,微臣此番进京,正是奉了贾瑜贾大人之命报信。
半月前,我奉旨出征后,贾大人便率军抄小路绕过潼关后,便开始不断对蒙古鞑子的游牧营地进行袭扰,实行以战养战之策。
共杀死专门为鞑子提供物资补给的营地四处,共杀死鞑子牧民两万余人,缴获鞑子牛羊四万六千多头,战马两万两千余匹……”
“哗……”
冯紫英刚说到这里,皇极殿里便是一阵骚动。
昌平帝也是两眼放光,右手也紧握了起来。
“数日后,潼关里的脱脱不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派出六千科尔沁部落的精锐骑兵前出围剿我大军。
贾大人闻讯后便率领全军在一个名曰碾庄的地方附近白开架势,和那六千蒙古骑兵展开激战。
一场大战下来蒙古鞑子留下了三千多尸骸后狼狈逃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贾大人率领大军不断在潼关周围伏击蒙古鞑子。
由于我军缴获了两万多战马,因此大军行动极为迅速。
贾大人领着弟兄们遇到鞑子大股来袭便迅速撤离,遇到鞑子小股人马便如同饿狼般扑过去撕咬。
不到四五天的时间,我军共歼灭鞑子五六千兵马。
但由于缴获牛羊物资太多,贾大人深感携带不便,特命微臣率部将那些牛羊物资、蒙古鞑子的首级以及阵亡将士的遗骸带回神京。
此外,微臣还带来了贾大人写给陛下的奏折,请陛下御览!”
说罢,冯紫英从背后的包裹里掏出一封用火漆封好的折子双手高举过头顶。
站在龙椅旁边的戴权立刻上前接过了信封,检查了一下后,这才递给了昌平帝。
昌平帝检查了一下火漆的完整性后这才撕开了信封,取出一张白色的信笺,当他打开信笺,看到上面写满歪七扭八的俗体字时,他便知道这肯定就是贾瑜亲笔所写无疑了。
只是以往对他来说多看几眼都觉得辣眼睛的字此刻在他看来却是那么的好看。
匆匆看完了贾瑜所写的奏折,里面的内容和冯紫英所说的确实是大同小异,没有太大差别。
昌平帝满意的点点头,“好……好啊……贾爱卿确实没有辜负朕和神京百姓的期望。
出征不到一个月就取得如此战绩,不愧是贾家子弟,确实有宁荣二公的遗风。”
冯紫英很想提醒龙椅上的那位,贾瑜并不是贾源、贾演的子孙,他们充其量只是拥有一位共同的祖宗。
只是看着兴高采烈的昌平帝,他只能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算了,这种小事就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了。
皇极殿里的其他百官们的想法其实也跟冯紫英一样,难得皇上高兴一会,自然不会有谁那么不长眼在这个时候去扫皇帝的兴致。
(本章完)
宝玉是被袭人带回去了,可贾母等人却是看着晴雯,不少人的眼中露出了光芒。
没法不发光,实在是晴雯这一手实在是太惊艳了。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感冒发烧实在是太常见了,如果懒得去医院的话,自己到药店买点感冒药退烧药就好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星期的事。
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感冒发烧可不是什么小病,那是能要人命的。
而且这玩意可不不会因为你身份高贵就对你另眼相看,君不见在另一个历史时空里,即便到了明清两代,因为感冒发烧而嗝屁夭折的皇子公主还少吗?
所以越是大户人家对于感冒发烧基本上都是闻之色变。
现在她们居然亲眼见证了一个奇迹,只用一小包白色的粉末,混着温水服下去,不到半个时辰高烧就退了。
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神药啊,连带着只有一那手连三脚猫功夫都算不上的晴雯在她们眼中也成了神医。
“晴雯……这种药是瑜哥儿给你的?”贾母率先问话了,只是全然失去了平日里的沉稳,连声音也变得有些颤抖。
“是啊!”晴雯点点头。
“这种药还有很多吗?”这次轮到王夫人抢着问了。
晴雯打开药箱看了看,摇头道:“也不是很多,还剩下十多包吧。
爷给婢子的时候曾经嘱咐过,让婢子省着点用,而且也不让婢子传出去。
要不是今日夫人吩咐了,婢子也不会拿出来。”
“对对……瑜哥儿说得没错,这种神药可是救命用的,当然得省着用。”
贾母连连点头,随即对屋里的众人厉声道:“伱们都给老婆子听着,今儿这件事谁都不许说出去。
要是让老婆子听到谁敢乱嚼舌头根子,就别怪老婆子不客气了。”
看到贾母罕见的板起了脸,屋里的众人赶紧连连点头。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都明白知道秘密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没听晴雯说了吗,这种神药只有十多包了。
一旦这件事泄露得天下皆知,用不了多久,上门求药的人肯定络绎不绝,届时哪还有他们的份。
看着连连点头的众人,贾母却在心里暗叹一声。
作为一名活了大半辈子的人,她当然知道想要让在场的人保守秘密无异于痴人说梦。
别的不说,光是在场的这位王太医她就没办法强行要求对方保密,更何况屋里屋外的还有那么多的丫鬟婆子,想要让这些人保守秘密,简直就跟要求青楼女子守贞操一样困难。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将这件事的热度压下来,不那么快传得满城皆知。
想到这里,贾母有些歉意的拉住了元春的小手,“大丫头……这次是老婆子给你惹麻烦了。
恐怕今后上门找你的人不会少了。”
没想到元春却一点也不着急,反而安慰道:“老祖宗说的哪里话,林妹妹可是孙儿的表妹呢,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
再说了,老祖宗你真的以为这件事会给孙儿带来麻烦吗?”
“不是吗?”贾母惊愕看向了她。
“大丫头,你莫要小看这种神药。你知不知道,今日之事一旦传了出去,恐怕昭勇将军府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每日上门求药的人也会络绎不绝。
那些平头百姓且不管,他们也进不了昭勇将军府的大门,可那些同为勋贵之家的人你要如何拒绝?
又或是那些皇室之家呢?那些人可不是咱们有资格拒绝的!”
看着贾母焦虑的神情,元春却轻笑一声:“老祖宗,您不妨换个想法。
那些来求药的人难不成好意思空着手来不成,倘若真敢空着手来就更好了,那就等于他们欠了咱们一个大人情。
这年头什么债最难还?人情债啊!
就算来求药的人太多了,咱们拒绝不了。
大不了孙儿立马入宫求见皇后娘娘,将所有药谨献给陛下和皇后,孙儿不信,那些人还敢追到宫里逼迫娘娘不成?”
“嘶……”
贾母和元春说话的时候,旁边的宝钗、探春一干女孩全都在一旁听着。
刚开始贾母说出自己担忧的时候,她们也全都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的想,换做她们的话,一旦要面对来自整个大夏权贵阶层的压力,光想想就会让人崩溃。
可反观人家元春呢,轻描淡写的便将压力转换成了助力。
元春说的没错,你可以上门求药。
但你总不能空着手上门白嫖吧,一旦这种事传了出去,你也别做人了。
大家都是在一个圈子里混的,一旦名声臭了,以后谁还敢跟你玩?
在圈子里混,你可以坏、可以贪,但信用这个东西却是绝不能丢的,一旦丢了,就意味着你已经自绝于圈子之外了。
况且,元春也说了,真要顶不住的话,大不了把这些药全都进献给皇后。
只要皇后的脑子没坏掉就绝不会拒绝,能救命的神药谁会傻到拒绝啊。
东西一旦到了皇家手里,哪位不要命的胆边生毛敢向皇帝讨要东西?
最妙的是,元春把压力转接给了皇家,皇家还得承她这个人情,可谓是一举两得。
想到这里,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看向元春的目光又不同了。
平日里,元春总是一副贤惠端庄,一副知心大姐姐的模样,没想到一旦玩起心眼来,那才叫一个狠呢。
尤其是宝钗受到的震撼更深了,其实这次薛家进京,除了因为薛蟠指使下人打死了人,不得不进京避祸之外,薛姨妈还给她报了入宫侍选的名单。
宝姐姐
薛姨妈的想法也和当初贾政、王夫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那就是试图走女儿路线,只要女儿能爬上皇帝的龙床,薛家便可以再次起飞。
原本宝钗也觉得,凭借自己的容貌和才学,一旦入了宫,不说立马获得皇帝的宠爱,至少也不会混得很差。
但今日看到元春的反应后她才觉得自己好像对入宫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连元春这样一位秀外慧中,容貌秀丽的女子都不得不在皇宫里蹉跎了十载,最后不得不黯然出宫嫁人,自己即便真的被选入了宫,就一定能平步青云吗?
“或许有机会得好好向表姐请教一下了。”宝钗心里默默想着心事……
…………
事实证明,贾母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豪门圈子里也没有真正的秘密。
尽管贾母下了封口令,但昭勇将军府的女主人手里有一种可以救命神药的事还是很快就在大夏的高层圈子里流传开来。
当然了,消息虽然是传了出去,但一时半会并没有给赵勇将军府带来太大影响,毕竟贾瑜出征的光环还在,没有谁会蠢到马上上门讨要的。
而且,高层圈子都知道了,作为大夏皇帝的昌平帝自然也有所耳闻。
当天晚上,昌平帝在白皇后的凤藻宫里安歇,白皇后把这件事当成了闲暇之谈告诉了自家丈夫。
白皇后
昌平帝听后失笑着摇摇头:“这个贾瑜啊,即便是出征了也不安宁。”
依偎在他怀里的白皇后也笑道:“陛下,那元春倘若真有那种可以救命的神药,咱们要不要也向她讨要几包过来,以备不时之需呢?”
昌平帝心里也有些意动,但随后还是摇了摇头:“不妥……朕身为天子,怎能主动开口向臣子索要东西,传出去岂不惹人笑话。
如今朕唯一担忧的便是贾瑜出征已有七八日,却一点消息都没传来,实在是让人担心啊。”
提到这件事,白皇后也秀眉微蹙,“是啊……贾瑜此番只带了一万大军出征,却要面对蒙古鞑子穷凶极恶的十万大军,也不知能否平安归来。”
昌平帝瞥了她他一眼,心里一阵无语。
我担心的是这件事吗,我关心的是她能否拖住蒙古人的脚步,好为亲王大军争取时间,我关心的是大夏能否江山永固。
男人和女人的思维区别此时就体现了出来。
白皇后是因为元春的关系,对贾瑜爱屋及乌,加之对贾瑜的印象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说出了关心贾瑜的话。
而昌平帝则不同,他固然欣赏贾瑜,但在他的心里,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大夏的江山社稷。
此时,他最担心的就是不知哪天刚醒来就接到蒙古大军杀到神京城下的消息。
如果大夏江山毁在自己手里,他就是死也没脸去见老李家的列祖列宗。
不过昌平帝和白皇后的担心或许起到了作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昌平帝正在和百官讨论各地勤王兵马的事情,负责皇宫守卫的禁卫匆匆来报。
“陛下……午门外有信使禀报军情!”
“哦……是辽东那边还是潼关那边的?”昌平帝迫不及待的问。
“陛下,是潼关那边的消息!”
“快……宣……”
“喏!”
“陛下有旨,宣信使觐见!”
很快,一名风尘仆仆的军官被殿外的禁军带到了皇极殿。
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这名先是对着昌平帝大礼参拜,大声道:“小人五城兵马司东城指挥使冯紫英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昌平帝摆了摆手,迫不及待道:“冯紫英,你此番进京,有何要事?是不是贾瑜那边有了消息?”
“正是!”
冯紫英站了起来,恭声道:“陛下,微臣此番进京,正是奉了贾瑜贾大人之命报信。
半月前,我奉旨出征后,贾大人便率军抄小路绕过潼关后,便开始不断对蒙古鞑子的游牧营地进行袭扰,实行以战养战之策。
共杀死专门为鞑子提供物资补给的营地四处,共杀死鞑子牧民两万余人,缴获鞑子牛羊四万六千多头,战马两万两千余匹……”
“哗……”
冯紫英刚说到这里,皇极殿里便是一阵骚动。
昌平帝也是两眼放光,右手也紧握了起来。
“数日后,潼关里的脱脱不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派出六千科尔沁部落的精锐骑兵前出围剿我大军。
贾大人闻讯后便率领全军在一个名曰碾庄的地方附近白开架势,和那六千蒙古骑兵展开激战。
一场大战下来蒙古鞑子留下了三千多尸骸后狼狈逃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贾大人率领大军不断在潼关周围伏击蒙古鞑子。
由于我军缴获了两万多战马,因此大军行动极为迅速。
贾大人领着弟兄们遇到鞑子大股来袭便迅速撤离,遇到鞑子小股人马便如同饿狼般扑过去撕咬。
不到四五天的时间,我军共歼灭鞑子五六千兵马。
但由于缴获牛羊物资太多,贾大人深感携带不便,特命微臣率部将那些牛羊物资、蒙古鞑子的首级以及阵亡将士的遗骸带回神京。
此外,微臣还带来了贾大人写给陛下的奏折,请陛下御览!”
说罢,冯紫英从背后的包裹里掏出一封用火漆封好的折子双手高举过头顶。
站在龙椅旁边的戴权立刻上前接过了信封,检查了一下后,这才递给了昌平帝。
昌平帝检查了一下火漆的完整性后这才撕开了信封,取出一张白色的信笺,当他打开信笺,看到上面写满歪七扭八的俗体字时,他便知道这肯定就是贾瑜亲笔所写无疑了。
只是以往对他来说多看几眼都觉得辣眼睛的字此刻在他看来却是那么的好看。
匆匆看完了贾瑜所写的奏折,里面的内容和冯紫英所说的确实是大同小异,没有太大差别。
昌平帝满意的点点头,“好……好啊……贾爱卿确实没有辜负朕和神京百姓的期望。
出征不到一个月就取得如此战绩,不愧是贾家子弟,确实有宁荣二公的遗风。”
冯紫英很想提醒龙椅上的那位,贾瑜并不是贾源、贾演的子孙,他们充其量只是拥有一位共同的祖宗。
只是看着兴高采烈的昌平帝,他只能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算了,这种小事就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了。
皇极殿里的其他百官们的想法其实也跟冯紫英一样,难得皇上高兴一会,自然不会有谁那么不长眼在这个时候去扫皇帝的兴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