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调令
“呜呜……”
伴随着苍凉而高亢的号角声,一列长长的队列出现在锦州城外。
而在城楼门处,袁英德手捧圣旨站在台阶上,向跪在台阶下的数十名以祖大寿、吴镶为首的锦州将领高声宣读着一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观天下,唯人才是立国之本。锦州总兵官祖大寿,久历边陲,功绩卓著,今因国事所需,特调任宣大总兵,以展其才。望其恪尽职守,不负朕望,扬威边疆,保境安民。
又,锦州副总兵吴襄,忠诚勇武,治军有方,今调任江北大营总兵官,期其统御有方,巩固江北防务,为朕守土安邦。
此二将皆为朕之股肱,望二人勿负朕望,勉力赴任,以展宏图。钦此!
昌平十六年十二月初六”
当袁英德宣读完圣旨后,饶是祖大寿和吴镶戎马数十载,也不禁差点趴到地面上,而台阶下的锦州军官和将领们也是一片哗然。
祖家和吴家在辽东经营数代人,可以说根基深厚。
现在皇帝一道甚至,将他们的当家人一个调往宣大,一个调到将北大营,这无疑是在掘他们的根啊。
当然了,表面上看,他们一个是平调,吴镶甚至还升了一级,看起来并没有吃亏,但谁都知道,一旦离开了他们的大本营,他们就像鱼儿离开了大海,是生是死可就全凭皇帝的心意了。
面对这道突如其来的旨意,两人面容呆滞,身子依旧保持着下跪的姿势半晌都没动。
看到俩人这副模样,袁英德深吸了口气,语气肃穆道:“祖大人,吴大人,两位请接旨吧!”
看到俩人还没动静,袁英德再次提醒道:“祖大人……吴大人……”
最先反应过来的祖大寿身子微颤,虽然时间只过去了短短几分钟,但他的脑海里早已飞速的旋转了无数遍。
自己要被调到宣大担任总兵了,他甚至可以想象,只要自己这么一走,接下来的这段日子,他的两个弟弟和祖家子弟,肯定会被朝廷以各借口调到大夏其他地方。
用不了两年,祖家在锦州和辽东的影响力就会消失殆尽,朝廷这是要掘了祖家的根啊。
想到这里,他的眼里立刻涌现出一股浓烈的杀机,有那么一刹那,他几乎要拔出腰间的宝剑将袁英德和跟他来的人全给砍了,然后立刻率领全族向后金献城投降。
但这個念头只是维持了短短几秒钟时间就被他放弃了,因为他看到站在袁英德身后,正冷笑着看自己一行人的那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最近刚打败了努尔哈赤的定远侯贾瑜。
他又想到了跟着袁英德而来的辽东都督熊宗渊和一万多辽东军,如果自己真的造反的话,恐怕用不了一个时辰,祖氏家族就得从大夏消失了。
“袁英德是有备而来啊!”
看着城外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数万大军,祖大寿原本暴怒的情绪犹如被泼了一瓢冷水般,迅速冷静了下来。
现在乖乖听话去宣大任职,说不定还能安享接下来的人生,可如果胆敢露出半点不遵圣旨或是造反念头的话,城外的那数万大军恐怕就会第一时间冲进来把自己和祖家的人砍成肉泥。
想到这里,祖大寿犹如被抽掉了浑身的骨头般瘫倒在地,泣声道:“臣领旨谢恩!”
祖大寿都服软了,剩下的吴襄自然也不敢多言,跟着祖大寿接了圣旨。当袁英德将圣旨交给祖大寿和吴襄时,他又何尝不深吸了口气。
就在刚才,看着目露凶光的祖大寿时,他以为祖大寿和吴襄要跟自己鱼死网破了,没曾想这种目光只是暂时的,祖大寿最终还是乖乖去宣大上任了。
看到吴镶和祖大寿接了圣旨,袁英德也长长舒了口气:“哈哈哈……祖大人、吴大人,恭喜恭喜,陛下对二位可是非常器重的。
否则也不会将两位调往宣大重镇和将北大营了,两位也不用再呆在这个苦寒之地,今后也可以享享福了。”
“去你妈的,老子不想享福,老子只想呆在锦州。”
祖大寿和吴襄二人心里这个恨啊,只是脸上还得勉强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朝着神京的方向拱了拱手:“全赖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
而吴襄则是有些不甘的问道:“敢问袁阁老,我二人走后,锦州总兵之位将由何人担当?”
袁英德摆了摆手:“本官此次前来辽东只负责巡查,并宣读圣旨,辽东之事需得由熊大人这位辽东都督负责。”
这时,熊宗渊缓缓走了过来,“这个问题,还是本督来回答你们吧。”
虽然被贾瑜用青霉素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毕竟时日太短,他的身子还没完全恢复,身子骨还是颇为虚弱,加之从沈阳赶到锦州,一路鞍马劳顿,他的身子实在有些顶不住,说话的声音都小了不少。
不过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不管怎么说,他也是辽东一把手,说出来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天寿、两环,你们不用担心,本官打算让赵率教暂时接替你们,负责锦州军务,这样你们应该放心了吧?”
祖大寿和吴襄几人一听,原本要说的话也全憋了回去,倘若是别人他们还能嘟囔几句,但赵率教的话他们还真挑不出毛病来。
要知道时任辽东左都督、平辽将军的赵率教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都极高,让他负责锦州的军务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看到二人皆无言以对,袁英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放松的笑容,想要安慰二人几句,只是还没等他说话,便听到一个愤怒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不服……祖家和吴家时代为朝廷镇守辽东,可如今陛下却轻飘飘一句便要大舅和父亲调走,丝毫不念及两家为朝廷立下的功劳,陛下为何如此不公?”
“嘶嘶……”众人全都倒下了口凉气,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名十五六岁的小将正怒气冲冲的瞪着袁英德,神情愤怒恍若吃人。
“嗯?”
袁英德面色一沉,“你乃何人,居然敢质疑陛下的旨意?”
小将直视着袁英德,大声道:“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乃吴镶之子……吴三桂!”
“我靠……”
(本章完)
“呜呜……”
伴随着苍凉而高亢的号角声,一列长长的队列出现在锦州城外。
而在城楼门处,袁英德手捧圣旨站在台阶上,向跪在台阶下的数十名以祖大寿、吴镶为首的锦州将领高声宣读着一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观天下,唯人才是立国之本。锦州总兵官祖大寿,久历边陲,功绩卓著,今因国事所需,特调任宣大总兵,以展其才。望其恪尽职守,不负朕望,扬威边疆,保境安民。
又,锦州副总兵吴襄,忠诚勇武,治军有方,今调任江北大营总兵官,期其统御有方,巩固江北防务,为朕守土安邦。
此二将皆为朕之股肱,望二人勿负朕望,勉力赴任,以展宏图。钦此!
昌平十六年十二月初六”
当袁英德宣读完圣旨后,饶是祖大寿和吴镶戎马数十载,也不禁差点趴到地面上,而台阶下的锦州军官和将领们也是一片哗然。
祖家和吴家在辽东经营数代人,可以说根基深厚。
现在皇帝一道甚至,将他们的当家人一个调往宣大,一个调到将北大营,这无疑是在掘他们的根啊。
当然了,表面上看,他们一个是平调,吴镶甚至还升了一级,看起来并没有吃亏,但谁都知道,一旦离开了他们的大本营,他们就像鱼儿离开了大海,是生是死可就全凭皇帝的心意了。
面对这道突如其来的旨意,两人面容呆滞,身子依旧保持着下跪的姿势半晌都没动。
看到俩人这副模样,袁英德深吸了口气,语气肃穆道:“祖大人,吴大人,两位请接旨吧!”
看到俩人还没动静,袁英德再次提醒道:“祖大人……吴大人……”
最先反应过来的祖大寿身子微颤,虽然时间只过去了短短几分钟,但他的脑海里早已飞速的旋转了无数遍。
自己要被调到宣大担任总兵了,他甚至可以想象,只要自己这么一走,接下来的这段日子,他的两个弟弟和祖家子弟,肯定会被朝廷以各借口调到大夏其他地方。
用不了两年,祖家在锦州和辽东的影响力就会消失殆尽,朝廷这是要掘了祖家的根啊。
想到这里,他的眼里立刻涌现出一股浓烈的杀机,有那么一刹那,他几乎要拔出腰间的宝剑将袁英德和跟他来的人全给砍了,然后立刻率领全族向后金献城投降。
但这個念头只是维持了短短几秒钟时间就被他放弃了,因为他看到站在袁英德身后,正冷笑着看自己一行人的那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最近刚打败了努尔哈赤的定远侯贾瑜。
他又想到了跟着袁英德而来的辽东都督熊宗渊和一万多辽东军,如果自己真的造反的话,恐怕用不了一个时辰,祖氏家族就得从大夏消失了。
“袁英德是有备而来啊!”
看着城外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数万大军,祖大寿原本暴怒的情绪犹如被泼了一瓢冷水般,迅速冷静了下来。
现在乖乖听话去宣大任职,说不定还能安享接下来的人生,可如果胆敢露出半点不遵圣旨或是造反念头的话,城外的那数万大军恐怕就会第一时间冲进来把自己和祖家的人砍成肉泥。
想到这里,祖大寿犹如被抽掉了浑身的骨头般瘫倒在地,泣声道:“臣领旨谢恩!”
祖大寿都服软了,剩下的吴襄自然也不敢多言,跟着祖大寿接了圣旨。当袁英德将圣旨交给祖大寿和吴襄时,他又何尝不深吸了口气。
就在刚才,看着目露凶光的祖大寿时,他以为祖大寿和吴襄要跟自己鱼死网破了,没曾想这种目光只是暂时的,祖大寿最终还是乖乖去宣大上任了。
看到吴镶和祖大寿接了圣旨,袁英德也长长舒了口气:“哈哈哈……祖大人、吴大人,恭喜恭喜,陛下对二位可是非常器重的。
否则也不会将两位调往宣大重镇和将北大营了,两位也不用再呆在这个苦寒之地,今后也可以享享福了。”
“去你妈的,老子不想享福,老子只想呆在锦州。”
祖大寿和吴襄二人心里这个恨啊,只是脸上还得勉强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朝着神京的方向拱了拱手:“全赖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
而吴襄则是有些不甘的问道:“敢问袁阁老,我二人走后,锦州总兵之位将由何人担当?”
袁英德摆了摆手:“本官此次前来辽东只负责巡查,并宣读圣旨,辽东之事需得由熊大人这位辽东都督负责。”
这时,熊宗渊缓缓走了过来,“这个问题,还是本督来回答你们吧。”
虽然被贾瑜用青霉素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毕竟时日太短,他的身子还没完全恢复,身子骨还是颇为虚弱,加之从沈阳赶到锦州,一路鞍马劳顿,他的身子实在有些顶不住,说话的声音都小了不少。
不过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不管怎么说,他也是辽东一把手,说出来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天寿、两环,你们不用担心,本官打算让赵率教暂时接替你们,负责锦州军务,这样你们应该放心了吧?”
祖大寿和吴襄几人一听,原本要说的话也全憋了回去,倘若是别人他们还能嘟囔几句,但赵率教的话他们还真挑不出毛病来。
要知道时任辽东左都督、平辽将军的赵率教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都极高,让他负责锦州的军务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看到二人皆无言以对,袁英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放松的笑容,想要安慰二人几句,只是还没等他说话,便听到一个愤怒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不服……祖家和吴家时代为朝廷镇守辽东,可如今陛下却轻飘飘一句便要大舅和父亲调走,丝毫不念及两家为朝廷立下的功劳,陛下为何如此不公?”
“嘶嘶……”众人全都倒下了口凉气,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名十五六岁的小将正怒气冲冲的瞪着袁英德,神情愤怒恍若吃人。
“嗯?”
袁英德面色一沉,“你乃何人,居然敢质疑陛下的旨意?”
小将直视着袁英德,大声道:“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乃吴镶之子……吴三桂!”
“我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