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全面发力
    叶卡捷琳堡是彼得大帝下令修建的,以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是乌拉尔地区的经济、财政、文化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尼古拉和他的家人,就死在叶卡捷琳堡。
    叶卡捷琳堡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乔治来到叶卡捷琳堡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中旬。
    乔治来叶卡捷琳堡途中,铁路因为大雪,一度交通中断,一个星期之后才恢复。
    乔治也终于知道俄罗斯的运费为什么这么贵了,不全是因为私人铁路公司老板的贪婪,俄罗斯的特殊情况同样是重要原因之一。
    乔治买下的工厂位于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之间,附近有煤矿和铁矿,可以就地取材,原料获取很方便。
    工厂废弃的时间已有十年之久,第十次俄土战争期间曾一度复工,战后彻底废弃,工厂管理层分散调往三大任职,工人被遣散。
    乔治抵达叶卡捷琳堡的前一天,炼钢工厂最大的车间被大雪压垮,钢厂内的积雪有两米厚,乔治不得不放弃,这种情况别说复工,连工厂都进不去。
    乔治也不失望,叶卡捷琳堡不仅有冶炼厂,同时还是俄罗斯重要的制造中心。
    乔治需要的炼钢设备,叶卡捷琳堡就可以制造。
    乔治以恢复生产为由,希望能从乌拉尔机械厂订购炼钢设备。
    乌拉尔机械厂的订单量已经排到两年后,除非乔治愿意等。
    乔治还能怎么办呢,等吧。
    钢铁厂本来就不是一天两天建成的,乔治早有心理准备。
    乔治也不准备恢复炸弹厂的生产,这些设备造出来之后,乔治会直接送往海参崴。
    叶卡捷琳娜在法国没有找到要出售的钢铁厂,不得不前往美国寻找。
    要从美国订购钢铁设备,同样需要等待。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19世纪下半叶,各国都在疯狂提高钢铁产能,乔治想买旧设备都买不到。
    回到圣彼得堡,已经是11月。
    尼古拉知道工厂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向乔治表达歉意,他并不知道工厂的具体情况。
    乔治不生气,本来就是碰运气的事,运气不好,乔治也不怪尼古拉。
    弹仓式步枪的推进工作并不顺利,三大兵工厂如果要生产弹仓式步枪,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
    最好的办法是新建一座兵工厂,可是新建一座兵工厂同样需要设备和工人。
    军部把注意打到主要为海军生产设备的奥布霍夫钢铁厂身上。
    乔治此前并不知道,为海军生产305毫米大口径舰炮的奥布霍夫钢铁厂,居然是私人所有。
    生产舰炮的工厂都可以是私人所有,乔治建一座兵工厂,似乎也不算离谱。
    尼古拉支持乔治“创业”,他也想看看,乔治所说的中产阶级,在俄罗斯能否实现。
    近年俄罗斯的城市骚乱越来越多,工人是主力。
    提高工人待遇,是缓和阶级矛盾的主要方式,但是沙皇不能以行政命令这种方式,勒令工厂主提高工人待遇,主要阻力来自王室内部。
    乔治都知道拉上尼古拉和格奥吉一起卖香槟,俄罗斯的商人们也不傻。
    王室大公是俄罗斯帝国最有权势的群体,于是大公们就纷纷成为俄罗斯企业的股东。
    工厂提高工人待遇,就会影响到工厂的利润,继而影响到大公们的收入。
    所以工厂主是否反对倒不重要,大公们的利益必须得到保护。
    这也是沙皇不敢动三大的原因,牵扯到的利益太多。
    乔治并不认为提高工人收入,就会影响到工厂的利润。
    增加利润的方式很多,压榨工人是最愚蠢的。
    相反提高工人待遇,会更大程度激发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为工厂提供更多利润,这么简单的道理,并不复杂。
    乔治要建钢铁厂很困难,建一座兵工厂反倒很简单。
    1883年的当下,俄罗斯每年的钢铁产量为60万吨。
    实际生产中,俄罗斯的钢铁产量,从未超过最大产能的75%。
    究其原因,关键还是效率不高。
    三大兵工厂也一样。
    七十年代俄罗斯开始换装,整整十年,这个工作还没有完成,三大兵工厂的产量,同样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乔治给米哈伊尔发电报,让米哈伊尔把今年雇佣的3000华工,送500到圣彼得堡来。
    乔治要让尼古拉和沙皇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工业生产。
    “华工会使用机器?”尼古拉怀疑华工能不能完成任务。
    “应该不会——”乔治委婉。
    不是应该,是肯定不会。
    乔治不知道清帝国的识字率是多少,不过在清帝国,民间开办私塾犯法,轻则流放,重则满门抄斩。
    会也没用。
    俄罗斯机器上没汉字,全是俄文,俄罗斯的工人也不懂。
    能看懂的话,也不会去当工人了。
    “那要他们干什么?”尼古拉不知道华工有多努力。
    “不会用可以教,他们未必是最好的工人,但一定是最好的学生。”乔治对华人的智商还是有信心的。
    “不可能,伊格那耶夫说过,清国人愚昧无比,不可调教,而且他们不讲卫生,不可接触。”尼古拉对华人成见深。
    伊格那耶夫当过俄罗斯驻清国大使,对清国并不陌生,但远远称不上了解。
    “伊格那耶夫是胡说,清国的愚昧,不是华人造成的。”乔治冤有头,债有主。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意思就是在嘉兴办公学,嘉兴人到八岁不读书,就惩罚其监护人。
    嘉兴一地的情况,不能代表整个明帝国。
    但是也能充分证明明帝国官方层面,对于教育的态度。
    乔治也不跟尼古拉抬杠,等500华工抵达圣彼得堡,尼古拉自然会明白,清帝国的现状是哪些人造成的。
    从海参崴坐船到圣彼得堡,需要两个月。
    橡团在圣诞节前,得到了第一批弹仓式步枪。
    和弹仓式步枪一起抵达橡团的,还有一万发新式子弹。
    乔治那点可怜的军事知识,放在这个时代就是专家。
    新式子弹采用乔治的建议,中间装药,尖头弹,既能保证射程和精度,又能拥有较强的杀伤力。
    通常来说,圆头弹的子弹杀伤力,比尖头弹大一些。
    不过圆头弹在飞行过程中,弹道并不稳定,速度也更慢,对精度影响较大。
    俄罗斯军方采用的新型子弹,其弹头前轻后重、头轻脚重。
    当尖型弹头击中人体时,很容易失去稳定,发生剧烈翻滚,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将成倍增加,“空腔效应”更明显,杀伤力更大。
    测试中表明,这种子弹击中人体躯干时,会对人体内部器官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并不会一枪俩眼。
    由于采用了无烟火药,新子弹比采用黑火药的子弹小很多,弹仓也随之减小,弹容量还是五发,步枪的重量和成本却降低了。
    第一批送往橡团的步枪一共一百支,乔治全部配发给精确射手使用。
    莫斯科传来好消息,施瓦贝公司为橡团生产的一百个望远镜镜片到货,乔治继续在庄园里手搓瞄准镜,并且筹备自己的镜片工厂。
    光学仪器不仅在军事上,在科研领域和民生领域,同样都有广泛应用。
    俄罗斯目前只有施瓦贝一家光学企业,完全无法满足俄罗斯的需要。
    事实上乔治的第一家工厂已经在筹备中,不是食品加工,也不是军火,而是玻璃。
    作为穿越人士的必备法宝,玻璃的作用极为重要,乔治不仅需要光学仪器,化妆品也需要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包装。
    乔治更重视的是墨镜。
    乔治需要墨镜不是要装那啥,而是因为俄罗斯每年有半年是冬季,漫长的雪季导致雪盲症频繁发生,所以墨镜对于俄罗斯来说不仅是装饰,同时还是必需品。
    更妙的是,玻璃在俄罗斯并不受重视,俄罗斯根本没有大型玻璃工厂,乔治生产玻璃,不会和大公们的利益产生冲突。
    有冲突其实也没事,乔治加尼古拉这个组合,在俄罗斯无敌。
    俄罗斯的冬季虽然很难熬,但并不是足不出户,西伯利亚野外的积雪,最厚的时候可以达到20米,圣彼得堡市内的积雪每天都有人打扫,交通还是很通畅的。
    橡团距离加特契那宫不远,因此橡团和加特契那宫之间的积雪,乔治就让橡团士兵顺手给扫了,晚上回来加鸡腿。
    亚三看到了之后还有意外收获,晚上让人送来一车伏特加。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篝火燃起来,舞跳起来,歌唱起来,漫天的飞雪也无法阻挡人们的热情。
    在这漫天大雪中,1884年悄然来临。
    去年年底,清帝国和法国之间爆发战争,引发普遍关注。
    俄罗斯同样关注这场战争,米柳京在清法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希望乔治去远东担任军事观察员,被乔治拒绝。
    清法战争没什么好看的,菜鸡互啄,一地鸡毛,乔治今年的任务繁重,没时间去远东。
    圣诞节前后,化妆品工厂也开始进入筹备阶段,朱利安忙到脚后跟打后脑勺。
    在尼古拉的帮助下,尤里耶夫公司获得了圣彼得堡的香槟专卖权,乔治为此每年要支付200万卢布。
    尼古拉这头幼龙,终于露出他的獠牙,根本没有人和乔治竞争。
    尼古拉对外放话,不管哪个公司得到圣彼得堡的香槟专卖权,王室都只从尤里耶夫公司购买香槟。
    亚三也对外吹风,俄罗斯将加强对香槟行业的管理,偷税漏税和走私行为一经发现,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一时间整个圣彼得堡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如果只是香槟还好说。
    如果将打击偷税漏税扩大到其他行业,那俄罗斯很多人就要哭了。
    不是说俄罗斯之前就不打击偷税漏税,而是帝国很多法律并没有严格执行,有很多漏洞可钻。
    同样是进口香槟,海关报税的时候,15卢布一瓶,和36卢布一瓶,海关征收的关税差出一倍多。
    俄罗斯的关税是累进制,进口商品的价格越高,需要缴纳的税率就越高。
    香槟专卖之前,圣彼得堡市场上销售的很多香槟,是以普通葡萄酒的名义进口的,这就导致帝国损失大量税收,钱都被酒商和他的保护伞赚走了。
    尤里耶夫公司香槟虽然卖的贵,可一直都照章纳税,一分不少。
    此前圣彼得堡的酒商,还嘲笑尤里耶夫公司有钱都不会赚。
    现在他们彻底傻眼,诚实的人理应得到奖励。
    第一批华工2月15号抵达圣彼得堡,500人从海参崴出发,495人抵达圣彼得堡,其余5人在途中因为疾病,或者是意外死亡。
    让乔治尤为不可接受的是,有两个人居然是跳海死亡,乔治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跳海。
    工人抵达圣彼得堡后,直接被送往橡树庄园,安置在橡园此前为近卫军卫兵修建的房子里。
    乔治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橡团,卫兵也跟着乔治住橡团,橡园的房子空置,正好用来安置这批工人。
    工人对于生活标准的要求不高,橡园的士兵是两人一间,工人可以多住几个,没有床就直接睡在地板上,反正是冬天,挤一挤暖和。
    这些工人在来到圣彼得堡之前,已经在海参崴工作了超过三个月,他们的精神状态不太好,两个月的海上航行,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一定影响,对罗刹国的恐惧,更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担忧。
    乔治没什么好说的,他也没有跑到工人们中间人前显圣。
    抵达橡园后的第一顿晚餐很丰盛,一人一碗伏特加,一碗土豆炖牛肉,伏特加只有一碗,土豆炖牛肉吃完了还可以添。
    对于很多人来说,年夜饭都没有这么丰盛过。
    一套新衣服,一双新皮鞋,一顶羊皮帽子,工人们的情绪马上就稳定很多。
    好吃好喝供着,还有新衣服穿,总不至于是弄过来当猪崽。
    圣彼得堡的冬天很冷,衣服的保暖性很好,每人还有一件羊皮袄,很多人抱着就不舍得松手,更不舍得穿,他们从来没有穿过这么好的衣服。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鲇鱼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鲇鱼头并收藏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