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臣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今年冬天,德国开始实行食品配给制。
和保加利亚王国的计划供应不同,德国是因为粮产量不足,被迫实行食品配给制。
今夏德国农业歉收,粮产量较往年降低近两成。
和平年代,德国每年都要从俄罗斯帝国进口谷物,保证国内需求,两国产生贸易纠纷的时候,俄罗斯帝国曾以禁售谷物为手段,报复德国限制对俄罗斯帝国的工业品出口。
现在俄罗斯帝国和德国之间的贸易已经完全断绝,无法从俄罗斯帝国进口谷物。
威廉二世本来寄希望于占领波兰后,从波兰收获谷物,以满足国内粮食缺口。
俄军溃败的时候,小尼古拉总算做对了一件事,俄军坚壁清野,将即将收获的春小麦宁愿烧毁,也不留给德国人收割。
威廉二世无奈,只能加大从美国的进口力度。
美国人同样以今夏粮食减产为由,趁机提高价格。
欧洲粮食今夏减产,美国粮食喜获丰收。
多重因素下,德国被迫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优先供应军队和工厂,平民每天的口粮只有400克粗粮。
德国的粮食短缺,从今年春天其实就已经有所体现。
为保证军队的需求,德国政府今年春天下令,禁止给牲畜喂粮食。
这个禁令遭到农民的强烈反对。
于是德国政府下令,屠宰所有公猪。
大约有900万头牲畜被集中屠宰,肉类价格先是降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随后又大幅飙升,并一直居高不下。
到今年冬天,柏林市场上已经没有肉类出售。
奥匈帝国的情况也不妙。
去年冬天,维也纳为满足肉类需求,杀掉了大约1万匹马。
今年春天,维也纳因食品短缺爆发骚乱。
柏林因食品爆发的骚乱,比维也纳晚了5个月。
去年冬天,柏林的食品价格上涨达到130%,到今年冬天,食品价格相对于去年夏季,上涨350%——
和物价上涨相比,居民的工资增加有限,德国兵工厂工人的工资,相较于战前仅增加78%,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和民众的生活陷入贫困相比,百万富翁的数量大幅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发国难财的希伯来人。
这也为希伯来人未来的悲剧埋在祸根。
相对于德国和奥匈帝国来说,协约国的情况还不错。
英国今年冬天也开始实行食品配给制,不过英国的食品供应种类还是挺丰富的,不仅有面包,而且还有黄油和牛奶。
黄油已经从柏林和维也纳消失,多少钱都买不来。
牛奶则只有孕妇和婴儿才有少量供应。
英国的物资短缺是德国潜艇造成的,法国则可以通过地中海,从其北非殖民地源源不断获得物资供应。
法国唯一缺少的是煤,这是因为法国的产煤区被德国占领。
法国可以从俄罗斯进口煤炭,满足国内需求。
德国需要的肥料却彻底断绝,这严重影响到德国的农业生产。
德国战前每年要进口200万吨肥料,同时还要进口600万吨谷物作为牲畜饲料。
凡此种种,促使威廉二世下定决心,必须在明年内结束战争,否则德国将陷入崩溃。
威廉二世很好奇,不知道兴登堡的情报是怎么来的。
“两个月前,尤里耶夫大公的次子,伙同尤苏波夫公爵的儿子,以及帕夫洛维奇大公杀死了俄国皇后的宠臣拉斯普廷,沙皇将尤里耶夫大公的次子发配充军,这肯定会影响到沙皇和尤里耶夫大公的关系。”
兴登堡的判断让威廉二世大皱眉头。
乔治迎娶安妮的时候,曾得到威廉二世的接见。
尼古拉后来娶阿列克丝的时候,乔治陪同尼古拉来德国,再次得到威廉二世的接见。
乔治和尼古拉之间的深厚感情,让威廉二世印象深刻。
所以,沙皇会因为皇后,和乔治愈行愈远,乃至彻底决裂吗——
“加大攻击力度,要让圣彼得堡彻底撕裂。”
威廉二世招数多,令人防不胜防。
战争爆发后,圣彼得堡流言漫天飞,皇后和来自德国的大公夫人,乃至俄军总参谋长,都是德国间谍。
迄今为止,真正因为向德国提供情报而被公开处决的,只有马伊亚赛伊多夫上校一人。
这位上校是总参谋长苏霍姆利诺夫的朋友,苏霍姆利诺夫因此被牵连,黯然去职。
乔治不知道威廉二世的谋算,他为协约国舰队的胜利感到高兴。
德国空军并没有为奥匈帝国海军死战的决心,在意识到俄空军强大不可战胜之后,德国空军连夜撤走,将奥海军抛弃。
失去空军保护的奥匈帝国海军决心抵抗到底,却没能得到殊死一搏的机会。失去空中保护的军港,就像拔掉牙齿的老虎,没有任何反抗能力。
奥匈帝国的防空火力,射程有限。
俄空军轰炸机在奥防空火力的射程之上,对普拉实施高空轰炸。
此时协约国舰队逼近普拉,即将对普拉实施地面攻击。
奥海军潜艇出动,试图袭击协约国舰队,却又遭遇安装了声呐的俄军潜艇和轻型巡洋舰。
11月1号,普拉外围炮台,基本被俄空军摧毁。
2号,协约国舰队对普拉港进行炮击。
3号凌晨,奥海军在所有军舰上安装炸弹后全部撤离。
3号上午11点,奥军在将所有军舰全部炸毁后,向协约国舰队投降。
老皇帝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应该会后悔。
早知道不投入巨资建造无畏舰,将更多资源倾斜到陆军上,奥军应该会表现的更好一些。
乔治也后悔,早知道是这样,“玛利亚皇后”级战列舰根本就不应该开工。
“玛利亚皇后”级战列舰的计划成本为2200万卢布,一共要造五艘,总成本至少1.6亿卢布。
别问为什么是1.6亿,问就是帝国特色。
“玛利亚皇后”级现在已经有两艘服役,另外三艘正在建造中,因为拨款断断续续进度缓慢,服役遥遥无期。
胜利的消息还没有来得及消化,阿列克谢在陪同尼古拉视察军队途中感冒,打喷嚏时用力过猛,鼻子流血不止。
随行医生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没能让阿列克谢停止流血。
尼古拉不得不乘坐火车,将阿列克谢带到野战医院,由阿穆尔派来的医生为阿列克谢进行治疗。
前往野战医院途中,阿列克谢在火车上两次因失血过多昏迷,尼古拉一路上都在祈求上帝拯救阿列克谢。
医生用止血钳,对断裂的血管进行灼烧,终于将血止住。
消息传到圣彼得堡,阿列克丝伤心欲绝,将这次意外,归咎为上帝对帝国的惩罚。
“皇后并没有忘记拉斯普廷,她说如果拉斯普廷不被杀,皇储就不会受到伤害。”
克里斯蒂为亚历山大鸣不平,这明明是一次意外。
“先不要告诉萨沙——”
乔治冷处理,他关心的是尼古拉的态度。
对于皇后,乔治已经放弃治疗,无论乔治做什么,除非让拉斯普廷复生,才能修复乔治和皇后的关系。
尼古拉才是关键。
尼古拉担任总司令之后,将指挥部从明斯克迁移到小城莫伊莱福,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线。
尼古拉在不停的巡视部队,希望能鼓舞士气,击退德军。
这是阿列克谢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俄军。
11月初,尼古拉和阿列克谢在里加,视察在华沙战役中表现出色的西伯利亚狙击团。
当尼古拉询问,有多少人是从战争爆发起,就在这支部队服役时,在场1200名官兵,只有6個人举手。
战争的残酷给阿列克谢留下深刻印象,他开始意识到,有多少人正在为帝国流血牺牲。
尼古拉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当战报上那些冰冷的数字,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尼古拉性格中软弱的那一面再次占据主导地位,他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乔治如果在尼古拉身边,乔治会告诉尼古拉,这场战争关系到帝国命运,即便付出最惨痛的代价,只要能带领帝国赢得最终胜利,尼古拉就将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
可现在,尼古拉身边只有米哈伊尔和担任海军副大臣的基里尔。
基里尔是弗拉基米尔大公的长子,阿列克谢出生之前,基里尔曾经是沙皇第三顺位继承人。
现在如果米哈伊尔不想办法重新得到继承权,基里尔依然是第三顺位继承人。
曾经的第二是基里尔的父亲弗拉基米尔。
米哈伊尔想恢复继承权,也不是不行,就看他能不能狠下心来。
米哈伊尔建议和德国进行谈判,退出战争。
基里尔则建议命令巴尔干战区向奥匈帝国发动全面攻击,迫使奥匈帝国退出战争,然后再和德国进行谈判。
尼古拉犹豫不决,在他的潜意识里,他知道谈判并不是好办法,但他却拿不出更好的方案。
尼古拉从来就不是果断的人,所以他召开御前会议,征求帝国重臣的意见,要不要和德国人进行谈判。
圣彼得堡是没有秘密的。
所以尼古拉想和德国人谈判的消息传出,举世哗然。
(本章完)
今年冬天,德国开始实行食品配给制。
和保加利亚王国的计划供应不同,德国是因为粮产量不足,被迫实行食品配给制。
今夏德国农业歉收,粮产量较往年降低近两成。
和平年代,德国每年都要从俄罗斯帝国进口谷物,保证国内需求,两国产生贸易纠纷的时候,俄罗斯帝国曾以禁售谷物为手段,报复德国限制对俄罗斯帝国的工业品出口。
现在俄罗斯帝国和德国之间的贸易已经完全断绝,无法从俄罗斯帝国进口谷物。
威廉二世本来寄希望于占领波兰后,从波兰收获谷物,以满足国内粮食缺口。
俄军溃败的时候,小尼古拉总算做对了一件事,俄军坚壁清野,将即将收获的春小麦宁愿烧毁,也不留给德国人收割。
威廉二世无奈,只能加大从美国的进口力度。
美国人同样以今夏粮食减产为由,趁机提高价格。
欧洲粮食今夏减产,美国粮食喜获丰收。
多重因素下,德国被迫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优先供应军队和工厂,平民每天的口粮只有400克粗粮。
德国的粮食短缺,从今年春天其实就已经有所体现。
为保证军队的需求,德国政府今年春天下令,禁止给牲畜喂粮食。
这个禁令遭到农民的强烈反对。
于是德国政府下令,屠宰所有公猪。
大约有900万头牲畜被集中屠宰,肉类价格先是降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随后又大幅飙升,并一直居高不下。
到今年冬天,柏林市场上已经没有肉类出售。
奥匈帝国的情况也不妙。
去年冬天,维也纳为满足肉类需求,杀掉了大约1万匹马。
今年春天,维也纳因食品短缺爆发骚乱。
柏林因食品爆发的骚乱,比维也纳晚了5个月。
去年冬天,柏林的食品价格上涨达到130%,到今年冬天,食品价格相对于去年夏季,上涨350%——
和物价上涨相比,居民的工资增加有限,德国兵工厂工人的工资,相较于战前仅增加78%,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和民众的生活陷入贫困相比,百万富翁的数量大幅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发国难财的希伯来人。
这也为希伯来人未来的悲剧埋在祸根。
相对于德国和奥匈帝国来说,协约国的情况还不错。
英国今年冬天也开始实行食品配给制,不过英国的食品供应种类还是挺丰富的,不仅有面包,而且还有黄油和牛奶。
黄油已经从柏林和维也纳消失,多少钱都买不来。
牛奶则只有孕妇和婴儿才有少量供应。
英国的物资短缺是德国潜艇造成的,法国则可以通过地中海,从其北非殖民地源源不断获得物资供应。
法国唯一缺少的是煤,这是因为法国的产煤区被德国占领。
法国可以从俄罗斯进口煤炭,满足国内需求。
德国需要的肥料却彻底断绝,这严重影响到德国的农业生产。
德国战前每年要进口200万吨肥料,同时还要进口600万吨谷物作为牲畜饲料。
凡此种种,促使威廉二世下定决心,必须在明年内结束战争,否则德国将陷入崩溃。
威廉二世很好奇,不知道兴登堡的情报是怎么来的。
“两个月前,尤里耶夫大公的次子,伙同尤苏波夫公爵的儿子,以及帕夫洛维奇大公杀死了俄国皇后的宠臣拉斯普廷,沙皇将尤里耶夫大公的次子发配充军,这肯定会影响到沙皇和尤里耶夫大公的关系。”
兴登堡的判断让威廉二世大皱眉头。
乔治迎娶安妮的时候,曾得到威廉二世的接见。
尼古拉后来娶阿列克丝的时候,乔治陪同尼古拉来德国,再次得到威廉二世的接见。
乔治和尼古拉之间的深厚感情,让威廉二世印象深刻。
所以,沙皇会因为皇后,和乔治愈行愈远,乃至彻底决裂吗——
“加大攻击力度,要让圣彼得堡彻底撕裂。”
威廉二世招数多,令人防不胜防。
战争爆发后,圣彼得堡流言漫天飞,皇后和来自德国的大公夫人,乃至俄军总参谋长,都是德国间谍。
迄今为止,真正因为向德国提供情报而被公开处决的,只有马伊亚赛伊多夫上校一人。
这位上校是总参谋长苏霍姆利诺夫的朋友,苏霍姆利诺夫因此被牵连,黯然去职。
乔治不知道威廉二世的谋算,他为协约国舰队的胜利感到高兴。
德国空军并没有为奥匈帝国海军死战的决心,在意识到俄空军强大不可战胜之后,德国空军连夜撤走,将奥海军抛弃。
失去空军保护的奥匈帝国海军决心抵抗到底,却没能得到殊死一搏的机会。失去空中保护的军港,就像拔掉牙齿的老虎,没有任何反抗能力。
奥匈帝国的防空火力,射程有限。
俄空军轰炸机在奥防空火力的射程之上,对普拉实施高空轰炸。
此时协约国舰队逼近普拉,即将对普拉实施地面攻击。
奥海军潜艇出动,试图袭击协约国舰队,却又遭遇安装了声呐的俄军潜艇和轻型巡洋舰。
11月1号,普拉外围炮台,基本被俄空军摧毁。
2号,协约国舰队对普拉港进行炮击。
3号凌晨,奥海军在所有军舰上安装炸弹后全部撤离。
3号上午11点,奥军在将所有军舰全部炸毁后,向协约国舰队投降。
老皇帝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应该会后悔。
早知道不投入巨资建造无畏舰,将更多资源倾斜到陆军上,奥军应该会表现的更好一些。
乔治也后悔,早知道是这样,“玛利亚皇后”级战列舰根本就不应该开工。
“玛利亚皇后”级战列舰的计划成本为2200万卢布,一共要造五艘,总成本至少1.6亿卢布。
别问为什么是1.6亿,问就是帝国特色。
“玛利亚皇后”级现在已经有两艘服役,另外三艘正在建造中,因为拨款断断续续进度缓慢,服役遥遥无期。
胜利的消息还没有来得及消化,阿列克谢在陪同尼古拉视察军队途中感冒,打喷嚏时用力过猛,鼻子流血不止。
随行医生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没能让阿列克谢停止流血。
尼古拉不得不乘坐火车,将阿列克谢带到野战医院,由阿穆尔派来的医生为阿列克谢进行治疗。
前往野战医院途中,阿列克谢在火车上两次因失血过多昏迷,尼古拉一路上都在祈求上帝拯救阿列克谢。
医生用止血钳,对断裂的血管进行灼烧,终于将血止住。
消息传到圣彼得堡,阿列克丝伤心欲绝,将这次意外,归咎为上帝对帝国的惩罚。
“皇后并没有忘记拉斯普廷,她说如果拉斯普廷不被杀,皇储就不会受到伤害。”
克里斯蒂为亚历山大鸣不平,这明明是一次意外。
“先不要告诉萨沙——”
乔治冷处理,他关心的是尼古拉的态度。
对于皇后,乔治已经放弃治疗,无论乔治做什么,除非让拉斯普廷复生,才能修复乔治和皇后的关系。
尼古拉才是关键。
尼古拉担任总司令之后,将指挥部从明斯克迁移到小城莫伊莱福,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线。
尼古拉在不停的巡视部队,希望能鼓舞士气,击退德军。
这是阿列克谢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俄军。
11月初,尼古拉和阿列克谢在里加,视察在华沙战役中表现出色的西伯利亚狙击团。
当尼古拉询问,有多少人是从战争爆发起,就在这支部队服役时,在场1200名官兵,只有6個人举手。
战争的残酷给阿列克谢留下深刻印象,他开始意识到,有多少人正在为帝国流血牺牲。
尼古拉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当战报上那些冰冷的数字,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尼古拉性格中软弱的那一面再次占据主导地位,他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乔治如果在尼古拉身边,乔治会告诉尼古拉,这场战争关系到帝国命运,即便付出最惨痛的代价,只要能带领帝国赢得最终胜利,尼古拉就将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
可现在,尼古拉身边只有米哈伊尔和担任海军副大臣的基里尔。
基里尔是弗拉基米尔大公的长子,阿列克谢出生之前,基里尔曾经是沙皇第三顺位继承人。
现在如果米哈伊尔不想办法重新得到继承权,基里尔依然是第三顺位继承人。
曾经的第二是基里尔的父亲弗拉基米尔。
米哈伊尔想恢复继承权,也不是不行,就看他能不能狠下心来。
米哈伊尔建议和德国进行谈判,退出战争。
基里尔则建议命令巴尔干战区向奥匈帝国发动全面攻击,迫使奥匈帝国退出战争,然后再和德国进行谈判。
尼古拉犹豫不决,在他的潜意识里,他知道谈判并不是好办法,但他却拿不出更好的方案。
尼古拉从来就不是果断的人,所以他召开御前会议,征求帝国重臣的意见,要不要和德国人进行谈判。
圣彼得堡是没有秘密的。
所以尼古拉想和德国人谈判的消息传出,举世哗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