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嫁不嫁,一句话
黄琬本来是怕此举会给王景造成什么误会,可毕竟曾欠过蔡邕的人情,只得勉力为之,来当这个帮忙牵桥搭线的媒人。
当然,黄琬并不知事情来龙去脉,只是蔡邕一再明言此事对王景绝对无害,而且此时书房周围也没有黄家的人,倒是蔡琰就在隔壁。
蔡琰思来想去生怕父亲性格执拗,王景亦是极有主见之人,这二人未必能说到一处,因此一直都悬着一颗心。
直到方才听闻王景的声音响起,许久不曾与他见面交谈的蔡琰,一时间心潮起伏不定,既有得偿所愿的欢喜,又有春闺少女的娇羞,尤其是听到王景竟然如此奉承自己的父亲,更是让素来恬静的她都不禁喜形于色,轻笑出声。
虽是立刻掩口,可王景耳力何等了得,当即听了个分明。
“小女因为元旭你的缘故,以至于至今无人敢上门求亲,元旭就不打算给老夫一个交代吗?”
王景年轻有为,人又生的俊朗非凡,蔡邕如今仔细观察,方才明白女儿为何如此倾心于他。
加上王景明明位高权重,却在自己面前极为谦恭有礼,更对自己尊敬有加,让蔡邕不由地对王景原本的印象对略有改观,现在干脆把事情挑明,看他如何应对。
“伯喈先生,知慕少艾,人之常情也。昭姬姑娘貌美如,又是名动洛阳的才女,我早有意要上门求娶,只是前线战情紧急,所以不得不亲自处理,耽搁了不少时间,以至于先生亲自找上门来,此过在我,我认栽。”
王景干脆也豁出去了,而他如此直白地夸赞蔡琰的美貌和才华,却是让蔡琰又羞又喜。
都说女为悦己者容,能被心上人夸奖,蔡琰自然高兴不已,若非碍于世俗理法,恨不得现在就出来与王景相见。
“唉,女大不中留啊,罢了罢了,既然琰儿也倾心于你,我也就不棒打鸳鸯了,便许了你这门亲事吧。”
蔡邕嘴上有些嫌弃,心里却是十分高兴。
王景刚才的那番话,显然是照顾了他的名声,也保全了蔡琰的名节。
毕竟这年代,谁家嫁女儿不是等着别人来求娶的?
主动去找女婿,那不是显得自己的女儿很差劲,没人要?
王景语气略带讨好说道:“伯喈先生,不如明日我再正式自上门求亲?”
唯恐夜长梦多的蔡邕,为了女儿的幸福,却是难得果断了一次:“什么明日后日的,今日便把这件事情定下来,我和你说不清楚,昭姬,你出来吧。”
蔡邕话音刚落,屏风后已经走出了身材娇弱的侍从,虽是未施粉黛,可那如的容颜与窈窕的身形却已是人比娇,让王景不禁露出温柔的笑容。
一年的分别,使得她更加出落得楚楚动人,举止之间还是可见玲珑有致的身材,即便是色彩素淡的衣衫也遮掩不住她的天生丽质,尤其是眉目间文气荟萃,别具风情。
美人如同画中之人,缓步而出,一双妙目就落在了王景脸上,这道眼神极为复杂,有满意,有惊喜,有欣赏,可更多的还是一股幽怨之意。
哪怕王景心思坚定,也被这一眼看得心旌摇曳。
“父亲大人,请容许女儿与祁侯独自说上几句话。”
王景这里看蔡琰固是看得发愣,可一年多不见,一直记挂在心间的人儿如今就站在自己面前,一身朝服比之往昔更胜几分英挺,加上刚才夸赞她的话,蔡琰忽然觉得自己的心脏跳得好快。
漫长的等待,到了这一刻,也终于开结果。
当下蔡琰恋恋不舍地从王景身上收回目光,对着正坐在椅上生着气的父亲,眼神哀求。
“这,唉,都依你。”
蔡邕本想出言拒绝,心中觉得这种事情于理不合。
可与女儿乞求的目光一对,他这个女儿奴顿时就败下阵来,想想这些年自己流离浪荡,女儿跟着一起吃了不少苦,他就十分愧疚。
蔡邕深深的叹了口气,站起身来一声不吭便向门外走去,路过王景身边欲要出言叮嘱几句,可话到嘴边,终究还是没说出口,最后摇了摇头走出书房,顺手轻轻的把房门带好。
蔡邕一走,蔡琰却又有些羞涩起来,方才鼓起的勇气和想好的话语到了此刻与王景当面却是不知所踪了,沉默了片刻之后刚欲出言,王景却摆手阻止抢先言道:“昭姬,且听我一言再做计较!”
王景见到蔡琰之后的心情也很复杂,不过最多的还是感动,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朗了,定是蔡琰自己将此事告诉父亲,蔡邕爱女心切才会来寻自己。
正所谓最难消失美人恩,这样一個才貌双全钟灵毓秀的女子对自己念念不忘,这等柔情似水,是个男人都难以抗拒。
“似昭姬姑娘这般的钟灵毓秀的才女,世上男儿岂有不动心者?当日我初见你时,何尝不是如此,事到如今,我也只问一句,昭姬你当真愿意嫁给我吗?”
王景目光灼灼,言辞恳切,语音虽是不高,却是坚定无比,自然而生一股一往无前的铮铮气势。
“元旭怎问得如此直白?”
蔡琰被他热烈霸道的男儿眼光看得面红身软,心中却是欢喜无限,可此人问得如此直接,叫她这样的女儿家如何作答?
顿时羞红了面庞,不知所措起来
“昭姬姑娘饱读诗书,当知孔子所言食色性也,又有君子坦荡荡之言,以我看来,男女皆无分别,不过在下也不会强人所难,若是昭姬愿意,便点一点头,我这便回去准备,改日亲自登门按礼向伯喈先生求亲。若是不愿,只需摇一摇头,景掉头便走,定不会纠缠不休。”
看见蔡琰含羞带怯的样子更添风情,王景更觉豪气纵横,当下又再问道,在他看来这才是关键。
因为蔡邕的缘故,蔡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平日所见也多是名门子弟知书达理之人,就算是京师中横行的纨绔子弟,在她面前亦是彬彬有礼。
可面前这王景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气质,他的眼光热烈但绝非无礼言辞之间铿锵有力,现在更是硬逼着自己当面表明心意,其实事已至此,自己的心意还不明显吗?
非要让女儿家亲口说出这羞人之言?
幸好王景尚且懂得变换方式,可蔡琰的心中,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喜欢他的这种霸道的行事风格的。
蔡琰心头一时有些慌乱,可眼前的情形却容不得她再做退缩了,半晌之后方才将螓首点得一点:“琰自是愿意。”
“好,既然如此,今日回去我便派人接家中长者前来求亲,必依足礼数,绝不辱没伱我两家名声。”
见蔡琰答应,王景当即大笑,其实他对这些规矩倒不是很懂,可无论如何要顾及蔡家的感受。
王景的最后这一句话,听在蔡琰耳中,无异于天籁之音。
人生最难得的,就是你喜欢的人,恰好也喜欢你。
从小就跟随父亲报偿颠沛流离之苦的蔡琰,如今终于得偿所愿,满心都是欣喜之意。
在她眼里,王景不仅英俊帅气,年轻有为,更重要的是,他和自己有共同的话题,而且对待自己很重视,让她心中很有安全感。
她很庆幸,当初在陈留能与王景相识,若否,哪能有今日的幸福美满呢?
蔡邕偷偷抬头瞄了几眼王景棱角分明的面庞,心中越发欢喜。
在蔡琰眼中,王景不仅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算论及学问,王景亦是能够匹敌古之圣贤,他改良墨、道二家之经义,推广物理和化学,其功绩足可称为一派宗师,得此良配,自己何其有幸?
蔡琰越想越是满意,不由面露微笑,双眸闪亮地看向王景。
此时此刻,佳人一笑,当真人比娇,风情万种,就是王景也看的一怔,而蔡琰见他这番表现就更为欢喜。
两人同处一室,四目相对,气氛逐渐旖旎起来。
王景不闪不避,灼热的视线,仿佛带着炽烈的火焰,要把蔡琰的身和心,都给一起融化了似的。蔡琰被王景看得浑身燥热酥软,心中又羞又喜,更是万般犹豫,万一要是王景把持不住扑了过来,自己是该同意,还是拒绝呢?
越想越羞,蔡琰娇嫩的脸颊,早就浮满红霞,明眸深处,更是春意盎然。
“咳咳,你们谈好了吗?”
蔡邕终究是不太放心女儿,这时敲了敲门,才走进来,看到女儿和王景两人衣衫齐整,并未作出什么于礼不合之事,他这个当父亲的才暗暗松了口气。
而看到未来的岳父大人登场,王景自然也要给些面子,收敛了刚才看向蔡琰时那肆无忌惮的眼神,然后恭恭敬敬的以礼相见。
虽说实际上如今蔡家的一切都是自己赐予的,就连蔡邕这个秘书监的官职,还有他掌控出版局的权力,都是自己给的。
但毕竟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再过几天,眼前的糟老头子,可就是自己的老泰山了。
虽然王景自己不是什么才子文士,可脑子里拥有一个庞大的知识数据库,任何经典都可信手拈来,只是几句话的功夫,便哄得蔡邕喜笑颜开。
见女儿平安喜乐,蔡邕便也不计较之前的事情了,心中很是认可王景这位乘龙快婿的。
翁婿二人,聊得十分投契,蔡琰则是在一旁乖巧地帮忙斟酒,虽然不发一语,但脸上笑吟吟的表情,却是透露出了她此时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满足。
为了尽快落实婚事,蔡邕也顾不得女儿还在,特意拉着王景商议起具体细节。
蔡邕毕竟是天下名士,而且还是儒门正统,因此对礼法方面的事情,看得极重。
他与王景一番商议之后,蔡邕提出不少要求。
其一,上门提亲必须要有家中长者,王景出身太原王氏,作为家中次子,如今要娶正妻,出马的自然只能是王允了。
但单单只是这样,婚礼的份量还稍显不够。
娶蔡琰除了真心喜欢之外,王景其实还有政治上的考量,如今他身边的女人不少,可有份量的却只有蔡琰一个。
虽然对待世家和豪族,王景以打压控制为主,可毕竟还是需要这些人的力量,所以在迎娶正妻方面,便不得不做出妥协,娶一位名门之后,来缓和双方的关系。
蔡邕名满天下,乃儒门名士,而且此前还是旧党的成员,与旧党和保皇派等守旧势力关系匪浅。
与蔡家联姻的好处就是可以缓和与帝朝守旧派系的冲突,至少王景如今还不打算与对方全面开战。
王景培养新人取代这些旧式官僚需要时间,哪怕只是虚假的和平,能创造十年左右的休战期也是好的。
为了麻痹守旧派势力,王景显然是打算将与蔡琰的婚事大操大办,他想了想,对蔡邕说道:“伯喈先生,你看这样可否?回去之后,我面见陛下,让他为我赐婚。”
皇帝亲自赐婚,对臣子而言算是排面拉满了,任谁都挑不出错来。
蔡邕一听当场就拍板答应下来:“这个办法很好!”
只是时间上怕是要推迟一下了,至少得延后一个月,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蔡家安排和准备一番,同时也是让刘协能有个露脸的机会。
怎么说刘协好歹也是皇帝,赐婚这种事自当隆重一些,总不能随传随到吧?
那也太不不把汉室放在眼里了!
虽然现在这时局,天下诸侯,也没几个还把汉室江山当一回事儿。
至于嫁妆吗,王景现在还愁这个?
金银珠宝什么的就不说了,冀州内乱之后,巨量财富涌入洛阳,为了生存,不少世家豪族都不得不变卖家产,然后求购一些本地的产业。
因此王景的手里,自然多了不少奇珍异宝,除此之外,当然还少不了书画古籍。
奇珍异宝什么的,蔡邕这样的传统文人不太稀罕,可名家书画,孤本古籍,这些雅趣之物,可就太对他的胃口了。
王景稍微提了几句,就让蔡邕呼吸粗重,眼神都变得急不可耐,一脸恨不得今晚就把女儿给嫁出去的表情。
婚事既定,翁婿的身份便确立下来。
当天晚上,王景便与蔡邕在太尉府上欢饮至深夜。
至于此间细节,蔡邕已经决定日后找个机会对黄琬明言,今日还是不提为宜,事关老丈人的颜面,王景自然不会反对。
至于蔡琰本人,她则是被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先行打道回府。
蔡琰回首顾盼,目光几次在王景身上流转,心中百般不舍。可想到一月之后大事可定也就乖乖的去了,今日她可算心满意足了。
晚间饮宴之时,黄琬也参与进来,而他和王景之间讨论的话题,自然与蔡邕这样的文士不同,几乎是句句离不开军事和征战。
眼下天下已现乱象,诸侯彼此征伐,黄琬虽然年迈,心中却也留着几分忠义,因此十分关心中原未来的格局变化。
放眼海内,如今的王景,无论实力还是底蕴,都堪称群雄之中的最强者,是天底下最有希望一统中原之人。
因此黄琬也想通过更深入的交流,和王景交换彼此对未来的看法,经过之前的几次内部整顿,如今还能在洛阳存续下来的世家和豪族,再没有哪个有勇气站出来和王景明着作对了。
就算还有不服气的,也只能乖乖趴好。
倒是黄琬这种地方大族,如今想要在洛阳安家落户,因此才有了想要从王景这里寻求合作的想法。
王景也不隐瞒,将自己心中的一些发展规划,只要不涉及机密,能说的便都对黄琬说了,尤其是发展工业的决心。
黄琬听完之后,问出心中埋藏已久的疑惑:“元旭,老夫有一事不解,如今天下纷乱,若要一统,难道不是应该效法昔日强秦之策,重农抑商才对吗?”
王景听了却是摇头:“重农抑商之策,适合于当年的仙秦帝朝,却不适合于眼下的炎汉帝朝。”
黄琬听完,惊奇不已:“商君变法而强秦,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难道仙秦用得,我们炎汉便用不得吗?”
“太尉,你也曾领兵征战,当知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道理。同理可知,一国战略,必然要针对此国国情,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王景这番回答,却是让黄琬觉得很有道理,随后又进一步解释说道:“昔日商君走访秦国,不止观察民间疾苦,同时也看到了技术的进步。得益于铁器的规模化运用,耕作方式的改变大大地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因此自耕农的数量大量增加。”
之后为防止黄琬听不懂,王景又为他解释何谓自耕农、
所谓的自耕农,其实就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从事耕织相结合的个体农业劳动的农户。
而这些自耕农,是封建社会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毕竟向权贵征税这样的难题,直到几千年后都没能得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自耕农不一样,他们没能力偷税漏税,也没办法反抗官府的盘剥。
(本章完)
黄琬本来是怕此举会给王景造成什么误会,可毕竟曾欠过蔡邕的人情,只得勉力为之,来当这个帮忙牵桥搭线的媒人。
当然,黄琬并不知事情来龙去脉,只是蔡邕一再明言此事对王景绝对无害,而且此时书房周围也没有黄家的人,倒是蔡琰就在隔壁。
蔡琰思来想去生怕父亲性格执拗,王景亦是极有主见之人,这二人未必能说到一处,因此一直都悬着一颗心。
直到方才听闻王景的声音响起,许久不曾与他见面交谈的蔡琰,一时间心潮起伏不定,既有得偿所愿的欢喜,又有春闺少女的娇羞,尤其是听到王景竟然如此奉承自己的父亲,更是让素来恬静的她都不禁喜形于色,轻笑出声。
虽是立刻掩口,可王景耳力何等了得,当即听了个分明。
“小女因为元旭你的缘故,以至于至今无人敢上门求亲,元旭就不打算给老夫一个交代吗?”
王景年轻有为,人又生的俊朗非凡,蔡邕如今仔细观察,方才明白女儿为何如此倾心于他。
加上王景明明位高权重,却在自己面前极为谦恭有礼,更对自己尊敬有加,让蔡邕不由地对王景原本的印象对略有改观,现在干脆把事情挑明,看他如何应对。
“伯喈先生,知慕少艾,人之常情也。昭姬姑娘貌美如,又是名动洛阳的才女,我早有意要上门求娶,只是前线战情紧急,所以不得不亲自处理,耽搁了不少时间,以至于先生亲自找上门来,此过在我,我认栽。”
王景干脆也豁出去了,而他如此直白地夸赞蔡琰的美貌和才华,却是让蔡琰又羞又喜。
都说女为悦己者容,能被心上人夸奖,蔡琰自然高兴不已,若非碍于世俗理法,恨不得现在就出来与王景相见。
“唉,女大不中留啊,罢了罢了,既然琰儿也倾心于你,我也就不棒打鸳鸯了,便许了你这门亲事吧。”
蔡邕嘴上有些嫌弃,心里却是十分高兴。
王景刚才的那番话,显然是照顾了他的名声,也保全了蔡琰的名节。
毕竟这年代,谁家嫁女儿不是等着别人来求娶的?
主动去找女婿,那不是显得自己的女儿很差劲,没人要?
王景语气略带讨好说道:“伯喈先生,不如明日我再正式自上门求亲?”
唯恐夜长梦多的蔡邕,为了女儿的幸福,却是难得果断了一次:“什么明日后日的,今日便把这件事情定下来,我和你说不清楚,昭姬,你出来吧。”
蔡邕话音刚落,屏风后已经走出了身材娇弱的侍从,虽是未施粉黛,可那如的容颜与窈窕的身形却已是人比娇,让王景不禁露出温柔的笑容。
一年的分别,使得她更加出落得楚楚动人,举止之间还是可见玲珑有致的身材,即便是色彩素淡的衣衫也遮掩不住她的天生丽质,尤其是眉目间文气荟萃,别具风情。
美人如同画中之人,缓步而出,一双妙目就落在了王景脸上,这道眼神极为复杂,有满意,有惊喜,有欣赏,可更多的还是一股幽怨之意。
哪怕王景心思坚定,也被这一眼看得心旌摇曳。
“父亲大人,请容许女儿与祁侯独自说上几句话。”
王景这里看蔡琰固是看得发愣,可一年多不见,一直记挂在心间的人儿如今就站在自己面前,一身朝服比之往昔更胜几分英挺,加上刚才夸赞她的话,蔡琰忽然觉得自己的心脏跳得好快。
漫长的等待,到了这一刻,也终于开结果。
当下蔡琰恋恋不舍地从王景身上收回目光,对着正坐在椅上生着气的父亲,眼神哀求。
“这,唉,都依你。”
蔡邕本想出言拒绝,心中觉得这种事情于理不合。
可与女儿乞求的目光一对,他这个女儿奴顿时就败下阵来,想想这些年自己流离浪荡,女儿跟着一起吃了不少苦,他就十分愧疚。
蔡邕深深的叹了口气,站起身来一声不吭便向门外走去,路过王景身边欲要出言叮嘱几句,可话到嘴边,终究还是没说出口,最后摇了摇头走出书房,顺手轻轻的把房门带好。
蔡邕一走,蔡琰却又有些羞涩起来,方才鼓起的勇气和想好的话语到了此刻与王景当面却是不知所踪了,沉默了片刻之后刚欲出言,王景却摆手阻止抢先言道:“昭姬,且听我一言再做计较!”
王景见到蔡琰之后的心情也很复杂,不过最多的还是感动,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朗了,定是蔡琰自己将此事告诉父亲,蔡邕爱女心切才会来寻自己。
正所谓最难消失美人恩,这样一個才貌双全钟灵毓秀的女子对自己念念不忘,这等柔情似水,是个男人都难以抗拒。
“似昭姬姑娘这般的钟灵毓秀的才女,世上男儿岂有不动心者?当日我初见你时,何尝不是如此,事到如今,我也只问一句,昭姬你当真愿意嫁给我吗?”
王景目光灼灼,言辞恳切,语音虽是不高,却是坚定无比,自然而生一股一往无前的铮铮气势。
“元旭怎问得如此直白?”
蔡琰被他热烈霸道的男儿眼光看得面红身软,心中却是欢喜无限,可此人问得如此直接,叫她这样的女儿家如何作答?
顿时羞红了面庞,不知所措起来
“昭姬姑娘饱读诗书,当知孔子所言食色性也,又有君子坦荡荡之言,以我看来,男女皆无分别,不过在下也不会强人所难,若是昭姬愿意,便点一点头,我这便回去准备,改日亲自登门按礼向伯喈先生求亲。若是不愿,只需摇一摇头,景掉头便走,定不会纠缠不休。”
看见蔡琰含羞带怯的样子更添风情,王景更觉豪气纵横,当下又再问道,在他看来这才是关键。
因为蔡邕的缘故,蔡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平日所见也多是名门子弟知书达理之人,就算是京师中横行的纨绔子弟,在她面前亦是彬彬有礼。
可面前这王景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气质,他的眼光热烈但绝非无礼言辞之间铿锵有力,现在更是硬逼着自己当面表明心意,其实事已至此,自己的心意还不明显吗?
非要让女儿家亲口说出这羞人之言?
幸好王景尚且懂得变换方式,可蔡琰的心中,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喜欢他的这种霸道的行事风格的。
蔡琰心头一时有些慌乱,可眼前的情形却容不得她再做退缩了,半晌之后方才将螓首点得一点:“琰自是愿意。”
“好,既然如此,今日回去我便派人接家中长者前来求亲,必依足礼数,绝不辱没伱我两家名声。”
见蔡琰答应,王景当即大笑,其实他对这些规矩倒不是很懂,可无论如何要顾及蔡家的感受。
王景的最后这一句话,听在蔡琰耳中,无异于天籁之音。
人生最难得的,就是你喜欢的人,恰好也喜欢你。
从小就跟随父亲报偿颠沛流离之苦的蔡琰,如今终于得偿所愿,满心都是欣喜之意。
在她眼里,王景不仅英俊帅气,年轻有为,更重要的是,他和自己有共同的话题,而且对待自己很重视,让她心中很有安全感。
她很庆幸,当初在陈留能与王景相识,若否,哪能有今日的幸福美满呢?
蔡邕偷偷抬头瞄了几眼王景棱角分明的面庞,心中越发欢喜。
在蔡琰眼中,王景不仅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算论及学问,王景亦是能够匹敌古之圣贤,他改良墨、道二家之经义,推广物理和化学,其功绩足可称为一派宗师,得此良配,自己何其有幸?
蔡琰越想越是满意,不由面露微笑,双眸闪亮地看向王景。
此时此刻,佳人一笑,当真人比娇,风情万种,就是王景也看的一怔,而蔡琰见他这番表现就更为欢喜。
两人同处一室,四目相对,气氛逐渐旖旎起来。
王景不闪不避,灼热的视线,仿佛带着炽烈的火焰,要把蔡琰的身和心,都给一起融化了似的。蔡琰被王景看得浑身燥热酥软,心中又羞又喜,更是万般犹豫,万一要是王景把持不住扑了过来,自己是该同意,还是拒绝呢?
越想越羞,蔡琰娇嫩的脸颊,早就浮满红霞,明眸深处,更是春意盎然。
“咳咳,你们谈好了吗?”
蔡邕终究是不太放心女儿,这时敲了敲门,才走进来,看到女儿和王景两人衣衫齐整,并未作出什么于礼不合之事,他这个当父亲的才暗暗松了口气。
而看到未来的岳父大人登场,王景自然也要给些面子,收敛了刚才看向蔡琰时那肆无忌惮的眼神,然后恭恭敬敬的以礼相见。
虽说实际上如今蔡家的一切都是自己赐予的,就连蔡邕这个秘书监的官职,还有他掌控出版局的权力,都是自己给的。
但毕竟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再过几天,眼前的糟老头子,可就是自己的老泰山了。
虽然王景自己不是什么才子文士,可脑子里拥有一个庞大的知识数据库,任何经典都可信手拈来,只是几句话的功夫,便哄得蔡邕喜笑颜开。
见女儿平安喜乐,蔡邕便也不计较之前的事情了,心中很是认可王景这位乘龙快婿的。
翁婿二人,聊得十分投契,蔡琰则是在一旁乖巧地帮忙斟酒,虽然不发一语,但脸上笑吟吟的表情,却是透露出了她此时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满足。
为了尽快落实婚事,蔡邕也顾不得女儿还在,特意拉着王景商议起具体细节。
蔡邕毕竟是天下名士,而且还是儒门正统,因此对礼法方面的事情,看得极重。
他与王景一番商议之后,蔡邕提出不少要求。
其一,上门提亲必须要有家中长者,王景出身太原王氏,作为家中次子,如今要娶正妻,出马的自然只能是王允了。
但单单只是这样,婚礼的份量还稍显不够。
娶蔡琰除了真心喜欢之外,王景其实还有政治上的考量,如今他身边的女人不少,可有份量的却只有蔡琰一个。
虽然对待世家和豪族,王景以打压控制为主,可毕竟还是需要这些人的力量,所以在迎娶正妻方面,便不得不做出妥协,娶一位名门之后,来缓和双方的关系。
蔡邕名满天下,乃儒门名士,而且此前还是旧党的成员,与旧党和保皇派等守旧势力关系匪浅。
与蔡家联姻的好处就是可以缓和与帝朝守旧派系的冲突,至少王景如今还不打算与对方全面开战。
王景培养新人取代这些旧式官僚需要时间,哪怕只是虚假的和平,能创造十年左右的休战期也是好的。
为了麻痹守旧派势力,王景显然是打算将与蔡琰的婚事大操大办,他想了想,对蔡邕说道:“伯喈先生,你看这样可否?回去之后,我面见陛下,让他为我赐婚。”
皇帝亲自赐婚,对臣子而言算是排面拉满了,任谁都挑不出错来。
蔡邕一听当场就拍板答应下来:“这个办法很好!”
只是时间上怕是要推迟一下了,至少得延后一个月,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蔡家安排和准备一番,同时也是让刘协能有个露脸的机会。
怎么说刘协好歹也是皇帝,赐婚这种事自当隆重一些,总不能随传随到吧?
那也太不不把汉室放在眼里了!
虽然现在这时局,天下诸侯,也没几个还把汉室江山当一回事儿。
至于嫁妆吗,王景现在还愁这个?
金银珠宝什么的就不说了,冀州内乱之后,巨量财富涌入洛阳,为了生存,不少世家豪族都不得不变卖家产,然后求购一些本地的产业。
因此王景的手里,自然多了不少奇珍异宝,除此之外,当然还少不了书画古籍。
奇珍异宝什么的,蔡邕这样的传统文人不太稀罕,可名家书画,孤本古籍,这些雅趣之物,可就太对他的胃口了。
王景稍微提了几句,就让蔡邕呼吸粗重,眼神都变得急不可耐,一脸恨不得今晚就把女儿给嫁出去的表情。
婚事既定,翁婿的身份便确立下来。
当天晚上,王景便与蔡邕在太尉府上欢饮至深夜。
至于此间细节,蔡邕已经决定日后找个机会对黄琬明言,今日还是不提为宜,事关老丈人的颜面,王景自然不会反对。
至于蔡琰本人,她则是被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先行打道回府。
蔡琰回首顾盼,目光几次在王景身上流转,心中百般不舍。可想到一月之后大事可定也就乖乖的去了,今日她可算心满意足了。
晚间饮宴之时,黄琬也参与进来,而他和王景之间讨论的话题,自然与蔡邕这样的文士不同,几乎是句句离不开军事和征战。
眼下天下已现乱象,诸侯彼此征伐,黄琬虽然年迈,心中却也留着几分忠义,因此十分关心中原未来的格局变化。
放眼海内,如今的王景,无论实力还是底蕴,都堪称群雄之中的最强者,是天底下最有希望一统中原之人。
因此黄琬也想通过更深入的交流,和王景交换彼此对未来的看法,经过之前的几次内部整顿,如今还能在洛阳存续下来的世家和豪族,再没有哪个有勇气站出来和王景明着作对了。
就算还有不服气的,也只能乖乖趴好。
倒是黄琬这种地方大族,如今想要在洛阳安家落户,因此才有了想要从王景这里寻求合作的想法。
王景也不隐瞒,将自己心中的一些发展规划,只要不涉及机密,能说的便都对黄琬说了,尤其是发展工业的决心。
黄琬听完之后,问出心中埋藏已久的疑惑:“元旭,老夫有一事不解,如今天下纷乱,若要一统,难道不是应该效法昔日强秦之策,重农抑商才对吗?”
王景听了却是摇头:“重农抑商之策,适合于当年的仙秦帝朝,却不适合于眼下的炎汉帝朝。”
黄琬听完,惊奇不已:“商君变法而强秦,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难道仙秦用得,我们炎汉便用不得吗?”
“太尉,你也曾领兵征战,当知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道理。同理可知,一国战略,必然要针对此国国情,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王景这番回答,却是让黄琬觉得很有道理,随后又进一步解释说道:“昔日商君走访秦国,不止观察民间疾苦,同时也看到了技术的进步。得益于铁器的规模化运用,耕作方式的改变大大地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因此自耕农的数量大量增加。”
之后为防止黄琬听不懂,王景又为他解释何谓自耕农、
所谓的自耕农,其实就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从事耕织相结合的个体农业劳动的农户。
而这些自耕农,是封建社会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毕竟向权贵征税这样的难题,直到几千年后都没能得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自耕农不一样,他们没能力偷税漏税,也没办法反抗官府的盘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