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扩兵
    “既然如此,将军向父皇言明即可。”
    李琩随口提了个建议。
    王忠嗣摇摇头,压低声音,道:“董延光和右相交好,若右相替他说话,臣恐怕百口莫辩。”
    李琩道:“据我所知,董延光贪财,王将军不如以金银财帛给之,况且前方作战,也需要财帛重赏三军。”
    王忠嗣闻言一怔,道:“殿下这话倒是和臣军中参军如出一撤。”
    李琩道:“是哪位参军?”
    王忠嗣道:“姓李,名光弼。”
    李光弼这个名字李琩太熟了,不过李琩也没多谈李光弼的事,沉吟片刻后,道:“那王将军以为如何?”
    王忠嗣道:“臣一生求直,断不会如此行事。且臣平生所愿,并不是为了追求富贵,以数万人的性命换一个官位,臣于心何忍。”
    “将军高义。”李琩对王忠嗣的这种品格颇为欣赏,赞扬一句,问道:“那将军此次回长安是做好了领罪的打算吗?”
    王忠嗣叹息道:“圣人给董延光的时限,还有半年,半年之后,若董延光再取不石堡城,臣也只能如此。”
    李琩感于王忠嗣的高义,决定给他出个计策,思索片刻后,道:“我倒是有一计,既能让将军保持求直之性,也可替将军免于此次灾祸。”
    “请殿下赐教。”王忠嗣连忙站起身来,诚心求问。
    李琩道:“朔方河东既然面对突厥、奚族、回纥的威胁,将军何不主动出击,拿下突厥、奚族,只要将军在这些地方立了大功,石堡城的支援不利,父皇想必是不会计较。”
    “这……”王忠嗣一怔,苦笑道:“殿下说得有理,不过突厥实力不弱,臣恐怕取胜不易。”
    李琩道:“回纥、拔悉密、葛逻禄对突厥早有不满,早想联合大唐攻打突厥,只是担心大唐实力和作战之心不足,将军可先北伐奚部,打个大胜威震漠北,届时再联合回纥、拔悉密、葛逻禄三部,直取突厥。”
    李琩给出了具体的方略。
    王忠嗣闻言大惊。
    他既惊讶于李琩的谋略,更惊讶于李琩远在安西,竟然对北边的形势也如此清楚。
    王忠嗣惊叹道:“殿下忧劳边务,深谋远虑,臣敬佩之至。”
    说罢,给李琩深深行礼,道:“臣谢殿下赐教。”
    “我们都是一心为了大唐,将军不必客气。”李琩微微一笑,话锋一转,道:“对了,如今朝廷局势复杂,父皇召将军入长安,恐怕还会问一些其他的事,将军可要三思而言。”
    李琩说的,是立太子的事,但是他不能明说,只是点到为止。
    王忠嗣明白李琩的意思,道:“谢殿下关怀,臣会谨慎回话。”
    两人说完正事,又叙了家常,这才告别。
    ……
    ……
    ……
    元氏的葬礼如期举行,李琩送了元氏最后一程,又休息了一日,这才入宫,谋安西的正事。
    兴庆宫,紫宸殿。
    此次朝会,除了朝中往常的大臣,还多了李琩,王忠嗣和安禄山。
    李林甫先给李隆基呈奏上今年的财政预算,并一一解释。
    要是换了往年,这汇报一时半会儿完不了。
    因为唐朝前期,支度国用计划及其施行的程序,相当繁杂。
    需先度支奏抄,再发日敕,再成金、仓部符。金、仓部符成案后,由百司抄写下给各州,在下给各州的符中,又涉及到全国赋税的支付情况。
    非常的费时费力。
    针对这个情况,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李林甫提出了《长行旨》。
    《长行旨》算是中国最早的财政预算制度,也是中国最早的全国统一会计科目。
    这个制度,是李林甫能力的高光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李隆基更加肯定了李林甫的理财能力。
    李隆基对李林甫的财政预算相当满意,赞扬道:“右相每事谨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有右相在,朕安心多了。”
    “谢圣人恩赞。”李林甫奉迎着,“臣为大唐鞠躬尽碎,殚精竭虑,只愿能解圣人忧劳之万一。”
    “嗯。”李隆基高兴的点头,道:“右相还有何事上奏?”
    李林甫道:“华州刺史卢绚,最近卧病不起,不能治理州内事物,圣人向来体谅下臣,因此臣请奏,让卢绚改任他职。”
    卢绚之前是兵部侍郎,曾骑马横过勤政楼下,李隆基目送注视,对卢绚姿态俊逸,温文尔雅极为赞赏。
    然后这事被李林甫知道,李林甫便用计将卢绚调去华州当刺史。
    但卢绚都外放了,李林甫还追着不放,谎称卢绚有病。李林甫这样做,一是担心卢绚重回朝堂,要一步步给他踩死,二则是用这事来点李琩。
    因为李琩同样身体患病。
    李隆基明白李林甫的意思,望了一眼李琩,才回李林甫道:“右相以为调卢绚任何职为好?”
    李林甫道:“洛阳詹事,员外同正有空缺。”
    “那便依右相所奏。”李隆基同意了李林甫的提议,然后转问李琩:“十八郎同样疾病缠身,是否能管理安西政事。”
    李隆基问过王冰,知道李琩的结脉可以正常任事,但他也没有自己下结论,而是给李琩递话,只要李琩说可以,那李林甫以后再用这个借口想免李琩,就说不过去了。
    李琩回道:“儿臣之病,是缓症,只要不恶化,一时还有余力。”
    “嗯。”李隆基点头,“朕让张凌之去了安西,十八郎需多让张凌之照料。”
    “儿谢父皇挂怀。”李琩谢了恩,接着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事上奏。”
    “说吧。”李隆基语气和缓。
    李琩道:“如今碎叶城已纳入大唐管辖,但安西官员和戍边的将士只能管辖安西原有四镇,儿臣请父皇裁决,安西能否扩兵增吏?”
    李隆基听了,没有着急给出旨意,而是问李林甫道:“安西这两年屯田如何?”
    这事李琩上报过,李林甫只能如实回道:“龟兹屯田增加了三万亩,焉耆增加一万亩,疏勒曾加八千亩,于阗五千亩。”
    “商税如何?”李隆基又问。
    李林甫道:“商路稳定,商税加了一成。”
    “嗯。”李隆基点头,转问李琩:“若碎叶屯田,你预计最多可以屯多少?”
    李琩道:“总共可屯大约十万亩。”
    李隆基再转问李林甫道:“右相以为,是否可以扩兵增吏。”
    李林甫清楚,安西的情况李隆基心里大概有数,李隆基故意这么问,是在算经济账给他们听,让他们明白,碎叶城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又可以屯田,经营碎叶城是有利可图的。
    有利可图,就可以扩兵增吏。
    因此李林甫基本没有拒绝的余地,只能道:“应该扩兵增吏。”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寿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寿王并收藏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