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最重要的问题
陈建方看到徐源去而复返,脸上立刻浮现出笑容表现的非常热情,连忙从办公桌后出来打起招呼。
“是小徐啊。”
“快坐。”
徐源倒也没有拘谨什么,闻言便顺势在沙发坐下。
不过还没等他表明自己的目的,陈建方的声音就已经先传了过来。
“有事情直接说就好,千万不要客气。”
听到这话徐源哪里还会迟疑,顿时便开口讲:“是这样的陈教授,我想看看关于嫦娥一号其他部分的设计方案和详细的资料。”说完便目光牢牢注视着陈建方等待对方回复。
既然关于嫦娥一号目前的设计方案,仍旧存在问题会导致项目无法完成。
那他肯定不会放手不管,毕竟早点解决问题,国家的航天技术才能更成熟。
但由于他目前还无法判断哪部分有问题,所以只能把所有方案全部研究一遍,然后找到有问题的地方将其优化解决。
陈建方在知道徐源设计出调相轨道,并且独自完成全部结果计算后,心里面就已经诞生出了要给其加点担子的想法。
只不过想到之前的事,不太好意思像高铎要人。
眼下徐源主动要看嫦娥一号设计方案,他可以说是求之不得。
想清楚这些几乎没有任何停顿,便直接满口把这件事答应下来。
“没问题。”
“你愿意多学习是好事,等会我让人整理一份,直接给你送过去。”
“要是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可以随时来办公室找我一起研究讨论。”
“谢谢陈教授,麻烦你了。”徐源立刻回答。
说实话对于陈教授答应的那么痛快,他心里多少还有些意外,毕竟刚过来的时候对方可是没让他去参与卫星整体布局的设计工作。
当然这样一来倒是省了他很多事,随即向陈建方表示感谢后便起身离开。
不得不说陈建方对这件事确实上了心,徐源回到工作位上后没等多久,便见一位师兄把资料送了过来。
对此徐源也没耽搁时间,拿到资料后当即便沉浸其中认真研究起来。
——
嫦娥一号卫星除了轨道问题外,还包括整体布局设计姿态控制,以及最重要的卫星热控问题。
到目前为止在人类开展的上百次探月活动中,只有欧空局的探月是第一次就成功的,其余成功率可以说都不到百分之五十。
足可见想成功探月的难度。
因此直接关系到卫星发射成败的问题,必须要用最高的标准要求。
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大意。
徐源先看了嫦娥一号的整体结构布局,其主体结构基本继承了东方红三号结构,即中心承力筒加蜂窝板的板式结构,太阳翼采用单自由度对称双翼布局,基本上设计都非常合理。
经过仔细研究验证后,很快徐源便排除了嫦娥一号的结构设计。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最终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热控问题上。
在嫦娥一号之前的卫星,都是环绕地球运转,对于地球环境无疑是很熟悉。
但月球本身的热环境并不了解。
加上嫦娥一号卫星本身工作模式就复杂,面对时热时冷的情况,就使得热控问题变得格外突出重要。
根据对嫦娥一号的设计,嫦娥一号卫星两个小时围绕月球转一圈。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小时是被太阳照着,剩下一个小时则被月球挡住太阳。
以至于前后温差能达到三百度。
这就使得所有卫星上的仪器,都必须适应这种工作环境才行。
而热控的设计则包含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多個学科的交叉领域,徐源在认真研究了目前的热控设计方案后发现确实存在些问题。
根据现有的热控设计方案,或许能够保证卫星上的仪器在温差三百摄氏度的工作环境中运行,可当卫星遇到更加恶劣的情况时恐怕会有些捉襟见肘。
而一旦任何一个仪器因为温度失灵,对整个卫星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
要知道嫦娥一号的预期工作寿命为一年,但在这一年时间里卫星要不可避免的经历两次月食,每次月食的阴影有效时间均在三个小时内,这对于卫星上提供能量的蓄电池组的低温放电能力,温度维持能力各仪器状态都提出了更高考验。
“陈教授他们的热控设计方案还是太勉强了,必须要想办法优化改进才行。”
终于弄清楚问题所在,徐源暂时松了口气自顾自分析着。
既然进度条表明了问题,那这种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方案就不能发射出去,否则只会给国家的航天事业发展带来沉重打击。
必须要进一步优化热控的性能才行。
确定好自己接下来要研究的方向,徐源也没有什么废话。
随即便又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对于热控方面的设计,徐源只能凭借自己的物理知识和流体力学水平,以及脑海里的记忆进行优化。
并且他也不指望直接优化出完整的设计,等一定把握后再去找陈建方就行。
高教授自然知道徐源在研究卫星其他设计方案,对此自然不会打扰什么。反正徐源已经完成了新轨道设计的计算,剩下的也没有多少工作量,直接由小组里的其他人接手重复演练保证精准就行。
和计算轨道结果不同,热控系统的设计涉及到的学科更为复杂。
自然不是简单几天就能有成活。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徐源的生活也开始变得非常有规律起来。
基本要么待在学校自己的办公室研究,要么去空间技术研究院查阅资料。
期间许崇兴也没少询问状况,得知徐源正在研究卫星的热控问题后,顿时便对其多了一些期待。
毕竟除了几年前的隐身战斗机气动布局设计,他还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徐源参与工程项目时的表现。
他可还等着徐源做出成绩,自己好去唐时宏那里炫耀把场子找回来。
另外让徐源感到疑惑的是,中间有时间和陈雨然见面的时候,对方颇为关心陈教授的情况,并且还向他询问对陈教授的印象给出评价。
对此他倒也没有多想,只是讲了陈教授不少好话。
时间就像一头野驴,跑起来就不停。
转眼来到三月份。
经过徐源这段时间的研究,针对卫星的热控问题总算初步拿出了可行的方案。
……
“在卫星运行的一年时间里,各个舱板都会受到太阳的辐照。”
“所以嫦娥一号也就没有类似地球环绕卫星,外热稳定的散热面。”
“因此只能采用全部用多层隔热组件覆盖的方式。”
“还有热管的布局通过预埋和外贴,利用热管来实现舱板的等温化设计,可以根据周向热管进行大范围的内热耦合。”
2006年3月17日,周五,空间技术研究院。
依旧是轨道设计小组座位上,徐源看着自己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整体是持着还算满意的态度。
虽然距离完整的卫星热控系统还有距离,但相比之前的设计方案已经实现优化。
面板上已经增长到百分之七十的进度便是对他成果最好的证明。
再次审查确定无误后,他也不再耽搁拿上这份设计稿起身朝陈建方所在办公室走去。
热控系统的后续持续优化,单靠他自己时间上费的无疑会多些,加上后面热控系统确定方案实际制造出来后还要进行热平衡试验验证,早点告诉陈建方让其知道是好事。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相处后,大家对徐源也可以说是已经非常熟悉。
路上遇到项目里的成员都会主动和徐源打招呼。
主要徐源只费几天时间便解决轨道问题,这件事早已经在项目组中传开。
以及加上在数学领域的成就,对徐源自然是打心里佩服。
很快徐源走到陈建方办公室门口,抬手敲响房门后里面顿时传来熟悉声音。
“请进。”
徐源推门进去,看到陈建方正坐在沙发上喝茶。
都不用对方招呼,他便直接坐了下去,没有表现出任何拘谨。
陈建方看见徐源脸上立刻堆出笑容,当即主动端了杯茶递过去。
“快尝尝我刚泡的茶味道怎么样。”
“谢谢陈教授。”徐源接过茶杯放到嘴边尝了口。
这时陈建方注意到徐源手里的东西,不知想到了什么随口问一句。
“最近你对嫦娥一号设计方案研究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确实有。”徐源点点头如实回答。
陈建方:“快说说看。”
“我觉得现有的热控设计方案性能不足,在长达一年的环绕月球飞行中,面对月食的情况下热控系统恐怕很难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
陈建方听完徐源这番话,心里顿时闪过一丝诧异。
他没想到徐源研究的居然是最复杂的热控。
越发感兴趣后继续说道:“你担心的确实有道理,关于热控方案设计时是存在不小的分歧,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只优化到这种程度。”讲到这里能看出他对现有的热统并不是完全满意。
话音刚落。
他又突然问了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闻言徐源则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将带来的那份设计稿递了过去。
“是有一些想法,但具体如何完善还需要陈教授你帮忙参考。”
……
(本章完)
陈建方看到徐源去而复返,脸上立刻浮现出笑容表现的非常热情,连忙从办公桌后出来打起招呼。
“是小徐啊。”
“快坐。”
徐源倒也没有拘谨什么,闻言便顺势在沙发坐下。
不过还没等他表明自己的目的,陈建方的声音就已经先传了过来。
“有事情直接说就好,千万不要客气。”
听到这话徐源哪里还会迟疑,顿时便开口讲:“是这样的陈教授,我想看看关于嫦娥一号其他部分的设计方案和详细的资料。”说完便目光牢牢注视着陈建方等待对方回复。
既然关于嫦娥一号目前的设计方案,仍旧存在问题会导致项目无法完成。
那他肯定不会放手不管,毕竟早点解决问题,国家的航天技术才能更成熟。
但由于他目前还无法判断哪部分有问题,所以只能把所有方案全部研究一遍,然后找到有问题的地方将其优化解决。
陈建方在知道徐源设计出调相轨道,并且独自完成全部结果计算后,心里面就已经诞生出了要给其加点担子的想法。
只不过想到之前的事,不太好意思像高铎要人。
眼下徐源主动要看嫦娥一号设计方案,他可以说是求之不得。
想清楚这些几乎没有任何停顿,便直接满口把这件事答应下来。
“没问题。”
“你愿意多学习是好事,等会我让人整理一份,直接给你送过去。”
“要是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可以随时来办公室找我一起研究讨论。”
“谢谢陈教授,麻烦你了。”徐源立刻回答。
说实话对于陈教授答应的那么痛快,他心里多少还有些意外,毕竟刚过来的时候对方可是没让他去参与卫星整体布局的设计工作。
当然这样一来倒是省了他很多事,随即向陈建方表示感谢后便起身离开。
不得不说陈建方对这件事确实上了心,徐源回到工作位上后没等多久,便见一位师兄把资料送了过来。
对此徐源也没耽搁时间,拿到资料后当即便沉浸其中认真研究起来。
——
嫦娥一号卫星除了轨道问题外,还包括整体布局设计姿态控制,以及最重要的卫星热控问题。
到目前为止在人类开展的上百次探月活动中,只有欧空局的探月是第一次就成功的,其余成功率可以说都不到百分之五十。
足可见想成功探月的难度。
因此直接关系到卫星发射成败的问题,必须要用最高的标准要求。
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大意。
徐源先看了嫦娥一号的整体结构布局,其主体结构基本继承了东方红三号结构,即中心承力筒加蜂窝板的板式结构,太阳翼采用单自由度对称双翼布局,基本上设计都非常合理。
经过仔细研究验证后,很快徐源便排除了嫦娥一号的结构设计。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最终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热控问题上。
在嫦娥一号之前的卫星,都是环绕地球运转,对于地球环境无疑是很熟悉。
但月球本身的热环境并不了解。
加上嫦娥一号卫星本身工作模式就复杂,面对时热时冷的情况,就使得热控问题变得格外突出重要。
根据对嫦娥一号的设计,嫦娥一号卫星两个小时围绕月球转一圈。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小时是被太阳照着,剩下一个小时则被月球挡住太阳。
以至于前后温差能达到三百度。
这就使得所有卫星上的仪器,都必须适应这种工作环境才行。
而热控的设计则包含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多個学科的交叉领域,徐源在认真研究了目前的热控设计方案后发现确实存在些问题。
根据现有的热控设计方案,或许能够保证卫星上的仪器在温差三百摄氏度的工作环境中运行,可当卫星遇到更加恶劣的情况时恐怕会有些捉襟见肘。
而一旦任何一个仪器因为温度失灵,对整个卫星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
要知道嫦娥一号的预期工作寿命为一年,但在这一年时间里卫星要不可避免的经历两次月食,每次月食的阴影有效时间均在三个小时内,这对于卫星上提供能量的蓄电池组的低温放电能力,温度维持能力各仪器状态都提出了更高考验。
“陈教授他们的热控设计方案还是太勉强了,必须要想办法优化改进才行。”
终于弄清楚问题所在,徐源暂时松了口气自顾自分析着。
既然进度条表明了问题,那这种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方案就不能发射出去,否则只会给国家的航天事业发展带来沉重打击。
必须要进一步优化热控的性能才行。
确定好自己接下来要研究的方向,徐源也没有什么废话。
随即便又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对于热控方面的设计,徐源只能凭借自己的物理知识和流体力学水平,以及脑海里的记忆进行优化。
并且他也不指望直接优化出完整的设计,等一定把握后再去找陈建方就行。
高教授自然知道徐源在研究卫星其他设计方案,对此自然不会打扰什么。反正徐源已经完成了新轨道设计的计算,剩下的也没有多少工作量,直接由小组里的其他人接手重复演练保证精准就行。
和计算轨道结果不同,热控系统的设计涉及到的学科更为复杂。
自然不是简单几天就能有成活。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徐源的生活也开始变得非常有规律起来。
基本要么待在学校自己的办公室研究,要么去空间技术研究院查阅资料。
期间许崇兴也没少询问状况,得知徐源正在研究卫星的热控问题后,顿时便对其多了一些期待。
毕竟除了几年前的隐身战斗机气动布局设计,他还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徐源参与工程项目时的表现。
他可还等着徐源做出成绩,自己好去唐时宏那里炫耀把场子找回来。
另外让徐源感到疑惑的是,中间有时间和陈雨然见面的时候,对方颇为关心陈教授的情况,并且还向他询问对陈教授的印象给出评价。
对此他倒也没有多想,只是讲了陈教授不少好话。
时间就像一头野驴,跑起来就不停。
转眼来到三月份。
经过徐源这段时间的研究,针对卫星的热控问题总算初步拿出了可行的方案。
……
“在卫星运行的一年时间里,各个舱板都会受到太阳的辐照。”
“所以嫦娥一号也就没有类似地球环绕卫星,外热稳定的散热面。”
“因此只能采用全部用多层隔热组件覆盖的方式。”
“还有热管的布局通过预埋和外贴,利用热管来实现舱板的等温化设计,可以根据周向热管进行大范围的内热耦合。”
2006年3月17日,周五,空间技术研究院。
依旧是轨道设计小组座位上,徐源看着自己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整体是持着还算满意的态度。
虽然距离完整的卫星热控系统还有距离,但相比之前的设计方案已经实现优化。
面板上已经增长到百分之七十的进度便是对他成果最好的证明。
再次审查确定无误后,他也不再耽搁拿上这份设计稿起身朝陈建方所在办公室走去。
热控系统的后续持续优化,单靠他自己时间上费的无疑会多些,加上后面热控系统确定方案实际制造出来后还要进行热平衡试验验证,早点告诉陈建方让其知道是好事。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相处后,大家对徐源也可以说是已经非常熟悉。
路上遇到项目里的成员都会主动和徐源打招呼。
主要徐源只费几天时间便解决轨道问题,这件事早已经在项目组中传开。
以及加上在数学领域的成就,对徐源自然是打心里佩服。
很快徐源走到陈建方办公室门口,抬手敲响房门后里面顿时传来熟悉声音。
“请进。”
徐源推门进去,看到陈建方正坐在沙发上喝茶。
都不用对方招呼,他便直接坐了下去,没有表现出任何拘谨。
陈建方看见徐源脸上立刻堆出笑容,当即主动端了杯茶递过去。
“快尝尝我刚泡的茶味道怎么样。”
“谢谢陈教授。”徐源接过茶杯放到嘴边尝了口。
这时陈建方注意到徐源手里的东西,不知想到了什么随口问一句。
“最近你对嫦娥一号设计方案研究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确实有。”徐源点点头如实回答。
陈建方:“快说说看。”
“我觉得现有的热控设计方案性能不足,在长达一年的环绕月球飞行中,面对月食的情况下热控系统恐怕很难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
陈建方听完徐源这番话,心里顿时闪过一丝诧异。
他没想到徐源研究的居然是最复杂的热控。
越发感兴趣后继续说道:“你担心的确实有道理,关于热控方案设计时是存在不小的分歧,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只优化到这种程度。”讲到这里能看出他对现有的热统并不是完全满意。
话音刚落。
他又突然问了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闻言徐源则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将带来的那份设计稿递了过去。
“是有一些想法,但具体如何完善还需要陈教授你帮忙参考。”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