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商曾在网上看到过一种说法。
有些所谓的迷信思想, 其实它背后是存在一些朴素道理的。比如现代人肯定都听过一句话,踩窨井盖会倒霉,就这么看显然是个迷信说法。但其实有些窨井盖不稳当, 一脚踩进去, 轻则骨折,严重起来掉到下水道里人就死了。这算不算“倒霉”呢?
如果有人信了“踩窨井盖会倒霉”这句话, 从来不踩窨井盖,这样的人确实就规避了踩窨井盖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确实避开了一些“倒霉事”。
同理还有“孕妇摸果子树, 果子树会不结果”这样的说法。考虑到此时百姓的生活水平,如果孕妇本来就营养不良、怀相不好,她持续蹦跳、摸高, 就有落胎的可能。
假使有人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果树, 正好邻居家里有位孕妇,孕妇突发奇想要摘几个果子, 结果动作过大不小心流产了, 不赖树主人还好, 万一赖上树主人怎么办?
于是当树主人看到孕妇跑来摘果子,碍于邻里情面,他不能说你别到时候流产了, 因为这样说了很像诅咒。树主人就道:“我老家有种说法, 孕妇不能摸果树,一旦摸了,这两年树都不会结果了。你要想吃果子, 我摘一些下来, 直接送你家去。”
这个事情传出去后,就会衍生出一种迷信说法——
孕妇不能摸果子树, 摸了树会不结果。
当这个说法广为流传,传到最后大家已经不知道它最初是从谁口中说出来的,总有人会信了这些并遵守。然而这就是树主人为了规避风险编造出来的理由而已啊。
大多数的迷信说法都有一个像这样的演化过程。
当人们洞察了这个演化过程,认为迷信背后确实存在某些朴素道理之后,万商他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利用这一点,尽情地往世家头上扣锅?编造一段因果给世家?
所以,免费送鸡崽的这些铺子,其实它们的存在一点都不简单。
普通人只看到了这些铺子的第一层:诰命们用这种方式做好事,以此来宣扬名声、满足她们情感需求;百姓从中得到实惠。某种意义上,这是诰命和百姓的共赢。
然后,因为皇上提出要整治民间借神佛之事行骗的乱象,所以朝廷也贴一部分钱,让百姓可以用“破除迷信”这种方式免费拿到鸡崽。这是朝中大人看到的第二层。
在第二层的基础上,找准时机使“世家多近亲成婚以至于子嗣多畸形”的说法在民间迅速宣扬开,使其形成自下而上的舆论,这是詹权这些人正在暗中谋划的第三层。
因为有了第一层、第二层打底,哪怕明知道皇上重视此事,派出了人手在暗中活动,大家也只会觉得皇上是为第二层,一般人轻易想不到这里头竟然藏着第三层。
世家的眼睛又自来不会往下看。
当他们意识到出问题了,估计那时候就算他们想要做些什么也来不及了。
同时,对于百花会来说,她们积极开铺子,是为了慢慢地渗透地方上的基层治理权。这又区别于之前那三层,是百花会悄然谋划的,并不为除她们以外的人所知。
总之,因为免费送鸡崽的铺子,皇上能得到民心所向,能让民间优生优育,能教化百姓,能给世家找麻烦。百花会能从无到有地得到一些不至于叫人警惕的权利。
广大百姓能得到免费的鸡崽!
除了即将要倒霉的世家,似乎大家都试图得到或正在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呢。
詹权身在局中,当然知道自己这个差事的重要性,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在南泽县内看似赏景打猎,其实都是在埋线,打算用合情合理的方式把真相曝出来。
因为常在百姓中行走,詹权看得多了,慢慢就发现了一点,南泽县这边的百姓的精神风貌竟然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样。他们好似很容易就快乐起来,脸上时常带笑。
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好县令吗?
好像也不全是。
有一天落雨,詹权他们在一个村子里借了屋子避雨。屋子的主人起先还战战兢兢的,后来见詹权竟然从兜里掏出肉干,分给他们的孩子吃,他们胆子就渐渐大了。
詹权问他们为什么看上去很高兴,是不是有喜事发生。
便有老人站出来,用带着浓厚方言音调的官话说:“前两天县衙里的捕快来村里喊话,叫我们准备起来,要去衙门里领鸡崽,不花钱!都在为这事高兴呢。”南泽县下面的村子不少,有些村子离着县衙远,村人很少会去县里,就得有人来村里通知。
詹权有些惊讶。原来大家高兴的原因还是和铺子有关!
就为了三只免费鸡崽?就这么值得高兴?
但事实好像就是这样。
百姓眼中的麻木都少了。
原来母亲做成了一件这么了不起的事!詹权在心里如此想着。
他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
忙碌之余,詹权把自己在南泽县的见闻和一些感想都记下来,寄回了京城。
转眼之间,他们在南泽县待了快一个月。
这些天里,詹权他们在附近的村子里发现了几户近亲成婚的。
之前詹权他们做过调查,姑表亲、姨表亲做得最多的是最穷和最富两种家庭。最富就以世家为代表。最穷就是那种穷得啥也没有了,家里的孩子嫁娶时出不起丝毫的嫁妆也付不起任何的彩礼,只能在亲戚里换换亲。除了最穷和最富的这两种家庭,在日子还过得去的一些百姓中,近亲成婚的现象反而不多见。因为他们日子都过得去,所以他们有往上爬的野心,要向外拓展人脉,总尽可能地试图找到更好的亲事。
当然,不是说处在最穷和最富中间的百姓就不做姑表亲、姨表亲了。只是对比来看,处在中间的这些百姓,他们近亲成婚的比例确实是最低的,真叫人松一口气。
走完几个村子后,在穷苦人中,詹权一共发现了三十七户近亲成婚的。
其中有二十四户都已经养育出了健康的子嗣,至少明面上瞧着都健康,手脚是健全的,脑子也没问题。之所以这些家庭都有健康子嗣,纯粹是因为他们生得多。妻子几乎每一年每一年都在怀孕,年头怀孕,年尾生产坐月子,转过年来又有孕在身。这么一年年地生着,哪怕多数孩子都有问题并夭折,但总能撞运气生出一个健康的。
无论舆论怎么传,这些有了健康子嗣的家庭应该都散不了,因为再嫁娶的成本对于穷人来说太大了。有了健康子嗣,那就好好过,未来再不叫孩子近亲成婚就是。
只有十三户到现在都没有健康子嗣。
这十三户中,又有十一户已经连着几代近亲成婚了,他们能生成健康子嗣的几率已经非常小。
南泽县将会是舆论的发源地。等到舆论兴起,这十三户的家庭很可能会散。哪怕为了谋划大事,一些牺牲是无可避免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管这十三户人的死活。
詹权就想了个办法。
正好免费送鸡崽的铺子里人手不够用。因为送鸡铺日后还要以南泽县为中心,向着周边开设更多的铺子,人手再多都不嫌多。别的诰命夫人开了送鸡铺,她们的第一家铺子都开在族亲所在地,完全可以培养族亲,这样人手渐渐就充盈了。但南泽县这边的铺子是昌华郡主开的,她父母两边都没有族亲,这一招对于她来说就行不通。
偏偏这边的县令最靠谱,所以反倒是昌华郡主的送鸡铺进展最好。
想要开新铺子,他们就需要在当地招人,尽快培养起来。
詹权就把这十三户的妻子都推荐给送鸡铺了。
这些女人目不识丁,让她们去经营铺子,是为难她们。但若是让她们学着孵小鸡,或者小鸡孵出来后还要养几天,这里头也需要人手,她们都可以学着上手。只要这些女人品性上没问题,再勤快一些,她们就能一直干下去,也就有了稳定的收人。
这十三户都是家里穷得不行的,忽然有了这个机遇,一个个别提多珍惜了。
等到舆论传开,她们或是和离改嫁,有收入就有底气;或者和丈夫之间存在感情,两人只想这么过了,那手里有些钱,日后去族里过继一个孩子,也是一条出路。
至少在过继孩子这一点上,此时的人想得比现代人开。
因为此时的人看重礼法,只要族谱上你记在我名下,那你就和我亲生的一样。
这样安排下来,终于到了散播舆论的好时机,詹权觉得是时候行动了。不过,在行动之前,他们决定把丁县令的注意力调开,免得被这位前朝的探花发现什么。
“怎么调开?”下属问。
如果丁县令不是一个好的,他们设计让他摔一跤,叫他在床上养三个月腿,县令肯定就没法注意他们了。但这一个月时间,他们走访乡下,都能感觉出来丁县令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官。当年南泽这边闹水灾,丁县令亲自在乡间走访,想方设法重新修了水道,趁农闲时带领民众挖了很多沟渠,后来果然就再也没遭遇过那样大的水灾。
丁县令这样爱民务实的好官,保护起来都不够呢,怎么能伤他。
詹权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刚离开京城时,太夫人万商知道他要去南方,太夫人当时说了一句:“南方?我听说南方有梯田,就是因地制宜沿着山坡开出来的田地,用来种水稻特别好。这样还能防止山体滑落,免得一场暴雨就把山下村庄给埋了。”
来南泽县转了一个月,詹权好似没有见过梯田。如果真有梯田就好了。要知道南泽这边多山,山下又多水域,耕种面积并不多,百姓们其实都穷哈哈地过着日子。
有些所谓的迷信思想, 其实它背后是存在一些朴素道理的。比如现代人肯定都听过一句话,踩窨井盖会倒霉,就这么看显然是个迷信说法。但其实有些窨井盖不稳当, 一脚踩进去, 轻则骨折,严重起来掉到下水道里人就死了。这算不算“倒霉”呢?
如果有人信了“踩窨井盖会倒霉”这句话, 从来不踩窨井盖,这样的人确实就规避了踩窨井盖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确实避开了一些“倒霉事”。
同理还有“孕妇摸果子树, 果子树会不结果”这样的说法。考虑到此时百姓的生活水平,如果孕妇本来就营养不良、怀相不好,她持续蹦跳、摸高, 就有落胎的可能。
假使有人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果树, 正好邻居家里有位孕妇,孕妇突发奇想要摘几个果子, 结果动作过大不小心流产了, 不赖树主人还好, 万一赖上树主人怎么办?
于是当树主人看到孕妇跑来摘果子,碍于邻里情面,他不能说你别到时候流产了, 因为这样说了很像诅咒。树主人就道:“我老家有种说法, 孕妇不能摸果树,一旦摸了,这两年树都不会结果了。你要想吃果子, 我摘一些下来, 直接送你家去。”
这个事情传出去后,就会衍生出一种迷信说法——
孕妇不能摸果子树, 摸了树会不结果。
当这个说法广为流传,传到最后大家已经不知道它最初是从谁口中说出来的,总有人会信了这些并遵守。然而这就是树主人为了规避风险编造出来的理由而已啊。
大多数的迷信说法都有一个像这样的演化过程。
当人们洞察了这个演化过程,认为迷信背后确实存在某些朴素道理之后,万商他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利用这一点,尽情地往世家头上扣锅?编造一段因果给世家?
所以,免费送鸡崽的这些铺子,其实它们的存在一点都不简单。
普通人只看到了这些铺子的第一层:诰命们用这种方式做好事,以此来宣扬名声、满足她们情感需求;百姓从中得到实惠。某种意义上,这是诰命和百姓的共赢。
然后,因为皇上提出要整治民间借神佛之事行骗的乱象,所以朝廷也贴一部分钱,让百姓可以用“破除迷信”这种方式免费拿到鸡崽。这是朝中大人看到的第二层。
在第二层的基础上,找准时机使“世家多近亲成婚以至于子嗣多畸形”的说法在民间迅速宣扬开,使其形成自下而上的舆论,这是詹权这些人正在暗中谋划的第三层。
因为有了第一层、第二层打底,哪怕明知道皇上重视此事,派出了人手在暗中活动,大家也只会觉得皇上是为第二层,一般人轻易想不到这里头竟然藏着第三层。
世家的眼睛又自来不会往下看。
当他们意识到出问题了,估计那时候就算他们想要做些什么也来不及了。
同时,对于百花会来说,她们积极开铺子,是为了慢慢地渗透地方上的基层治理权。这又区别于之前那三层,是百花会悄然谋划的,并不为除她们以外的人所知。
总之,因为免费送鸡崽的铺子,皇上能得到民心所向,能让民间优生优育,能教化百姓,能给世家找麻烦。百花会能从无到有地得到一些不至于叫人警惕的权利。
广大百姓能得到免费的鸡崽!
除了即将要倒霉的世家,似乎大家都试图得到或正在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呢。
詹权身在局中,当然知道自己这个差事的重要性,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在南泽县内看似赏景打猎,其实都是在埋线,打算用合情合理的方式把真相曝出来。
因为常在百姓中行走,詹权看得多了,慢慢就发现了一点,南泽县这边的百姓的精神风貌竟然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样。他们好似很容易就快乐起来,脸上时常带笑。
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好县令吗?
好像也不全是。
有一天落雨,詹权他们在一个村子里借了屋子避雨。屋子的主人起先还战战兢兢的,后来见詹权竟然从兜里掏出肉干,分给他们的孩子吃,他们胆子就渐渐大了。
詹权问他们为什么看上去很高兴,是不是有喜事发生。
便有老人站出来,用带着浓厚方言音调的官话说:“前两天县衙里的捕快来村里喊话,叫我们准备起来,要去衙门里领鸡崽,不花钱!都在为这事高兴呢。”南泽县下面的村子不少,有些村子离着县衙远,村人很少会去县里,就得有人来村里通知。
詹权有些惊讶。原来大家高兴的原因还是和铺子有关!
就为了三只免费鸡崽?就这么值得高兴?
但事实好像就是这样。
百姓眼中的麻木都少了。
原来母亲做成了一件这么了不起的事!詹权在心里如此想着。
他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
忙碌之余,詹权把自己在南泽县的见闻和一些感想都记下来,寄回了京城。
转眼之间,他们在南泽县待了快一个月。
这些天里,詹权他们在附近的村子里发现了几户近亲成婚的。
之前詹权他们做过调查,姑表亲、姨表亲做得最多的是最穷和最富两种家庭。最富就以世家为代表。最穷就是那种穷得啥也没有了,家里的孩子嫁娶时出不起丝毫的嫁妆也付不起任何的彩礼,只能在亲戚里换换亲。除了最穷和最富的这两种家庭,在日子还过得去的一些百姓中,近亲成婚的现象反而不多见。因为他们日子都过得去,所以他们有往上爬的野心,要向外拓展人脉,总尽可能地试图找到更好的亲事。
当然,不是说处在最穷和最富中间的百姓就不做姑表亲、姨表亲了。只是对比来看,处在中间的这些百姓,他们近亲成婚的比例确实是最低的,真叫人松一口气。
走完几个村子后,在穷苦人中,詹权一共发现了三十七户近亲成婚的。
其中有二十四户都已经养育出了健康的子嗣,至少明面上瞧着都健康,手脚是健全的,脑子也没问题。之所以这些家庭都有健康子嗣,纯粹是因为他们生得多。妻子几乎每一年每一年都在怀孕,年头怀孕,年尾生产坐月子,转过年来又有孕在身。这么一年年地生着,哪怕多数孩子都有问题并夭折,但总能撞运气生出一个健康的。
无论舆论怎么传,这些有了健康子嗣的家庭应该都散不了,因为再嫁娶的成本对于穷人来说太大了。有了健康子嗣,那就好好过,未来再不叫孩子近亲成婚就是。
只有十三户到现在都没有健康子嗣。
这十三户中,又有十一户已经连着几代近亲成婚了,他们能生成健康子嗣的几率已经非常小。
南泽县将会是舆论的发源地。等到舆论兴起,这十三户的家庭很可能会散。哪怕为了谋划大事,一些牺牲是无可避免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管这十三户人的死活。
詹权就想了个办法。
正好免费送鸡崽的铺子里人手不够用。因为送鸡铺日后还要以南泽县为中心,向着周边开设更多的铺子,人手再多都不嫌多。别的诰命夫人开了送鸡铺,她们的第一家铺子都开在族亲所在地,完全可以培养族亲,这样人手渐渐就充盈了。但南泽县这边的铺子是昌华郡主开的,她父母两边都没有族亲,这一招对于她来说就行不通。
偏偏这边的县令最靠谱,所以反倒是昌华郡主的送鸡铺进展最好。
想要开新铺子,他们就需要在当地招人,尽快培养起来。
詹权就把这十三户的妻子都推荐给送鸡铺了。
这些女人目不识丁,让她们去经营铺子,是为难她们。但若是让她们学着孵小鸡,或者小鸡孵出来后还要养几天,这里头也需要人手,她们都可以学着上手。只要这些女人品性上没问题,再勤快一些,她们就能一直干下去,也就有了稳定的收人。
这十三户都是家里穷得不行的,忽然有了这个机遇,一个个别提多珍惜了。
等到舆论传开,她们或是和离改嫁,有收入就有底气;或者和丈夫之间存在感情,两人只想这么过了,那手里有些钱,日后去族里过继一个孩子,也是一条出路。
至少在过继孩子这一点上,此时的人想得比现代人开。
因为此时的人看重礼法,只要族谱上你记在我名下,那你就和我亲生的一样。
这样安排下来,终于到了散播舆论的好时机,詹权觉得是时候行动了。不过,在行动之前,他们决定把丁县令的注意力调开,免得被这位前朝的探花发现什么。
“怎么调开?”下属问。
如果丁县令不是一个好的,他们设计让他摔一跤,叫他在床上养三个月腿,县令肯定就没法注意他们了。但这一个月时间,他们走访乡下,都能感觉出来丁县令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官。当年南泽这边闹水灾,丁县令亲自在乡间走访,想方设法重新修了水道,趁农闲时带领民众挖了很多沟渠,后来果然就再也没遭遇过那样大的水灾。
丁县令这样爱民务实的好官,保护起来都不够呢,怎么能伤他。
詹权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刚离开京城时,太夫人万商知道他要去南方,太夫人当时说了一句:“南方?我听说南方有梯田,就是因地制宜沿着山坡开出来的田地,用来种水稻特别好。这样还能防止山体滑落,免得一场暴雨就把山下村庄给埋了。”
来南泽县转了一个月,詹权好似没有见过梯田。如果真有梯田就好了。要知道南泽这边多山,山下又多水域,耕种面积并不多,百姓们其实都穷哈哈地过着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