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闻仲回山
闻仲不光自己回山,还把自己的弟子,吉立和余庆也带上了,这两人看着不起眼,实际实际也不起眼,但却是货真价实的截教四代弟子,这个时候必须带上。
临走前,他特意叮嘱比干和黄飞虎:“老夫回山一趟,短则数日,长则长则三月或者半年。切记,西岐势力已成,姬昌德高望重,不可力敌,只能羁绊。西岐的敌人不在外,而在萧墙之内。”
原本他是想把纣王和殷洪的矛盾解开,然后让殷洪回朝歌继承太子之位,顺便安抚已经撤军回东鲁的东伯侯,现在是没工夫了。
之后的事只能看纣王自己的政治手段。
不过他也不是毫无作为,老太师釜底抽薪,临走的时候把九尾狐狸精也带上了,至于另外的九头雉鸡精则被一鞭打死。
你不是说和我火灵师姐有旧吗?行,走!和老夫一起上路吧!
闻太师一走,纣王觉得自己又行了。
虽然闻太师只是帮忙打理了一个月的政务,但靠着老太师的崇高威望,原本因为姜皇后离世而有点风雨飘摇的江山现在已经再次稳固了下来。
北面的袁洪和一百零八诸侯被招安,剩余那百八十个诸侯亲善朝歌,北方无忧。
南边邓家压着鄂顺打,要不是朝歌扯后腿,鄂顺早被灭了。
邓家的家主邓九公和继承人邓秀都在朝歌,唯一的一個女儿也不务正业,纣王目前得到的消息是说这个女儿不在南郡,出门修道去了!
“这人真是修道去了?”他专门把费仲叫来询问。
邓家如今已经不特意要求费仲帮忙做什么事了,这家伙太贪,胃口太大,邓家现在算是从费仲的榜一大哥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每年还会送去大量金银珠宝,不求你帮忙,只要不坏事就行。
此时费仲想了想邓家每年给自己的金银,当即如实说道:“听说那位邓家小姐修道都修魔怔了,天天都说自己在梦里见到了王母娘娘的女儿,就在上个月,还从南郡发来一封公文,说是要给王母女儿修建什么‘青鸾斗阙’?呵呵呵呵——”
“还有公文?快,呈上来。”
纣王把公文看了一遍。
确实是南郡发过来的,引经论典,讲述邓婵玉修建斗阙的目的,讲述这个东西修建好,她就能成仙云云。
还有这种事?纣王都笑出声来了。
要是四大诸侯的家主都关在朝歌,然后继承人去修道,纣王觉得离万世殷商的小目标也就不远了。
“之前祭天台的材料不是还剩一些吗?都给她,再拨一批金银,让她好好修道去吧。”
费仲恭敬地说道:“臣领旨!”
这些金银经过他的手,又能留下一半!今晚回去,又得连夜清点自己库房里的金银了,真是辛苦啊!
大商南北两个方向是最安全的。
东伯侯姜恒楚的反意被闻仲强压了下去,姜皇后和殷郊的事暂且搁置,目前率军退回东鲁。
打西岐的时候,东伯侯损兵折将,现在士气很低,加上游魂关戒备森严,东方也不会出什么事。
西边?姬昌都九十岁,眼看就九十一了,还能活几天?
纣王自己只有两个儿子,父子间就弄得这个鬼样,姬昌那边九十多个儿子,一旦老头儿死了,那得打到什么地步啊?看戏看戏!
纣王也不再提禁酒的事了,虽然胡美人被闻仲强行掳走,让他有些不舍,但闻仲离开朝歌的第二天,他还是把费仲和尤浑叫了回来,官复原职,君臣奏乐,喝酒!
他也想到了姜子牙,想让这个很忠心的老头再帮自己做点事,比如说去搜罗一些美女什么的。
可惜,作为阐教弟子的姜子牙也得走。
元始天尊派遣白鹤童子通知各地的阐教弟子回山讲除魔之道,姜子牙压根就不知道蟠桃盛会上发生的事,也没人告诉他。现在听说能回昆仑山,修仙的念头瞬间压倒当官的念头,留下马氏在朝歌,自己返回昆仑山
在殷商版图的北方地区,就是当日袁福通,今日之袁洪率军反叛并被招安的区域,这块地方虽然没有正式说,但已经默认是袁洪他们的了。
这块土地常年被冰雪覆盖,气候恶劣,耕地稀少。
这里生活了很多人和妖族的混血,不管是叫人妖,还是叫妖人都不合适,他们面对人族的时候说自己是人,面对妖族的时候说自己是妖。
底线主打的就是一个灵活。
在这块区域的更北端,就是北海。
原时空的申公豹四处挑事,被惧留孙押回玉虚宫的时候,他就对元始天尊发誓,说自己不再和姜子牙作对,如若违誓,就去塞北海海眼,最终一语成谶。
从他的誓言就可以看出来,在修道之人眼中,北海是极为险恶,极为危险,十死无生的地方。
然而在北海的最北端,极寒天气的尽头,无数冰山当中,却隐藏着一座从上古时代就存在的古朴宫殿。
宫殿的牌匾上有三个神秘而又诡异的金字,妖师宫。
妖族汇聚了洪荒百千万族于一体,内部极为混乱,老虎就绝对不会认为野鹿和兔子是自己的同族,这一点和它们有没有道行,是否化形无关。
为了解决这样的事,洪荒大能,参加了三次紫霄宫讲道的妖师鲲鹏就创造出妖文。说同一种语言,使用同一种文字,核心意思就是要把妖族拧成一股绳。
现在妖族这个词已经变成了历史,妖文也退出了洪荒舞台。
人族使用仓颉造的字,神仙则用神文,顶多再来点龙章凤篆啥的。
妖文?狗都不稀罕的文字!
妖师鲲鹏根脚不凡,他在海里的时候是鲲,那是一只数千里长的大鱼,离开海水就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凤族的元凤之后,他就是金翅大鹏鸟一族的族长,嗯,自封的
鲲鹏根脚好,福缘也够,早早就化形不说,还能参加鸿钧道祖的三次紫霄宫讲道,甚至有机缘坐上了圣人蒲团。
可惜,他的福缘比普通仙人高,比西方二圣又低,最终弄了个不上不下。
临走前,他特意叮嘱比干和黄飞虎:“老夫回山一趟,短则数日,长则长则三月或者半年。切记,西岐势力已成,姬昌德高望重,不可力敌,只能羁绊。西岐的敌人不在外,而在萧墙之内。”
原本他是想把纣王和殷洪的矛盾解开,然后让殷洪回朝歌继承太子之位,顺便安抚已经撤军回东鲁的东伯侯,现在是没工夫了。
之后的事只能看纣王自己的政治手段。
不过他也不是毫无作为,老太师釜底抽薪,临走的时候把九尾狐狸精也带上了,至于另外的九头雉鸡精则被一鞭打死。
你不是说和我火灵师姐有旧吗?行,走!和老夫一起上路吧!
闻太师一走,纣王觉得自己又行了。
虽然闻太师只是帮忙打理了一个月的政务,但靠着老太师的崇高威望,原本因为姜皇后离世而有点风雨飘摇的江山现在已经再次稳固了下来。
北面的袁洪和一百零八诸侯被招安,剩余那百八十个诸侯亲善朝歌,北方无忧。
南边邓家压着鄂顺打,要不是朝歌扯后腿,鄂顺早被灭了。
邓家的家主邓九公和继承人邓秀都在朝歌,唯一的一個女儿也不务正业,纣王目前得到的消息是说这个女儿不在南郡,出门修道去了!
“这人真是修道去了?”他专门把费仲叫来询问。
邓家如今已经不特意要求费仲帮忙做什么事了,这家伙太贪,胃口太大,邓家现在算是从费仲的榜一大哥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每年还会送去大量金银珠宝,不求你帮忙,只要不坏事就行。
此时费仲想了想邓家每年给自己的金银,当即如实说道:“听说那位邓家小姐修道都修魔怔了,天天都说自己在梦里见到了王母娘娘的女儿,就在上个月,还从南郡发来一封公文,说是要给王母女儿修建什么‘青鸾斗阙’?呵呵呵呵——”
“还有公文?快,呈上来。”
纣王把公文看了一遍。
确实是南郡发过来的,引经论典,讲述邓婵玉修建斗阙的目的,讲述这个东西修建好,她就能成仙云云。
还有这种事?纣王都笑出声来了。
要是四大诸侯的家主都关在朝歌,然后继承人去修道,纣王觉得离万世殷商的小目标也就不远了。
“之前祭天台的材料不是还剩一些吗?都给她,再拨一批金银,让她好好修道去吧。”
费仲恭敬地说道:“臣领旨!”
这些金银经过他的手,又能留下一半!今晚回去,又得连夜清点自己库房里的金银了,真是辛苦啊!
大商南北两个方向是最安全的。
东伯侯姜恒楚的反意被闻仲强压了下去,姜皇后和殷郊的事暂且搁置,目前率军退回东鲁。
打西岐的时候,东伯侯损兵折将,现在士气很低,加上游魂关戒备森严,东方也不会出什么事。
西边?姬昌都九十岁,眼看就九十一了,还能活几天?
纣王自己只有两个儿子,父子间就弄得这个鬼样,姬昌那边九十多个儿子,一旦老头儿死了,那得打到什么地步啊?看戏看戏!
纣王也不再提禁酒的事了,虽然胡美人被闻仲强行掳走,让他有些不舍,但闻仲离开朝歌的第二天,他还是把费仲和尤浑叫了回来,官复原职,君臣奏乐,喝酒!
他也想到了姜子牙,想让这个很忠心的老头再帮自己做点事,比如说去搜罗一些美女什么的。
可惜,作为阐教弟子的姜子牙也得走。
元始天尊派遣白鹤童子通知各地的阐教弟子回山讲除魔之道,姜子牙压根就不知道蟠桃盛会上发生的事,也没人告诉他。现在听说能回昆仑山,修仙的念头瞬间压倒当官的念头,留下马氏在朝歌,自己返回昆仑山
在殷商版图的北方地区,就是当日袁福通,今日之袁洪率军反叛并被招安的区域,这块地方虽然没有正式说,但已经默认是袁洪他们的了。
这块土地常年被冰雪覆盖,气候恶劣,耕地稀少。
这里生活了很多人和妖族的混血,不管是叫人妖,还是叫妖人都不合适,他们面对人族的时候说自己是人,面对妖族的时候说自己是妖。
底线主打的就是一个灵活。
在这块区域的更北端,就是北海。
原时空的申公豹四处挑事,被惧留孙押回玉虚宫的时候,他就对元始天尊发誓,说自己不再和姜子牙作对,如若违誓,就去塞北海海眼,最终一语成谶。
从他的誓言就可以看出来,在修道之人眼中,北海是极为险恶,极为危险,十死无生的地方。
然而在北海的最北端,极寒天气的尽头,无数冰山当中,却隐藏着一座从上古时代就存在的古朴宫殿。
宫殿的牌匾上有三个神秘而又诡异的金字,妖师宫。
妖族汇聚了洪荒百千万族于一体,内部极为混乱,老虎就绝对不会认为野鹿和兔子是自己的同族,这一点和它们有没有道行,是否化形无关。
为了解决这样的事,洪荒大能,参加了三次紫霄宫讲道的妖师鲲鹏就创造出妖文。说同一种语言,使用同一种文字,核心意思就是要把妖族拧成一股绳。
现在妖族这个词已经变成了历史,妖文也退出了洪荒舞台。
人族使用仓颉造的字,神仙则用神文,顶多再来点龙章凤篆啥的。
妖文?狗都不稀罕的文字!
妖师鲲鹏根脚不凡,他在海里的时候是鲲,那是一只数千里长的大鱼,离开海水就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凤族的元凤之后,他就是金翅大鹏鸟一族的族长,嗯,自封的
鲲鹏根脚好,福缘也够,早早就化形不说,还能参加鸿钧道祖的三次紫霄宫讲道,甚至有机缘坐上了圣人蒲团。
可惜,他的福缘比普通仙人高,比西方二圣又低,最终弄了个不上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