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这番话说得很慢,语气也很淡然,可是说到最后,每一个字出口之时,声音都在微微颤抖。
“你前夜向我打听虫达的下落,是因为虫达是那支官军的将领,是害你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我追查虫达的下落,是为了查明我娘亲的死,抓住真凶,替她昭雪冤屈,让她九泉之下得能瞑目。”宋慈看着桑榆的眼睛,“桑姑娘,你与刘鹊闭门相见那么久,想必聊过不少事。当夜你来找我,问起虫达的下落,还提及虫达会不会没去金国,我想你应该是从刘鹊那里得知了一些虫达的事吧。倘若真是如此,还望你能告知于我。”他将早已准备好的纸笔拿出,放在了桑榆的面前。
这一次桑榆没有再默然不应。她慢慢拿起了笔,在纸上写下了“光孝寺”三字。
“报恩光孝禅寺?”宋慈眉头一凝。
桑榆点了一下头。
报恩光孝禅寺位于建安县境内,是闽北名气最盛的古刹大寺,如净慈报恩寺那般,是高宗皇帝为了超度徽宗皇帝而下诏更改的寺名。他之前向赵之杰和完颜良弼打听虫达的下落,二人却说从没听过虫达投金一事,他因此有过怀疑虫达是不是投金不成,或是根本没去金国,而是为了避罪隐姓埋名躲藏了起来,心想果真如此的话,虫达躲藏的地方必定很是偏僻隐秘,没想到竟是这么大有名气的地方。他道:“虫达在光孝寺,这是刘鹊告诉你的?”
桑榆又点了一下头。
“听说你上门拜访刘鹊时,曾给他看过一张字条。”宋慈问道,“不知那字条上写了什么?”
桑榆在“光孝寺”三个字的旁边,写下了“十年前,建安县,东溪乡”九个字。
“所以刘鹊一见到这几个字,”宋慈道,“便领你入书房闭门相见?”
桑榆回以点头。她想起那日刘鹊见过这几个字后,立马变了神色,请她进入书房相见,又吩咐黄杨皮守在书房外,不许任何人打扰。刘鹊关起门来,低声问她是谁,她没有隐瞒,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刘鹊面露悔色,连声向她道歉,说当年参与劫掠是他一时糊涂,虽说他没有残害过人命,只是跟着乱兵抢了些财物,但他身为救死扶伤的大夫,没有试图阻止乱兵残害无辜,那便是罪大恶极,他这些年时常痛悔万分。他问桑榆是不是来找他报仇的,桑榆心乱如麻,没有回应他。他说冤有头债有主,当年他虽没有害过人命,但毕竟闯入桑家抢了财物,也没有阻止乱兵杀害桑榆的父母兄长,桑榆若是来报仇的,他愿意以死谢罪,只求他死之后,桑榆不要再伤害他的家人。
过去的十年里,桑榆从没有忘记过父母兄长之仇,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报仇,只是她将这些心思深藏了起来,从不让桑老丈知道。她清楚地记得当年那支乱军的将领名叫虫达,归根结底,虫达纵容乱兵烧杀抢掠,杀良冒功,才是害得她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她随着桑老丈四处售卖木作时,背着桑老丈偷偷地打听虫达的消息,得知虫达早已叛宋投金。她以为虫达去了金国,自己这辈子只怕都报仇无望了,没想到竟会在临安城里撞见刘鹊。她虽然恨刘鹊参与了当年的劫掠,但她知道刘鹊只是抢掠财物,没有害过人命,不是杀害她父母兄长的罪人。她问当年杀害她父母兄长的那伙乱兵身在何处,刘鹊摇头说不知道,她又打听虫达在哪里。出乎她意料的是,刘鹊竟没说虫达去了金国,而是说虫达隐姓埋名做了和尚,藏身在报恩光孝禅寺里。
桑榆不清楚刘鹊所说的是真是假,想起宋慈曾向金人查问虫达投金一事,心想宋慈说不定知道虫达的下落,便去太学找了宋慈打听,希望能得到印证,然而宋慈并不知情。她返回梅氏榻房,收拾好行李和货物,第二天一早雇车离开,想着先回建阳县,安顿好了桑老丈,再独自去报恩光孝禅寺一探究竟。她知道桑老丈将她的安危看得比自个性命还重,一旦知道她要去寻虫达报仇,必会为此担惊受怕。桑老丈本就年事已高,加之又是大病初愈,她怕桑老丈经受不了,便没说实话,只说是带他回家好好休养。只是没想到刘鹊突然死于非命,她因为送去的糕点被验出有毒,被抓入提刑司关押了起来。她昨日之所以一直沉默不应,是因为这些事关系到她父母兄长之死,她本就不愿意提起,更重要的是一旦她说了出来,桑老丈便会知道她有寻虫达报仇之心,她实在不愿看到桑老丈为此担惊受恐。若不是今日桑老丈突然认罪招供,她仍是不打算说出这些事的。
桑榆时而在纸上写字,时而比画手势,将这些事告知了宋慈。她一再示意桑老丈没有在糕点里下过砒霜,示意桑老丈一定是担心她被治罪,为了保护她才这么做的。
宋慈凝着眉头,想到刘鹊对桑榆说出愿意以死谢罪的话,结果当晚他真的死在了医馆书房,难道他是自尽?可就因为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找上门来说起当年他参与劫掠的事,他会出于悔恨,或是害怕这女子报仇,便决定以死谢罪,并且当晚真的自尽吗?宋慈觉得换了任何人,都不可能这么做,更何况在他眼中,刘鹊并非一般人。他与刘鹊只在梅氏榻房有过一面之缘,其人长须花白、面色红润,看起来甚是面善,关于刘鹊的其他印象,则是从刘太丞家众人口中听来的,大都比较正面,但他隐隐觉得刘鹊这人没那么简单,尤其是刘鹊闭门见桑榆时说出的那些话,更让他确信自己的这种感觉。刘鹊说自己罪大恶极也好,说自己痛悔万分也罢,其实话里话外一再地在强调他没有残害过人命,只是跟着乱兵抢了一些财物,还说自己愿意以死谢罪,求桑榆不要找他的家人寻仇。面对一个十六七岁、涉世未深的女子,刘鹊这一通话说下来,桑榆即便有心寻他报仇,恐怕也下不去手。
“你前夜向我打听虫达的下落,是因为虫达是那支官军的将领,是害你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我追查虫达的下落,是为了查明我娘亲的死,抓住真凶,替她昭雪冤屈,让她九泉之下得能瞑目。”宋慈看着桑榆的眼睛,“桑姑娘,你与刘鹊闭门相见那么久,想必聊过不少事。当夜你来找我,问起虫达的下落,还提及虫达会不会没去金国,我想你应该是从刘鹊那里得知了一些虫达的事吧。倘若真是如此,还望你能告知于我。”他将早已准备好的纸笔拿出,放在了桑榆的面前。
这一次桑榆没有再默然不应。她慢慢拿起了笔,在纸上写下了“光孝寺”三字。
“报恩光孝禅寺?”宋慈眉头一凝。
桑榆点了一下头。
报恩光孝禅寺位于建安县境内,是闽北名气最盛的古刹大寺,如净慈报恩寺那般,是高宗皇帝为了超度徽宗皇帝而下诏更改的寺名。他之前向赵之杰和完颜良弼打听虫达的下落,二人却说从没听过虫达投金一事,他因此有过怀疑虫达是不是投金不成,或是根本没去金国,而是为了避罪隐姓埋名躲藏了起来,心想果真如此的话,虫达躲藏的地方必定很是偏僻隐秘,没想到竟是这么大有名气的地方。他道:“虫达在光孝寺,这是刘鹊告诉你的?”
桑榆又点了一下头。
“听说你上门拜访刘鹊时,曾给他看过一张字条。”宋慈问道,“不知那字条上写了什么?”
桑榆在“光孝寺”三个字的旁边,写下了“十年前,建安县,东溪乡”九个字。
“所以刘鹊一见到这几个字,”宋慈道,“便领你入书房闭门相见?”
桑榆回以点头。她想起那日刘鹊见过这几个字后,立马变了神色,请她进入书房相见,又吩咐黄杨皮守在书房外,不许任何人打扰。刘鹊关起门来,低声问她是谁,她没有隐瞒,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刘鹊面露悔色,连声向她道歉,说当年参与劫掠是他一时糊涂,虽说他没有残害过人命,只是跟着乱兵抢了些财物,但他身为救死扶伤的大夫,没有试图阻止乱兵残害无辜,那便是罪大恶极,他这些年时常痛悔万分。他问桑榆是不是来找他报仇的,桑榆心乱如麻,没有回应他。他说冤有头债有主,当年他虽没有害过人命,但毕竟闯入桑家抢了财物,也没有阻止乱兵杀害桑榆的父母兄长,桑榆若是来报仇的,他愿意以死谢罪,只求他死之后,桑榆不要再伤害他的家人。
过去的十年里,桑榆从没有忘记过父母兄长之仇,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报仇,只是她将这些心思深藏了起来,从不让桑老丈知道。她清楚地记得当年那支乱军的将领名叫虫达,归根结底,虫达纵容乱兵烧杀抢掠,杀良冒功,才是害得她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她随着桑老丈四处售卖木作时,背着桑老丈偷偷地打听虫达的消息,得知虫达早已叛宋投金。她以为虫达去了金国,自己这辈子只怕都报仇无望了,没想到竟会在临安城里撞见刘鹊。她虽然恨刘鹊参与了当年的劫掠,但她知道刘鹊只是抢掠财物,没有害过人命,不是杀害她父母兄长的罪人。她问当年杀害她父母兄长的那伙乱兵身在何处,刘鹊摇头说不知道,她又打听虫达在哪里。出乎她意料的是,刘鹊竟没说虫达去了金国,而是说虫达隐姓埋名做了和尚,藏身在报恩光孝禅寺里。
桑榆不清楚刘鹊所说的是真是假,想起宋慈曾向金人查问虫达投金一事,心想宋慈说不定知道虫达的下落,便去太学找了宋慈打听,希望能得到印证,然而宋慈并不知情。她返回梅氏榻房,收拾好行李和货物,第二天一早雇车离开,想着先回建阳县,安顿好了桑老丈,再独自去报恩光孝禅寺一探究竟。她知道桑老丈将她的安危看得比自个性命还重,一旦知道她要去寻虫达报仇,必会为此担惊受怕。桑老丈本就年事已高,加之又是大病初愈,她怕桑老丈经受不了,便没说实话,只说是带他回家好好休养。只是没想到刘鹊突然死于非命,她因为送去的糕点被验出有毒,被抓入提刑司关押了起来。她昨日之所以一直沉默不应,是因为这些事关系到她父母兄长之死,她本就不愿意提起,更重要的是一旦她说了出来,桑老丈便会知道她有寻虫达报仇之心,她实在不愿看到桑老丈为此担惊受恐。若不是今日桑老丈突然认罪招供,她仍是不打算说出这些事的。
桑榆时而在纸上写字,时而比画手势,将这些事告知了宋慈。她一再示意桑老丈没有在糕点里下过砒霜,示意桑老丈一定是担心她被治罪,为了保护她才这么做的。
宋慈凝着眉头,想到刘鹊对桑榆说出愿意以死谢罪的话,结果当晚他真的死在了医馆书房,难道他是自尽?可就因为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找上门来说起当年他参与劫掠的事,他会出于悔恨,或是害怕这女子报仇,便决定以死谢罪,并且当晚真的自尽吗?宋慈觉得换了任何人,都不可能这么做,更何况在他眼中,刘鹊并非一般人。他与刘鹊只在梅氏榻房有过一面之缘,其人长须花白、面色红润,看起来甚是面善,关于刘鹊的其他印象,则是从刘太丞家众人口中听来的,大都比较正面,但他隐隐觉得刘鹊这人没那么简单,尤其是刘鹊闭门见桑榆时说出的那些话,更让他确信自己的这种感觉。刘鹊说自己罪大恶极也好,说自己痛悔万分也罢,其实话里话外一再地在强调他没有残害过人命,只是跟着乱兵抢了一些财物,还说自己愿意以死谢罪,求桑榆不要找他的家人寻仇。面对一个十六七岁、涉世未深的女子,刘鹊这一通话说下来,桑榆即便有心寻他报仇,恐怕也下不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