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今年的秋雨来的突然,去的也突兀,当新帝登基的第一次朝会散朝时,蒙蒙秋雨就这样停了下来,天上的乌云被吹拂开来,露出了极高极淡极清远的天空,一束阳光洒落在皇宫琉璃金瓦之上,泛着淡淡的光晕,仿佛在预示着庆国光明的未来一般。
除了街巷里和青砖里的雨水湿意,一切都恢复了正常,京都城又变成了那个热闹繁华的城市,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讨论最多的却不是曾经的三殿下登基称帝,而是今日朝堂上的两件大事。
一个是范闲和太子勾结北齐东夷刺杀先帝。
第二个则是新帝开启国战。
此前便有消息传出来,说小范大人乃是大东山刺驾背后的凶手,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信,后来这个消息被证实是假的,小范大人并未刺驾,坊间百姓和朝堂官员便认定了这个事实,结果谁都没想到,三皇子登基后,又推翻了之前的结论,不仅有小范大人,还有太子殿下。
范家已经空荡荡的了,可见小范大人是真的畏罪潜逃了,跑路去了遥远的异国。
倒是太子殿下,实在是让很多百姓没有想到,所以很多坊间百姓其实认为,推出太子李承乾是新君为了让登基显得名正言顺。
当然,这种话没人敢直接说出来,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所以相较于刺驾真凶这件事,大家讨论更多的还是开启国战一事。
庆国人不惧战,好似骨子里都带着好战基因,但东、西、南三线同时开战,这是京都百姓没想到的事情,所以不免有些担忧。
倒不是担忧东、西、南三线战争,毕竟东、西、南三线的那些国家都是实力弱小的小国,除非能够完全联合在一起,才能对庆国的大军造成一定麻烦,但国与国之间又怎么可能真正做到完全联合在一起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东边各个小国是以东夷城为首的,但东夷城也只是代表而已,从未将他们完全联合在一起。
连有着大宗师的东夷城都办不到,南边的南诏国自然更不可能办到。
至于西方的西胡和北蛮人部落,前不久才被归京的陛下打残了,更构不成威胁了。
所以,京都百姓所担忧的是北方的齐国。
北齐作为这片大陆上第二强的国家,虽然在军力上不如庆国,但依旧能给庆国带来极大的威胁。
可咱们这位新帝对北齐的操作却让人很迷惑。
竟然把戍边的叶家定州军调了回来,让整个北方边境完全处于了毫无防守的状态。
一旦北齐趁机南下,根本无力阻挡。
坊间百姓自然很担忧,别说他们担忧,就连太后也很担忧。
这不散了朝,开宗祠将李承乾除宗籍之后,便把李承宗叫去了含光殿。
除了李承宗和侯公公之外,还有三位皇子,以及已经被贬为庶人的李承乾也跟着。
“陛下。”
见到洪竹行礼,李承宗点了点头,笑道:“怎么样,在含光殿过得还行吧?”
“劳陛下惦念,挺好的。”
“我离京之后,范闲有没有找过你?”
“找过两次。”
洪竹看了眼穿着粗布麻衣的李承乾,张了张嘴,最终还是说道:“去年冬日,范闲离京前,让我找机会揭发太子与长公主密事,陛下回京之前,让我打探过一次太后的行动,除此之外,范闲没有启用过我这颗暗子。”
“范闲还挺谨慎。”
李承宗淡淡一笑:“事情差不多了,以后就去御书房听用吧,没事多请教请教侯公公。”
“谢陛下!”
洪竹躬身行礼,起身后又对侯公公行礼道:“往后还请侯公公多多提点。”
“小洪公公客气,不敢当。”
侯公公表面不动声色,心头却是震颤不已。
作为先帝的贴身太监,他能了解到的东西远比其他人要多得多。
他一直都知道洪竹是先帝安插在东宫的人,却不想洪竹背后还有范闲,更没想到洪竹背后真正的主子竟然是三皇子李承宗。
这一刻,侯公公突然觉得太子败的不冤,他自己似乎也该退休了。
想到此,侯公公行礼道:“陛下,老奴如今年迈……”
话没有说完,李承宗便打断道:“我前脚让你指点洪竹,你后脚就要告老,侯公公,你这是不给我面子?”
此话一出,侯公公直接吓得跪了下来,冷汗直冒。
“老奴不敢!”
李承宗将其扶起来,笑道:“侯公公,你我也是老熟人了,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了解?我和老头子不一样,要不然我也不会放过范闲和李承乾他们,放宽心,你是宫里的老人,朕会让你荣归的。”
“多谢陛下。”侯公公颤颤巍巍道。
李承宗无语了,“不是,我有那么可怕吗,安心在宫里待着吧,我知道你在宫外根本没有后辈,出了宫也是孤伶伶一个人,还不如在宫里陪我聊聊天,死后陪葬皇陵,至于是跟我葬在一起,还是跟老头子葬在一起,到时候你自己决定。至于洪竹……你不用担心,他是我给景修培养的太监首领,我都给你交底了,现在能安心了吧?”
“老奴何德何能啊!”侯公公现在不仅安心,还很感动,完全没想到自己的身后事,这位三殿下都已经考虑过了,更没想到自己竟然有陪葬皇陵的殊荣。
“我现在是皇帝,我说你有你就有。”
李承宗笑着拍了拍侯公公的肩膀,带着一行人走进了含光殿。
只见一群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围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儿评头论足,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小家伙也不认生,听老头儿们说喊什么,就规规矩矩的行礼叫着,叔公太叔公之类的。
见到李承宗进来,小家伙闪身离开一群老家伙,喊道:“父王。”
小家伙身后跟着一只雪白的狐狸,同时也嘤嘤叫唤了两声。
李承宗点头,问道:“妹妹呢?”
“她跟母妃和奶奶在一起。”
李承宗嗯了一声,蹲下身子低声道:“那群叔公身上可有不少的好东西,你懂我的意思吧?”
“明白。”李景修笑道,笑得犹如一只小狐狸一般。
“去玩吧。”
打发走儿子,李承宗进了内殿。
殿内除了老太太之外,还有几位族叔公,以及带着泪痕的皇后娘娘。
打过招呼,几位族叔公便很有眼色的主动告辞离开了,随后洪四庠也带着殿中伺候的宫人走了。
殿内没有外人,太后冷冷地扫了眼李承乾,不满道:“你怎么把他也带来了?”
“孙儿不是想着他马上要离宫了么,让他来见您一面。”
在老太太心目中,李承乾是仅次于李承宗的,如果不是知道李承宗还活着,她会强力支持李承乾上位。
但就是排在她心中第二个位置的李承乾,竟然谋划杀了她儿子。
可以说,之前爱有多深,现在就有多恨。
老太太现在一点也不想看到李承乾,寒声道:“没什么好见的,让他滚!”
“姑母!”皇后凄苦的喊道。“陛下仁厚,没有杀他,你还想怎样?”
皇后沉默了。
谋逆这种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诛九族的大罪,李承乾乃皇族,虽然不至于诛九族,但也应该斩首示众。
新帝能放过她儿子,的确是非常仁厚了,她实在不该要求太多。
更别说新帝不仅饶了她儿子一命,还保留了她皇后……不对,现在应该是太后,开先河的弄出了一个两宫太后,让她和秦瑜都成了太后。
“你们母子俩下去吧。”
老太太摆摆手,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叹道:“以后多生些孩子,如果可以的话,过继一个到你母族。”
李承乾跪地,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孙儿记下了,皇祖母您保重!”
母子俩走了。
自此,太子李承乾正式落幕。
老太太没有再看一眼,看着李承宗几兄弟道:“你怎么安排他们的?”
“大哥想镇守边关,我准备让他去东边,灭掉东夷城及其周边各国,小四还是跟着弘成弄书局,过不久我会将书局改为报社,发行报纸。”
因为叶轻眉的关系,庆国很早就有报纸,只是报纸发行的很少,而且只送到州府和官员手中,民间百姓根本不知道有报纸这个东西。
所以李承宗之前创办书局,其实就是为了将书局改成报社,让百姓都能知道朝堂做出的重大国策。
为什么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京都百姓能很快知道,就是因为京都城的书局卖出了报纸。
“二哥的话……他之前给我上奏说,想安心当一个闲人,但我肯定是不答应的,所以我准备让他跟着姑母,先掌控住国库和内库。”
李承宗说着,看向老二笑道:“至于以后干什么,我暂时还没想到,不过二哥你放心,只要你不再做出违法的勾当,尽心为国,我保你荣华富贵一生。”
在李承宗回京那天,便说过让他们兄弟几个给未来计划,计划是早早交上去了,但却没有后续,李承宗根本没有找他们聊,以至于李承泽近来几日一直提心吊胆的。
现在听李承宗现在这么说,他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行礼道:“多谢陛下。”
“二哥,你我兄弟不用如此多礼,按往常那般来就行了。”
李承泽摇头,躬身道:“陛下,礼不可废!”
“随你吧!”
既然选择坐上皇位,总是要失去一些东西的。
对于老二的态度,李承宗没有强求,却也无声叹了口气,谭厚对老太太说道:“对于大哥、二哥和小弟的安排,暂且是如此,至于李承乾……我会让人给他安排活计,只要他老实认真工作,我保证有足够的钱财娶妻纳妾、多生子嗣。”
老太太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眼前几个孙子,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一个人。
也是她的亲孙子,范闲——范安之。
一开始就有消息来报,是范闲刺杀先帝,虽然言之凿凿,但老太太那会儿其实不怎么相信。
后来范闲进宫,主动把玉玺和庆帝的遗诏拿出来,她就更不相信了。
结果今日朝堂上,李承宗又宣布范闲和太子勾结北齐东夷人刺驾,让老太太心思又起了变化。
“陛下,安之真做了谋逆之举?”
李承宗没想到老太太会问到范闲,不禁愣了愣,而后点了点头,没说话。
一阵死寂一般的沉默过后,老太太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是因为那个姓叶的女人?”
“应该是。”
老太太缓缓闭上眼睛,神情十分复杂,过了好一阵才睁开眼睛,张了张嘴,想说话到底没能说出口,索性直接换了一个话题。
“怎么想到用李云睿?”
“没办法啊,户部没有合适的人选,而姑母掌控了多年的内库,在钱财方面算是行家,再加上她和范闲是死对头,肯定了解范闲的情况,是最合适重新收拢内库财权的人,只能让姑母先干着了。”
至于利用李云睿提升女子地位,李承宗没有提及,毕竟这种事老太太是不可能答应的,即便老太太也是女人。
“她和……算了,陛下既然已有打算,哀家便不干涉了,不过你姑母心思不少,你自己要当小心些。”想到李云睿和太子之间的烂事不宜说出来,老太太即时改了口。
“孙儿知道。”
“对了,你母妃没反对?”老太太好奇道。
“反对啊,不过我劝住了。”李承宗笑道。
就他娘和李云睿的关系,怎么可能不反对他用李云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说歹说劝了两三天,嘴都说干了,才把他母亲给劝服。
老太太点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外,转而看向李承泽,展露了一国太皇太后的冷漠。
“看好你姑母,若是发现她有任何异动,可先斩后奏!”
“臣明白。”
李承泽也知道李承宗其实是不放心李云睿,才把自己派到李云睿身边。
说是辅助李云睿收拢财权,是真的,但溶蚀也是为了监视李云睿。
监视,肯定是要监视的。
至于太后说的先斩后奏,还是算了吧。
真要这么干了,即便李承宗心胸再怎么宽广,恐怕也会有一个疙瘩。
最后就是老太太最关心,也是最担忧的一个问题。
“皇帝,你要对东西南三线开战,哀家不反对,但北齐那边,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北齐趁我庆国三线开战,派大军南下怎么办?”
“北齐小皇帝不敢的。”李承宗无比肯定的说道。
老太太摇头,表示反对:“作为一国之君,北齐小皇帝的胆子绝不会小,他若是胆小,也不可能在北齐皇位上坐那么多年。”
这点李承宗倒是很认同,点了点头,笑道:“那按您的意思,如何应对北齐?”
“皇帝,你这是考较哀家?”
老太太笑了笑,若有所思的看向殿门之外,过了好一会才收回目光,有些不确定道:“你把宗族宗老们叫来京都,是打算让他们去北境防御?”
李承宗摇头:“他们可是我李氏皇族的底牌,孙儿岂会用在这种事上,这些宗老们,孙儿有其他的安排。”
“那你如何防御北齐大军南下?”
老太太如此问道,对于李承宗怎样安排宗老们的事,丝毫没有任何探究的意思。
“我从头到尾都没想过防着北齐,因为我给北齐小皇帝去了一封信……”
(本章完)
今年的秋雨来的突然,去的也突兀,当新帝登基的第一次朝会散朝时,蒙蒙秋雨就这样停了下来,天上的乌云被吹拂开来,露出了极高极淡极清远的天空,一束阳光洒落在皇宫琉璃金瓦之上,泛着淡淡的光晕,仿佛在预示着庆国光明的未来一般。
除了街巷里和青砖里的雨水湿意,一切都恢复了正常,京都城又变成了那个热闹繁华的城市,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讨论最多的却不是曾经的三殿下登基称帝,而是今日朝堂上的两件大事。
一个是范闲和太子勾结北齐东夷刺杀先帝。
第二个则是新帝开启国战。
此前便有消息传出来,说小范大人乃是大东山刺驾背后的凶手,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信,后来这个消息被证实是假的,小范大人并未刺驾,坊间百姓和朝堂官员便认定了这个事实,结果谁都没想到,三皇子登基后,又推翻了之前的结论,不仅有小范大人,还有太子殿下。
范家已经空荡荡的了,可见小范大人是真的畏罪潜逃了,跑路去了遥远的异国。
倒是太子殿下,实在是让很多百姓没有想到,所以很多坊间百姓其实认为,推出太子李承乾是新君为了让登基显得名正言顺。
当然,这种话没人敢直接说出来,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所以相较于刺驾真凶这件事,大家讨论更多的还是开启国战一事。
庆国人不惧战,好似骨子里都带着好战基因,但东、西、南三线同时开战,这是京都百姓没想到的事情,所以不免有些担忧。
倒不是担忧东、西、南三线战争,毕竟东、西、南三线的那些国家都是实力弱小的小国,除非能够完全联合在一起,才能对庆国的大军造成一定麻烦,但国与国之间又怎么可能真正做到完全联合在一起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东边各个小国是以东夷城为首的,但东夷城也只是代表而已,从未将他们完全联合在一起。
连有着大宗师的东夷城都办不到,南边的南诏国自然更不可能办到。
至于西方的西胡和北蛮人部落,前不久才被归京的陛下打残了,更构不成威胁了。
所以,京都百姓所担忧的是北方的齐国。
北齐作为这片大陆上第二强的国家,虽然在军力上不如庆国,但依旧能给庆国带来极大的威胁。
可咱们这位新帝对北齐的操作却让人很迷惑。
竟然把戍边的叶家定州军调了回来,让整个北方边境完全处于了毫无防守的状态。
一旦北齐趁机南下,根本无力阻挡。
坊间百姓自然很担忧,别说他们担忧,就连太后也很担忧。
这不散了朝,开宗祠将李承乾除宗籍之后,便把李承宗叫去了含光殿。
除了李承宗和侯公公之外,还有三位皇子,以及已经被贬为庶人的李承乾也跟着。
“陛下。”
见到洪竹行礼,李承宗点了点头,笑道:“怎么样,在含光殿过得还行吧?”
“劳陛下惦念,挺好的。”
“我离京之后,范闲有没有找过你?”
“找过两次。”
洪竹看了眼穿着粗布麻衣的李承乾,张了张嘴,最终还是说道:“去年冬日,范闲离京前,让我找机会揭发太子与长公主密事,陛下回京之前,让我打探过一次太后的行动,除此之外,范闲没有启用过我这颗暗子。”
“范闲还挺谨慎。”
李承宗淡淡一笑:“事情差不多了,以后就去御书房听用吧,没事多请教请教侯公公。”
“谢陛下!”
洪竹躬身行礼,起身后又对侯公公行礼道:“往后还请侯公公多多提点。”
“小洪公公客气,不敢当。”
侯公公表面不动声色,心头却是震颤不已。
作为先帝的贴身太监,他能了解到的东西远比其他人要多得多。
他一直都知道洪竹是先帝安插在东宫的人,却不想洪竹背后还有范闲,更没想到洪竹背后真正的主子竟然是三皇子李承宗。
这一刻,侯公公突然觉得太子败的不冤,他自己似乎也该退休了。
想到此,侯公公行礼道:“陛下,老奴如今年迈……”
话没有说完,李承宗便打断道:“我前脚让你指点洪竹,你后脚就要告老,侯公公,你这是不给我面子?”
此话一出,侯公公直接吓得跪了下来,冷汗直冒。
“老奴不敢!”
李承宗将其扶起来,笑道:“侯公公,你我也是老熟人了,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了解?我和老头子不一样,要不然我也不会放过范闲和李承乾他们,放宽心,你是宫里的老人,朕会让你荣归的。”
“多谢陛下。”侯公公颤颤巍巍道。
李承宗无语了,“不是,我有那么可怕吗,安心在宫里待着吧,我知道你在宫外根本没有后辈,出了宫也是孤伶伶一个人,还不如在宫里陪我聊聊天,死后陪葬皇陵,至于是跟我葬在一起,还是跟老头子葬在一起,到时候你自己决定。至于洪竹……你不用担心,他是我给景修培养的太监首领,我都给你交底了,现在能安心了吧?”
“老奴何德何能啊!”侯公公现在不仅安心,还很感动,完全没想到自己的身后事,这位三殿下都已经考虑过了,更没想到自己竟然有陪葬皇陵的殊荣。
“我现在是皇帝,我说你有你就有。”
李承宗笑着拍了拍侯公公的肩膀,带着一行人走进了含光殿。
只见一群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围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儿评头论足,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小家伙也不认生,听老头儿们说喊什么,就规规矩矩的行礼叫着,叔公太叔公之类的。
见到李承宗进来,小家伙闪身离开一群老家伙,喊道:“父王。”
小家伙身后跟着一只雪白的狐狸,同时也嘤嘤叫唤了两声。
李承宗点头,问道:“妹妹呢?”
“她跟母妃和奶奶在一起。”
李承宗嗯了一声,蹲下身子低声道:“那群叔公身上可有不少的好东西,你懂我的意思吧?”
“明白。”李景修笑道,笑得犹如一只小狐狸一般。
“去玩吧。”
打发走儿子,李承宗进了内殿。
殿内除了老太太之外,还有几位族叔公,以及带着泪痕的皇后娘娘。
打过招呼,几位族叔公便很有眼色的主动告辞离开了,随后洪四庠也带着殿中伺候的宫人走了。
殿内没有外人,太后冷冷地扫了眼李承乾,不满道:“你怎么把他也带来了?”
“孙儿不是想着他马上要离宫了么,让他来见您一面。”
在老太太心目中,李承乾是仅次于李承宗的,如果不是知道李承宗还活着,她会强力支持李承乾上位。
但就是排在她心中第二个位置的李承乾,竟然谋划杀了她儿子。
可以说,之前爱有多深,现在就有多恨。
老太太现在一点也不想看到李承乾,寒声道:“没什么好见的,让他滚!”
“姑母!”皇后凄苦的喊道。“陛下仁厚,没有杀他,你还想怎样?”
皇后沉默了。
谋逆这种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诛九族的大罪,李承乾乃皇族,虽然不至于诛九族,但也应该斩首示众。
新帝能放过她儿子,的确是非常仁厚了,她实在不该要求太多。
更别说新帝不仅饶了她儿子一命,还保留了她皇后……不对,现在应该是太后,开先河的弄出了一个两宫太后,让她和秦瑜都成了太后。
“你们母子俩下去吧。”
老太太摆摆手,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叹道:“以后多生些孩子,如果可以的话,过继一个到你母族。”
李承乾跪地,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孙儿记下了,皇祖母您保重!”
母子俩走了。
自此,太子李承乾正式落幕。
老太太没有再看一眼,看着李承宗几兄弟道:“你怎么安排他们的?”
“大哥想镇守边关,我准备让他去东边,灭掉东夷城及其周边各国,小四还是跟着弘成弄书局,过不久我会将书局改为报社,发行报纸。”
因为叶轻眉的关系,庆国很早就有报纸,只是报纸发行的很少,而且只送到州府和官员手中,民间百姓根本不知道有报纸这个东西。
所以李承宗之前创办书局,其实就是为了将书局改成报社,让百姓都能知道朝堂做出的重大国策。
为什么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京都百姓能很快知道,就是因为京都城的书局卖出了报纸。
“二哥的话……他之前给我上奏说,想安心当一个闲人,但我肯定是不答应的,所以我准备让他跟着姑母,先掌控住国库和内库。”
李承宗说着,看向老二笑道:“至于以后干什么,我暂时还没想到,不过二哥你放心,只要你不再做出违法的勾当,尽心为国,我保你荣华富贵一生。”
在李承宗回京那天,便说过让他们兄弟几个给未来计划,计划是早早交上去了,但却没有后续,李承宗根本没有找他们聊,以至于李承泽近来几日一直提心吊胆的。
现在听李承宗现在这么说,他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行礼道:“多谢陛下。”
“二哥,你我兄弟不用如此多礼,按往常那般来就行了。”
李承泽摇头,躬身道:“陛下,礼不可废!”
“随你吧!”
既然选择坐上皇位,总是要失去一些东西的。
对于老二的态度,李承宗没有强求,却也无声叹了口气,谭厚对老太太说道:“对于大哥、二哥和小弟的安排,暂且是如此,至于李承乾……我会让人给他安排活计,只要他老实认真工作,我保证有足够的钱财娶妻纳妾、多生子嗣。”
老太太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眼前几个孙子,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一个人。
也是她的亲孙子,范闲——范安之。
一开始就有消息来报,是范闲刺杀先帝,虽然言之凿凿,但老太太那会儿其实不怎么相信。
后来范闲进宫,主动把玉玺和庆帝的遗诏拿出来,她就更不相信了。
结果今日朝堂上,李承宗又宣布范闲和太子勾结北齐东夷人刺驾,让老太太心思又起了变化。
“陛下,安之真做了谋逆之举?”
李承宗没想到老太太会问到范闲,不禁愣了愣,而后点了点头,没说话。
一阵死寂一般的沉默过后,老太太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是因为那个姓叶的女人?”
“应该是。”
老太太缓缓闭上眼睛,神情十分复杂,过了好一阵才睁开眼睛,张了张嘴,想说话到底没能说出口,索性直接换了一个话题。
“怎么想到用李云睿?”
“没办法啊,户部没有合适的人选,而姑母掌控了多年的内库,在钱财方面算是行家,再加上她和范闲是死对头,肯定了解范闲的情况,是最合适重新收拢内库财权的人,只能让姑母先干着了。”
至于利用李云睿提升女子地位,李承宗没有提及,毕竟这种事老太太是不可能答应的,即便老太太也是女人。
“她和……算了,陛下既然已有打算,哀家便不干涉了,不过你姑母心思不少,你自己要当小心些。”想到李云睿和太子之间的烂事不宜说出来,老太太即时改了口。
“孙儿知道。”
“对了,你母妃没反对?”老太太好奇道。
“反对啊,不过我劝住了。”李承宗笑道。
就他娘和李云睿的关系,怎么可能不反对他用李云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说歹说劝了两三天,嘴都说干了,才把他母亲给劝服。
老太太点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外,转而看向李承泽,展露了一国太皇太后的冷漠。
“看好你姑母,若是发现她有任何异动,可先斩后奏!”
“臣明白。”
李承泽也知道李承宗其实是不放心李云睿,才把自己派到李云睿身边。
说是辅助李云睿收拢财权,是真的,但溶蚀也是为了监视李云睿。
监视,肯定是要监视的。
至于太后说的先斩后奏,还是算了吧。
真要这么干了,即便李承宗心胸再怎么宽广,恐怕也会有一个疙瘩。
最后就是老太太最关心,也是最担忧的一个问题。
“皇帝,你要对东西南三线开战,哀家不反对,但北齐那边,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北齐趁我庆国三线开战,派大军南下怎么办?”
“北齐小皇帝不敢的。”李承宗无比肯定的说道。
老太太摇头,表示反对:“作为一国之君,北齐小皇帝的胆子绝不会小,他若是胆小,也不可能在北齐皇位上坐那么多年。”
这点李承宗倒是很认同,点了点头,笑道:“那按您的意思,如何应对北齐?”
“皇帝,你这是考较哀家?”
老太太笑了笑,若有所思的看向殿门之外,过了好一会才收回目光,有些不确定道:“你把宗族宗老们叫来京都,是打算让他们去北境防御?”
李承宗摇头:“他们可是我李氏皇族的底牌,孙儿岂会用在这种事上,这些宗老们,孙儿有其他的安排。”
“那你如何防御北齐大军南下?”
老太太如此问道,对于李承宗怎样安排宗老们的事,丝毫没有任何探究的意思。
“我从头到尾都没想过防着北齐,因为我给北齐小皇帝去了一封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