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自卒为吏
第141章 自卒为吏
而军功爵制的晋升难度,前面几级不难,可越往后越难,强如白起,从“左更”到“彻侯”也用了十六年,一般的秦卒终其一生大概也很难突破“大夫”这一级。
然而,秦王施行的使秦卒为吏政策,给了他们一条另外的晋升之路,只要他们能将地方治理好,达到秦王的考评标准,便可晋升。
相比于在战场上拿命相搏的军功爵制,可谓舒服多了,至少在许多秦卒心里是这般想的。
他们如今自觉是胜利者,心态自然更为自信,那六国之地,不过是群手下败将,焉能治理不好?
秦卒们还想到了一件事,现在天下一统,必将进入安稳的发展阶段,不会再有大的仗打,即使想靠军功晋升,以后也很难了!
要是错过了大王现今赐予的转为六国地方官吏的机会,那想再有一个合适的晋升之机,不知道要到何时。
秦卒们是没读多少书,没太多文化,但又不是傻,其中的优处缺点自会想得到:作为第一批从秦卒转化为六国地方官吏的人,他们必然能享受到后来者没有的一些待遇!
此时不抓住时机崛起,难道要磨磨蹭蹭,等日后悔之晚矣不成?
男子道:“更且,若能治理得好,还有机会更往上进,即使入咸阳为官也未尝不可。”
老翁点头道:“难怪大王要让你去县中报到,随县令、县丞进行那什子观政。只是……”
老翁担忧道:“且不说我等迁徙过去,能否适宜六国那些地方,便是大秦伐灭六国,六国之民定仇恨我等,我等若去,其等怕会危及我等啊。”
男子笑道:“父所言极是,然有从咸阳来的贵人同我等讲过,若哪一地方敢谋害我等性命,大王必会为我等报仇,谁害我等,便使其三族俱灭。”
“但那贵人也说过,我等不可欺辱当地之民,若因欺辱当地之民而受害,大王不仅不会为我等报仇,反而会将我等之名传于天下,为天下所耻。”
“那贵人还说不必过于担忧六国之民会仇恨我等,他们仇恨我等只是一时,也只是其中一小群人。”
在大秦的政策下,只要让六国之民感到有好处,感到比以前过得更好,自然会慢慢放下过往的仇恨。
大多数人都是想活下去的,总不能为了仇恨,连日子都不过了。
原来的大秦坏就坏在不仅让六国百姓感到过得不如以前好,还让老秦人也觉得统一天下前和统一天下后好像没差,那还忠于秦王,忠于大秦作甚?
赶紧的,毁灭吧!
男子又道:“且何事无险?比于在战场厮杀博取军功,此法已颇为安全,我去军中这大半年,身边同袍有十七人死去,伤残者更众。”
闻言,老翁点了点头,他也曾是名秦卒,他缺的那半条左腿就是在战场上丢掉的,因而非常能理解儿子话中所言。
老翁道:“你既已想好,便依你,此或为我家腾飞之机!”
男子忽想起一事,对女子道:“细君,且将我行囊取来,我有一物,你等定未见过。不仅你等,怕是天下间许多人也未见过。”
女子赶紧起身去取男子的行囊,老翁道:“莫非此物为大王赐下?”
男子点了点头,老翁和老媪都不由兴奋、好奇起来,儿子出息了啊,大王不仅赏赐了官职,还得到了大王赐物。
这时候的嬴政在老秦人心中的威望无与伦比,纵使历代秦王复活,和嬴政相比,恐怕也会逊之。
谁让六国是灭在嬴政这一朝,一统天下是在嬴政手里完成!
虽说没有历代秦王打基础,嬴政灭不了六国,统一不了天下,但绝大多数老秦人不会这么看,他们会认为主功在嬴政,
因为灭六国,统一天下,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功,而他们又是在嬴政带领下完成的,称赞承认嬴政之功,也是在称赞承认他们之功。
大王伟大,追随大王的我等自然也是不凡!老秦人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统一天下的主功固然是您秦王的,但没有我们为您征战,您也得不到天下,一统天下后,您吃肉吮骨,总该扣点好处给我们吧?
这时,只需给老秦人分润一点好处,便能得到老秦人死心塌地的效忠。
可惜原来历史上,嬴政不仅没这么干,反而给老秦人浇了一盆透心凉的冰水。
《孟子》有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于百姓也是如此,老秦人们巨大的期望化为失望,乃至怨恨。
没多久,女子取来了男子的行囊。
男子打开行囊,从中取出一个精致木盒,将之打开。
老翁、老媪、女子和幼童目光都探向盒中,想知道盒中究竟是何物。
只见一块似乎是布的东西放在盒中,但就算是块破麻布,若为大王所赐,那便是足以传家镇宅之宝。
唯有那幼童不懂,这不就是一块普通的布嘛,为何大父、大母他们都像看到了一件宝贝。
见儿子不懂,男子笑道:“此非布,据咸阳所来的贵人言,此物为‘纸’,天下间仅为大王所有。若不信,你等稍后可观之。”
男子将纸从盒中取出,将之展开,只见上面写满了字,男子朗声读了起来。
他并不认识很多字,但这上面的字,他都已经背熟,为的便是回家后读给家人。
上面是对他军功的评议赏赐,明确地说明了赏其多少亩田、多少宅,以及令其于所居之县观政,日后将到六国之地成为官吏。
听着男子读上面的话,老翁、老媪和女子皆面带喜色,这是大王亲自手书的赏赐?
其实,这张纸上的文字并非嬴政亲手所写,那么多秦卒的赏赐委任,要是让嬴政一个人来写,怕是写上一个月也写不完。
读完后,男子将这张纸小心翼翼地递给老翁:“父请观之,我初时也以为此物是布,亲自摸过后,方知不是。”
老翁同样小心翼翼地接过,看着上面那许多不认识的字,轻轻摸着纸的感觉。
会以纸作为赏赐之物,是某个大臣的主意:一是纸当今只有咸阳宫中有,世间稀缺,而缺则为奇,则为珍;
二是以竹简来给诸多秦卒写赏赐委任的命令,不仅需要用到大量的竹简,且携带也不方便。
嬴政觉得这位大臣提的意见很有道理,遂用此策,以纸赐予一众秦卒。
(本章完)
而军功爵制的晋升难度,前面几级不难,可越往后越难,强如白起,从“左更”到“彻侯”也用了十六年,一般的秦卒终其一生大概也很难突破“大夫”这一级。
然而,秦王施行的使秦卒为吏政策,给了他们一条另外的晋升之路,只要他们能将地方治理好,达到秦王的考评标准,便可晋升。
相比于在战场上拿命相搏的军功爵制,可谓舒服多了,至少在许多秦卒心里是这般想的。
他们如今自觉是胜利者,心态自然更为自信,那六国之地,不过是群手下败将,焉能治理不好?
秦卒们还想到了一件事,现在天下一统,必将进入安稳的发展阶段,不会再有大的仗打,即使想靠军功晋升,以后也很难了!
要是错过了大王现今赐予的转为六国地方官吏的机会,那想再有一个合适的晋升之机,不知道要到何时。
秦卒们是没读多少书,没太多文化,但又不是傻,其中的优处缺点自会想得到:作为第一批从秦卒转化为六国地方官吏的人,他们必然能享受到后来者没有的一些待遇!
此时不抓住时机崛起,难道要磨磨蹭蹭,等日后悔之晚矣不成?
男子道:“更且,若能治理得好,还有机会更往上进,即使入咸阳为官也未尝不可。”
老翁点头道:“难怪大王要让你去县中报到,随县令、县丞进行那什子观政。只是……”
老翁担忧道:“且不说我等迁徙过去,能否适宜六国那些地方,便是大秦伐灭六国,六国之民定仇恨我等,我等若去,其等怕会危及我等啊。”
男子笑道:“父所言极是,然有从咸阳来的贵人同我等讲过,若哪一地方敢谋害我等性命,大王必会为我等报仇,谁害我等,便使其三族俱灭。”
“但那贵人也说过,我等不可欺辱当地之民,若因欺辱当地之民而受害,大王不仅不会为我等报仇,反而会将我等之名传于天下,为天下所耻。”
“那贵人还说不必过于担忧六国之民会仇恨我等,他们仇恨我等只是一时,也只是其中一小群人。”
在大秦的政策下,只要让六国之民感到有好处,感到比以前过得更好,自然会慢慢放下过往的仇恨。
大多数人都是想活下去的,总不能为了仇恨,连日子都不过了。
原来的大秦坏就坏在不仅让六国百姓感到过得不如以前好,还让老秦人也觉得统一天下前和统一天下后好像没差,那还忠于秦王,忠于大秦作甚?
赶紧的,毁灭吧!
男子又道:“且何事无险?比于在战场厮杀博取军功,此法已颇为安全,我去军中这大半年,身边同袍有十七人死去,伤残者更众。”
闻言,老翁点了点头,他也曾是名秦卒,他缺的那半条左腿就是在战场上丢掉的,因而非常能理解儿子话中所言。
老翁道:“你既已想好,便依你,此或为我家腾飞之机!”
男子忽想起一事,对女子道:“细君,且将我行囊取来,我有一物,你等定未见过。不仅你等,怕是天下间许多人也未见过。”
女子赶紧起身去取男子的行囊,老翁道:“莫非此物为大王赐下?”
男子点了点头,老翁和老媪都不由兴奋、好奇起来,儿子出息了啊,大王不仅赏赐了官职,还得到了大王赐物。
这时候的嬴政在老秦人心中的威望无与伦比,纵使历代秦王复活,和嬴政相比,恐怕也会逊之。
谁让六国是灭在嬴政这一朝,一统天下是在嬴政手里完成!
虽说没有历代秦王打基础,嬴政灭不了六国,统一不了天下,但绝大多数老秦人不会这么看,他们会认为主功在嬴政,
因为灭六国,统一天下,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功,而他们又是在嬴政带领下完成的,称赞承认嬴政之功,也是在称赞承认他们之功。
大王伟大,追随大王的我等自然也是不凡!老秦人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统一天下的主功固然是您秦王的,但没有我们为您征战,您也得不到天下,一统天下后,您吃肉吮骨,总该扣点好处给我们吧?
这时,只需给老秦人分润一点好处,便能得到老秦人死心塌地的效忠。
可惜原来历史上,嬴政不仅没这么干,反而给老秦人浇了一盆透心凉的冰水。
《孟子》有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于百姓也是如此,老秦人们巨大的期望化为失望,乃至怨恨。
没多久,女子取来了男子的行囊。
男子打开行囊,从中取出一个精致木盒,将之打开。
老翁、老媪、女子和幼童目光都探向盒中,想知道盒中究竟是何物。
只见一块似乎是布的东西放在盒中,但就算是块破麻布,若为大王所赐,那便是足以传家镇宅之宝。
唯有那幼童不懂,这不就是一块普通的布嘛,为何大父、大母他们都像看到了一件宝贝。
见儿子不懂,男子笑道:“此非布,据咸阳所来的贵人言,此物为‘纸’,天下间仅为大王所有。若不信,你等稍后可观之。”
男子将纸从盒中取出,将之展开,只见上面写满了字,男子朗声读了起来。
他并不认识很多字,但这上面的字,他都已经背熟,为的便是回家后读给家人。
上面是对他军功的评议赏赐,明确地说明了赏其多少亩田、多少宅,以及令其于所居之县观政,日后将到六国之地成为官吏。
听着男子读上面的话,老翁、老媪和女子皆面带喜色,这是大王亲自手书的赏赐?
其实,这张纸上的文字并非嬴政亲手所写,那么多秦卒的赏赐委任,要是让嬴政一个人来写,怕是写上一个月也写不完。
读完后,男子将这张纸小心翼翼地递给老翁:“父请观之,我初时也以为此物是布,亲自摸过后,方知不是。”
老翁同样小心翼翼地接过,看着上面那许多不认识的字,轻轻摸着纸的感觉。
会以纸作为赏赐之物,是某个大臣的主意:一是纸当今只有咸阳宫中有,世间稀缺,而缺则为奇,则为珍;
二是以竹简来给诸多秦卒写赏赐委任的命令,不仅需要用到大量的竹简,且携带也不方便。
嬴政觉得这位大臣提的意见很有道理,遂用此策,以纸赐予一众秦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