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帮亲不帮理
登闻鼓的设立,当然有一定正面意义,不过想通过登闻鼓上达天听,也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随便来这里告御状。
如果不符合条件还来乱敲登闻鼓,反而会遭到严厉处罚。
比如说婚姻、田土、打架等民事案子,登闻鼓这里是不受理的。
又比如原始案件只有在州县衙门不予受理后,才允许在登闻鼓告状。
刚才林大官人特意多跑一圈,到城北宛平县县衙告状,并被县衙拒绝受理,就是为了满足这个条件。
在登闻鼓递状后,按照如今的制度,案情要在第二天早晨送到皇帝面前,然后一般再交由都察院办理。
敲完鼓,递上亲笔写的状子后,林大官人就回到了王家去,然后不出来了。
结果今天整个京师官场都炸锅了,很多官员不远数里,亲自跑到都察院大门外看景。
一般的热闹,可能会引起数百百姓扎堆围观,但今天在都察院大门外,却是数百官员扎堆,上朝都没这么积极的。
左都御史辛自修当众揪着巡捕营都督李如松的胸襟,破口大骂。
李如松连连解释道:“那林泰来已经逃窜进了户部王少司徒府中,按照规矩,没有圣旨,我们也不好闯进去拿人!”
第二天是经筵之日,但比起上课,万历皇帝宁愿听大臣奏事。
万历皇帝早晨到了文华殿,又坐上宝座后,向殿内扫了一眼,感觉今日上文华殿的大臣人数略多于往常。
一般文华殿御前奏对,内阁、部院、都督府等核心大臣是固定要在场的,其他大臣多是有事时才来。
从今天人数可以看出,应该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而且多出来的人以言官居多。
对此万历皇帝只想道,但愿这帮人不是为了表演犯颜进谏来的。
左都御史辛自修上前奏道:“都察院奉旨巡视武试考场,昨日召唤勘问相关人员。
却有人公然拒捕,在都察院内殴打数十禁卒,破门逃窜,实属骇人听闻!”
从语气就能听出,辛总宪是多么愤怒,如果不是顾忌到君前失仪之罪,只怕已经开始骂街了。
“嘿嘿!”突然从宝座上传来一声忍俊不禁的轻笑。
辛总宪:“.”
作为从小就受过专业训练的皇帝,一般都可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除非忍不住。
没想到号称马蜂窝的都察院,居然被人以这种方式捅了马蜂窝。
看到情绪管理快失控的左都御史,万历皇帝赶紧又往回找补:“朕只是想到,此人必为林泰来?”
辛总宪感觉自己说不出话了,闷声道:“掌道御史方万山奉旨巡视考场并勘查林泰来不法之事,可由方万山奏报。”
近些年流行这种政斗模式,大佬经常不直接讲话,让己方御史言官负责开炮。当然水无常形,情况不一而足。
方御史从后面出来,奏道:“臣奉旨查得,考场上林泰来受到偏袒,郑国泰遭遇不公
那林泰来穷凶极恶,动辄以武犯禁,屡屡肆意施虐,到处败坏纲纪,至今仍逍遥法外。”
有点经验的大臣都能听出,方御史故意强调郑国泰,绝对是存了小心思的,想要借此引导皇帝的情绪。
方御史并不在乎被别人看出来,主打的就是一个诱导皇帝“帮亲不帮理”。
再说现在郑国泰没有什么恶行,站在公正立场上帮郑国泰说几句话,也不会引发什么舆情反噬。
听到“逍遥法外”这个词,万历皇帝反问道:“为何不拿人?”
方御史大喜,等得就是这句,迅速奏道:“林泰来藏身于户部左侍郎兼总督太仓王之垣家中,并受其包庇。
先前巡捕营都督李如松两次上门索人,王之垣皆拒绝交人。”
万历皇帝却诧异的看向首辅,“林泰来不是申先生的门客么?”
申时行奏道:“林泰来为了王家女子,已经离开申家。”
万历皇帝无语,贵圈真乱,又对兵部尚书张佳胤问道:“御史奏称郑国泰遭遇不公,主持武试的兵部如何看?”
张佳胤也生气了,如果天子最后听从了都察院奏报,宸断考场不公,那他这个名义主考官就要为此担责!
你们这帮清流势力想争夺户部尚书位置,借着林泰来去弄王之垣,这可以理解,但拖他张佳胤下水是几个意思?
难道还想搂草打兔子,再顺便争回一个兵部尚书?
胃口这么大,也不怕吃撑了!
故而张佳胤怒气冲冲的说:“一个外来御史仅凭主观猜疑,就妄加直接干涉考试,指点考官如何评等,匪夷所思!
难道文科考场上,一个御史就能闯进贡院,直接指示主考官应该如何判卷?”
方御史也很无奈,其实他本心并没有针对张佳胤的意思。
但为了收拾林泰来,并利用郑国泰引导天子情绪,不得不搬出“郑国泰被考场不公”的说法。
又对天子解释道:“考场不公之说,并非由臣无事生非,而是有考生和参赞评定的教头一起鼓噪,臣不得不查。
目前林泰来罪行明确,影响极其恶劣!理当快刀斩乱麻,以雷霆之势拿问,迅速平息武试风波!”
如果由天子亲自下旨拿人,那就是由锦衣卫官校出动,把钦犯下“诏狱”了。
除非想造反,在大明没人敢公然反抗,林泰来也不行!
在朝堂上,林泰来就认识两个大佬,王之垣还在家里闭门谢客,只有首辅申时行站在这里。
此时众人都下意识的看向申首辅,按道理说,申首辅应该出来求情。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申首辅眼观鼻鼻观心,宛如雕塑一言不发。
众人第一反应就是,林泰来真的成为首辅弃子了?
林泰来制造的麻烦实在太多,首辅忍无可忍了?
在君臣奏对时,格局是这样的,天子左手边最近的文臣是内阁大学士,天子右手边最近的武臣是锦衣卫官。
这时候,锦衣卫官里却有人站了出来,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语气奏道:“林泰来昨日敲登闻鼓鸣冤。”
本来登闻鼓状子这种破事,一般都是放到君臣朝会的最后再说的。
但今天都察院上来就咬林泰来,看这形势,再不出来奏报林泰来击登闻鼓的事情,那就要影响皇帝的判断了。
按照制度,登闻鼓鸣冤的内容,皇帝是要知道的。此时听到林泰来击鼓鸣冤,就让锦衣卫官念状文了。
任何时候,判案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原告和被告双方的陈诉都要听一下。
锦衣卫官捧着林泰来递交的状子,面无表情的读起来:
“臣林泰来泣血上告,臣本布衣,躬耕于姑苏,苟全.啊不,生长在皇恩下,沐浴在春风里。”
众人只能说,这两句话有点意思,但不像是十九岁的少年人能写出来的,难道是找了状师代笔的?
锦衣卫官继续念着道:“十八年来习得文武艺,欲以此上可报效国家,下可光宗耀祖。
近日赶赴京参加武试,却不料与国舅同场竞技,顿生无数波澜。”
听到这里,不少大臣轻蔑的笑了笑,这林泰来真是个外行。
在民间的说法里,确实经常称呼妃子的兄弟为国舅,同时大家在口头称呼上,也确实经常把国舅作为妃子兄弟的敬称。
但那都是私下里的叫法,并不符合官方礼法。只有皇后和太后的兄弟,才是官方认可的国舅。
在正式的文书上,用“国舅”来称呼贵妃的兄长,实在是不登大雅之堂。
如果林泰来是一个官员,这个状文又是一封正式奏疏,就凭这个称呼,林泰来就要被处罚。
不是开玩笑,给皇帝的奏疏里如果出现失误,真会被处罚,最严重的能导致罢官。
锦衣卫官不管其他,只充当读状文的工具人:
“臣与国舅争夺第一,三场情况十分焦灼,相持不下时,不想国舅深孚众望,都察院御史挺身而出,力撑国舅夺魁。”
状文中这一口一个国舅,充满了土鳖气息,实在让大家无语,但也只能先听着了。
要不怎么有人说,外行写的东西在内行眼里都是毒点。
不过万历皇帝和大臣们的想法有点不同,这一口一个国舅,引得皇帝有点神思飘渺起来。
锦衣卫官还在念着:“臣本江南一小民,八代为贫农,家徒有四壁尔。
如今先遇到国舅争锋,后遇到都察院打压,何曾见到过如此世面,内心战战兢兢,终日惶恐不安。
彻夜焦虑,难以入眠,辗转反侧后,常有胡思乱想。
在臣想来,都察院大概认为,国舅身为皇亲,至今无官无职,十分可怜,本该有所加封。”
众人只感到,这字里行间充满了没见识的小农气息,就像是“皇帝金斧头”这样的猜想。
稍微有点人生经验的,都不会以为,都察院是因为可怜国舅无官无职,所以才会帮国舅去争夺武试第一吧?
你林泰来是来活跃气氛的吗?你所有天赋全都点在肌肉上了吗?
如果不是站在文华殿里,早就捧腹大笑了!
只有申首辅低下了头,紧紧咬着牙,脸皮不停的抽动,仿佛在拼命控制着什么情绪。
大部分人直到今天,并不知道到底是谁操纵申首辅秒杀了李植等红人党,重创了东厂提督。
锦衣卫官已经快读到了最后:“面对都察院和国舅,朝堂上下无人为臣分辨,除去一身勇武,臣实在无可凭仗,深感孤苦无依。
又因为心内实在不甘缚于他人之手,也不甘心名次屈居国舅之下,唯有将自己交予陛下处分!
臣叩请,陛下万万不可听从都察院御史之心意,随意加封国舅,堵塞天下武人进身之阶!
如若陛下不欲因私废公,可否给臣一个与国舅面对面比武的机会,以此定夺武试第一?”
听完了状文,大部分人感觉就是幼稚可笑。
还面对面比武争夺第一?伱当这是小说话本里打擂台呢?
这时候,宝座上的万历皇帝叹道:“此乃赤子之心也!”
众人:“???”
皇帝到底什么脑回路?谁懂啊?
有一些酝酿了几个月的想法,万历皇帝感觉现在终于能借机说出来了,感谢林泰来状文的引导!
然后皇帝对辛自修和方万山说:“都察院维护郑国泰的心意,朕已经知道了,确实应该有所加封。”
辛自修和方万山面面相觑,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
万历皇帝沉吟了片刻后,开口道:“后宫郑氏广育有功,贤良淑德,多有善行,当加为皇贵妃。
郑氏之父加为都督同知,兄长郑国泰封为指挥使。”
卧槽!大臣齐齐失色!
皇帝的话宛如一声惊天响雷,在文华殿里炸响!
能站在这里的人,谁不懂礼法?
候选太子皇长子的母亲只是个普通妃子而已,皇三子的母亲郑氏却能超越两级,成为皇贵妃?
这样封赏绝对是纲常颠倒,但皇帝又不是不通世事的糊涂蛋!
所以皇帝的居心昭然若揭,就是无视皇长子,想把皇三子扶植为太子!
这同样是极其违逆礼法的行为,不可接受!
小孩子都知道,立长不立幼,长子应该是继承家业的人物!
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大臣们还在震撼中,万历皇帝又对方万山说:
“亏得尔等言官提醒了朕,对郑家恩泽不足。”
方御史立刻汗如雨下,他知道,自己只要敢说一句赞同的话,立刻就会千夫所指、原地爆炸!
礼教这两个字,在政治中重如千钧,绝对不是可以说笑的!
大臣们回过神来后,立刻就明白了,皇帝这是在装傻!
皇帝听了林泰来的奏疏后,就开始装傻!
“陛下!万万不可如此封赏!”方万山跪下叫道:“郑氏怎可僭居皇长子生母之上?如欲加封郑氏,请先加封皇长子生母!”
万历皇帝瞬间就变了脸色,有点冰冷起来,然后转向了左都御史辛自修:“你以为如何?”
辛自修深吸了一口气,答道:“臣以为不可擅封郑氏,以免纲纪紊乱。”
“很好。”万历皇帝淡淡的说:“尔等说什么为郑国泰鸣不平,原来都是伪君子。”
继贼道三痴、水叶子之后,七月新番走了,哎,难道写历史小说也是高危职业?
(本章完)
登闻鼓的设立,当然有一定正面意义,不过想通过登闻鼓上达天听,也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随便来这里告御状。
如果不符合条件还来乱敲登闻鼓,反而会遭到严厉处罚。
比如说婚姻、田土、打架等民事案子,登闻鼓这里是不受理的。
又比如原始案件只有在州县衙门不予受理后,才允许在登闻鼓告状。
刚才林大官人特意多跑一圈,到城北宛平县县衙告状,并被县衙拒绝受理,就是为了满足这个条件。
在登闻鼓递状后,按照如今的制度,案情要在第二天早晨送到皇帝面前,然后一般再交由都察院办理。
敲完鼓,递上亲笔写的状子后,林大官人就回到了王家去,然后不出来了。
结果今天整个京师官场都炸锅了,很多官员不远数里,亲自跑到都察院大门外看景。
一般的热闹,可能会引起数百百姓扎堆围观,但今天在都察院大门外,却是数百官员扎堆,上朝都没这么积极的。
左都御史辛自修当众揪着巡捕营都督李如松的胸襟,破口大骂。
李如松连连解释道:“那林泰来已经逃窜进了户部王少司徒府中,按照规矩,没有圣旨,我们也不好闯进去拿人!”
第二天是经筵之日,但比起上课,万历皇帝宁愿听大臣奏事。
万历皇帝早晨到了文华殿,又坐上宝座后,向殿内扫了一眼,感觉今日上文华殿的大臣人数略多于往常。
一般文华殿御前奏对,内阁、部院、都督府等核心大臣是固定要在场的,其他大臣多是有事时才来。
从今天人数可以看出,应该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而且多出来的人以言官居多。
对此万历皇帝只想道,但愿这帮人不是为了表演犯颜进谏来的。
左都御史辛自修上前奏道:“都察院奉旨巡视武试考场,昨日召唤勘问相关人员。
却有人公然拒捕,在都察院内殴打数十禁卒,破门逃窜,实属骇人听闻!”
从语气就能听出,辛总宪是多么愤怒,如果不是顾忌到君前失仪之罪,只怕已经开始骂街了。
“嘿嘿!”突然从宝座上传来一声忍俊不禁的轻笑。
辛总宪:“.”
作为从小就受过专业训练的皇帝,一般都可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除非忍不住。
没想到号称马蜂窝的都察院,居然被人以这种方式捅了马蜂窝。
看到情绪管理快失控的左都御史,万历皇帝赶紧又往回找补:“朕只是想到,此人必为林泰来?”
辛总宪感觉自己说不出话了,闷声道:“掌道御史方万山奉旨巡视考场并勘查林泰来不法之事,可由方万山奏报。”
近些年流行这种政斗模式,大佬经常不直接讲话,让己方御史言官负责开炮。当然水无常形,情况不一而足。
方御史从后面出来,奏道:“臣奉旨查得,考场上林泰来受到偏袒,郑国泰遭遇不公
那林泰来穷凶极恶,动辄以武犯禁,屡屡肆意施虐,到处败坏纲纪,至今仍逍遥法外。”
有点经验的大臣都能听出,方御史故意强调郑国泰,绝对是存了小心思的,想要借此引导皇帝的情绪。
方御史并不在乎被别人看出来,主打的就是一个诱导皇帝“帮亲不帮理”。
再说现在郑国泰没有什么恶行,站在公正立场上帮郑国泰说几句话,也不会引发什么舆情反噬。
听到“逍遥法外”这个词,万历皇帝反问道:“为何不拿人?”
方御史大喜,等得就是这句,迅速奏道:“林泰来藏身于户部左侍郎兼总督太仓王之垣家中,并受其包庇。
先前巡捕营都督李如松两次上门索人,王之垣皆拒绝交人。”
万历皇帝却诧异的看向首辅,“林泰来不是申先生的门客么?”
申时行奏道:“林泰来为了王家女子,已经离开申家。”
万历皇帝无语,贵圈真乱,又对兵部尚书张佳胤问道:“御史奏称郑国泰遭遇不公,主持武试的兵部如何看?”
张佳胤也生气了,如果天子最后听从了都察院奏报,宸断考场不公,那他这个名义主考官就要为此担责!
你们这帮清流势力想争夺户部尚书位置,借着林泰来去弄王之垣,这可以理解,但拖他张佳胤下水是几个意思?
难道还想搂草打兔子,再顺便争回一个兵部尚书?
胃口这么大,也不怕吃撑了!
故而张佳胤怒气冲冲的说:“一个外来御史仅凭主观猜疑,就妄加直接干涉考试,指点考官如何评等,匪夷所思!
难道文科考场上,一个御史就能闯进贡院,直接指示主考官应该如何判卷?”
方御史也很无奈,其实他本心并没有针对张佳胤的意思。
但为了收拾林泰来,并利用郑国泰引导天子情绪,不得不搬出“郑国泰被考场不公”的说法。
又对天子解释道:“考场不公之说,并非由臣无事生非,而是有考生和参赞评定的教头一起鼓噪,臣不得不查。
目前林泰来罪行明确,影响极其恶劣!理当快刀斩乱麻,以雷霆之势拿问,迅速平息武试风波!”
如果由天子亲自下旨拿人,那就是由锦衣卫官校出动,把钦犯下“诏狱”了。
除非想造反,在大明没人敢公然反抗,林泰来也不行!
在朝堂上,林泰来就认识两个大佬,王之垣还在家里闭门谢客,只有首辅申时行站在这里。
此时众人都下意识的看向申首辅,按道理说,申首辅应该出来求情。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申首辅眼观鼻鼻观心,宛如雕塑一言不发。
众人第一反应就是,林泰来真的成为首辅弃子了?
林泰来制造的麻烦实在太多,首辅忍无可忍了?
在君臣奏对时,格局是这样的,天子左手边最近的文臣是内阁大学士,天子右手边最近的武臣是锦衣卫官。
这时候,锦衣卫官里却有人站了出来,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语气奏道:“林泰来昨日敲登闻鼓鸣冤。”
本来登闻鼓状子这种破事,一般都是放到君臣朝会的最后再说的。
但今天都察院上来就咬林泰来,看这形势,再不出来奏报林泰来击登闻鼓的事情,那就要影响皇帝的判断了。
按照制度,登闻鼓鸣冤的内容,皇帝是要知道的。此时听到林泰来击鼓鸣冤,就让锦衣卫官念状文了。
任何时候,判案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原告和被告双方的陈诉都要听一下。
锦衣卫官捧着林泰来递交的状子,面无表情的读起来:
“臣林泰来泣血上告,臣本布衣,躬耕于姑苏,苟全.啊不,生长在皇恩下,沐浴在春风里。”
众人只能说,这两句话有点意思,但不像是十九岁的少年人能写出来的,难道是找了状师代笔的?
锦衣卫官继续念着道:“十八年来习得文武艺,欲以此上可报效国家,下可光宗耀祖。
近日赶赴京参加武试,却不料与国舅同场竞技,顿生无数波澜。”
听到这里,不少大臣轻蔑的笑了笑,这林泰来真是个外行。
在民间的说法里,确实经常称呼妃子的兄弟为国舅,同时大家在口头称呼上,也确实经常把国舅作为妃子兄弟的敬称。
但那都是私下里的叫法,并不符合官方礼法。只有皇后和太后的兄弟,才是官方认可的国舅。
在正式的文书上,用“国舅”来称呼贵妃的兄长,实在是不登大雅之堂。
如果林泰来是一个官员,这个状文又是一封正式奏疏,就凭这个称呼,林泰来就要被处罚。
不是开玩笑,给皇帝的奏疏里如果出现失误,真会被处罚,最严重的能导致罢官。
锦衣卫官不管其他,只充当读状文的工具人:
“臣与国舅争夺第一,三场情况十分焦灼,相持不下时,不想国舅深孚众望,都察院御史挺身而出,力撑国舅夺魁。”
状文中这一口一个国舅,充满了土鳖气息,实在让大家无语,但也只能先听着了。
要不怎么有人说,外行写的东西在内行眼里都是毒点。
不过万历皇帝和大臣们的想法有点不同,这一口一个国舅,引得皇帝有点神思飘渺起来。
锦衣卫官还在念着:“臣本江南一小民,八代为贫农,家徒有四壁尔。
如今先遇到国舅争锋,后遇到都察院打压,何曾见到过如此世面,内心战战兢兢,终日惶恐不安。
彻夜焦虑,难以入眠,辗转反侧后,常有胡思乱想。
在臣想来,都察院大概认为,国舅身为皇亲,至今无官无职,十分可怜,本该有所加封。”
众人只感到,这字里行间充满了没见识的小农气息,就像是“皇帝金斧头”这样的猜想。
稍微有点人生经验的,都不会以为,都察院是因为可怜国舅无官无职,所以才会帮国舅去争夺武试第一吧?
你林泰来是来活跃气氛的吗?你所有天赋全都点在肌肉上了吗?
如果不是站在文华殿里,早就捧腹大笑了!
只有申首辅低下了头,紧紧咬着牙,脸皮不停的抽动,仿佛在拼命控制着什么情绪。
大部分人直到今天,并不知道到底是谁操纵申首辅秒杀了李植等红人党,重创了东厂提督。
锦衣卫官已经快读到了最后:“面对都察院和国舅,朝堂上下无人为臣分辨,除去一身勇武,臣实在无可凭仗,深感孤苦无依。
又因为心内实在不甘缚于他人之手,也不甘心名次屈居国舅之下,唯有将自己交予陛下处分!
臣叩请,陛下万万不可听从都察院御史之心意,随意加封国舅,堵塞天下武人进身之阶!
如若陛下不欲因私废公,可否给臣一个与国舅面对面比武的机会,以此定夺武试第一?”
听完了状文,大部分人感觉就是幼稚可笑。
还面对面比武争夺第一?伱当这是小说话本里打擂台呢?
这时候,宝座上的万历皇帝叹道:“此乃赤子之心也!”
众人:“???”
皇帝到底什么脑回路?谁懂啊?
有一些酝酿了几个月的想法,万历皇帝感觉现在终于能借机说出来了,感谢林泰来状文的引导!
然后皇帝对辛自修和方万山说:“都察院维护郑国泰的心意,朕已经知道了,确实应该有所加封。”
辛自修和方万山面面相觑,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
万历皇帝沉吟了片刻后,开口道:“后宫郑氏广育有功,贤良淑德,多有善行,当加为皇贵妃。
郑氏之父加为都督同知,兄长郑国泰封为指挥使。”
卧槽!大臣齐齐失色!
皇帝的话宛如一声惊天响雷,在文华殿里炸响!
能站在这里的人,谁不懂礼法?
候选太子皇长子的母亲只是个普通妃子而已,皇三子的母亲郑氏却能超越两级,成为皇贵妃?
这样封赏绝对是纲常颠倒,但皇帝又不是不通世事的糊涂蛋!
所以皇帝的居心昭然若揭,就是无视皇长子,想把皇三子扶植为太子!
这同样是极其违逆礼法的行为,不可接受!
小孩子都知道,立长不立幼,长子应该是继承家业的人物!
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大臣们还在震撼中,万历皇帝又对方万山说:
“亏得尔等言官提醒了朕,对郑家恩泽不足。”
方御史立刻汗如雨下,他知道,自己只要敢说一句赞同的话,立刻就会千夫所指、原地爆炸!
礼教这两个字,在政治中重如千钧,绝对不是可以说笑的!
大臣们回过神来后,立刻就明白了,皇帝这是在装傻!
皇帝听了林泰来的奏疏后,就开始装傻!
“陛下!万万不可如此封赏!”方万山跪下叫道:“郑氏怎可僭居皇长子生母之上?如欲加封郑氏,请先加封皇长子生母!”
万历皇帝瞬间就变了脸色,有点冰冷起来,然后转向了左都御史辛自修:“你以为如何?”
辛自修深吸了一口气,答道:“臣以为不可擅封郑氏,以免纲纪紊乱。”
“很好。”万历皇帝淡淡的说:“尔等说什么为郑国泰鸣不平,原来都是伪君子。”
继贼道三痴、水叶子之后,七月新番走了,哎,难道写历史小说也是高危职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