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冬至风云(上)
文渊阁中堂,王二锡爵、王三家屏、赵四志皋相对而坐。
现在申大因病请假,内阁只有三位阁臣当值,看起来就不那么对称了。
临时主持内阁工作的王二看着桌上的御批,叹口气说:“都说说吧,怎么办?”
这本御批的内容,就是皇帝罢免礼部尚书罗万化。
对于御批或者说旨意,内阁有两种处置方式,第一种是承应下来草拟正式诏书,用印后发下去,一般情况都是这样;
第二种是内阁拒不执行旨意,并且再上疏反对旨意,叫做执奏。
这种情况很少见,一般只有发生非常之事时,内阁才会考虑这样做。
而这次皇帝公开以议论立储的由头,不讲道理的罢免礼部尚书罗万化,就称得上非常之事了。
皇帝的态度如此鲜明,如果内阁执奏反对皇帝旨意,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但如果内阁顺从旨意的草诏,那又会被外朝官员骂死。
若奏请立储都可以作为罢官理由,那以后别人还怎么进言?
主持会议的王二看着另两位,“御批就是这么个御批,状况就是这么个状况,你们为何不说话?”
迎接王二的,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坐在这里的人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御批表面上只是罢免罗万化,但同时又是皇帝直接逼内阁表态。
不然的话,皇帝完全可以不经内阁、六科,直接将旨意发到外朝六部。
虽然这种旨意叫“中旨”,被文官视为不合法,可是关于罢免旨意,合法不合法的似乎也没那么重要。
但凡还要点脸的官员,接到被皇帝罢免旨意后肯定直接走人,不会说因为这是“中旨”就死赖着不走。
所以如果皇帝只是想罢免罗万化,其实很简单,完全不需要内阁草诏下发。
那么皇帝把御批送到内阁,目的肯定就是逼着内阁表态。
王二忍不住拍了下桌案,“诸位平日动辄千言万语,今日为何一言不发?”
王三这才开口道:“首揆不在,还请次辅裁定,我等愿附骥尾!”
王二又看向赵四,然后就听到赵四说:“当今稳定压倒一切,一切都要从维护稳定出发。”
王二:“.”
这驴唇不对马嘴的,也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装傻装糊涂说废话吗?
别人可以装低调装傻装聋,但主持内阁工作的王二装不了。
最后王二无可奈何的说:“皇上罢免罗万化未免有些不讲理,我们也不便完全盲从。
故而内阁还是要上疏反对一下,并请皇上收回旨意,以免外朝挑我们的理。
与此同时,在私下里劝说罗万化主动辞官,也算是化解局面。”
这意思就是,先上个反对罢免罗万化的奏疏,糊弄一下外朝;然后私下里想办法让罗万化自己主动滚蛋,把皇帝糊弄过去。
近些年来,内阁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在情绪日益对立的外朝和皇帝之间来回糊弄。
等王二说完处理意见,赵四连忙道:“次辅高见!”
王三则说:“善!若申首揆在此,必定也是如此处置。”王二若有所思,然后又补充说:“上疏反对罢免罗万化,是我们内阁集体行为。
即便申首揆在阁,也会同我们同进同退,所以这次联名可以将申首揆也列于其中。”
如此这件事就算议定,王二负责草拟奏疏并呈上。
夜晚的申府中,申用懋侍候完“生病”的父亲申时行用膳,然后禀报道:“次辅王太仓遣人来问候父亲,并想亲自拜见和面谈。”
申时行想也不想的答道:“不见,不能见。”
申用懋又道:“赵阁老偷偷来报信,说王太仓以内阁全体阁臣的名义,上疏反对罢免礼部罗尚书。
故而王太仓欲拜访父亲,多半就是要沟通此事,父亲为何不见?”
申时行叹道:“此事极为敏感而棘手,我还是假装不知最好,当然不能见王太仓。”
申用懋提醒说:“无论父亲知道与否,那封内阁联名奏疏都已经呈送给皇上。
而且皇上大概会让太监拿着奏疏,来问询父亲你。”
申时行便道:“到时我自会写一封密疏,告知皇上说,我事先并不知情,内阁联名奏疏并非我本意。”
一方面默认随大流,不当出头椽子,另一方面私下里求得皇帝谅解。
在狭小的政治操作空间里辗转腾挪,已经成为申首辅的职业习惯和本能了。
这是他稳稳当了八年首辅的看家本事,大明历代有几个首辅能稳稳的做八年?
随着好大儿逐渐成熟,申首辅有意传授些经验,所以就想多说几句。
但是却见好大儿呆呆的站着,没有任何回应,便诧异的问道:“怎么了?你为何不说话?”
申用懋回过神来后,震惊的说:“全在林九元所留锦囊的预测之中。”
“什么锦囊?预测什么?”申首辅又问道。
申用懋答道:“两个多月前林九元临走前,给我留了一个锦囊,内有对当今状况的预测。
他说冬至临近时,父亲你一定会称病不出。
遇到事情需要向皇上进奏时,内阁一定会带上你!
而在事后,父亲你又一定会对皇上解释说不知情!
到目前为止,全部猜中了!”
申时行:“.”
突然又想起来,林泰来临走前,莫名的预测自己会举荐张位的事情。
这根本就无法用任何道理解释!
申用懋犹豫了片刻后,继续说:“林九元还说,父亲以密疏向皇上解释后,皇上肯定会把密疏泄露出去!
父亲在密疏里说的那些讨好皇上、不便公开的话,全都会被朝臣知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申首辅从床上弹了起来,喝道:“哪个皇上会蠢到将大臣密疏公开?”
这对政治规则、政治信誉都是极大的破坏,严重损害君臣之间的互动途径和信任!
要说性质和危害,和司马懿的“洛水之誓”近似。
如果密疏都不密了,哪个大臣还敢和皇帝说真心话?还怎么实现有效沟通?
申用懋无奈的说:“我也不信皇帝会泄露密疏,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但林泰来所预测的前几件事情,全都发生了。”
申首辅也理解不了,有所猜疑的说:“难道林九元欲以恐吓手段,阻止我向皇上进行解释,阻止我获取皇上谅解?”
(本章完)
文渊阁中堂,王二锡爵、王三家屏、赵四志皋相对而坐。
现在申大因病请假,内阁只有三位阁臣当值,看起来就不那么对称了。
临时主持内阁工作的王二看着桌上的御批,叹口气说:“都说说吧,怎么办?”
这本御批的内容,就是皇帝罢免礼部尚书罗万化。
对于御批或者说旨意,内阁有两种处置方式,第一种是承应下来草拟正式诏书,用印后发下去,一般情况都是这样;
第二种是内阁拒不执行旨意,并且再上疏反对旨意,叫做执奏。
这种情况很少见,一般只有发生非常之事时,内阁才会考虑这样做。
而这次皇帝公开以议论立储的由头,不讲道理的罢免礼部尚书罗万化,就称得上非常之事了。
皇帝的态度如此鲜明,如果内阁执奏反对皇帝旨意,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但如果内阁顺从旨意的草诏,那又会被外朝官员骂死。
若奏请立储都可以作为罢官理由,那以后别人还怎么进言?
主持会议的王二看着另两位,“御批就是这么个御批,状况就是这么个状况,你们为何不说话?”
迎接王二的,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坐在这里的人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御批表面上只是罢免罗万化,但同时又是皇帝直接逼内阁表态。
不然的话,皇帝完全可以不经内阁、六科,直接将旨意发到外朝六部。
虽然这种旨意叫“中旨”,被文官视为不合法,可是关于罢免旨意,合法不合法的似乎也没那么重要。
但凡还要点脸的官员,接到被皇帝罢免旨意后肯定直接走人,不会说因为这是“中旨”就死赖着不走。
所以如果皇帝只是想罢免罗万化,其实很简单,完全不需要内阁草诏下发。
那么皇帝把御批送到内阁,目的肯定就是逼着内阁表态。
王二忍不住拍了下桌案,“诸位平日动辄千言万语,今日为何一言不发?”
王三这才开口道:“首揆不在,还请次辅裁定,我等愿附骥尾!”
王二又看向赵四,然后就听到赵四说:“当今稳定压倒一切,一切都要从维护稳定出发。”
王二:“.”
这驴唇不对马嘴的,也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装傻装糊涂说废话吗?
别人可以装低调装傻装聋,但主持内阁工作的王二装不了。
最后王二无可奈何的说:“皇上罢免罗万化未免有些不讲理,我们也不便完全盲从。
故而内阁还是要上疏反对一下,并请皇上收回旨意,以免外朝挑我们的理。
与此同时,在私下里劝说罗万化主动辞官,也算是化解局面。”
这意思就是,先上个反对罢免罗万化的奏疏,糊弄一下外朝;然后私下里想办法让罗万化自己主动滚蛋,把皇帝糊弄过去。
近些年来,内阁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在情绪日益对立的外朝和皇帝之间来回糊弄。
等王二说完处理意见,赵四连忙道:“次辅高见!”
王三则说:“善!若申首揆在此,必定也是如此处置。”王二若有所思,然后又补充说:“上疏反对罢免罗万化,是我们内阁集体行为。
即便申首揆在阁,也会同我们同进同退,所以这次联名可以将申首揆也列于其中。”
如此这件事就算议定,王二负责草拟奏疏并呈上。
夜晚的申府中,申用懋侍候完“生病”的父亲申时行用膳,然后禀报道:“次辅王太仓遣人来问候父亲,并想亲自拜见和面谈。”
申时行想也不想的答道:“不见,不能见。”
申用懋又道:“赵阁老偷偷来报信,说王太仓以内阁全体阁臣的名义,上疏反对罢免礼部罗尚书。
故而王太仓欲拜访父亲,多半就是要沟通此事,父亲为何不见?”
申时行叹道:“此事极为敏感而棘手,我还是假装不知最好,当然不能见王太仓。”
申用懋提醒说:“无论父亲知道与否,那封内阁联名奏疏都已经呈送给皇上。
而且皇上大概会让太监拿着奏疏,来问询父亲你。”
申时行便道:“到时我自会写一封密疏,告知皇上说,我事先并不知情,内阁联名奏疏并非我本意。”
一方面默认随大流,不当出头椽子,另一方面私下里求得皇帝谅解。
在狭小的政治操作空间里辗转腾挪,已经成为申首辅的职业习惯和本能了。
这是他稳稳当了八年首辅的看家本事,大明历代有几个首辅能稳稳的做八年?
随着好大儿逐渐成熟,申首辅有意传授些经验,所以就想多说几句。
但是却见好大儿呆呆的站着,没有任何回应,便诧异的问道:“怎么了?你为何不说话?”
申用懋回过神来后,震惊的说:“全在林九元所留锦囊的预测之中。”
“什么锦囊?预测什么?”申首辅又问道。
申用懋答道:“两个多月前林九元临走前,给我留了一个锦囊,内有对当今状况的预测。
他说冬至临近时,父亲你一定会称病不出。
遇到事情需要向皇上进奏时,内阁一定会带上你!
而在事后,父亲你又一定会对皇上解释说不知情!
到目前为止,全部猜中了!”
申时行:“.”
突然又想起来,林泰来临走前,莫名的预测自己会举荐张位的事情。
这根本就无法用任何道理解释!
申用懋犹豫了片刻后,继续说:“林九元还说,父亲以密疏向皇上解释后,皇上肯定会把密疏泄露出去!
父亲在密疏里说的那些讨好皇上、不便公开的话,全都会被朝臣知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申首辅从床上弹了起来,喝道:“哪个皇上会蠢到将大臣密疏公开?”
这对政治规则、政治信誉都是极大的破坏,严重损害君臣之间的互动途径和信任!
要说性质和危害,和司马懿的“洛水之誓”近似。
如果密疏都不密了,哪个大臣还敢和皇帝说真心话?还怎么实现有效沟通?
申用懋无奈的说:“我也不信皇帝会泄露密疏,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但林泰来所预测的前几件事情,全都发生了。”
申首辅也理解不了,有所猜疑的说:“难道林九元欲以恐吓手段,阻止我向皇上进行解释,阻止我获取皇上谅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