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钱艺术
“诸位可有不同意见?”
舞阳侯例行询问道。
赦免反贼亲属,可是一件大事。
如此重大的责任,肯定要多找一些人来分担。
扬州士绅的死活,大家可以不在乎,但扬州城的安危却关系到了众人的小命。
擅自做主的政治风险,对一群关系户来说,从来都不是事儿。
“既然大家都不反对,那就起草告示,尽快张贴出去。
招募青壮守城,也必须尽快落实起来。
李千户,最近这段时间你在负责扬州事务,对这里的情况最熟悉,此事就交给你负责了。
限你三天之内,招募五万青壮守城!”
舞阳侯的决定,没有出乎李牧的预料。
能者多劳,在任何世界都一样。
越是表现的能干,需要承担的任务就越重。
“指挥使大人,三天时间太短,征召五万青壮根本无法完成。
扬州虽然是一个大府,但人口分布十分广泛。
偏远州县此时已经和叛军接壤,各地都在征召青壮守城,我们只能从府城和近郊招人。
何况府库兵甲有限,也没那么多武器,给他们使用。
五城兵马司有五千兵马,加上扬州府的守备部队,衙门的三班衙役,以及服役的青壮,人数已经上万。
末将建议,再征召一万青壮辅助守城即可!”
李牧无奈的解释道。
上司不懂军事,也是一件麻烦事。
真以为是戏文,随便一道命令,就能够拉出五万大军。
哪怕不考虑后勤问题,光管理这么多士兵,也是一个难题。
哪怕只征召一万青壮,大家手中指挥的兵力,也多出来了三倍。
实际分配到每名将领手中的士兵数量,只会增加的更多。
那帮跟着凑数的,谁敢把部队交给他们指挥啊!
“不行!
只征召一万青壮太少了,最少也要征召两万人。
三万人守卫偌大的扬州府,兵力上已经非常吃紧。
开国年间兴国公五万大军守卫扬州府,都打得非常惨烈,还丢了三个县呢!”
舞阳侯果断拒绝道,还顺带普及了自己那半生不熟的历史知识。
“末将得令!”
李牧硬着头皮的答应了下来。
内心深处,他已经无力吐槽。
拿开国年间的群雄逐鹿,和现在的局部叛乱比,未免也太看得起叛军了。
何况当时守卫的是整个扬州府,不是一座扬州城。
……
城西王府。
看着手中的赦免文书,王文举半晌没有说话。
效率实在是太高了,前脚刚送完礼,后脚事情就给办了。
除了没能够见到舞阳侯外,总体上都是完美的。
“义臣,这次你立大功了!
王家能够逃过这一劫,实乃……”
不等王文举说完,王义臣就开口打断道:“伯父,事情还没结束。
我们之前送的礼,只是给中间人的,舞阳侯那份还需要补上。
除了五城兵马司外,东厂、锦衣卫也要打点。
那边的报价很高,光这份赦免文书就要五万两,舞阳侯那份也是五万两。
东厂和锦衣卫打包价十万两,如果拿到皇上的赦免圣旨,需要额外再加十万两。”
具体数字一出,原本欣喜的众人,脸色一下子难看起来。“哈哈……
不就是三十万两么,能够买下我王家上下一百余口的性命,这笔钱的值!
各房一起凑一凑,哪怕砸锅卖铁,也必须尽快把钱筹集起来。
义臣准备一份厚礼送给你的同窗,告诉他钱就按他们说的办,只是希望能够引荐一下李千户。”
王文举哈哈一笑道。
胃口大没关系,要得越多,证明越能办事。
倘若只收几万两,就说能够摆平谋逆案,他反而不放心。
对李牧的名头,他也是有所耳闻。
虽然不知道这位哪来的路子,但人家能够在舞阳侯面前说上话,可以打通厂卫的关系,却是做不了假。
“大哥,你可要想好了。
这可是二十万两,搞不好还是三十万两。
拿出这笔钱后,我王家可就伤筋动骨了,没有数年时间缓不过来。
要不然再走走京中的关系,肯定不了这么多钱。
义臣,要不你再和同窗走动一下,看能否减少一些。
不过一名千户而已,少拿点儿也没什么。”
一商人模样的中年男子皱着眉头说道。
名义上是各房一起出钱,实际上肯定是他这一房出大头。
没别的原因,他这房操持着族中商业,手头上的活钱最多。
大家族只要有的选,很少有人会卖田、卖地。
哪怕这些产业的收益,远低于族中的买卖。
“老五,你给我住嘴!
记住了,远水解不了近渴,官场不是商场。
京中的那些关系,能够摆平五城兵马司,还是可以摆平锦衣卫、东厂?
又或者说,他们能够在人家对我们清算前,拿到皇帝的赦免圣旨?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在自寻死路。
往后遇到官面上的人,有些钱可以讨价还价,但买命的钱绝对不能省。
现在我们的命,都在别人的手中捏着。
在运作的时候稍微不尽心,留下点儿隐患,都会令我们死无葬身之地。
李千户算是够意思了,能够先给我们一份钦差大臣的赦免文书,换个主儿都是先收钱!”
王文举忍不住怒斥道。
他是做过官的,非常清楚官场上的潜规则。
很多时候,最怕的不是钱,而是有钱不出去。
此前和殷家联姻,就是他们在扩充人脉关系网,只是运气不好一头扎进了死网。
“大哥教训的对,是我犯糊涂了!”
见家主发了火,中年男子急忙起身告罪。
光顾着心疼钱,却忘了武将和武将之间也是有差别的。
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千户,和城外卫所那些沦为村长级别的千户,明显不是一个档次。
“哼!
今天的错误,我不希望你再犯第二次。
两淮七大世家,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
如果不是他们贪婪无度,何至于招来今天的灭族之祸!”
王文举语重心长的说道。
他是真的怕了。
万一自己外出做官,族人捅出一个篓子来,那可就苦逼了。
推书《大清要完》
(本章完)
“诸位可有不同意见?”
舞阳侯例行询问道。
赦免反贼亲属,可是一件大事。
如此重大的责任,肯定要多找一些人来分担。
扬州士绅的死活,大家可以不在乎,但扬州城的安危却关系到了众人的小命。
擅自做主的政治风险,对一群关系户来说,从来都不是事儿。
“既然大家都不反对,那就起草告示,尽快张贴出去。
招募青壮守城,也必须尽快落实起来。
李千户,最近这段时间你在负责扬州事务,对这里的情况最熟悉,此事就交给你负责了。
限你三天之内,招募五万青壮守城!”
舞阳侯的决定,没有出乎李牧的预料。
能者多劳,在任何世界都一样。
越是表现的能干,需要承担的任务就越重。
“指挥使大人,三天时间太短,征召五万青壮根本无法完成。
扬州虽然是一个大府,但人口分布十分广泛。
偏远州县此时已经和叛军接壤,各地都在征召青壮守城,我们只能从府城和近郊招人。
何况府库兵甲有限,也没那么多武器,给他们使用。
五城兵马司有五千兵马,加上扬州府的守备部队,衙门的三班衙役,以及服役的青壮,人数已经上万。
末将建议,再征召一万青壮辅助守城即可!”
李牧无奈的解释道。
上司不懂军事,也是一件麻烦事。
真以为是戏文,随便一道命令,就能够拉出五万大军。
哪怕不考虑后勤问题,光管理这么多士兵,也是一个难题。
哪怕只征召一万青壮,大家手中指挥的兵力,也多出来了三倍。
实际分配到每名将领手中的士兵数量,只会增加的更多。
那帮跟着凑数的,谁敢把部队交给他们指挥啊!
“不行!
只征召一万青壮太少了,最少也要征召两万人。
三万人守卫偌大的扬州府,兵力上已经非常吃紧。
开国年间兴国公五万大军守卫扬州府,都打得非常惨烈,还丢了三个县呢!”
舞阳侯果断拒绝道,还顺带普及了自己那半生不熟的历史知识。
“末将得令!”
李牧硬着头皮的答应了下来。
内心深处,他已经无力吐槽。
拿开国年间的群雄逐鹿,和现在的局部叛乱比,未免也太看得起叛军了。
何况当时守卫的是整个扬州府,不是一座扬州城。
……
城西王府。
看着手中的赦免文书,王文举半晌没有说话。
效率实在是太高了,前脚刚送完礼,后脚事情就给办了。
除了没能够见到舞阳侯外,总体上都是完美的。
“义臣,这次你立大功了!
王家能够逃过这一劫,实乃……”
不等王文举说完,王义臣就开口打断道:“伯父,事情还没结束。
我们之前送的礼,只是给中间人的,舞阳侯那份还需要补上。
除了五城兵马司外,东厂、锦衣卫也要打点。
那边的报价很高,光这份赦免文书就要五万两,舞阳侯那份也是五万两。
东厂和锦衣卫打包价十万两,如果拿到皇上的赦免圣旨,需要额外再加十万两。”
具体数字一出,原本欣喜的众人,脸色一下子难看起来。“哈哈……
不就是三十万两么,能够买下我王家上下一百余口的性命,这笔钱的值!
各房一起凑一凑,哪怕砸锅卖铁,也必须尽快把钱筹集起来。
义臣准备一份厚礼送给你的同窗,告诉他钱就按他们说的办,只是希望能够引荐一下李千户。”
王文举哈哈一笑道。
胃口大没关系,要得越多,证明越能办事。
倘若只收几万两,就说能够摆平谋逆案,他反而不放心。
对李牧的名头,他也是有所耳闻。
虽然不知道这位哪来的路子,但人家能够在舞阳侯面前说上话,可以打通厂卫的关系,却是做不了假。
“大哥,你可要想好了。
这可是二十万两,搞不好还是三十万两。
拿出这笔钱后,我王家可就伤筋动骨了,没有数年时间缓不过来。
要不然再走走京中的关系,肯定不了这么多钱。
义臣,要不你再和同窗走动一下,看能否减少一些。
不过一名千户而已,少拿点儿也没什么。”
一商人模样的中年男子皱着眉头说道。
名义上是各房一起出钱,实际上肯定是他这一房出大头。
没别的原因,他这房操持着族中商业,手头上的活钱最多。
大家族只要有的选,很少有人会卖田、卖地。
哪怕这些产业的收益,远低于族中的买卖。
“老五,你给我住嘴!
记住了,远水解不了近渴,官场不是商场。
京中的那些关系,能够摆平五城兵马司,还是可以摆平锦衣卫、东厂?
又或者说,他们能够在人家对我们清算前,拿到皇帝的赦免圣旨?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在自寻死路。
往后遇到官面上的人,有些钱可以讨价还价,但买命的钱绝对不能省。
现在我们的命,都在别人的手中捏着。
在运作的时候稍微不尽心,留下点儿隐患,都会令我们死无葬身之地。
李千户算是够意思了,能够先给我们一份钦差大臣的赦免文书,换个主儿都是先收钱!”
王文举忍不住怒斥道。
他是做过官的,非常清楚官场上的潜规则。
很多时候,最怕的不是钱,而是有钱不出去。
此前和殷家联姻,就是他们在扩充人脉关系网,只是运气不好一头扎进了死网。
“大哥教训的对,是我犯糊涂了!”
见家主发了火,中年男子急忙起身告罪。
光顾着心疼钱,却忘了武将和武将之间也是有差别的。
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千户,和城外卫所那些沦为村长级别的千户,明显不是一个档次。
“哼!
今天的错误,我不希望你再犯第二次。
两淮七大世家,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
如果不是他们贪婪无度,何至于招来今天的灭族之祸!”
王文举语重心长的说道。
他是真的怕了。
万一自己外出做官,族人捅出一个篓子来,那可就苦逼了。
推书《大清要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