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人心动荡
    天元帝病故的消息传出,整个京师都震动起来,百官纷纷赶赴皇宫。
    摆在群臣面前的一共两个问题,治丧和拥立新君继位。
    “国不可一日无君,恳请殿下早继大统!”
    左光恩率先开口说道。
    有了这个开头后,群臣纷纷跟着劝进。
    天元帝留下了遗诏,拥立福王上位,没有任何政治风险。
    送上门的拥立之功,不要白不要。
    无数官员在内心深处,已经问候了左光恩全家。
    你丫的都混成了辅政大臣,还跑来抢拥立之功,吃相也太过难看。
    顾不上外人的想法,左光恩现在有苦自知。
    成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在外界眼中他依旧是位高权重。
    可八位顾命大臣天元帝又没给出排名,理论上大家的权力一样大。
    对掌控内廷的左光恩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
    光他一人撑着,内廷想要和外廷并驾齐驱,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在职权划分上,天元帝还给出了一个界限,内政听内阁的,军事听左右都督的。
    对他这个宦官头子的安排是——新皇手中的刀。
    天元帝的嘱托,福王有没有听进去,他不知道。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福王对他的信任,赶不上天元帝。
    丧失了皇帝信任的刀,他这位顾命大臣比另外七位要虚的多。
    在这种背景下,想要保住权势,他就必须争取新帝的支持。
    面对群臣的劝进,福王的回应是一阵嚎嚎大哭。
    兄长刚刚去世,此时他必须在群臣面前好好表现。
    但凡是是流露出一丝急不可耐想上位的心思,都有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政治风暴。
    第一轮劝进失败,群臣没有觉得意外。
    三辞三让,这是大虞朝的老传统。
    停顿了一会儿后,换了一个理由,又开启了第二轮劝进。
    折腾到天亮时分,走完流程的福王,在天元帝的灵前完成继位。
    过程确实仓促了一些,可是没有法子,这是兄终弟及必须要快。
    如果按照惯例拖上几天,消息传开之后,谁知道各地的藩王会有什么反应。
    万一某位憨憨藩王,抢先一步称帝,那就乐子大了。
    类似的事情,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出现过。
    一旦牵扯到了正统之争,那就不会有赢家。
    早点把新君推上去,断了各地藩王的念头,才是最佳选择。
    至于登基仪式,这种喜庆的日子,肯定要等到孝期结束。
    儒家推崇以孝治天下,皇帝肯定要做出表率。
    天元帝无子,姬昭顺当即表示守孝三年,立即获得了群臣的称赞。
    皇帝守孝以日易月,所谓守孝三年,实际上也就二十七天。
    ……
    “陛下,该用膳了!”
    苏浩宇上前提醒道。
    皇帝新丧,需要处理的事情一大堆。
    作为新君,姬昭顺是一刻也不得闲。
    虽然有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可是在治丧的问题上,几人默契的将决策权抛了过来。
    下面的人摸不透皇帝的性子,事无巨细全部都奏报上来请示。
    刚刚大权在握的姬昭顺,很享受这种感觉,批示的速度很快。
    可越是如此,下面请示的频率就越高,搞得他这皇帝比下面干活的人都忙。
    “放在那里吧,等朕批完了折子再用!”
    姬昭顺摆了摆手说道。
    立志要做一名勤政的好皇帝,他可不能这么快就堕落。
    翻开一份奏折后,姬昭顺眉头一皱。
    皇帝去世后,要对生前的行为进行总结评价。
    按照惯例,大行皇帝的谥号和庙号,需要在朝堂上廷议后确定。
    “苏浩宇,你觉得该给皇兄什么谥号和庙号合适?”
    听到问话,苏浩宇被吓一跳。
    内心中很是无语,他就一宦官,讨论这种话题真心不合适。
    可是皇帝问了,又不能不回答。
    “陛下,奴才才疏学浅,不知该如何选。
    大行皇帝一世英明,想来百官会给一个客观的评价。”
    苏浩宇委婉的提醒道。
    知道自家主子,对先帝的一些行为看不惯。
    可现在不是表达不满的时候,姬昭顺的皇位是天元帝指定的。
    就冲这一点,天元帝就必须是美谥,庙号也不能差。
    哪怕和群臣翻脸,都必须全力争取。
    “内阁的意思谥号从景、懿中选一个,庙号从宪宗、宣宗、景宗选一个。
    左右两位都督的意见是谥号从宣、襄中选一个,庙号直接用圣宗。
    司礼监的意见谥号从文、武中选一个,庙号从仁宗、孝宗、睿宗中选一个。
    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朕也难以抉择啊!”
    姬昭顺摇了摇头说道。
    真心不是他要闹幺蛾子,就算对兄长生前的行为看不惯,他也不会在兄长身后事上做文章。
    天元帝对待他怎么样,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
    岂能在先帝尸骨未寒之时,就做忘恩负义之事。
    现在的问题是他做不了主。
    选定谥号、庙号容易,到了朝堂上能否通过,却是一个未知数。
    坦率的说,八位顾命大臣给天元帝的评价都不低。
    谥号全部选用的美谥,庙号用的也是中上。
    其中司礼监表现最突出,谥号都直接到了文武皇帝的高度,庙号也在突出贤主。
    这种疯狂吹捧的盖棺定论,估摸着天元帝自己都不敢认。
    真要是给了,那就成了笑话。
    如果按照计划,扫平了四周的外患,那还差不多。勋贵的意见,往中兴之主上面靠。
    虽然天元中兴的不彻底,但对比前面几任皇帝的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
    略微差点儿意思,可新君如果有意推动,百官们估摸着也就认了。
    很明显,姬昭顺不乐意这么干。
    兄长是中兴之主,他自己未来怎么办。
    总不能一位中兴之主后面,再跟着接上一位。
    进入王朝中后期,最高的历史评价,就是中兴之主。
    在姬昭顺看来,自家兄长用肃宗最为贴切,想要中兴大虞却没有成功。
    自己接棒中兴大业,妥妥的历史美谈。
    尴尬的是群臣没一个领会他的意思,或者说故意不买账。
    哪怕文官给出的庙号,那也是有功有过,总体上还是功大于过。
    摆明就是在说,皇帝能够做到这份儿上,大家就满意了,不敢奢望更多。
    “陛下,既然拿不定主意,那就干脆选最好的。
    剩下的交给百官们讨论,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大家也挑不出来毛病。”
    苏浩宇顺势提议说道。
    给出靠谱选择是为难他,可和稀泥他是专业的。
    不选对的,只选好的,那是兄弟亲深。
    兄友弟恭,符合时代主流,肯定不会出错。
    ……
    南京城。
    收到皇帝驾崩的消息,李牧整个人都呆住了。
    天元帝死的明显不是时候,辽东大战正处于关键时刻。
    这种时候死了皇帝,对前线士气将是一个重大打击。
    最糟糕的是人心!
    大家的关注点都到了皇权更替上,辽东战事一下子降低到了次要地位。
    在这个人治的时代,关注度就意味着资源投入。
    前面皇帝和朝中大臣都盯着前线,负责后勤的官员干活都要卖力些,哪怕是漂没也会少很多。
    一旦上面的视线转移,那就别奢望下面的人卖力了。
    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时候,大家首先要想到的是仕途,其次是自己的“钱途”。
    前线的战事紧张,关后方的文官什么事。
    “夫君,该用膳了。
    甭管发生了什么,身体总是要保重的。”
    景雅晴开口劝说道。
    从收到来自京中的书信开始,李牧已经呆坐了一个时辰。
    “嗯!
    吩咐下去,准备丧服。
    从即日起,府中停止一切宴请活动。”
    正常的皇位更替,朝廷会第一时间对外发丧。
    官方文书顶多晚上一两天,提前做好准备肯定没错。
    万一消息传来时,正在大宴宾客,那就是政治事故。
    说话间,李牧将书信递给了妻子。
    “陛下驾崩,福王继位,册封了八位顾命大臣……”
    勋贵子女政治敏感度,不会低到哪里去。
    一瞬间,景雅晴就意识到不对劲。
    八位顾命大臣自家出了俩,怎么看自家都是这次政治洗牌中的大赢家。
    何况,自家夫君和新君有旧,逢年过节还有礼物来往。
    可李牧的表现,完全没有一丝胜利者的喜悦。
    “夫君,这背后可有问题?”
    景雅晴谨慎的询问道。
    “没有!
    我只是担心前线战事。
    发生了这种变故,朝中要乱上一阵子,很有可能影响到前线。”
    李牧当即摇了摇头。
    真相是没法说的。
    在外界眼中,福王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仅凭之前的接触,就怀疑人家做不好皇帝,那也太过扯淡。
    ……
    江南书院。
    “恩师,我们的机会来了!”
    看到自家学生激动的表现,尹智铭脸色一变,没好气的训斥道。
    “钟阳,说过你多少次了。
    遇事要稳重!
    就算是……”
    话还没说完,尹智铭就被公文上的内容惊呆了。
    天元帝驾崩,福王继位。
    苦苦等待的朝堂大变局,终于还是来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继位肯定要提拔新人。
    作为皇帝的老师,他重返朝堂,只是时间问题。
    唯一令他头疼的是,天元帝临死前任命了八位顾命大臣。
    有这些绊脚石在,就算是重返朝堂,上面也没他的位置。
    好在新君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这些顾命大臣,也不能长期把持大权。
    大不了熬上一两年,等到皇帝亲政后,再出来夺权。
    “快派人,邀请左先生过府一叙!”
    尹智铭神色激动的说道。
    这等大事,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离开朝堂这么些年,曾经那些门生故吏,还有多少人买账,完全是一个未知数。
    在这种时候,他必须拉上盟友左鸿江,一起谋划。
    ……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复山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新海月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新海月1并收藏复山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