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都回来了
天启思索着,有些明白孙承宗的意思了。
“先生的意见是赞同朱童蒙所言,不看好袁应泰?”
“这倒也不全是。”孙承宗斟酌着答道:“袁大来此人并非庸才,他对于施政颇有手段,当年在河内隔山取水,为官颇为精敏强毅,照福一方,在地方官声极佳。后又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兵部武选司郎中等职,做事同样尽心尽力。”
“袁大来担任河南右参政时,还以按察使之职到永平治水。当时建奴屡次兴兵攻边,袁大来在永平加紧练兵并修备武器,关外所需粮草、火药之类都能及时供应,其功劳有目共睹……。”
“去辽东之前,袁大来已是兵部侍郎,对于兵事也不是半点不知。但他到了辽东后行事过急,其人又过于自傲。辽东局势同关内情况不同,做事往往有些想当然了。其他的不说,仅说他在辽东招募蒙古流民数万,新编入军一事,此举虽有利,但也有弊,臣知晓后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招募蒙古流民不好么?”天启诧异问道。
袁应泰在辽东招募了不少蒙古流民,还包括一些汉人。
现在袁应泰把这些流民招募起来,编入军中,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削弱了建奴的力量,从表面来看不是一举二得的好事么?
“如辽东大局已定,如此做并无不妥。但现在辽东建奴依旧虎视眈眈,我大明本就处于守势,这种时候一动不如一静,稳扎稳打的更好些。至于那些流民,谁都无法保证这些人是否真心忠于我大明,如把这些人招募进来,人员删别很难做到,建奴狡诈,一旦有兵事发生,如何确定是否有建奴奸细混入其中?”
“臣以为,袁大来做事太过心急了,辽东之事毕竟和他之前在地方为官不同,相比熊廷弼,袁大来对于军事也非其所长,如今所为更是规画颇疏。”
孙承宗的话说的很是委婉,但天启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孙承宗是不看好袁应泰,更倾向于熊廷弼在辽东的部署应对。尤其是对袁应泰在辽东现在的举动表示担忧,更担心他这样大肆招募流民可能产生的后果。
对于这个观点,天启一时间也不知是对还是错,毕竟熊廷弼在辽东的时候辽东始终没有大的作为。而袁应泰取代熊廷弼到了辽东后,辽东那边的动作不小,许多事都做的有声有色,朝堂上下对袁应泰的这些部署都是表示满意的。
“先生如此是否有些过虑了?”
孙承宗笑笑道:“或许吧,老夫年纪大了,年纪大的人喜欢求稳,也许袁大来这么做也有他的把握,毕竟老夫如今身在京师,辽东离京师又相隔遥远,有些事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哈哈哈,先生此话过谦了。不过先生今日能同朕说这些,朕心甚慰。”天启一听也笑了起来,接着转移话题聊起了其他事,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孙承宗见时间差不多了,起身告辞。
等孙承宗走后,天启的目光再一次朝着朱童蒙的奏折望去,脸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过了许久他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
或许孙承宗是对的,可现在这种情况天启根本就无能为力。在之前,弹劾熊廷弼奏折铺天盖地,天启心里是想保住熊廷弼的,可他却根本做不到,最终也只能按照朝堂的意思罢了熊廷弼的职务。
眼下袁应泰在辽东又大张旗鼓,做的有声有色,在这种情况下天启更是干不了什么。今天孙承宗的话让天启有些忐忑,却又无法确保孙承宗的判断又是对的。而且他和孙承宗现在的关系还远没到绝对信任的程度。
“袁应泰啊袁应泰,你不要让朕失望才是……。”
此时此刻,天启的内心是很复杂的,思索良久,他自言自语说了这么一句,随后拿起那份折子,放到了一旁。
随着年底的到来,连续两次国丧带来的影响已渐渐消除,民间也恢复了正常。
在平阳府,朱慎锥作为宗室生活也回到了以前的模样,除去有些事还不能做外,其他的已没了限制。
马世州带领的商队前些日从草原回来了,这一次来回草原比上回用的时间稍短一些,因为原本出发的就晚了,十月过后,草原上就开始要进入了冬季,如果回来的再晚,等大雪下来,草原的路就不好走了。
另外这一次去草原,商队的目的也很明确,主要是直接和布日固德的部落进行贸易。
到了草原后,马世州一行很顺利地就找到了布日固德的部落,因为他手里持有布日固德给朱慎锥的信物,一路上并没遭遇到什么麻烦。而且在部落那边见到了从战场刚回来的布日固德,瞧见马世州等人来到自己部落,布日固德很是高兴,热情洋溢地接待了他们一行。
今年的草原情况不太好,由于林丹汗起兵攻打炒战败,使得各部落都受到了损失。
布日固德因为跑的快,人员损失倒是不大,但因为部落的青壮大部分跟着林丹汗去打仗了,打仗的物资消耗远比平日的更多,而且这仗又打败了,跑的时候无奈丢掉了不少物资,所以回来后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马世州带着商队来到部落,这让布日固德极为高兴,尤其是商队所带来的物资,更是部落中急缺的。
这些物资购买下来,不仅能让部落熬过这个冬天,还能补充战败的损失。布日固德热情招待了马世州一行,同时询问朱慎锥为什么没来。马世州随便找了个理由,说朱慎锥家中有事这一次实在是来不了,托他给布日固德道个歉,同时还取出朱慎锥让他带来的礼物交给了布日固德,以表歉意。
收到礼物,布日固德更是高兴,询问朱慎锥下一次是否会来,在得到马世州的确定后,布日固德让马世州给朱慎锥带话,让他下次来时多带些好酒,等见了面一定要好好喝一顿。
因为朱慎锥的交代,商队的货物价格比其他商行要便宜不少,毕竟这一次是第一回和布日固德的部落直接贸易,用这种方式加深双方的关系也是必要的。
对此布日固德更是开心,他虽然身份在部落里不算低,可毕竟这个部落不是他说了算,而现在朱慎锥给了他这么大的面子,能让部落用更低的价格拿下急缺的物资,这对他在部落中地位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
交易很是顺利,哪怕就是售价相对低些,相比之下获利也极其丰厚。
完成交易后,在部落呆了两日,马世州等人就启程返回了。这一次布日固德亲自带着人送了商队一段,这才依依道别。就这样,商队一行很是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草原行商,进入长城后没多少时间就回到了平阳城。
商队的平安回来让朱慎锥松了口气,这一次商队去草原几乎压上了朱慎锥手上大部分资金。
草原行商的获利虽然大,但是风险也大,如果不是因为之前认识了布日固德缘故,朱慎锥这一次也不会筹集那么多货物前往草原。
因为这次大量货物的筹集,动用了他手上大半资金,剩余的银钱大部分也全都交给了周安民去做打点了。等商队出发后,朱慎锥手头上已经没了多少银钱,只能确保盐铺的日常运转,就连开设不久的当铺买卖,因为资金的不足,朱慎锥也只能勉强维持。
私盐的买卖虽然还在做,那也只是依靠手中的库存在周转。一旦这个商队出了问题,朱慎锥前几年的辛苦就全白费了。所以在马世州等人离开后,朱慎锥心里一直牵挂着商队的情况,直等到他们平安归来,这颗心才彻底放下。
这一趟行商和上次试探不同,彻底打通了草原的商路,也因为布日固德部落的第一次交易让朱慎锥有了一条稳定可靠的商路。而且马世州把带去的货物全部销售一空,带回来大量的皮毛和其他物资,这些都是值得不少银子的。
光这一次的利润,就足够填补交给周安民的那三千多两的付出,而且真正计算下来获利还远不止这个数字,这一下让朱慎锥心中大定。
商队回来后,各种琐事前后又忙碌了好几日。
等把马世州等人安顿好,朱慎锥这才抽出空,有时间琢磨其他的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周安民那边的情况。
由于朱慎锥的身份缘故,又加上又在国丧期间,前些时候根本没办法离开平阳,对于周安民那边的进展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周安民回到平顺后没几日就去了北直隶,他是一人偷偷去的,这一趟去北直隶除了朱慎锥外,也只有朱秀儿知道。
周安民本就有锦衣卫的编制,驿站这边他在不在也问题不大,反正驿站的运转早就有专门的程序,手下的几个驿卒也都是老人,暂时离开一些日子没什么问题。
就这样,周安民悄悄就从平顺去了北直隶,这一走就是两个月的时间,期间半点消息都没。这个时代通讯实在不便,要想打听消息很难,哪里有后世那边简单?
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值万金就是这个道理,等了许久都没周安民的讯息,朱慎锥不由得有些牵挂起来,也不知道他事办的如何了。
谁想这一日,朱慎锥刚准备出门去恒通看看,两个多月都没消息的周安民突然就找上门来了。
(本章完)
天启思索着,有些明白孙承宗的意思了。
“先生的意见是赞同朱童蒙所言,不看好袁应泰?”
“这倒也不全是。”孙承宗斟酌着答道:“袁大来此人并非庸才,他对于施政颇有手段,当年在河内隔山取水,为官颇为精敏强毅,照福一方,在地方官声极佳。后又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兵部武选司郎中等职,做事同样尽心尽力。”
“袁大来担任河南右参政时,还以按察使之职到永平治水。当时建奴屡次兴兵攻边,袁大来在永平加紧练兵并修备武器,关外所需粮草、火药之类都能及时供应,其功劳有目共睹……。”
“去辽东之前,袁大来已是兵部侍郎,对于兵事也不是半点不知。但他到了辽东后行事过急,其人又过于自傲。辽东局势同关内情况不同,做事往往有些想当然了。其他的不说,仅说他在辽东招募蒙古流民数万,新编入军一事,此举虽有利,但也有弊,臣知晓后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招募蒙古流民不好么?”天启诧异问道。
袁应泰在辽东招募了不少蒙古流民,还包括一些汉人。
现在袁应泰把这些流民招募起来,编入军中,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削弱了建奴的力量,从表面来看不是一举二得的好事么?
“如辽东大局已定,如此做并无不妥。但现在辽东建奴依旧虎视眈眈,我大明本就处于守势,这种时候一动不如一静,稳扎稳打的更好些。至于那些流民,谁都无法保证这些人是否真心忠于我大明,如把这些人招募进来,人员删别很难做到,建奴狡诈,一旦有兵事发生,如何确定是否有建奴奸细混入其中?”
“臣以为,袁大来做事太过心急了,辽东之事毕竟和他之前在地方为官不同,相比熊廷弼,袁大来对于军事也非其所长,如今所为更是规画颇疏。”
孙承宗的话说的很是委婉,但天启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孙承宗是不看好袁应泰,更倾向于熊廷弼在辽东的部署应对。尤其是对袁应泰在辽东现在的举动表示担忧,更担心他这样大肆招募流民可能产生的后果。
对于这个观点,天启一时间也不知是对还是错,毕竟熊廷弼在辽东的时候辽东始终没有大的作为。而袁应泰取代熊廷弼到了辽东后,辽东那边的动作不小,许多事都做的有声有色,朝堂上下对袁应泰的这些部署都是表示满意的。
“先生如此是否有些过虑了?”
孙承宗笑笑道:“或许吧,老夫年纪大了,年纪大的人喜欢求稳,也许袁大来这么做也有他的把握,毕竟老夫如今身在京师,辽东离京师又相隔遥远,有些事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哈哈哈,先生此话过谦了。不过先生今日能同朕说这些,朕心甚慰。”天启一听也笑了起来,接着转移话题聊起了其他事,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孙承宗见时间差不多了,起身告辞。
等孙承宗走后,天启的目光再一次朝着朱童蒙的奏折望去,脸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过了许久他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
或许孙承宗是对的,可现在这种情况天启根本就无能为力。在之前,弹劾熊廷弼奏折铺天盖地,天启心里是想保住熊廷弼的,可他却根本做不到,最终也只能按照朝堂的意思罢了熊廷弼的职务。
眼下袁应泰在辽东又大张旗鼓,做的有声有色,在这种情况下天启更是干不了什么。今天孙承宗的话让天启有些忐忑,却又无法确保孙承宗的判断又是对的。而且他和孙承宗现在的关系还远没到绝对信任的程度。
“袁应泰啊袁应泰,你不要让朕失望才是……。”
此时此刻,天启的内心是很复杂的,思索良久,他自言自语说了这么一句,随后拿起那份折子,放到了一旁。
随着年底的到来,连续两次国丧带来的影响已渐渐消除,民间也恢复了正常。
在平阳府,朱慎锥作为宗室生活也回到了以前的模样,除去有些事还不能做外,其他的已没了限制。
马世州带领的商队前些日从草原回来了,这一次来回草原比上回用的时间稍短一些,因为原本出发的就晚了,十月过后,草原上就开始要进入了冬季,如果回来的再晚,等大雪下来,草原的路就不好走了。
另外这一次去草原,商队的目的也很明确,主要是直接和布日固德的部落进行贸易。
到了草原后,马世州一行很顺利地就找到了布日固德的部落,因为他手里持有布日固德给朱慎锥的信物,一路上并没遭遇到什么麻烦。而且在部落那边见到了从战场刚回来的布日固德,瞧见马世州等人来到自己部落,布日固德很是高兴,热情洋溢地接待了他们一行。
今年的草原情况不太好,由于林丹汗起兵攻打炒战败,使得各部落都受到了损失。
布日固德因为跑的快,人员损失倒是不大,但因为部落的青壮大部分跟着林丹汗去打仗了,打仗的物资消耗远比平日的更多,而且这仗又打败了,跑的时候无奈丢掉了不少物资,所以回来后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马世州带着商队来到部落,这让布日固德极为高兴,尤其是商队所带来的物资,更是部落中急缺的。
这些物资购买下来,不仅能让部落熬过这个冬天,还能补充战败的损失。布日固德热情招待了马世州一行,同时询问朱慎锥为什么没来。马世州随便找了个理由,说朱慎锥家中有事这一次实在是来不了,托他给布日固德道个歉,同时还取出朱慎锥让他带来的礼物交给了布日固德,以表歉意。
收到礼物,布日固德更是高兴,询问朱慎锥下一次是否会来,在得到马世州的确定后,布日固德让马世州给朱慎锥带话,让他下次来时多带些好酒,等见了面一定要好好喝一顿。
因为朱慎锥的交代,商队的货物价格比其他商行要便宜不少,毕竟这一次是第一回和布日固德的部落直接贸易,用这种方式加深双方的关系也是必要的。
对此布日固德更是开心,他虽然身份在部落里不算低,可毕竟这个部落不是他说了算,而现在朱慎锥给了他这么大的面子,能让部落用更低的价格拿下急缺的物资,这对他在部落中地位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
交易很是顺利,哪怕就是售价相对低些,相比之下获利也极其丰厚。
完成交易后,在部落呆了两日,马世州等人就启程返回了。这一次布日固德亲自带着人送了商队一段,这才依依道别。就这样,商队一行很是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草原行商,进入长城后没多少时间就回到了平阳城。
商队的平安回来让朱慎锥松了口气,这一次商队去草原几乎压上了朱慎锥手上大部分资金。
草原行商的获利虽然大,但是风险也大,如果不是因为之前认识了布日固德缘故,朱慎锥这一次也不会筹集那么多货物前往草原。
因为这次大量货物的筹集,动用了他手上大半资金,剩余的银钱大部分也全都交给了周安民去做打点了。等商队出发后,朱慎锥手头上已经没了多少银钱,只能确保盐铺的日常运转,就连开设不久的当铺买卖,因为资金的不足,朱慎锥也只能勉强维持。
私盐的买卖虽然还在做,那也只是依靠手中的库存在周转。一旦这个商队出了问题,朱慎锥前几年的辛苦就全白费了。所以在马世州等人离开后,朱慎锥心里一直牵挂着商队的情况,直等到他们平安归来,这颗心才彻底放下。
这一趟行商和上次试探不同,彻底打通了草原的商路,也因为布日固德部落的第一次交易让朱慎锥有了一条稳定可靠的商路。而且马世州把带去的货物全部销售一空,带回来大量的皮毛和其他物资,这些都是值得不少银子的。
光这一次的利润,就足够填补交给周安民的那三千多两的付出,而且真正计算下来获利还远不止这个数字,这一下让朱慎锥心中大定。
商队回来后,各种琐事前后又忙碌了好几日。
等把马世州等人安顿好,朱慎锥这才抽出空,有时间琢磨其他的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周安民那边的情况。
由于朱慎锥的身份缘故,又加上又在国丧期间,前些时候根本没办法离开平阳,对于周安民那边的进展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周安民回到平顺后没几日就去了北直隶,他是一人偷偷去的,这一趟去北直隶除了朱慎锥外,也只有朱秀儿知道。
周安民本就有锦衣卫的编制,驿站这边他在不在也问题不大,反正驿站的运转早就有专门的程序,手下的几个驿卒也都是老人,暂时离开一些日子没什么问题。
就这样,周安民悄悄就从平顺去了北直隶,这一走就是两个月的时间,期间半点消息都没。这个时代通讯实在不便,要想打听消息很难,哪里有后世那边简单?
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值万金就是这个道理,等了许久都没周安民的讯息,朱慎锥不由得有些牵挂起来,也不知道他事办的如何了。
谁想这一日,朱慎锥刚准备出门去恒通看看,两个多月都没消息的周安民突然就找上门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