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告诫
袁崇焕语出惊人,熊廷弼没想袁崇焕会有如此大的胆量。
当初在辽东时熊廷弼的确手握天子剑,又是辽东经略,可所谓的天子剑可不是随便能用的,而且天子剑最多也只能斩三品以下官员,至于这三品以下官还要看文官还是武官,如果是武官的话绝对没问题,反正大明文贵武贱,杀个三品以下武官熊廷弼还是能做到的。
可文官就不一样了,大明的文官和武官完全不同,别说三品以下的文官了,哪怕六品的主事面对高级武官也是趾高气扬,指着对方鼻子骂娘对方也拿他没办法。
杀文官可是件大事,就算王化贞这个巡抚品级不算太高,仅仅只是从三品,如果要硬扯的话,熊廷弼这把天子剑要斩勉强也能斩得。
可熊廷弼敢这么干么?当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他这么干了,朝堂上不得闹翻天了?一个文官又是辽东巡抚你说杀就杀?这算什么?难不成打算造反?熊廷弼自认胆子不小,却也干不出这个事来。
可瞧着袁崇焕的表情,熊廷弼却在他眼中看到了坚毅果断,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或许还真能干得出来这种事。不过再回想当时,熊廷弼也不得不承认袁崇焕所说的并非没有一点道理,他是老带兵的人,当时辽东经抚不合,他这个名义上的经略已被王化贞给彻底架空了,无论他要干什么全都干不成,与其最终坐视王化贞兵败受到牵连,倒不如豁出去先斩了这个混蛋。
一时间,熊廷弼倒有些佩服袁崇焕,至少这人比自己更豁得出去,假如当时自己能这样做的话,或许结果就和现在不一样了。
不过假设终究只是假设,熊廷弼摇头长叹了一口气,找了其他话题把这个给岔开,闭口再也不谈王化贞一事了。
袁崇焕见熊廷弼不想再在这事上多说,他自然也就顺着熊廷弼的话头说起了其他事。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熊廷弼问袁崇焕今天找自己究竟所为何事,总不会是特意买了酒菜来找自己聊天,又或者给自己打抱不平的吧?
听到熊廷弼这么问,袁崇焕笑着说自己的确有事请教,当即正了正色,把自己真正的来意告诉了熊廷弼。
袁崇焕对熊廷弼说,他如今是兵部主事,辽东战败后朝廷重新调整了辽东战略,天启皇帝已任命其老师孙承宗任大学士,入内阁,兼兵部尚书,既日就将赶赴辽东督师。
因为熊廷弼和王化贞同时获罪,辽东又不稳,朝廷在准备派出孙承宗的同时,打算在辽东重建防线,考虑到如今辽东之人不堪重用,所以打算从京师挑选知兵之人来替换辽东的官员。
前两日,兵科都给事中蔡思充疏言袁崇焕“饶有才略”,建议让袁崇焕辅佐原任辽东兵备道阎鸣泰“分任榆关”,这个建议朝廷已经准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袁崇焕马上就会升官,升官后的职务大概率就是山东按察司佥事和山海关监军。
这样一来,袁崇焕就将前往山海关赴任,从而在督师孙承宗下负责山海关一线的防御。
考虑到自己对辽东的局势只是通过各种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并没有直接一手的资料。而且这个职务非常重要,袁崇焕虽自认自己颇有军事才能,打算去了辽东大干一场,却心中没底。
既然要准备和后金建奴打仗,两眼一抹黑是肯定不行的,想来想去袁崇焕就想到了熊廷弼。
熊廷弼眼下已是阶下囚,三法司判决已下,只不过朝廷暂时没有宣布行刑时间罢了。但不管怎么说,熊廷弼毕竟之前是辽东经略,对于辽东局势天下没有比熊廷弼更为熟悉的人了,再加上袁崇焕本身就觉得之前辽东战败罪不在熊廷弼,熊廷弼之所以落到如此下场完全是因为王化贞的缘故,假如当初熊廷弼能够心狠手辣,直接用天子剑先斩了王化贞,彻底掌控住辽东军政,哪来后面的大败?
刚才袁崇焕对熊廷弼所说的的确是他心里的话,他觉得熊廷弼虽有才能,可在辽东这个经略当的也太过憋屈了。如果是他的话,怎么都不可能让王化贞爬到自己的头上,更不用说被王化贞给架空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袁崇焕觉得熊廷弼还是太过迂腐了,要不何至于此啊!
今天来找熊廷弼是向他请教辽东军事的,自然也包括辽东地形、防线关键、后金建奴等各方面的情况。有这么一个精通辽东局势的人在,袁崇焕不求助他就不是袁崇焕了,哪怕熊廷弼眼下是死囚的身份又如何呢?大丈夫做事还在意这些小节?
听完袁崇焕的解释,熊廷弼这才明白过来他的来意,虽说有些意外,可熊廷弼倒也有几分佩服袁崇焕,更对他能来找自己问讯多了些许好感。
满朝文武聪明人多的是,可真正想要把事做好的人却不多,大部分朝堂上的官员无不忙着勾心斗角,争夺权利,又有几人肯踏踏实实真心为国为民呢?
虽然他只是第一次见袁崇焕,也不了解袁崇焕,可对方能心思一个人跑到大牢里向他这个死囚请教辽东军事,这就足以证明袁崇焕心中是有大志的。而且袁崇焕言谈中表现出来的性格脾气也颇对熊廷弼的胃口,他们两人从骨子来说其实是同一类人,相互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
相比熊廷弼,袁崇焕更年轻,胆子更大,也更有冲劲。假如在自己的帮助下,袁崇焕真能在辽东做出些事来,这也不向天下证明他熊廷弼才是对的么?自己没做的到,袁崇焕或许可以做到,等那一日辽东平定,袁崇焕名扬天下的时候,也是他熊廷弼扬眉吐气的时候。
想到这,熊廷弼决定把自己对辽东所知的情况细细告诉袁崇焕,以助袁崇焕一臂之力。听熊廷弼答应,袁崇焕顿时大喜,连忙以弟子之礼向熊廷弼表示感谢,熊廷弼笑呵呵地搀扶起袁崇焕,语重心长告诉他不必如此,平定辽东也是他的夙愿,而今自己已是不成了,如果袁崇焕能做到的话,未尝不是替自己完成心愿。
就这样,接下来的几日里,袁崇焕每日都去牢里拜访熊廷弼,虚心请教辽东情况。熊廷弼同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己对辽东所知的情况仔仔细细告诉了袁崇焕,并且针对他之前在辽东的一些关于战事的布置和想法同袁崇焕讲解,作为探讨。不得不承认,袁崇焕在熊廷弼这里得到的收获是巨大的,而且熊廷弼不光是告诉了袁崇焕他所想知道的一切,还把自己在辽东和后金作战的经验得失全告诉了袁崇焕,使得袁崇焕虽还没去辽东却已对后金建奴和整个辽东的情况有全方位的判断和设想了。
不仅如此,袁崇焕还把熊廷弼所说的这些内容和经验记录整理下来,弄了厚厚几本册子,没事的时候就翻阅研究,琢磨着自己去了辽东后如何打开局面。
小半月后,朝廷任命终于下来了,和之前猜测的一样,袁崇焕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和山海关监军,接下来他在京师的时间不多了,按朝廷要求,等交接完兵部的事后就要前去山海关赴任,从而踏上前线。
这一日,袁崇焕和往常一样来到大牢见熊廷弼,在聊完关于辽东的情况后,袁崇焕提起酒壶给熊廷弼倒满了酒,拿起面前自己的酒杯,举杯真心诚意谢过这些日子熊廷弼的帮助,同时告诉他自己是最后一次来了,因为再过几日他就要去山海关了。
听到袁崇焕这么说,熊廷弼有些失落,虽然早就知道袁崇焕终究会有走的一日,可当这一天来的时候,熊廷弼心中依旧很不是滋味。
这些日子和袁崇焕在牢里畅谈,两人的关系一日千里,熊廷弼倾囊传授,把自己多年的带兵经验包括辽东的所有情况全教给了袁崇焕,可以说双方的关系已不再是普通的朋友了,可以说是亦师亦友。
“元素此去辽东,祝你鹏程万里,马到功成!”拿起酒杯,熊廷弼感慨道。
“谢先生。”袁崇焕感激道:“先生教诲学生牢记在心,请先生放心,学生此去辽东定为我大明建功立业,铲灭建奴,以报效朝廷。等建奴平定,辽东彻底收复之日,学生定再来拜见先生,到时候学生愿以其功向陛下和朝廷以换先生清白,让天下人皆知先生之冤屈!”
“这些就不必说了,你去了那边好好做事,至于我这里不必担心,陛下暂时并没有杀我的想法,也许过上几年,陛下开恩把我放出去也是有可能的。”熊廷弼摆手道,嘴上虽然这样,可心中对袁崇焕这番话很是感动。
“对了元素,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干了杯中酒,熊廷弼放下酒杯思索着开口。
“先生有话尽管直言就是。”袁崇焕爽快道。
点点头,熊廷弼看着袁崇焕道:“元素之才天下罕见,我熊廷弼历来自负,可这些日子同元素交谈,对伱才能也是佩服万分……。”
“先生这话言重了,我袁崇焕如没有先生教导……。”不等袁崇焕把话说完,熊廷弼打断道:“元素,此地就你我二人,我这的确是肺腑之言,没有半点虚言。你的才能如何我很清楚,就不必自歉了,如我没看错你的话,此去辽东,你当大放光彩,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成就远在我熊某之上。”
“但临别,我也有一句话要送你,还请元素心中记得。”
“先生请说。”
“元素你虽有才,可性格过于自负刚毅,而且行事又爱弄险,你还记得第一次来见我时所提的事否?”
“先生可是说……?”
熊廷弼点点头:“当年辽东经抚之争,其背后远不是你想的如此简单,而且经略辽东位高权重,快意恩仇虽也是手段,但毕竟算不得堂堂正正,无论军中或朝堂之上,有些规矩还是要守的,我这人向来心高气傲,这些年就是吃了这个亏,现在想起来悔之晚矣,还望元素以我为鉴,凡事做前多多思量,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袁崇焕笑道:“先生说哪里的话,学生自当牢记先生教诲,请先生尽管放心就是。”
虽然袁崇焕当着熊廷弼的面答应了下来,可熊廷弼却从袁崇焕的笑容中感觉到他的回答并没有放在心上。此时,熊廷弼心中暗叹了一声,不再多说,只希望袁崇焕能记得自己的告诫,不要和自己这样重蹈覆辙吧。
(本章完)
袁崇焕语出惊人,熊廷弼没想袁崇焕会有如此大的胆量。
当初在辽东时熊廷弼的确手握天子剑,又是辽东经略,可所谓的天子剑可不是随便能用的,而且天子剑最多也只能斩三品以下官员,至于这三品以下官还要看文官还是武官,如果是武官的话绝对没问题,反正大明文贵武贱,杀个三品以下武官熊廷弼还是能做到的。
可文官就不一样了,大明的文官和武官完全不同,别说三品以下的文官了,哪怕六品的主事面对高级武官也是趾高气扬,指着对方鼻子骂娘对方也拿他没办法。
杀文官可是件大事,就算王化贞这个巡抚品级不算太高,仅仅只是从三品,如果要硬扯的话,熊廷弼这把天子剑要斩勉强也能斩得。
可熊廷弼敢这么干么?当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他这么干了,朝堂上不得闹翻天了?一个文官又是辽东巡抚你说杀就杀?这算什么?难不成打算造反?熊廷弼自认胆子不小,却也干不出这个事来。
可瞧着袁崇焕的表情,熊廷弼却在他眼中看到了坚毅果断,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或许还真能干得出来这种事。不过再回想当时,熊廷弼也不得不承认袁崇焕所说的并非没有一点道理,他是老带兵的人,当时辽东经抚不合,他这个名义上的经略已被王化贞给彻底架空了,无论他要干什么全都干不成,与其最终坐视王化贞兵败受到牵连,倒不如豁出去先斩了这个混蛋。
一时间,熊廷弼倒有些佩服袁崇焕,至少这人比自己更豁得出去,假如当时自己能这样做的话,或许结果就和现在不一样了。
不过假设终究只是假设,熊廷弼摇头长叹了一口气,找了其他话题把这个给岔开,闭口再也不谈王化贞一事了。
袁崇焕见熊廷弼不想再在这事上多说,他自然也就顺着熊廷弼的话头说起了其他事。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熊廷弼问袁崇焕今天找自己究竟所为何事,总不会是特意买了酒菜来找自己聊天,又或者给自己打抱不平的吧?
听到熊廷弼这么问,袁崇焕笑着说自己的确有事请教,当即正了正色,把自己真正的来意告诉了熊廷弼。
袁崇焕对熊廷弼说,他如今是兵部主事,辽东战败后朝廷重新调整了辽东战略,天启皇帝已任命其老师孙承宗任大学士,入内阁,兼兵部尚书,既日就将赶赴辽东督师。
因为熊廷弼和王化贞同时获罪,辽东又不稳,朝廷在准备派出孙承宗的同时,打算在辽东重建防线,考虑到如今辽东之人不堪重用,所以打算从京师挑选知兵之人来替换辽东的官员。
前两日,兵科都给事中蔡思充疏言袁崇焕“饶有才略”,建议让袁崇焕辅佐原任辽东兵备道阎鸣泰“分任榆关”,这个建议朝廷已经准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袁崇焕马上就会升官,升官后的职务大概率就是山东按察司佥事和山海关监军。
这样一来,袁崇焕就将前往山海关赴任,从而在督师孙承宗下负责山海关一线的防御。
考虑到自己对辽东的局势只是通过各种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并没有直接一手的资料。而且这个职务非常重要,袁崇焕虽自认自己颇有军事才能,打算去了辽东大干一场,却心中没底。
既然要准备和后金建奴打仗,两眼一抹黑是肯定不行的,想来想去袁崇焕就想到了熊廷弼。
熊廷弼眼下已是阶下囚,三法司判决已下,只不过朝廷暂时没有宣布行刑时间罢了。但不管怎么说,熊廷弼毕竟之前是辽东经略,对于辽东局势天下没有比熊廷弼更为熟悉的人了,再加上袁崇焕本身就觉得之前辽东战败罪不在熊廷弼,熊廷弼之所以落到如此下场完全是因为王化贞的缘故,假如当初熊廷弼能够心狠手辣,直接用天子剑先斩了王化贞,彻底掌控住辽东军政,哪来后面的大败?
刚才袁崇焕对熊廷弼所说的的确是他心里的话,他觉得熊廷弼虽有才能,可在辽东这个经略当的也太过憋屈了。如果是他的话,怎么都不可能让王化贞爬到自己的头上,更不用说被王化贞给架空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袁崇焕觉得熊廷弼还是太过迂腐了,要不何至于此啊!
今天来找熊廷弼是向他请教辽东军事的,自然也包括辽东地形、防线关键、后金建奴等各方面的情况。有这么一个精通辽东局势的人在,袁崇焕不求助他就不是袁崇焕了,哪怕熊廷弼眼下是死囚的身份又如何呢?大丈夫做事还在意这些小节?
听完袁崇焕的解释,熊廷弼这才明白过来他的来意,虽说有些意外,可熊廷弼倒也有几分佩服袁崇焕,更对他能来找自己问讯多了些许好感。
满朝文武聪明人多的是,可真正想要把事做好的人却不多,大部分朝堂上的官员无不忙着勾心斗角,争夺权利,又有几人肯踏踏实实真心为国为民呢?
虽然他只是第一次见袁崇焕,也不了解袁崇焕,可对方能心思一个人跑到大牢里向他这个死囚请教辽东军事,这就足以证明袁崇焕心中是有大志的。而且袁崇焕言谈中表现出来的性格脾气也颇对熊廷弼的胃口,他们两人从骨子来说其实是同一类人,相互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
相比熊廷弼,袁崇焕更年轻,胆子更大,也更有冲劲。假如在自己的帮助下,袁崇焕真能在辽东做出些事来,这也不向天下证明他熊廷弼才是对的么?自己没做的到,袁崇焕或许可以做到,等那一日辽东平定,袁崇焕名扬天下的时候,也是他熊廷弼扬眉吐气的时候。
想到这,熊廷弼决定把自己对辽东所知的情况细细告诉袁崇焕,以助袁崇焕一臂之力。听熊廷弼答应,袁崇焕顿时大喜,连忙以弟子之礼向熊廷弼表示感谢,熊廷弼笑呵呵地搀扶起袁崇焕,语重心长告诉他不必如此,平定辽东也是他的夙愿,而今自己已是不成了,如果袁崇焕能做到的话,未尝不是替自己完成心愿。
就这样,接下来的几日里,袁崇焕每日都去牢里拜访熊廷弼,虚心请教辽东情况。熊廷弼同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己对辽东所知的情况仔仔细细告诉了袁崇焕,并且针对他之前在辽东的一些关于战事的布置和想法同袁崇焕讲解,作为探讨。不得不承认,袁崇焕在熊廷弼这里得到的收获是巨大的,而且熊廷弼不光是告诉了袁崇焕他所想知道的一切,还把自己在辽东和后金作战的经验得失全告诉了袁崇焕,使得袁崇焕虽还没去辽东却已对后金建奴和整个辽东的情况有全方位的判断和设想了。
不仅如此,袁崇焕还把熊廷弼所说的这些内容和经验记录整理下来,弄了厚厚几本册子,没事的时候就翻阅研究,琢磨着自己去了辽东后如何打开局面。
小半月后,朝廷任命终于下来了,和之前猜测的一样,袁崇焕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和山海关监军,接下来他在京师的时间不多了,按朝廷要求,等交接完兵部的事后就要前去山海关赴任,从而踏上前线。
这一日,袁崇焕和往常一样来到大牢见熊廷弼,在聊完关于辽东的情况后,袁崇焕提起酒壶给熊廷弼倒满了酒,拿起面前自己的酒杯,举杯真心诚意谢过这些日子熊廷弼的帮助,同时告诉他自己是最后一次来了,因为再过几日他就要去山海关了。
听到袁崇焕这么说,熊廷弼有些失落,虽然早就知道袁崇焕终究会有走的一日,可当这一天来的时候,熊廷弼心中依旧很不是滋味。
这些日子和袁崇焕在牢里畅谈,两人的关系一日千里,熊廷弼倾囊传授,把自己多年的带兵经验包括辽东的所有情况全教给了袁崇焕,可以说双方的关系已不再是普通的朋友了,可以说是亦师亦友。
“元素此去辽东,祝你鹏程万里,马到功成!”拿起酒杯,熊廷弼感慨道。
“谢先生。”袁崇焕感激道:“先生教诲学生牢记在心,请先生放心,学生此去辽东定为我大明建功立业,铲灭建奴,以报效朝廷。等建奴平定,辽东彻底收复之日,学生定再来拜见先生,到时候学生愿以其功向陛下和朝廷以换先生清白,让天下人皆知先生之冤屈!”
“这些就不必说了,你去了那边好好做事,至于我这里不必担心,陛下暂时并没有杀我的想法,也许过上几年,陛下开恩把我放出去也是有可能的。”熊廷弼摆手道,嘴上虽然这样,可心中对袁崇焕这番话很是感动。
“对了元素,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干了杯中酒,熊廷弼放下酒杯思索着开口。
“先生有话尽管直言就是。”袁崇焕爽快道。
点点头,熊廷弼看着袁崇焕道:“元素之才天下罕见,我熊廷弼历来自负,可这些日子同元素交谈,对伱才能也是佩服万分……。”
“先生这话言重了,我袁崇焕如没有先生教导……。”不等袁崇焕把话说完,熊廷弼打断道:“元素,此地就你我二人,我这的确是肺腑之言,没有半点虚言。你的才能如何我很清楚,就不必自歉了,如我没看错你的话,此去辽东,你当大放光彩,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成就远在我熊某之上。”
“但临别,我也有一句话要送你,还请元素心中记得。”
“先生请说。”
“元素你虽有才,可性格过于自负刚毅,而且行事又爱弄险,你还记得第一次来见我时所提的事否?”
“先生可是说……?”
熊廷弼点点头:“当年辽东经抚之争,其背后远不是你想的如此简单,而且经略辽东位高权重,快意恩仇虽也是手段,但毕竟算不得堂堂正正,无论军中或朝堂之上,有些规矩还是要守的,我这人向来心高气傲,这些年就是吃了这个亏,现在想起来悔之晚矣,还望元素以我为鉴,凡事做前多多思量,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袁崇焕笑道:“先生说哪里的话,学生自当牢记先生教诲,请先生尽管放心就是。”
虽然袁崇焕当着熊廷弼的面答应了下来,可熊廷弼却从袁崇焕的笑容中感觉到他的回答并没有放在心上。此时,熊廷弼心中暗叹了一声,不再多说,只希望袁崇焕能记得自己的告诫,不要和自己这样重蹈覆辙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