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变动
就在朱慎锥做着准备的时候,皇太极也开始准备向林丹汗动手。
回到沈阳后不久,皇太极就联络了科尔沁、喀喇沁及喀尔喀诸部,其中喀喇沁部在敖木伦之战后对满清大恐,再加上皇太极主动伸出议和的橄榄枝,喀喇沁左思右想最终决定投靠皇太极,背叛林丹汗。
其实也不怪这些部落投靠满清,关键还是这些年林丹汗做的实在太过了。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本就是依附强者的,他们的生存法制就是谁强就听谁的,而林丹汗作为蒙古人的共主,自然尊林丹汗为首,可偏偏林丹汗一直打着武力统一蒙古的想法,让这些部落苦不堪言。
努尔哈赤时,后金军队就时常出兵蒙古,攻击察哈尔左翼的各部。按理说,作为蒙古之主的林丹汗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这些弱小部落,在后金出兵的时候及时救援和对方开战。
可问题在于林丹汗的思路和正常人不一样,这些部落每一次向林丹汗求援,林丹汗嘴上答应的漂亮却没任何实际行动,打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算盘,按兵不动坐视这些部落被后金攻击。
等到战争结束,林丹汗又突然出兵,趁火打劫不是吞并那些损失惨重的小部落,就是掠夺他们的牧民牛羊。
堂堂一个大汗居然做这样的事,怎么能让人服气?几回下来,这些部落对林丹汗极度失望,甚至还怨恨之极。再加上后金的武力压迫和怀柔手段双管齐下,努尔哈赤又善于利用联姻来拉拢各部,时间久了,他们自然就投向了后金一方。
敖木伦之战后,多罗特部几乎被灭,林丹汗在战后却依旧无动于衷,这更让许多部落离心离德。
现在有皇太极领头,举旗振臂一呼:“你们的老大林丹汗是个傻x,跟着他只有继续倒霉,还不如跟着老子干,只要跟老子干,金票大大滴,牛羊多多滴,打跑了林丹汗,察哈尔地盘老子一寸都不要,统统分给你们,只要你们认老子当大哥就行,来不来?来的赶紧吆喝一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既然有皇太极来当这个领头大哥,还给了这么丰厚的承诺,谁听了不心动?再说了,在这些蒙古人眼里,后金的信用可比出尔反尔的林丹汗强多了,而且皇太极这个人比努尔哈赤还大方,看起来也更为可靠。
更重要的是皇太极手里的八旗能打啊,就连林丹汗的直属精锐骑兵和八旗对上也是输多胜少,现在继续跟着林丹汗这条快要沉的破船,倒不如一起换乘皇太极这条新船,哪怕最后皇太极的承诺没有全部兑现,只要兑现一半,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一时间,各部落私下都表示了愿意跟着皇太极干的想法,拍着胸脯调转枪头来和自己以前的大哥拼杀,把原来的大哥打跑,抢人抢牛羊抢地盘,吃香的喝的辣好日子就在眼前。
有了这些部落的加入,皇太极拿下察哈尔的把握顿时更大了几分。而这个时候林丹汗还忙着内斗呢。
多罗特部被皇太极打残后,林丹汗手下八个鄂托克中,奈曼和敖汉两部夹在林丹汗和皇太极势力之间摇摆不定,生怕下一次皇太极继续西进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们。
为此,他们开始私下和皇太极联系,倒不是要背叛林丹汗,而是打着调解皇太极和林丹汗之间矛盾的想法。
在没有经过林丹汗的同意情况下,他们派人去了沈阳见皇太极,提出了蒙古和满清和平的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希望皇太极不要继续对察哈尔用兵,而他们也会劝说林丹汗不再敌视满清,老是打仗死这么多人不好,双方握手言和,开开心心做个好朋友岂不更好?
听了他们这番天真的话,皇太极心中觉得好笑,同时也看明白了奈曼和敖汉两部的顾虑,无非就是担心战火再起,他们两部会第一个卷入其中。
皇太极直接拒绝了和谈的请求,反而提出让奈曼和敖汉加入自己联盟的建议,调转枪头一起去打林丹汗。只要他们点头同意,等赶走林丹汗,皇太极承诺一视同仁,把原本属于林丹汗的察哈尔草原也分给他们部分。
皇太极的回答让他们很是失望,他们并有背叛林丹汗的想法,只是打算在双方中周旋一二。
背叛林丹汗,甚至投靠皇太极,这对于他们来说还从没这个念头,无奈之下只能打道回府另想办法。
可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就在他们回去的时候,皇太极悄悄就把这些消息散布了出去,而这些散布出去的消息在皇太极的有意安排下很快就传到了林丹汗的耳朵里。
得知奈曼和敖汉两部居然背着自己去找皇太极议和,林丹汗根本不考虑他们的苦衷,更不派人查明实际情况,先入为主就认为他们背叛了自己。
二话不说,林丹汗勃然大怒,直接出兵讨伐奈曼和敖汉,他要用这个方式压服部众,同时杀鸡骇猴给其他摇摆不定的部落颜色看看。
可谁想林丹汗这么干顿时引起了极严重的后果,在得知林丹汗要讨伐自己后,奈曼和敖汉两部全傻眼了,连忙派人去找林丹汗解释,可这时候的林丹汗怒火上头哪里肯听他们的解释?非但不听还直接杀了他们派来的人,直接就把他们逼到了绝境。
无奈,靠自己根本无法应对林丹汗的讨伐,奈曼和敖汉两部只能想办法自保,而自保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找皇太极求救,心一横就带着部众投靠满清。就这样,在林丹汗的操作下,直接逼的奈曼和敖汉两部脱离了察哈尔蒙古本部,跑到了皇太极那一边。
得知他们来投,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迎接对方,拉着他们的手亲热异常。不仅如此,皇太极还亲自和他们签订盟约,斩鸡头烧黄纸昭告天地盟誓,只要他们跟随自己,他皇太极定不负他们,之前的承诺全部有效,未来大家就是自己人了。
得知奈曼和敖汉两部投靠了皇太极,气得暴跳如雷的林丹汗因为担心打不过皇太极只能生生咽下这口气。这个事后果极其严重,察哈尔各部因为这件事人心浮动,为了压下此事,林丹汗加强了对各部的控制,顺手还宰了几个人,意图稳住内部,可他万万没想到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操作,更让各部对林丹汗大失所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皇太极三下五除二就同蒙古各部形成了联盟,已经做好了攻打林丹汗的准备。
不过各部的兵马聚集还需要时间,皇太极这边也需要做一些其他安排,但战争的阴影已经笼罩在了察哈尔,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
转眼到了七月,因为常用灵露饮的缘故,天启皇帝的身体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
起初,在刚开始饮用的时候天启皇帝的身体一下子就好了起来,整个人也没了之前的疾病缠绵的样子,无论是脸色还是精神都似乎恢复了平常。
可仅仅一个多月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天启皇帝突然又病了,这一次病和上一次完全不同,整个人浮肿,精神乏力,恶心呕吐,还有腹泻的症状。
这些症状分明就是重金属中毒,但太医院的医生们却怎么都查不出是什么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启皇帝的病情越发严重。
进入七月时,天启皇帝的健康情况更是糟糕,几乎已经卧床不起,此时的天启皇帝已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不断流逝,而且多次用药都无效果,这让天启皇帝隐隐察觉恐怕这一关要过不去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天启皇帝很不甘心,他明明年龄不大,平日里身体也很好,可就因为一次落水的缘故最终病重的现在这样程度,难不成他要和当年的武宗一样撒手人寰?走完短暂的一生么?
不甘心!不甘心啊!
自登基以来,他虽贵为天子,可朝政一直都掌握在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手里,而且因为他们的缘故,使得辽东接连遭受重创,让大明面临内忧外患,建国二百多年的大明朝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为扭转乾坤,天启皇帝无奈只能启用魏忠贤,利用魏忠贤对东林党进行打压,同时从文官集团手中抢夺权利。
魏忠贤干的不错,虽然天启皇帝知道他是一个小人,可这个小人不仅忠心于自己,而且敢打敢拼,在自己的授意下以阉党的名义拉拢了不少人,拿回了大部分权利,同时也把东林党原本嚣张的气焰给打压了下去。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再过上一年半载,天启皇帝就能彻底解决朝堂问题,把困扰大明历代君主因为文官集团权利过大而导致君权削弱的问题直接解决掉。到时候,他这个大明皇帝就将是自朱元璋、朱棣之后皇权最盛的君主,彻底掌控住这个帝国。
除去朝堂,还有辽东的战事。天启皇帝先用孙承宗,后用袁崇焕,稳住了辽东局势,并且努尔哈赤这个老奴也死了,这对大明来说是异常鼓舞人心的大事。在天启皇帝看来,只要继续下去,辽东建奴的问题解决也是早晚的事,等到外忧内患彻底排除,随着他的君临天下,大明必然能在自己手里中兴。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现在即将成为泡影。
随着天启皇帝的病重,他已感觉到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了。虽然天启皇帝嗅到了浓浓的阴谋味,可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没有精力去判断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更无法知晓自己为什么会病重到这样的程度。
作为一个帝王,在担心自己生死的同时,天启皇帝更担心的是帝国的延续,他不能让祖宗传下来的帝国在自己死后就这样垮了,所以对继承人的问题已经在天启皇帝的考虑中了,而且他很清楚,必须尽快做出决定,要不然自己死前没安排好这一切,大明就会陷入混乱,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的。
(本章完)
就在朱慎锥做着准备的时候,皇太极也开始准备向林丹汗动手。
回到沈阳后不久,皇太极就联络了科尔沁、喀喇沁及喀尔喀诸部,其中喀喇沁部在敖木伦之战后对满清大恐,再加上皇太极主动伸出议和的橄榄枝,喀喇沁左思右想最终决定投靠皇太极,背叛林丹汗。
其实也不怪这些部落投靠满清,关键还是这些年林丹汗做的实在太过了。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本就是依附强者的,他们的生存法制就是谁强就听谁的,而林丹汗作为蒙古人的共主,自然尊林丹汗为首,可偏偏林丹汗一直打着武力统一蒙古的想法,让这些部落苦不堪言。
努尔哈赤时,后金军队就时常出兵蒙古,攻击察哈尔左翼的各部。按理说,作为蒙古之主的林丹汗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这些弱小部落,在后金出兵的时候及时救援和对方开战。
可问题在于林丹汗的思路和正常人不一样,这些部落每一次向林丹汗求援,林丹汗嘴上答应的漂亮却没任何实际行动,打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算盘,按兵不动坐视这些部落被后金攻击。
等到战争结束,林丹汗又突然出兵,趁火打劫不是吞并那些损失惨重的小部落,就是掠夺他们的牧民牛羊。
堂堂一个大汗居然做这样的事,怎么能让人服气?几回下来,这些部落对林丹汗极度失望,甚至还怨恨之极。再加上后金的武力压迫和怀柔手段双管齐下,努尔哈赤又善于利用联姻来拉拢各部,时间久了,他们自然就投向了后金一方。
敖木伦之战后,多罗特部几乎被灭,林丹汗在战后却依旧无动于衷,这更让许多部落离心离德。
现在有皇太极领头,举旗振臂一呼:“你们的老大林丹汗是个傻x,跟着他只有继续倒霉,还不如跟着老子干,只要跟老子干,金票大大滴,牛羊多多滴,打跑了林丹汗,察哈尔地盘老子一寸都不要,统统分给你们,只要你们认老子当大哥就行,来不来?来的赶紧吆喝一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既然有皇太极来当这个领头大哥,还给了这么丰厚的承诺,谁听了不心动?再说了,在这些蒙古人眼里,后金的信用可比出尔反尔的林丹汗强多了,而且皇太极这个人比努尔哈赤还大方,看起来也更为可靠。
更重要的是皇太极手里的八旗能打啊,就连林丹汗的直属精锐骑兵和八旗对上也是输多胜少,现在继续跟着林丹汗这条快要沉的破船,倒不如一起换乘皇太极这条新船,哪怕最后皇太极的承诺没有全部兑现,只要兑现一半,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一时间,各部落私下都表示了愿意跟着皇太极干的想法,拍着胸脯调转枪头来和自己以前的大哥拼杀,把原来的大哥打跑,抢人抢牛羊抢地盘,吃香的喝的辣好日子就在眼前。
有了这些部落的加入,皇太极拿下察哈尔的把握顿时更大了几分。而这个时候林丹汗还忙着内斗呢。
多罗特部被皇太极打残后,林丹汗手下八个鄂托克中,奈曼和敖汉两部夹在林丹汗和皇太极势力之间摇摆不定,生怕下一次皇太极继续西进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们。
为此,他们开始私下和皇太极联系,倒不是要背叛林丹汗,而是打着调解皇太极和林丹汗之间矛盾的想法。
在没有经过林丹汗的同意情况下,他们派人去了沈阳见皇太极,提出了蒙古和满清和平的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希望皇太极不要继续对察哈尔用兵,而他们也会劝说林丹汗不再敌视满清,老是打仗死这么多人不好,双方握手言和,开开心心做个好朋友岂不更好?
听了他们这番天真的话,皇太极心中觉得好笑,同时也看明白了奈曼和敖汉两部的顾虑,无非就是担心战火再起,他们两部会第一个卷入其中。
皇太极直接拒绝了和谈的请求,反而提出让奈曼和敖汉加入自己联盟的建议,调转枪头一起去打林丹汗。只要他们点头同意,等赶走林丹汗,皇太极承诺一视同仁,把原本属于林丹汗的察哈尔草原也分给他们部分。
皇太极的回答让他们很是失望,他们并有背叛林丹汗的想法,只是打算在双方中周旋一二。
背叛林丹汗,甚至投靠皇太极,这对于他们来说还从没这个念头,无奈之下只能打道回府另想办法。
可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就在他们回去的时候,皇太极悄悄就把这些消息散布了出去,而这些散布出去的消息在皇太极的有意安排下很快就传到了林丹汗的耳朵里。
得知奈曼和敖汉两部居然背着自己去找皇太极议和,林丹汗根本不考虑他们的苦衷,更不派人查明实际情况,先入为主就认为他们背叛了自己。
二话不说,林丹汗勃然大怒,直接出兵讨伐奈曼和敖汉,他要用这个方式压服部众,同时杀鸡骇猴给其他摇摆不定的部落颜色看看。
可谁想林丹汗这么干顿时引起了极严重的后果,在得知林丹汗要讨伐自己后,奈曼和敖汉两部全傻眼了,连忙派人去找林丹汗解释,可这时候的林丹汗怒火上头哪里肯听他们的解释?非但不听还直接杀了他们派来的人,直接就把他们逼到了绝境。
无奈,靠自己根本无法应对林丹汗的讨伐,奈曼和敖汉两部只能想办法自保,而自保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找皇太极求救,心一横就带着部众投靠满清。就这样,在林丹汗的操作下,直接逼的奈曼和敖汉两部脱离了察哈尔蒙古本部,跑到了皇太极那一边。
得知他们来投,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迎接对方,拉着他们的手亲热异常。不仅如此,皇太极还亲自和他们签订盟约,斩鸡头烧黄纸昭告天地盟誓,只要他们跟随自己,他皇太极定不负他们,之前的承诺全部有效,未来大家就是自己人了。
得知奈曼和敖汉两部投靠了皇太极,气得暴跳如雷的林丹汗因为担心打不过皇太极只能生生咽下这口气。这个事后果极其严重,察哈尔各部因为这件事人心浮动,为了压下此事,林丹汗加强了对各部的控制,顺手还宰了几个人,意图稳住内部,可他万万没想到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操作,更让各部对林丹汗大失所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皇太极三下五除二就同蒙古各部形成了联盟,已经做好了攻打林丹汗的准备。
不过各部的兵马聚集还需要时间,皇太极这边也需要做一些其他安排,但战争的阴影已经笼罩在了察哈尔,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
转眼到了七月,因为常用灵露饮的缘故,天启皇帝的身体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
起初,在刚开始饮用的时候天启皇帝的身体一下子就好了起来,整个人也没了之前的疾病缠绵的样子,无论是脸色还是精神都似乎恢复了平常。
可仅仅一个多月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天启皇帝突然又病了,这一次病和上一次完全不同,整个人浮肿,精神乏力,恶心呕吐,还有腹泻的症状。
这些症状分明就是重金属中毒,但太医院的医生们却怎么都查不出是什么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启皇帝的病情越发严重。
进入七月时,天启皇帝的健康情况更是糟糕,几乎已经卧床不起,此时的天启皇帝已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不断流逝,而且多次用药都无效果,这让天启皇帝隐隐察觉恐怕这一关要过不去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天启皇帝很不甘心,他明明年龄不大,平日里身体也很好,可就因为一次落水的缘故最终病重的现在这样程度,难不成他要和当年的武宗一样撒手人寰?走完短暂的一生么?
不甘心!不甘心啊!
自登基以来,他虽贵为天子,可朝政一直都掌握在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手里,而且因为他们的缘故,使得辽东接连遭受重创,让大明面临内忧外患,建国二百多年的大明朝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为扭转乾坤,天启皇帝无奈只能启用魏忠贤,利用魏忠贤对东林党进行打压,同时从文官集团手中抢夺权利。
魏忠贤干的不错,虽然天启皇帝知道他是一个小人,可这个小人不仅忠心于自己,而且敢打敢拼,在自己的授意下以阉党的名义拉拢了不少人,拿回了大部分权利,同时也把东林党原本嚣张的气焰给打压了下去。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再过上一年半载,天启皇帝就能彻底解决朝堂问题,把困扰大明历代君主因为文官集团权利过大而导致君权削弱的问题直接解决掉。到时候,他这个大明皇帝就将是自朱元璋、朱棣之后皇权最盛的君主,彻底掌控住这个帝国。
除去朝堂,还有辽东的战事。天启皇帝先用孙承宗,后用袁崇焕,稳住了辽东局势,并且努尔哈赤这个老奴也死了,这对大明来说是异常鼓舞人心的大事。在天启皇帝看来,只要继续下去,辽东建奴的问题解决也是早晚的事,等到外忧内患彻底排除,随着他的君临天下,大明必然能在自己手里中兴。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现在即将成为泡影。
随着天启皇帝的病重,他已感觉到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了。虽然天启皇帝嗅到了浓浓的阴谋味,可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没有精力去判断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更无法知晓自己为什么会病重到这样的程度。
作为一个帝王,在担心自己生死的同时,天启皇帝更担心的是帝国的延续,他不能让祖宗传下来的帝国在自己死后就这样垮了,所以对继承人的问题已经在天启皇帝的考虑中了,而且他很清楚,必须尽快做出决定,要不然自己死前没安排好这一切,大明就会陷入混乱,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