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关宁军的心思
    朱慎锥以监国身份下旨,旨意经内阁、司礼监明发,封吴襄为长兴伯,祖大寿为忠义伯。
    其余关宁军诸将皆有封赏,或加官,或者荫子封妻。除此之外,朱慎锥还亲笔书信给吴襄和祖大寿,信中对他们这些年在辽东的功劳给与认可,并给予勉励,表示关宁军是大明在辽东的支柱,这些年朝廷因为各种原因亏欠关宁军诸多,而关宁军上下却依旧为国守边,征战沙场,实在是很不容易。
    眼下朱慎锥进位监国,接管朝政,希望他们约束关宁军,驻守辽东,继续为国抵御外患。此外,朱慎锥还给了祖大寿和吴襄一个特权,那就是他们在辽东作战无需受外部钳制,只要挡住皇太极南下脚步即可。
    朱慎锥告诉他们,朝廷的底线是山海关,只要山海关不失,山海关以北的区域关宁军想怎么守就怎么守,朝廷所派的监军太监不会过多限制他们的军事行动,更不会因一地一城的得失追究他们的责任。
    换句话来说,朝廷给了关宁军极大的战场自主权,只要关宁军能守住辽东,朝廷不会强制关宁军去和皇太极野战,做什么收复失地的奢望,更不会把关宁军的战力限制在一城一地,明明打不过还非得去拼命,最终让皇太极抓到机会各个击破从而大败。
    这圣旨的到来让吴襄和祖大寿惊喜莫名,他们之前正为朝廷的巨变而忧心忡忡,一时间不知如何做才好,这才琢磨出了一个把脑袋埋在沙子里,假装不知的态度。
    可终究关宁军是朝廷的军队,更是抵御皇太极的第一线,等京师那边安定下来,必然会想起辽东的他们,也会做出相应的态度。
    但无论是怎么想,吴襄和祖大寿都没想到朝廷会下这样的圣旨,这实在出乎意料,原本他们觉得朝廷最多就是保持原状,或者重派辽东巡抚和监军太监至辽东,延续之前的辽东战略。可万万没想到,朱慎锥居然有如此魄力,给了关宁军极大的自主权,还给了吴襄和祖大寿两个伯爵的爵位。
    关宁军能打么?当然能打!
    关宁军可是大明最精锐的军队,自从大明萨尔浒之战大败之后,辽东战事就成了大明战事的重中之重。天启年间,天启皇帝任命他的老师孙承宗督师蓟辽,关宁军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创建的。
    自孙承宗创建关宁军以来,至今已有十数年了,关宁军不仅是全大明待遇最好,装备最精良的一支野战部队,还拥有强大的野战骑兵,就连各类火器也一应俱全,哪怕是在野战中,关宁铁骑和八旗交手也丝毫不惧,相等数量下各有胜负。
    不过关宁军的问题也很多,首先是关宁铁骑的数量实在是太少,明面上关宁铁骑有三万人,可实际上仅仅三千骑而已,而且这三千骑中大半在吴襄的手中,另外一部分分别在祖大寿和其他将领的手中。
    虽然关宁铁骑能打,可数量的不足导致关宁铁骑在战场上并不能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普通的关宁军大部分只是步兵,野战中面对来去如风的八旗精锐根本不是对手,只能依托防线驻守。
    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他的暂且不说,最大的关键就是没钱。辽东每年的军费数额巨大,大明光辽东军费开支就占了整个财政收入的大半,还往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关宁军能有这样的战力已算得上不错了,可偏偏崇祯皇帝登基后一意打算收复辽东,三番五次要求关宁军主动和皇太极开战,这样一来就给与了关宁军上下极大压力。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宁锦防线的问题,宁锦防线最早的设置是孙承宗打造的,孙承宗打造宁锦防线的目的是为了收复辽东,以城堡为据点稳扎稳打不断推进,从而压迫辽东建奴的生存空间。
    当年这道防线起到了极大作用,孙承宗的战略计划也实施的不错,而且的确压得努尔哈赤透不过气来,当时的后金差一点就被弄得崩溃。
    可此一时彼一时,当初的孙承宗的操作是建立在对辽东全面经济封锁,背后又有着朝廷全力支持,尤其是魏忠贤在财政方面的全力支持,这才有当时的战果。
    可之后袁崇焕登上了蓟辽督师的位置,孙承宗对辽东的封锁策略遭到破坏,再加上皇太极继位后不仅通过从大明的走私获得了巨量的物资,打破了大明对当时后金的经济封锁,还通过攻打蒙古,联合科尔沁和察哈尔各部驱逐了林丹汗,从而改变了整个局面。这时候,大明的财政也因为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的缘故发了变化,朝廷连税都收不上来,何谈满足辽东战事庞大的军费开支呢?一直以来,自崇祯登基后开始,辽东军费就严重不足,军费的不足自然也就导致了宁锦防线的无法维持,就连关宁军的战斗力也下降许多。
    试想,关宁军在军费不足的情况下既要维持军队作战,还要保证防线的稳固,甚至还要收复辽东,这怎么可能做到?而且崇祯皇帝对辽东尤其关注,根本不顾实际情况令关宁军不得丢失一城一地,更不能畏敌避战,这样一来每当皇太极领兵来攻的时候,关宁军明明知道打不过,却又不敢撤退,只能硬着头皮孤军驻守最终被围,从而被各个击破。
    之前祖大寿在大凌河之败就是如此,难道打了一辈子仗的祖大寿不知道大凌河是守不住的么?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可面对崇祯皇帝的强压,他只能冒险死守大凌河,最终落了个弹尽粮绝突围无果,只能假借投降麻痹对手,只身逃回的下场。
    而现在朱慎锥给了他们战场自主权就不一样了,一旦开战无论是吴襄还是祖大寿都能有战场灵活自主的权利,能守则守,守不住战术撤退也没问题,不用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哪怕丢掉了前沿防线问题也不大,关键是要守住山海关,只要山海关在手,皇太极攻不进山海关就没问题。
    这个权利可是破天荒的,让吴襄和祖大寿惊喜无比,他们都是打了老仗的人,当然清楚一旦有了这个权利,辽东的仗就好打多了。只要不孤军深入,整个关宁军抱成一团,后方稳固,哪怕野战打不过皇太极,驻守却是没任何问题的。
    此外,还不用顾虑因为主动放弃防线遭致朝廷问罪的后果,再加上伯爵的封赏更是令其激动不已,大明封爵可是武将最高的荣誉了,当年戚继光征战一生未尝一败,最终都未能封爵。而辽东总兵李成梁在辽东数十年,是大明最大的军头,最终也不过封了一个宁远伯而已。
    现在吴襄和祖大寿都成了伯爵,一个是长兴伯,一个是忠义伯,如何不让他们欣喜若狂?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吴襄和祖大寿,包括其他辽东的关宁军诸将毫不迟疑地就站到了朱慎锥这边,表示支持朱慎锥监国,并听从朝廷诏令的态度。这样一来,辽东这边并没发生任何波动,一切如故,甚至从实际情况来看,还要比崇祯掌权时更好些。
    “两环兄,你的主意向来比我正,这件大事还得你来拿主意,眼下皇太极意图故伎重演,我关宁军究竟如何应对,还请两环教我。”祖大寿如此对吴襄道,神色中满是期待。
    吴襄凝神想了想,问:“锦州那边的情况现在如何?”
    “皇太极出征,留代善在盛京,代善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他手下的两红旗摆出了一副意图进攻的姿态,我虽知代善如此是为了压制我部,怕我关宁军回援,可又不得不防啊!一旦调动兵力,宁锦防线就有了漏洞,虽说朝廷眼下给了我等自主权利,可万一……。”
    吴襄点点头,祖大寿说的没错,有些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且战场自主权不是这样用的,宁锦防线在手对驻守山海关有莫大的好处,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放弃,一旦丢了,就拿不回来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吴襄和祖大寿心里都清楚,朝廷现在之所以给了他们这个权利,又封了他们为伯爵,那是看在关宁军上,关宁军驻扎辽东,他们这些人又是辽东的世代将门,根基就在辽东,一旦辽东全部落到皇太极的手里,关宁军丢失了所有地盘,那么关宁军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等到那时候,不用朝廷出手,天下人的唾沫就能淹死他们这些人,而没了地盘,关宁军也就成了无根之萍,再也无用了,就算他们是伯爵又如何?朝廷既然能封也能夺,这点他们心中自然清楚。
    “你部绝不可动!”吴襄斩钉截铁说了这么一句,接着又道:“山海关这边的部队也不能动,一旦皇太极从蓟州而入,山海关兵力不足,皇太极极有可能掉头来攻。假如被他拿下山海关,你我的结果都是死无葬身之地。”
    “己巳之变这才过去多久?当年的被动你我皆知。此事还是尽快上报朝廷,让监国处置更为妥当些。”
    “上报朝廷?”祖大寿一愣,按照吴襄的意思是关宁军按兵不动,既不回防也不增援,继续驻守辽东,至于皇太极的情况让朝廷自己去解决,这样做能行么?
    (本章完)

章节目录

苟在明末当宗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夜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夜深并收藏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