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内大臣
徐宪成一口答应,等妻儿到京后带她们入宫拜见。同时,徐宪成忍不住问了姐姐徐静秋和两个外甥的情况,他入宫之前还以为朱慎锥已把她们接来京师了,但没想却没见着。
“你姐姐和两个孩子眼下在羊头山居住。”朱慎锥淡淡道:“我入京师至今,虽然表面上朝政已稳,地方渐平,但不在局中不知暗流涌动,先不说朝堂之上,就连民间对我有非议者也是不少。”
“让他们暂缓入京也是为他们好,羊头山那边你也知道,有军士护卫,周边更是稳固,他们在那边绝对不会有事,一旦入京就很难说了,我哪怕就是监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后悔莫及。”
说到这,朱慎锥深深看了一眼徐宪成,笑道:“这一次让你回京可有怨言?京师眼下可是龙潭虎穴,不同于地方。你身份不同,再加上官职又高,回京后恐怕各方都会关注,甚至还有些风险。”
徐宪成并没半点惧色,反而笑着点头:“如此情况入京前我已想过,所谓大丈夫有所惟有所不畏也,臣为国事,光明磊落,何惧小人?再说了,不还有监国您在么?您都不怕,臣还怕什么?”
徐宪成的话中特意用了“臣”这个词,当着朱慎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让朱慎锥很是高兴,他没看错徐宪成,现在的徐宪成依旧是自己记忆中的徐宪成,而且这么多年来,徐宪成比以前更成熟了许多,在政治上也更老练了不少。
“你能如此想固然是好,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也需小心在意。”朱慎锥提醒了徐宪成一句,接着询问了他府邸的安排,徐宪成在京师本就有家的,当初张锡钧帮他在京师购买了一处宅院,这处宅院一直住到徐宪成去山东时依旧在他名下。
虽然这几年徐宪成不在京师,但这处宅院一直有人照顾,不过眼下徐宪成早就不是以前的小官了,那处宅院也不适合徐宪成如今居住,朱慎锥在徐宪成回来之前就帮他安排了一处宅子,这个宅子还是当初他入京师时处置了几个跳出来的官员所没收的宅子,宅子的位置不错,面积也比原来的小院大了许多,正适合现在徐宪成一家居住。
对于这个安排徐宪成也没推辞,直接就接受了下来。接着朱慎锥也不瞒徐宪成,和他仔细说了如今京师的情况,包括朝堂上的一些变化。
随着朱慎锥监国之位的稳固,原本安静的朝堂渐渐也起了变化,这变化就是文官集团再次抬头,尤其是东林党一些人的迫不及待,他们自以为之前的乱局已经过去,打着以前的主意和想法,意图施加影响力改变朝政,继续把朱慎锥当成以前的大明皇帝来进行改变,从而掌控朝政方向。
之前的协理京营戎政就是如此,拿下辽东的宁前道之位也是一样,目的就是争夺权利,尤其是兵权的掌控,从而架空皇权。
朱慎锥早就有所准备,连消带打让这些人吃了个暗亏,但朱慎锥也知道这并非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改变这个情况还有许多事要做。
拉拢晋商包括晋商的后台和利益群体为己所用,通过王晋武的新军牢牢掌控军权,以北方士人包括商人群体对抗江南和南方士绅群体,此外还有内务府的设置等等,再加上密折制度一系列的实施,这都是朱慎锥的应对之法。
除此之外,还有对勋贵集团和军中武将的拉拢,这些所为同样也是要达到目的,以和文官集团对抗。
但大明积重难返,面临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有这些讨厌的人扯后腿,许多正事干起来尤其艰难,关键的更在于眼下南方政令不畅,逼得朱慎锥只能这么干。
“您是准备以北压南,逼迫南方就范?”徐宪成忍不住问道。
“是有这个打算,不过逼迫一词有些过了,只是给南方一个警告罢了,你去过江南,应该知道江南那边是什么样子,眼下大明赋税年入多少?北方,尤其是西北和中原之地这些年遭受流寇之患百姓生计都难保证,但江南一地却夜夜笙歌,醉生梦死,世家子弟、豪商大族喝一顿酒就是一掷千金,却不肯给朝廷多缴一些赋税,甚至一提到江南赋税就有人迫不及待说什么征税加重百姓负担,非仁政之类的话,无非就是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只关注自己利益罢了。”
徐宪成默默点头,他在江南时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情况,朱慎锥所言的确如此。
当初在南京的时候,徐宪成亲眼见过复社成员中有不少人嘴上喊着民生艰苦,天下百姓艰难的话,却从不实践做事,反而留恋丛之间,秦淮河上夜夜箫歌,一掷千金丝毫不以为然,说一套做一套,这些人就是如此。
至于江南士绅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根本不是拿不出钱,而是不想交税罢了。在他们看来,朝廷征税最好一文钱就不交,哪怕逼迫着缴也会想一切办法把这些赋税转移到老百姓身上。
长久下去,百姓越发艰苦,而这些人却根本不会在意,长久下去,大明如何能好?
“此事还需谨慎才是,边贸一事问题不大,可一旦在山东开海贸这可不是小事,南方那些人可不是好相与的,而且许多人背后还有……。”
“还有海盗对吧?”朱慎锥直接说出了徐宪成没说的一个词,笑道:“郑芝龙眼下虽已招安,也是朝廷命官,可他的船队依旧庞大,而且关系更是错综复杂。”“据说日本航线郑芝龙掌控了一大半,如山东开海郑芝龙绝对不会坐视不理。明着来不成,暗中给你找点麻烦极有可能。不过之前让你整顿东江镇的水师和山东水师,不就是因为如此么?”
徐宪成苦笑道:“东江镇和山东的水师如今战船加起来不足百艘,海贸一开虽能起到些作用,但依旧不是郑芝龙等人的对手。而且郑芝龙手下都是积年老贼,纵横四海吃惯了海上饭,和他们相比恐怕不能力敌呀。”
“这的确是个问题。”朱慎锥点点头,想了想道:“我之前已让人给郑芝龙送信,邀他来京却始终没有回复,也不知他是如何想的。”
“您是打算拉拢郑芝龙?这倒是一个好办法。不过仅仅给他送信,郑芝龙不回复也是正常,据我所知郑芝龙此人做事极为谨慎,恐怕是担心来了京师后有去无回,倒不如从他身边人下手更为妥当些。”
“哦,这也行,你觉得从谁下手好些?”朱慎锥急忙问道。
徐宪成想了想道:“郑芝龙有兄弟四人,其弟郑芝虎原本是最好的人选,可惜此人几年前同刘香交战亡于海上,实在是有些可惜了。而郑芝龙的二弟郑鸿逵热衷功名,是个官迷,当年郑芝龙之所能被招安郑鸿逵帮了不少忙,眼下郑鸿逵身上只有一个区区百户实职,听说一直感慨时运不济,倒不如从他下手更为妥当。”
“此外,我建议不用监国用信,由我安排人去信一封,我在南京有好友在,同郑鸿逵是故交,让他带信邀郑鸿逵北上,如他能来,那么此事就成了一半,到时候再给他一个官职,郑鸿逵必然投于监国麾下,此事就成了。”
“可!”朱慎锥略有欣喜,当即就把这件事交给了徐宪成去办。
徐宪成可不是轻佻之人,他既然说有办法那么这件事把握就很大,而且从郑鸿逵下手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只要拉住郑鸿逵,那么郑芝龙就算不全靠过来也不会对北方开海出手,那么这件事基本就稳了。
“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山东那边的准备你很清楚,早一日开海,朝廷的经济问题也能早一日解决。”
徐宪成一口答应,说他回去后就写信给江南的朋友,告知情况让他马上联系郑鸿逵,如果一切顺利最多一个月就有消息。
“对了,这一次回京你自己可有想法?有没有想去的去处?”对于徐宪成的安排朱慎锥早就想过了,可到今天他还是打算听听对方的打算。
徐宪成苦笑道:“您这么问我让我如何做答?”
“哈哈哈!这又有什么不好说的?你本就是山东巡抚,再加上之前的功劳,回京后任一部尚书都没问题,甚至入内阁也是理所当然。有什么打算直言就是,在我这不必如此。”
徐宪成摇头道:“内阁就算了,我这身份入了内阁恐怕不是好事,而且眼下内阁温体仁在,温体仁此人虽是孤臣,却把官位看得极重,如我入了内阁,以温体仁的聪明虽不会直接针对于我,但却会暗中提防,生怕我有机会就夺了他内阁首辅之职。既然如此,还入什么内阁?再者眼下内阁已是众矢之的,有温体仁挡着反而更有好处。”
朱慎锥笑着点头,徐宪成看的明白,他的这番话也颇有道理。原本是打算让他入内阁的,可朱慎锥也想到了同样的顾虑,现在温体仁的作用不小,他担任内阁首辅能帮朱慎锥吸引不少火力,一旦徐宪成也入了内阁,以温体仁的小心眼免不了多想,反而有些不妥。
“那么工部?户部?吏部?甚至兵部和刑部?你想去哪个衙门?”朱慎锥又问。
“都不怎么样。”徐宪成摇头道:“我本就工部出身,再回工部并无意义,户部眼下就是个摆设,赋税问题没能解决,户部做事艰难,去了那边就是扯皮。至于吏部,张先生现在是吏部侍郎,有他在吏部就足够了,兵部杨嗣昌为本兵,杨嗣昌这人能力不弱,我去兵部杨嗣昌如何安置,也是不妥。至于刑部就更不用说了,我去了根本无用。”
“如此,你先去都察院吧,任右都御史一职如何?你本就兼有都察院职务,由巡抚升迁右都御史任何人挑不出毛病来,另外我再给你一个领内大臣之职,如何?”
“内大臣?这是何职?”徐宪成诧异问道,这个官职他从未听说过,是哪个衙门的官职?又负责什么?
(本章完)
徐宪成一口答应,等妻儿到京后带她们入宫拜见。同时,徐宪成忍不住问了姐姐徐静秋和两个外甥的情况,他入宫之前还以为朱慎锥已把她们接来京师了,但没想却没见着。
“你姐姐和两个孩子眼下在羊头山居住。”朱慎锥淡淡道:“我入京师至今,虽然表面上朝政已稳,地方渐平,但不在局中不知暗流涌动,先不说朝堂之上,就连民间对我有非议者也是不少。”
“让他们暂缓入京也是为他们好,羊头山那边你也知道,有军士护卫,周边更是稳固,他们在那边绝对不会有事,一旦入京就很难说了,我哪怕就是监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后悔莫及。”
说到这,朱慎锥深深看了一眼徐宪成,笑道:“这一次让你回京可有怨言?京师眼下可是龙潭虎穴,不同于地方。你身份不同,再加上官职又高,回京后恐怕各方都会关注,甚至还有些风险。”
徐宪成并没半点惧色,反而笑着点头:“如此情况入京前我已想过,所谓大丈夫有所惟有所不畏也,臣为国事,光明磊落,何惧小人?再说了,不还有监国您在么?您都不怕,臣还怕什么?”
徐宪成的话中特意用了“臣”这个词,当着朱慎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让朱慎锥很是高兴,他没看错徐宪成,现在的徐宪成依旧是自己记忆中的徐宪成,而且这么多年来,徐宪成比以前更成熟了许多,在政治上也更老练了不少。
“你能如此想固然是好,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也需小心在意。”朱慎锥提醒了徐宪成一句,接着询问了他府邸的安排,徐宪成在京师本就有家的,当初张锡钧帮他在京师购买了一处宅院,这处宅院一直住到徐宪成去山东时依旧在他名下。
虽然这几年徐宪成不在京师,但这处宅院一直有人照顾,不过眼下徐宪成早就不是以前的小官了,那处宅院也不适合徐宪成如今居住,朱慎锥在徐宪成回来之前就帮他安排了一处宅子,这个宅子还是当初他入京师时处置了几个跳出来的官员所没收的宅子,宅子的位置不错,面积也比原来的小院大了许多,正适合现在徐宪成一家居住。
对于这个安排徐宪成也没推辞,直接就接受了下来。接着朱慎锥也不瞒徐宪成,和他仔细说了如今京师的情况,包括朝堂上的一些变化。
随着朱慎锥监国之位的稳固,原本安静的朝堂渐渐也起了变化,这变化就是文官集团再次抬头,尤其是东林党一些人的迫不及待,他们自以为之前的乱局已经过去,打着以前的主意和想法,意图施加影响力改变朝政,继续把朱慎锥当成以前的大明皇帝来进行改变,从而掌控朝政方向。
之前的协理京营戎政就是如此,拿下辽东的宁前道之位也是一样,目的就是争夺权利,尤其是兵权的掌控,从而架空皇权。
朱慎锥早就有所准备,连消带打让这些人吃了个暗亏,但朱慎锥也知道这并非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改变这个情况还有许多事要做。
拉拢晋商包括晋商的后台和利益群体为己所用,通过王晋武的新军牢牢掌控军权,以北方士人包括商人群体对抗江南和南方士绅群体,此外还有内务府的设置等等,再加上密折制度一系列的实施,这都是朱慎锥的应对之法。
除此之外,还有对勋贵集团和军中武将的拉拢,这些所为同样也是要达到目的,以和文官集团对抗。
但大明积重难返,面临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有这些讨厌的人扯后腿,许多正事干起来尤其艰难,关键的更在于眼下南方政令不畅,逼得朱慎锥只能这么干。
“您是准备以北压南,逼迫南方就范?”徐宪成忍不住问道。
“是有这个打算,不过逼迫一词有些过了,只是给南方一个警告罢了,你去过江南,应该知道江南那边是什么样子,眼下大明赋税年入多少?北方,尤其是西北和中原之地这些年遭受流寇之患百姓生计都难保证,但江南一地却夜夜笙歌,醉生梦死,世家子弟、豪商大族喝一顿酒就是一掷千金,却不肯给朝廷多缴一些赋税,甚至一提到江南赋税就有人迫不及待说什么征税加重百姓负担,非仁政之类的话,无非就是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只关注自己利益罢了。”
徐宪成默默点头,他在江南时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情况,朱慎锥所言的确如此。
当初在南京的时候,徐宪成亲眼见过复社成员中有不少人嘴上喊着民生艰苦,天下百姓艰难的话,却从不实践做事,反而留恋丛之间,秦淮河上夜夜箫歌,一掷千金丝毫不以为然,说一套做一套,这些人就是如此。
至于江南士绅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根本不是拿不出钱,而是不想交税罢了。在他们看来,朝廷征税最好一文钱就不交,哪怕逼迫着缴也会想一切办法把这些赋税转移到老百姓身上。
长久下去,百姓越发艰苦,而这些人却根本不会在意,长久下去,大明如何能好?
“此事还需谨慎才是,边贸一事问题不大,可一旦在山东开海贸这可不是小事,南方那些人可不是好相与的,而且许多人背后还有……。”
“还有海盗对吧?”朱慎锥直接说出了徐宪成没说的一个词,笑道:“郑芝龙眼下虽已招安,也是朝廷命官,可他的船队依旧庞大,而且关系更是错综复杂。”“据说日本航线郑芝龙掌控了一大半,如山东开海郑芝龙绝对不会坐视不理。明着来不成,暗中给你找点麻烦极有可能。不过之前让你整顿东江镇的水师和山东水师,不就是因为如此么?”
徐宪成苦笑道:“东江镇和山东的水师如今战船加起来不足百艘,海贸一开虽能起到些作用,但依旧不是郑芝龙等人的对手。而且郑芝龙手下都是积年老贼,纵横四海吃惯了海上饭,和他们相比恐怕不能力敌呀。”
“这的确是个问题。”朱慎锥点点头,想了想道:“我之前已让人给郑芝龙送信,邀他来京却始终没有回复,也不知他是如何想的。”
“您是打算拉拢郑芝龙?这倒是一个好办法。不过仅仅给他送信,郑芝龙不回复也是正常,据我所知郑芝龙此人做事极为谨慎,恐怕是担心来了京师后有去无回,倒不如从他身边人下手更为妥当些。”
“哦,这也行,你觉得从谁下手好些?”朱慎锥急忙问道。
徐宪成想了想道:“郑芝龙有兄弟四人,其弟郑芝虎原本是最好的人选,可惜此人几年前同刘香交战亡于海上,实在是有些可惜了。而郑芝龙的二弟郑鸿逵热衷功名,是个官迷,当年郑芝龙之所能被招安郑鸿逵帮了不少忙,眼下郑鸿逵身上只有一个区区百户实职,听说一直感慨时运不济,倒不如从他下手更为妥当。”
“此外,我建议不用监国用信,由我安排人去信一封,我在南京有好友在,同郑鸿逵是故交,让他带信邀郑鸿逵北上,如他能来,那么此事就成了一半,到时候再给他一个官职,郑鸿逵必然投于监国麾下,此事就成了。”
“可!”朱慎锥略有欣喜,当即就把这件事交给了徐宪成去办。
徐宪成可不是轻佻之人,他既然说有办法那么这件事把握就很大,而且从郑鸿逵下手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只要拉住郑鸿逵,那么郑芝龙就算不全靠过来也不会对北方开海出手,那么这件事基本就稳了。
“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山东那边的准备你很清楚,早一日开海,朝廷的经济问题也能早一日解决。”
徐宪成一口答应,说他回去后就写信给江南的朋友,告知情况让他马上联系郑鸿逵,如果一切顺利最多一个月就有消息。
“对了,这一次回京你自己可有想法?有没有想去的去处?”对于徐宪成的安排朱慎锥早就想过了,可到今天他还是打算听听对方的打算。
徐宪成苦笑道:“您这么问我让我如何做答?”
“哈哈哈!这又有什么不好说的?你本就是山东巡抚,再加上之前的功劳,回京后任一部尚书都没问题,甚至入内阁也是理所当然。有什么打算直言就是,在我这不必如此。”
徐宪成摇头道:“内阁就算了,我这身份入了内阁恐怕不是好事,而且眼下内阁温体仁在,温体仁此人虽是孤臣,却把官位看得极重,如我入了内阁,以温体仁的聪明虽不会直接针对于我,但却会暗中提防,生怕我有机会就夺了他内阁首辅之职。既然如此,还入什么内阁?再者眼下内阁已是众矢之的,有温体仁挡着反而更有好处。”
朱慎锥笑着点头,徐宪成看的明白,他的这番话也颇有道理。原本是打算让他入内阁的,可朱慎锥也想到了同样的顾虑,现在温体仁的作用不小,他担任内阁首辅能帮朱慎锥吸引不少火力,一旦徐宪成也入了内阁,以温体仁的小心眼免不了多想,反而有些不妥。
“那么工部?户部?吏部?甚至兵部和刑部?你想去哪个衙门?”朱慎锥又问。
“都不怎么样。”徐宪成摇头道:“我本就工部出身,再回工部并无意义,户部眼下就是个摆设,赋税问题没能解决,户部做事艰难,去了那边就是扯皮。至于吏部,张先生现在是吏部侍郎,有他在吏部就足够了,兵部杨嗣昌为本兵,杨嗣昌这人能力不弱,我去兵部杨嗣昌如何安置,也是不妥。至于刑部就更不用说了,我去了根本无用。”
“如此,你先去都察院吧,任右都御史一职如何?你本就兼有都察院职务,由巡抚升迁右都御史任何人挑不出毛病来,另外我再给你一个领内大臣之职,如何?”
“内大臣?这是何职?”徐宪成诧异问道,这个官职他从未听说过,是哪个衙门的官职?又负责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