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筹备物资,准备开战异世界
第681章 筹备物资,准备开战异世界
他相信李铮,这一路走来到现在,无数次的事实证明了李铮,他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
尤其是李世民,李承乾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这里,他对李铮充满了信心。
安抚好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人情绪之后,这场太极殿议事也宣告正式结束。
一条条旨意下达下去之后,整个大唐的战争机器又开始运转起来。
如今在蒸汽和电力的加持下,集齐整个世界资源的大唐,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爆发力,时间一晃而过,三个月后。
郑玄严格执行了李铮所说的精兵政策,各个军营中的精锐士卒正乘坐大唐的蒸汽火车源源不断的向着北平集结。
在一列凉州前往北平的列车之上,一队十几人的士卒正坐在一起,他们正激烈的讨论着什么。
“兄弟们,你们说皇帝陛下这次召集各军中精锐是要打哪里?”
“谁知道呢,估计是不是哪里的蛮夷又活腻歪了,折腾呢呗。”
“要我看是不是北平城里出现啥问题了?不会是让我们去平叛吧。”
“你少放屁,皇上和太上皇还有前太子三龙同朝,哪里来的叛乱?谁敢叛乱?”
“虎子哥,你觉得呢?”
被称为虎子哥的乃是一个容貌清秀的二十七八岁的汉子,汉子原本清秀的面容上有着一道狰狞的刀疤。
刀疤为汉子原本清秀的容貌增添了一股肃杀之气。
虎子听到手下士卒的问题,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
“你们只需要记住,是谁让我们脱离了贱籍,是谁让我们能吃饱肚子,是谁给我们如今的身份地位就行。”
一口气说完,虎子在不理会,继续闭眼养神起来。
而其余士卒听完虎子的话,纷纷认同的点了点头。
曾经大唐的军人地位低下,与贱籍无异,子子孙孙永远被束缚在军籍之中,看不见出人头地的希望。
但李铮改变了这一切。
如今哪一个大唐将士在外不受到尊重,而且短短几年之间,他们的俸禄翻了又翻。
想到这些十几名士卒心中对李铮的爱戴之心又重了几分。
“虎子哥说的对,不管这次要打哪里,我们只要效忠皇帝陛下就行。”
“忠于皇上,忠于大唐。”
士卒们仿佛宣誓一般的声音响起,在飞驰的列车上。
胡子闻言嘴角也是露出一丝微笑。
他脸上的这道疤痕是在征伐石汗国拉长战争中留下来的,这众位士卒都是清楚。
但他们不清楚的是,当时他本该直接毙命于刀下,是当时身先士卒的大唐皇帝李铮最后一刻出手,这才包下了他的性命。
从那以后,虎子便发誓,今生今世会永远跟随在李铮身后。
这条命是李铮给的,更别提李铮后续施行的一些列政策,他都是受益者。
……
北平城。
都城内的百姓们最近发现北平城中突然出现了大批的士卒。
京城百姓们因为常住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因此对国家大事也是比较关心,见这大批士卒调动,便敏锐的察觉到了朝廷动兵的消息。
一时之间,百姓们也是议论纷纷。
“你说这皇上这次征兵是冲着你和哪里去的。”
“那谁知道,说不定皇上又发现了那个小国呢也说不定。”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
因为在李铮征服约翰国之前,大唐百姓们就从来没听过这个国家的存在。
所以他们的皇帝陛下在发现一个之前没有出现过的小国这种解释得到了大部分百姓的认同。
但百姓们却没有多少担心。
对于如今的大唐百姓来说,战争已经不是意味着劳民伤财了,反而是代表着伟大的皇帝陛下又将去掠夺海量的财富,为大唐,为他们自己将带来肉眼可见的利益。
所有李铮这次调兵对于广大大唐百姓们来说反而是好事,百姓们也大多是支持态度。
百姓们的想法都很简单,一口温饱,半点闲钱,便能让他们死心塌地的效忠。
很宽李铮给他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温饱,还有他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尊严。
如今大唐百姓们的身份地位高高凌驾于异族之上,这种差别带来的后果就是华夏族民族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百姓们的幸福感爆棚。
第二日,太极殿上,李铮召开了大朝会。
大殿之上,百官云集。
文武大臣们,分列两行。
李铮端坐在大殿上的龙塌之上。
阿昆在内河殿下的满朝文武,李铮知道这场刺激的异世界征伐之战,大唐已经做好了准备。
就是不知道那鹿鼎世界的鞑子们是否准备好了面对大唐铁骑的准备。
想到这,李铮向着一旁的王德摆了摆手。
随着王德的声音响起,大朝会开始。
兵部尚书郑玄率先出列。
“启禀皇上,五十万大军已经悉数集结完毕,驻扎在城内的兵营之中,等候皇上差遣。”
李铮对着郑玄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接着户部尚书秦健生出列,向着李铮禀告。
“皇上,大军所需粮草也已经备齐,包括火炮,燧发枪等等战略物资,足够大军三年所需。”
李铮闻言也是精神一振。
“两位爱卿做的很好,比朕想象中要快出不少。”
李铮确实很满意,尤其是户部尚书秦健生。
这调集粮草可不是发道命令,下道圣旨就完事了。
如此数量巨大的粮草牵扯的是方方面面的各种衙门机构,何况还是最为耗时费力的火器,燧发枪等火器。
虽然如今大唐的生产力已经提升显著,但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工业体系,只能说是打了一个大概的基础。
所以,这三个月中,大唐最为忙碌的便是秦健生了。
这时,殿中的大臣们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最后还是布政司陈靖出列对着李铮恭敬的行了一礼,这才出声问道。
“启禀皇上,臣斗胆敢问皇上,调集如此多大物资装备以及将士们到底是为何?”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们,也都是一个个的伸长脖子,竖起了耳朵做倾听状。
他们实在是好奇,这三个月中百官们之间小道消息满天飞,但没有一个靠谱些的说法。
(本章完)
他相信李铮,这一路走来到现在,无数次的事实证明了李铮,他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
尤其是李世民,李承乾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这里,他对李铮充满了信心。
安抚好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人情绪之后,这场太极殿议事也宣告正式结束。
一条条旨意下达下去之后,整个大唐的战争机器又开始运转起来。
如今在蒸汽和电力的加持下,集齐整个世界资源的大唐,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爆发力,时间一晃而过,三个月后。
郑玄严格执行了李铮所说的精兵政策,各个军营中的精锐士卒正乘坐大唐的蒸汽火车源源不断的向着北平集结。
在一列凉州前往北平的列车之上,一队十几人的士卒正坐在一起,他们正激烈的讨论着什么。
“兄弟们,你们说皇帝陛下这次召集各军中精锐是要打哪里?”
“谁知道呢,估计是不是哪里的蛮夷又活腻歪了,折腾呢呗。”
“要我看是不是北平城里出现啥问题了?不会是让我们去平叛吧。”
“你少放屁,皇上和太上皇还有前太子三龙同朝,哪里来的叛乱?谁敢叛乱?”
“虎子哥,你觉得呢?”
被称为虎子哥的乃是一个容貌清秀的二十七八岁的汉子,汉子原本清秀的面容上有着一道狰狞的刀疤。
刀疤为汉子原本清秀的容貌增添了一股肃杀之气。
虎子听到手下士卒的问题,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
“你们只需要记住,是谁让我们脱离了贱籍,是谁让我们能吃饱肚子,是谁给我们如今的身份地位就行。”
一口气说完,虎子在不理会,继续闭眼养神起来。
而其余士卒听完虎子的话,纷纷认同的点了点头。
曾经大唐的军人地位低下,与贱籍无异,子子孙孙永远被束缚在军籍之中,看不见出人头地的希望。
但李铮改变了这一切。
如今哪一个大唐将士在外不受到尊重,而且短短几年之间,他们的俸禄翻了又翻。
想到这些十几名士卒心中对李铮的爱戴之心又重了几分。
“虎子哥说的对,不管这次要打哪里,我们只要效忠皇帝陛下就行。”
“忠于皇上,忠于大唐。”
士卒们仿佛宣誓一般的声音响起,在飞驰的列车上。
胡子闻言嘴角也是露出一丝微笑。
他脸上的这道疤痕是在征伐石汗国拉长战争中留下来的,这众位士卒都是清楚。
但他们不清楚的是,当时他本该直接毙命于刀下,是当时身先士卒的大唐皇帝李铮最后一刻出手,这才包下了他的性命。
从那以后,虎子便发誓,今生今世会永远跟随在李铮身后。
这条命是李铮给的,更别提李铮后续施行的一些列政策,他都是受益者。
……
北平城。
都城内的百姓们最近发现北平城中突然出现了大批的士卒。
京城百姓们因为常住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因此对国家大事也是比较关心,见这大批士卒调动,便敏锐的察觉到了朝廷动兵的消息。
一时之间,百姓们也是议论纷纷。
“你说这皇上这次征兵是冲着你和哪里去的。”
“那谁知道,说不定皇上又发现了那个小国呢也说不定。”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
因为在李铮征服约翰国之前,大唐百姓们就从来没听过这个国家的存在。
所以他们的皇帝陛下在发现一个之前没有出现过的小国这种解释得到了大部分百姓的认同。
但百姓们却没有多少担心。
对于如今的大唐百姓来说,战争已经不是意味着劳民伤财了,反而是代表着伟大的皇帝陛下又将去掠夺海量的财富,为大唐,为他们自己将带来肉眼可见的利益。
所有李铮这次调兵对于广大大唐百姓们来说反而是好事,百姓们也大多是支持态度。
百姓们的想法都很简单,一口温饱,半点闲钱,便能让他们死心塌地的效忠。
很宽李铮给他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温饱,还有他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尊严。
如今大唐百姓们的身份地位高高凌驾于异族之上,这种差别带来的后果就是华夏族民族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百姓们的幸福感爆棚。
第二日,太极殿上,李铮召开了大朝会。
大殿之上,百官云集。
文武大臣们,分列两行。
李铮端坐在大殿上的龙塌之上。
阿昆在内河殿下的满朝文武,李铮知道这场刺激的异世界征伐之战,大唐已经做好了准备。
就是不知道那鹿鼎世界的鞑子们是否准备好了面对大唐铁骑的准备。
想到这,李铮向着一旁的王德摆了摆手。
随着王德的声音响起,大朝会开始。
兵部尚书郑玄率先出列。
“启禀皇上,五十万大军已经悉数集结完毕,驻扎在城内的兵营之中,等候皇上差遣。”
李铮对着郑玄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接着户部尚书秦健生出列,向着李铮禀告。
“皇上,大军所需粮草也已经备齐,包括火炮,燧发枪等等战略物资,足够大军三年所需。”
李铮闻言也是精神一振。
“两位爱卿做的很好,比朕想象中要快出不少。”
李铮确实很满意,尤其是户部尚书秦健生。
这调集粮草可不是发道命令,下道圣旨就完事了。
如此数量巨大的粮草牵扯的是方方面面的各种衙门机构,何况还是最为耗时费力的火器,燧发枪等火器。
虽然如今大唐的生产力已经提升显著,但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工业体系,只能说是打了一个大概的基础。
所以,这三个月中,大唐最为忙碌的便是秦健生了。
这时,殿中的大臣们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最后还是布政司陈靖出列对着李铮恭敬的行了一礼,这才出声问道。
“启禀皇上,臣斗胆敢问皇上,调集如此多大物资装备以及将士们到底是为何?”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们,也都是一个个的伸长脖子,竖起了耳朵做倾听状。
他们实在是好奇,这三个月中百官们之间小道消息满天飞,但没有一个靠谱些的说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