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中平六年
    对于灵帝来说,在黄巾之乱后,他是有几分励精图治的架势的。
    虽然不多,但是有。
    随着中平六年的到来,刘辩看向灵帝的时候,仿佛能看到他的头顶有一个倒计时。
    就在今年四月了。
    刘辩一时之间竟不知是期待还是抗拒这一天的到来。
    他甚至产生了一种想法,灵帝的驾崩时间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在年前,刘辩也并非什么都没做。
    他又稍稍扩充了自己的东宫属官,陆续征辟了荀彧举荐的颍川人陈群和钟繇。
    当刘辩问及荀彧荀氏的贤才时,出乎刘辩预料,荀彧首先推荐的并非刘辩所想的荀彧的侄子荀攸,而是荀彧的堂兄荀悦。
    不过这些对于现在的刘辩来说不算是重点。
    这些人终究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所以刘辩更倾向于顺势而为。
    归根结底,刘辩现在代表着正统。只要他能稳住朝纲,无论那些人才以何种方式进入官僚系统,便是以“二元君主”来论,他也是其中一个君主啊。
    在这些事情之余,刘辩再次将目光放到了身边的守备力量。
    最贴身的宦官群体其实不必多说。
    历史上灵帝驾崩与何进被宦官反杀这两个时间点中间相差近四个月,在这四个月的时间,十常侍在面对何进时实际上是一退再退的。
    不仅放弃了掌握兵权想要诛杀何进的蹇硕,放任何进派郎官入守位于皇宫宫中区域的宦官庐,面对何进“尽诛诸常侍以下”的要求他们的选择是求助于何太后。
    但当十常侍发现何进打算不顾何太后的反对依旧要诛杀他们时,他们在实际上已经退无可退。
    最终,十常侍在等死和拼死一搏之间选择了后者。
    在杀死何进之后,十常侍试图效仿他们的前辈曹节和王甫,带着年幼的皇帝去尚书台发布命令。但与上次曹节王甫取得了灵帝的信任不同,这一次,他们没有得到皇帝和太后的支持。
    局势在这时就已经失控了。
    对于刘辩来说,只要不让整个宦官团体感受到生存危机,那么他不用担心被挟持出宫的事重演。
    宦官之外则是宿卫地点位于禁中东宫的羽林郎。
    羽林中郎将桓典出身沛国桓氏,以《尚书》传家,曾在颍川教授尚书,有门徒数百人。
    这其中包含了亲传的弟子和更偏向于挂名的门生,但不论是弟子还是门生,以此时的社会价值观,他们与桓典的关系都等同于父子。当这种关系与察举选官联系起来,阀阅便由此诞生了。
    桓典的此项行为还不足以让刘辩心生忌惮,因为其他人也是这么做的,但直到刘辩了解到桓典曾被时任司徒的袁隗举荐为侍御史……
    刘辩也只能感慨一句不愧是袁氏。
    得亏是当初举桓典为孝廉的不是袁隗,桓典至多亲善袁隗却不至于将其视作举主为其效命。而且以沛国桓氏的地位不至于沦为汝南袁氏的附庸,不然刘辩真得考虑桓典的忠诚度问题了。
    宦官与羽林郎之外则是守备宫城宫门的卫尉所属卫士。
    这些卫士仅仅只在明面上归属于卫尉,不听卫尉调遣。又因为宦官在宫中的地位,这些卫士往往以宦官为主,听从宦官的命令。
    这是需要刘辩以后解决的问题。
    虽然他现在很想将南宫卫士令、宫门司马等换成自己人,但他必须考虑到灵帝还健在呢。
    而在宫城宫门之外,则是虎贲营和羽林左右骑,有朱儁在,这也可令人放心。
    换句话说,等到刘辩继位后,他可以很快地针对性安插足以信任之人掌控身边的军事力量。
    以现在的格局,即便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前在雒阳举事,只要皇宫的防御力量还在,刘辩便可以在宦官的支持下快速抵达尚书台,发布自己的命令。
    ……
    一月春,幽州大雪成灾,待到大雪消融,鲜卑入寇幽州。
    同样受到大雪影响的乌桓人在丘力居的的带领下派遣使者联系刘虞,希望带着塞外乌桓和原本的塞内乌桓再度内附。
    公孙瓒曾立誓扫灭乌桓,他心知刘虞一定会接纳乌桓人。乌桓使者从辽西至蓟县需经过右北平,他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杀这些使者。
    乌桓得知此事后,便派使者穿越鲜卑人的地盘绕道到刘虞处。
    刘虞在获悉此事后,虽抓不到公孙瓒行暗杀之事的证据,可仍上书言明此事,弹劾公孙瓒。
    刘虞认为如果拒绝丘力居所率乌桓人的内附请求,到时候非但不能借助乌桓人抵御鲜卑,乌桓人势必会和鲜卑人合流,为祸更重。
    刘虞的看法很有道理,也很符合以夷制夷的传统。
    生活在鲜卑和大汉夹缝之中的乌桓也很有当狗的觉悟。
    虽然这只狗偶尔也会噬主,但只要喂好了也能放出去咬人。
    刘虞很得灵帝信任,他并未在平定二张之乱后上交右将军印绶,而是因为鲜卑人的存在得以保留,继续统掌幽州军事。
    刘辩虽不同意废史立牧,但也不得不承认,虽然刺史的权力一直在扩大,但终究还是六百石,且刺史府的人员配置也比不过太守府。
    在某些情况下确实需要有这么一个能够统筹一州之力的职位,刺史还差了那么一点味道。
    刘辩的确没想到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会这么早的爆发,二人虽各有萝卜和大棒,但终究不能互相配合。
    不过早点爆发出来也是好事,至少比埋雷埋到兵戎相见强。
    虽然刘虞名声很好,很得皇帝信任,但终究不能只听他一面之词,需要派使者去幽州调查。且幽州正在面对鲜卑入寇,不宜临阵撤换公孙瓒。
    这一来一回,没两个月是出不了结果的。
    不过刘辩已经在考虑将公孙瓒调到哪里了,虽无证据,但刘辩知道公孙瓒暗杀之举无疑是真的。
    尽管公孙瓒作为右北平太守具备很大的军政权力,可此举所传递出的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信息不由地刘辩不警惕。
    降不降职先不说,公孙瓒已经不适合留在幽州了。
    而刘虞也需要一个有统兵之能的人相助。
    目前刘辩的倾向是并州刺史丁原与公孙瓒交换官职。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我,刘辩,三兴汉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黯淡星L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黯淡星L并收藏我,刘辩,三兴汉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