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得好!我也不知道。”种劭道。
    种辑:?
    “他总不至于期盼着我等上书弹劾他吧?”种辑吐槽道。
    这句话却宛如给了种劭一盏指路明灯,他说道:“还真未必。”
    “你想啊,司农卿在朝中的名声你我都是知晓的,若没有他的支持,李儒如何能一下子调动这么大司农属吏?而司农卿愿意支持李儒……本身就很可疑。”
    种劭思虑再三,说道:“阿父不在,我等不可擅自做主,还是要低调行事。”
    种辑虽然觉得袁滂的态度值得重视,但也不至于让他们做出退避三舍之事,继续吐槽道:“难不成我等吃了亏,还要上书请罪不成?”
    这话落到种劭耳中,又让他眼前一亮,夸赞种辑道:“你说的对,我这便回去写一封奏书向陛下请罪,家中奴仆无知,瞒着我等抬高粮食价格,我等自愿接受处罚!”
    说到此处,种劭干脆起身就要回书房去写,刚走两步,又回头强调道:“今日之事你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留下种辑皱着眉头思度着种劭话中的意思。
    ……
    是夜,袁滂宿在了大司农府,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此时的他正听着一个属下官吏的回报,说的便是李儒白日里的作为。
    在袁滂心中,李儒还是太急了,心思不加遮掩,手段也很粗糙。
    有些配不上他太学博士的出身。
    唯一的凭借便是圣眷,但只靠圣眷岂能长久?
    可惜他的儿子袁涣奉命前往兖州了,不然他一定要借着李儒的行事作风好好教导一下儿子。当然,是作为不能效仿的反例。
    ……
    次日,原本因为关东五州而繁忙起来的尚书台更加忙碌了。
    郭嘉捧着一摞约莫七八份奏书放到一起,这些全是弹劾平准令李儒的,在这些奏书的旁边,还有两摞。
    叹了口气,尚书台的工作远比郭嘉想象地要枯燥的多。身为尚书郎,他虽然不像他手底下的令史那般只负责抄录的工作,有发表自己政见的机会,但人微言轻,相较于尚书,还是差太多了。
    但自己选的官职,腰酸背痛也要继续干下去。
    想到这,郭嘉抽空用带着些许怨念的目光盯着同样在忙碌的荀彧,他不无恶意的想,荀彧想让他当尚书郎,指不定是见自己清闲,想要自己陪着他一同受累。
    此念一闪而过,郭嘉便继续投身于桌案上成堆的奏书公文之中,很快,一封奏书便引起了他的注意。
    源自于执金吾丞种劭的请罪奏书。
    他先是将这份奏书同弹劾李儒的奏书放在一起,后想了想,起身去专门将这封奏书交给了主要负责官吏上书事的民曹尚书周毖。
    周毖对于郭嘉的能力还是认可的,所以面对郭嘉亲手交来的奏书,第一时间选择了观看。
    然后将这份奏书留了下来,显然是认可郭嘉的判断,这份奏书要胜过那些弹劾李儒的。
    几经周转,种劭的奏书和几封具有代表性的弹劾李儒的奏书便出现在了刘辩面前。
    与之配套的还是尚书台的建议——有过当罚,但李儒直接查封的手段未免有处罚过重之嫌,并且大司农侵占朝臣家产,实在不是什么值得鼓励的事。
    面对这些,刘辩没有想要立刻阻止李儒,他还没有这么急。
    不过他得确认李儒是有计划的,而非是昨日听到自己传话便匆忙行事。
    若是后者,那刘辩只能舍弃他了。
    “传荀攸来见我。”
    ……
    “皇甫将军,此次整顿,郡()
    县官吏皆苦不堪言,一腔怨气不是向上便是向下,眼下兖州有大军坐镇,方才显得安稳,但大军能一直坐镇此处吗?且官吏有怨,最终承担怨气的还是百姓啊!”
    “嵩何至于让公称将军,岂不折煞于我?公称我字义真即可。”
    以此时皇甫嵩的地位,能让皇甫嵩如此对待的人屈指可数,兖州的山阳郡便有一位,正在皇甫嵩的眼前——张俭。
    虽然有微弱的声音批评张俭在逃亡的途中连累了太多的德行之士,但在汉人普遍的价值观影响下,人们更多赞誉“望门投止”所代表的面对威胁宁死不屈的士人风骨,作为故事主角的张俭当然是鼎鼎有名之士。
    早在党锢刚刚解除之时,大将军何进与当时的三公联合推举张俭,起步就是九卿之一的少府,其名气与影响力可见一斑。
    只不过经过了党锢之祸,张俭没有为官的意图,回到家乡教化乡里去了。
    张俭已经七十有七,过了与人客套的年纪,见皇甫嵩说得诚恳,从善如流。
    “义真贵为车骑将军,担此重任,宜向天子表明民间情况。施政当如文景之时,宽松为重。”
    听到此处,哪怕是对面是张俭,皇甫嵩依然强调道:“文景之时,行的是黄老之术。且今时不同往日,民间的情况同过去有变化,施政怎么能一成不变呢。昔日有将张武等受赂,孝文皇帝发金钱赐之,以愧其心,遂使贪腐之风盛行。放在今日,公以为该如何?”
    自吕后至汉景帝,都是以黄老之道治国,所谓无为而无不为。简单来说,黄老是道与法的结合。在黄老的认知中,皇帝定下规章制度,然后便可以隐身了,尽量少的发布政令。臣子和百姓们能不动便不动,使民间得到休养。
    但所有的政策都该与实际结合,黄老之道带来了大治,同时也产生了诸如官员因久在地方极易做大,律法执行不严等问题。
    因为经历过许多磨难,张俭的政治观念愈发保守,他反对朝廷有什么影响民间的大动作。
    面对皇甫嵩的问题,张俭指了指皇甫嵩腰间的佩剑,回答道:“不外乎刀剑相向,一如将军领兵来此地镇守。”
    “然而义真可曾想过,今日领兵之举,是视臣子为贼寇之举,这便是义真想要的变化吗?”
    皇甫嵩摇头道:“所谓恩罚皆出于上,今陛下遣使巡察地方,恶吏当罚,良吏当赏。正是视恶吏为贼寇,视良吏为手足!”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刘辩,三兴汉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黯淡星L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黯淡星L并收藏我,刘辩,三兴汉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