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616不写小说 ,写报告文学
    两人出了方明军的家,就在附近找一家小餐馆。
    要了一盆猪肉炖粉条,一碟猪头肉拍黄瓜,一份五彩大拉皮,又取一瓶当地人喜欢喝的老龙头白酒看,两人边吃边聊。
    这几天,方明军带着方明华到处乱跑,但话并不多,现在三杯酒下肚,话就明显多起来。
    “哥,抽一支。”方明军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包长白参香烟。
    方明华摇摇头:“你知道我是不抽烟的。”
    方明军就自己点上一支,抽了口说道:“哥,我发现你们当作家的也不容易,大冷天的,跟着我在外面东奔西跑我以为坐在办公室喝喝茶,就写出来了。”
    “哪有那么容易?”方明华笑起来:“但和这两天咱们看到的职工相比,要舒服多了。”
    “哥,我看过你写的那篇《纺织姑娘》。”方明军话锋一转,突然说道。
    “你看严肃小说?”方明华感到有点惊讶。
    “呵哥,你这话有些瞧不起人。”方明军很潇洒的抹了抹头发:“你以为我只会看武侠啊?想当年,我也是一名文学青年。”
    “哈哈.不好意思,我自罚一杯。”方明华端起酒杯。
    “我陪你。”
    两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我看了以后深有感触,哥,你确实是实地了解过,而不是坐在办公室像有的作家瞎几把写。”
    “别忘了,伱堂姐明梅,就是我们西京的一名纺织工人。”方明华说道。
    “哦,对,对。”方明军说道:“哥,其实我觉得你写的还是有点轻了。”
    “轻了?什么意思?”
    “你在小说中写到张丽被他丈夫骑自行车送到舞厅去跳舞.这事在我们这根本不算啥。我们这都是成群结伙的,进舞厅明码标价:明着跳5元,动手动脚暗着跳10元。”
    “更有厉害的,送妻子去当小姐,在铁溪干怕熟人看到丢人,就去城里别的地方。我的一个发小,就在陪你去的那家化工厂工作,比我们更惨,他和媳妇都已经下岗,几个月没发工资,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六口,家庭很困难。
    后来,我们发现,这家伙似乎发达了,抽烟也不抽长白参,竟然抽起“三五。”我们就问他做啥生意发财了,他总是笑而不语。”
    “有一次我们俩喝酒,他喝多了,喝着喝着哭起来,说对不起自己媳妇,后来才知道他竟然干的拉皮条生意!妻子当小姐。很多时候,都是他骑摩托车把媳妇送到地在下面等着,一是一会得接走,二是怕遇到坏人。”
    “我当时听完就怒了,大声骂他,你他妈的还是男人吗?你有手有脚,去外面干点啥不好,非要当乌龟?!”
    “他一脸惨笑,我能干啥?干啥挣钱能养活全家?!”
    方明华听了默然。
    过了一下又问道:“后来呢?”
    “后来?后来这事被人发现了,抬不起头,就把孩子扔在家里,带着媳妇去南方了,具体干啥我也不知道。”
    方明军说着,又点起一支烟,烟雾袅袅遮掩住他的脸,看不清此刻他的表情。
    菜也吃完一瓶酒两人都喝干,准备离开。
    临走前方明军突然说道:“哥,你要回西京,我也准备离开奉天。”
    “你要去哪?南方打工?”
    “不,去哈尔滨,去黑河,听说现在那里和俄罗斯人做生意能赚钱,我想去试试。”
    国际倒爷!
    “需要资金吗?”方明华轻声问道。“不需要,我还有些。”
    “那你要注意安全。”
    “我知道,哥,那我哪天实在混不下去的时候,我来西京投奔你。”方明军半开玩笑半认真说道。
    “没问题。”方明华一口答应。“不过我还是祝你发财,成大款!”
    两人在小餐馆门口分手。
    第二天早上,方明华坐飞机离开奉天,直飞西京。
    天空依然阴霾,从飞机窗口望下去,整个城市也是灰蒙蒙的。
    方明华觉得,来奉天这些天,跑了好多地方,回去应该写点东西。
    这个年代,聚焦东北,特别是写城市的小说不多,文坛上崛起的青年作家迟子建也是以写农村为主,城市以及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人们似乎被遗忘。
    反倒是二三十年后,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批年轻作家,特别是辽省,讲述的“是一個迟到的故事”:90年代的“东北往事”。
    它不是由工人一代而是由工人的后代所讲述父辈的故事,如双雪涛的《大师》《无赖》《光明堂》《飞行家》、班宇的《逍遥游》《盘锦豹子》《肃杀》《空中道路》以及郑执的《仙症》等。
    当然,还有电影《钢的琴》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也都是20多年后才陆续出现在人们视线里。
    既然现在没人写,那自己写呗。
    不过,这一次方明华突然不打算写小说,他想写一篇报告文学。
    小说毕竟是虚构的,但报告文学是真实的。
    真实的案例,真实的数据。
    不需要文字修饰,也不需要多么煽情,只需要所知道原原本本呈现出来即可。
    回到西京,虽然这里依旧是冰天雪地,但和奉天相比,港剧要暖和的多。
    这天气猫在家里,喝着茶写点喜欢的东西,无疑是一种享受。
    方明华回到家以后,就立刻静下心思投入到写作中。
    中途,贾平娃来过一次,告诉方明华,《废都》又经过修改,并且和苏斌沟通后,最终定稿,决定出版。
    “明华,我删掉了些□□□□□□(作者删去x百x十x个字),以及对某些情色描写的地方模糊化我回去冷静想了想,觉得你说的对的,是我心态出了问题。”
    贾平娃很坦诚。
    方明华明白他说的意思。
    因为贾平娃和媳妇离婚了。
    离婚是把双刃剑,对于夫妻双方都是一种打击,这未免不会影响作家的心态。
    看着有些颓唐的贾平娃,方明华觉得安慰几句,当然不会说什么:“没关系,你重新再找一个。”
    他只是笑着拍了拍贾平娃的肩膀,开玩笑的口吻说道:“俗话说的好,情场失意,赌场得意当然你是不赌的,那么在事业上就会很得意!等着出版后的好消息吧!”
    12月份就这么过去,
    一份六万字的《我们的工人还有力量吗?一代工人的沉浮与迷茫》报告文学出炉。
    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砸破“铁饭碗”:从工厂到市场
    第二部分:“懒汉”、“爱面子”、“吃低保”?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困境
    第三部分:阴云下的女性与家庭。
    (本章完)

章节目录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森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森外并收藏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