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
第254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
五月四日,瑞国公两广总督杜永和派吴文献出使赤军,向岑丹初求援。
杜永和视广州为禁脔,屡次拒绝援军。南阳侯李元胤、司礼太监庞天寿、广宁伯虎贲将军“绣针”王兴都曾率军增援广州,皆被杜永和横加阻拦。
赤军刚到三水时,杜永和也曾派使慰问,婉言谢绝增援。为何此时,杜永和又向赤军主动求援?
时者势也。就在短短半个月内,粤东形势又发生了惊天之变。
原来,清军攻入广东后,饶平总兵吴六奇请降。这吴六奇年轻时赤贫,乞食于江南,绰号“铁丐”。他熟悉山川形势,派弟弟吴汉面谒尚可喜,“请为大军向导、招徕旁邑自效”。
吴六奇一降,碣石总兵苏利亦降。碣石镇、饶平镇为粤东海防重镇,吴六奇、苏利投降满清,潮州、惠州顿受威胁。
雪上加霜的是,漳国公招讨大将军朱成功趁火打劫,亲率大军进攻潮州。潮州与福建漳州相邻,粮产丰富。朱成功粮源没有保障,曾屡次到潮州买粮,或称之为抢粮。
东勋大将-新泰伯郝尚久驻守潮州,曾屡次与朱成功交战。这次东勋有难,朱成功不仅没有救援,反而落井下石,以郝尚久“不清不明”为由,发兵进攻潮州。郝尚久接到杜永和檄令援广,却根本出不了兵。
未几,惠州守将-奉化伯黄应杰降清,杀寄居于惠州的明朝藩王,以向清军邀宠。
惠州夹在广州、潮州之间,黄应杰一降,郝尚久处境更加艰难,干脆也投降了满清。
粤东诸镇都是杜永和的东勋老兄弟,也是他的同乡,未受清军直接威胁。杜永和原以为能从他们那里获得增援,却不想祸生肘腋。东援断绝,能指望上的,也就是赤军了。
战场上,形势变化很快。杜永和没有远见,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得手足无措。
“大将军神机妙算,出敌不意,奇袭鞑子造船厂、铸炮厂,一举成功。消息传到广州,军民欢呼雀跃,认为大明中兴有望,鞑子必将有来无回。瑞国公特令卑职送来黄金百两、白金两千两,聊作贺礼,还请大将军笑纳,以犒劳将士。”
吴文献言辞谄媚,说话没有底气,一心想要讨好赤军。此人字振伍,河南开封府通许县人,是杜永和的同乡,也是他的心腹,官居总兵,加都督同知衔。广州之守,杜永和命他总领水师,职位相当紧要。
“瑞国公好意,吾已心领。”丹初挥挥手,早有亲兵上前,把金银宝箱抬走。
“吾奉旨援广,义不容辞,率军辗转千里,前来结好东勋。前番,瑞国公派使劝阻,这次,反而派人过来请兵。前倨而后恭,何也?”
吴文献额头冒汗,神色慌乱,正在思索应对之策。却听赤军参军佥事杨玉祁说道:“大概,瑞国公斩杀了尚可福、张大奎二酉,足见兵马强壮,能够独力应付尚可喜数万鞑子吧。”
三月时,清军远道而来,进攻广州北城。杜永和派兵出击,大败敌军,斩杀清轻车都尉尚可福、游击张大奎。
尚可福是尚可喜的族弟,毙命于广州城外。杜永和捷书往来梧州,“行在以是少安”。他也不自量力,觉得有粤东诸镇为后盾,足以守卫广州,屡次阻挡粤西来的援军。
时势已变,杜永和坐困孤城,必须向岑丹初求援,趁赤军还在,尽快打破清军对广州的封锁。
吴文献连忙说道:“大将军,杨先生,此前多有误会,瑞国公亦自感失礼,深为懊悔,愿向大将军负荆请罪。只要大将军不计前嫌,提兵解除广州之围,日后分割汛地,一切好说。”
这就是以地盘相诱了。东勋各镇兵马加起来足有二十万之众,占据粤东富庶之地,却不思进取,可谓尸位素餐。粤西民风剽悍,出劲卒。粤东富庶,财赋为粤西十倍以上。若能兼并两粤,北凭五岭之险,南得通海之利,足为霸业之基也。
赤军的基本战略,正是先取粤西,再取粤东,进而割据岭南。满清三王相继南下,岭南秩序大乱,赤军正可火中取栗,谋取两广。
丹初笑道:“当今乱世,汛地为勋镇安身立命之本,岂能轻易割舍?吾等赳赳武夫,汛地当自致耳,岂可求取于他人?”
给地盘也不要?吴文献见丹初不上钩,以为他不信,大为着急,说道:“爵帅,瑞国公为两广总督,有节制诸镇之权。他既说分割汛地,决无欺骗之意。”
节制诸镇?丹初暗自好笑。宝丰伯罗成耀,不就被岑丹初、李元胤诛杀了吗?安定伯马宝、博兴侯张月,此刻不正受自己节制吗?
反倒是杜永和,政令不出广州。惠州、潮州诸镇皆叛,俨然已是孤家寡人。
“嗯,我知道,瑞国公不会欺我。”丹初说道:“吾奉诏援广,既已进驻佛山,自要与鞑子大战。你且告诉我,广州城防如何?守军实力如何?”
吴文献稍感安心,说道:“广州三面环水,易守难攻。瑞国公在城北筑新城,为广州两翼,置炮台。惟西城为山麓,树木栅叠石以守,开三濠通海潮,泥淖不能攻。鞑子无计可施,只得掘长濠围困。
“守军尚有三万多人,勋镇除瑞国公外,还有安肃伯李建捷。瑞国公想请博兴侯张月回师广州协防,恳请大将军批准。”
李建捷也是李成栋养子,只有十八岁,却骁勇善战,忠勇仁义。
张月是东勋骁将,正镇守肇庆,不可轻离。
守军实力尚可,足以应付一时。清军造船厂、铸炮厂遭到破坏,攻城日期也将延后。暂时而言,战场态势尚属可控,广州还算得上安全。
至于主帅杜永和,曾是李成栋麾下头号大将,掌中军。他能继领东勋,决非泛泛之辈,“善机略,娴守战”。
此次守卫广州,杜永和亲上城楼督战,置白银于城墙上,不吝赏格。若有炮弹打中敌人,就赏以白银,“将士益效命”。
丹初说道:“张月要留镇肇庆,不便援广。要调人协防广州,就调宣平伯董方策。”
董方策是陕西延川人,镇守德庆。德庆位于梧州与肇庆之间,既有张月镇守肇庆,董方策即无必要镇守德庆。
一动不如一静,调董方策协守广州,确实比调张月要高明。
“大将军英明。”吴文献恭维道。
丹初看了他一眼,说道:“吴文献,你为瑞国公掌管水师,自知水师的紧要。广州有水师,就能打破鞑子的封锁,军民可源源不断地获取粮草军械,不必重蹈南昌、大同之复辙。吾欲重创鞑子,亦将自水战起。日后,还要仰仗你鼎力配合。”
吴文献诚惶诚恐,说道:“大将军什么时候用得着吴某,吴某一定尽心用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本章完)
五月四日,瑞国公两广总督杜永和派吴文献出使赤军,向岑丹初求援。
杜永和视广州为禁脔,屡次拒绝援军。南阳侯李元胤、司礼太监庞天寿、广宁伯虎贲将军“绣针”王兴都曾率军增援广州,皆被杜永和横加阻拦。
赤军刚到三水时,杜永和也曾派使慰问,婉言谢绝增援。为何此时,杜永和又向赤军主动求援?
时者势也。就在短短半个月内,粤东形势又发生了惊天之变。
原来,清军攻入广东后,饶平总兵吴六奇请降。这吴六奇年轻时赤贫,乞食于江南,绰号“铁丐”。他熟悉山川形势,派弟弟吴汉面谒尚可喜,“请为大军向导、招徕旁邑自效”。
吴六奇一降,碣石总兵苏利亦降。碣石镇、饶平镇为粤东海防重镇,吴六奇、苏利投降满清,潮州、惠州顿受威胁。
雪上加霜的是,漳国公招讨大将军朱成功趁火打劫,亲率大军进攻潮州。潮州与福建漳州相邻,粮产丰富。朱成功粮源没有保障,曾屡次到潮州买粮,或称之为抢粮。
东勋大将-新泰伯郝尚久驻守潮州,曾屡次与朱成功交战。这次东勋有难,朱成功不仅没有救援,反而落井下石,以郝尚久“不清不明”为由,发兵进攻潮州。郝尚久接到杜永和檄令援广,却根本出不了兵。
未几,惠州守将-奉化伯黄应杰降清,杀寄居于惠州的明朝藩王,以向清军邀宠。
惠州夹在广州、潮州之间,黄应杰一降,郝尚久处境更加艰难,干脆也投降了满清。
粤东诸镇都是杜永和的东勋老兄弟,也是他的同乡,未受清军直接威胁。杜永和原以为能从他们那里获得增援,却不想祸生肘腋。东援断绝,能指望上的,也就是赤军了。
战场上,形势变化很快。杜永和没有远见,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得手足无措。
“大将军神机妙算,出敌不意,奇袭鞑子造船厂、铸炮厂,一举成功。消息传到广州,军民欢呼雀跃,认为大明中兴有望,鞑子必将有来无回。瑞国公特令卑职送来黄金百两、白金两千两,聊作贺礼,还请大将军笑纳,以犒劳将士。”
吴文献言辞谄媚,说话没有底气,一心想要讨好赤军。此人字振伍,河南开封府通许县人,是杜永和的同乡,也是他的心腹,官居总兵,加都督同知衔。广州之守,杜永和命他总领水师,职位相当紧要。
“瑞国公好意,吾已心领。”丹初挥挥手,早有亲兵上前,把金银宝箱抬走。
“吾奉旨援广,义不容辞,率军辗转千里,前来结好东勋。前番,瑞国公派使劝阻,这次,反而派人过来请兵。前倨而后恭,何也?”
吴文献额头冒汗,神色慌乱,正在思索应对之策。却听赤军参军佥事杨玉祁说道:“大概,瑞国公斩杀了尚可福、张大奎二酉,足见兵马强壮,能够独力应付尚可喜数万鞑子吧。”
三月时,清军远道而来,进攻广州北城。杜永和派兵出击,大败敌军,斩杀清轻车都尉尚可福、游击张大奎。
尚可福是尚可喜的族弟,毙命于广州城外。杜永和捷书往来梧州,“行在以是少安”。他也不自量力,觉得有粤东诸镇为后盾,足以守卫广州,屡次阻挡粤西来的援军。
时势已变,杜永和坐困孤城,必须向岑丹初求援,趁赤军还在,尽快打破清军对广州的封锁。
吴文献连忙说道:“大将军,杨先生,此前多有误会,瑞国公亦自感失礼,深为懊悔,愿向大将军负荆请罪。只要大将军不计前嫌,提兵解除广州之围,日后分割汛地,一切好说。”
这就是以地盘相诱了。东勋各镇兵马加起来足有二十万之众,占据粤东富庶之地,却不思进取,可谓尸位素餐。粤西民风剽悍,出劲卒。粤东富庶,财赋为粤西十倍以上。若能兼并两粤,北凭五岭之险,南得通海之利,足为霸业之基也。
赤军的基本战略,正是先取粤西,再取粤东,进而割据岭南。满清三王相继南下,岭南秩序大乱,赤军正可火中取栗,谋取两广。
丹初笑道:“当今乱世,汛地为勋镇安身立命之本,岂能轻易割舍?吾等赳赳武夫,汛地当自致耳,岂可求取于他人?”
给地盘也不要?吴文献见丹初不上钩,以为他不信,大为着急,说道:“爵帅,瑞国公为两广总督,有节制诸镇之权。他既说分割汛地,决无欺骗之意。”
节制诸镇?丹初暗自好笑。宝丰伯罗成耀,不就被岑丹初、李元胤诛杀了吗?安定伯马宝、博兴侯张月,此刻不正受自己节制吗?
反倒是杜永和,政令不出广州。惠州、潮州诸镇皆叛,俨然已是孤家寡人。
“嗯,我知道,瑞国公不会欺我。”丹初说道:“吾奉诏援广,既已进驻佛山,自要与鞑子大战。你且告诉我,广州城防如何?守军实力如何?”
吴文献稍感安心,说道:“广州三面环水,易守难攻。瑞国公在城北筑新城,为广州两翼,置炮台。惟西城为山麓,树木栅叠石以守,开三濠通海潮,泥淖不能攻。鞑子无计可施,只得掘长濠围困。
“守军尚有三万多人,勋镇除瑞国公外,还有安肃伯李建捷。瑞国公想请博兴侯张月回师广州协防,恳请大将军批准。”
李建捷也是李成栋养子,只有十八岁,却骁勇善战,忠勇仁义。
张月是东勋骁将,正镇守肇庆,不可轻离。
守军实力尚可,足以应付一时。清军造船厂、铸炮厂遭到破坏,攻城日期也将延后。暂时而言,战场态势尚属可控,广州还算得上安全。
至于主帅杜永和,曾是李成栋麾下头号大将,掌中军。他能继领东勋,决非泛泛之辈,“善机略,娴守战”。
此次守卫广州,杜永和亲上城楼督战,置白银于城墙上,不吝赏格。若有炮弹打中敌人,就赏以白银,“将士益效命”。
丹初说道:“张月要留镇肇庆,不便援广。要调人协防广州,就调宣平伯董方策。”
董方策是陕西延川人,镇守德庆。德庆位于梧州与肇庆之间,既有张月镇守肇庆,董方策即无必要镇守德庆。
一动不如一静,调董方策协守广州,确实比调张月要高明。
“大将军英明。”吴文献恭维道。
丹初看了他一眼,说道:“吴文献,你为瑞国公掌管水师,自知水师的紧要。广州有水师,就能打破鞑子的封锁,军民可源源不断地获取粮草军械,不必重蹈南昌、大同之复辙。吾欲重创鞑子,亦将自水战起。日后,还要仰仗你鼎力配合。”
吴文献诚惶诚恐,说道:“大将军什么时候用得着吴某,吴某一定尽心用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