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徐达来访
第122章 徐达来访
朱肃所说的生意,无疑就是烧玻璃。大明直至几十年后郑和下西洋归来之时,方通过郑和带回来的西洋工匠,掌握了烧玻璃的技术。若是此时拿出玻璃,那还不赚的盆满钵满?
穿越者发家致富的要诀里,这制玻璃无疑是排行最高的几个之一。烧的是不用钱的沙子,烧出来的玻璃制品能卖出金子的价格。如今正缺钱,正需要这样来钱快的生意。
伤兵们很快就来了,出乎朱肃意料的是,愿意跟朱肃学习造玻璃手艺的没几个。他们本是军户,烧玻璃这事儿是匠户的活,哪个军户又愿意自甘堕落的去当个匠户?
到最后,只有一十五名残疾老兵及其家眷,愿意去帮朱肃操持烧玻璃的事。这些人之中,还大多是因为伤了手脚、没办法下地种田,又或者因为生计原因早卖了田产,迁过来也没办法置换新田这才退而求其次。这再次让朱肃认识到了匠户在万千华夏百姓心中地位之低贱。
庄子里虽有几个老朱安排来的匠户,但他们都是要负责炼钢以及烧水泥诸事的。人少,但签的都是死契,家人也随着朱肃一并移到了这里,为的就是保密。既然要保密那人选自然没办法多多益善,因此这烧玻璃的“副业”朱肃是只得自己培养人的。
没想到,自己上赶着送那些退伍军户一门吃饭的手艺,人家也不稀得要,宁抱着军户的身份种地。
问题还不止这些。炼钢炉那边又出了问题。因为炼钢炉温度过高匠人又自认为无事没有及时泄压,导致铁水溢出一座炉子被毁。朱肃那时尚在晨练中顾不得疲惫和李文忠赶忙去看,万幸没有人因此殒命。
倒是有人因此受了重伤,那名自恃熟手没有将朱肃的嘱咐放在心上的匠人被李文忠险些直接抽死了过去,要不是朱肃拦着庄子里就要出现第一桩命案。
看着在地上哀嚎的匠人和其他一脸恐惧的匠人,朱肃心中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这些人并没有相关的知识,他们听不进其他人之言,始终抱持着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轻易不肯变动。只怕心中也只是把我的嘱咐当做小儿顽笑而已。想要依靠他们完成技术飞跃只怕不甚切合实际。
自己需要真正的懂技术的人才。而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只有自己这半个……连一个都算不上,因为自己也始终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自己需要培养出足以带动技术进步的人才……
但已经到了这里无论如何硬着头皮也要上。这一日,朱肃便和那一群愿意烧玻璃的老兵及其家人蹲到了一起,细细向他们解说烧玻璃的方法:“将这沙子烧成玻璃,要点不在沙子上,而是在这草木灰!”说着,指向一旁那些黑乎乎的东西。
沙子烧制成玻璃,需要达到其熔点也就是一千七百度的炉温。而此时的火窑温度远远达不到这个高度,那么就需要想方设法降低沙子的熔点。在十六世纪的德国,有人发现使用碳酸钾能有效降低沙子的熔点。而获取碳酸钾最为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草木灰进行提取。
没法说什么温度,朱肃只能将如何提取草木灰、如何烧制等步骤掰开了揉碎了告诉这些新手匠人们。几日后便有一个叫老庄的瘸腿老兵成功烧出了玻璃溶液。
这些人倒是比工部调拨来的匠人更合用些,这是朱肃没想到的。不过烧制玻璃的步骤确实也比其他的更容易些,主要是材料教人难以料想,说穿了便没有什么难度。朱肃让这十五人并家眷先从最简单的镜子、棱镜做起,慢慢研究吹玻璃、玻璃器皿的做法。朱肃这才放心的从玻璃窑上离开。
还没来得及换下一身尘土的衣服,祥登便一副偷偷摸摸的样子进来禀报:“殿下,魏国公携着小公爷,还有那名酸丁来了。”
“哦?”朱肃精神一振。徐达来了?小公爷无疑是徐允恭,酸丁肯定便是方孝孺了。套上袍子脸也不及洗赶紧去迎接,老远便看到了李文忠和一身便装的徐达在校场相谈甚欢的模样。
“魏国公远来有失远迎实在是晚辈失礼了。”老远朱肃便一边走一边大声说道。面对徐达的时候朱肃总有一种行动被完全掌握的感觉,与老朱如同山岳一般的绝对威压不同,徐达给他的感觉如同一团水一般不可捉摸。所谓水无常势兵无常形,虽然徐达对自己极尽和蔼谦恭,可朱肃却总是发自本能般的不敢失礼于他。
“五殿下言重了。我此番贸然造访本已属失礼。怎敢再劳动殿下远迎?”徐达笑呵呵的模样配上一身便服就像隔壁村来探亲的普通大叔,只有那一双亮的惊人的眼睛让人能一眼发现此人的不凡。
还没等朱肃再客套一番,徐达就指着那些训练中的吴王卫面带惊喜:“想不到五殿下除了精通术算,竟还懂得此等炼体练兵之法。以我观之这些年轻人虽只二十余人,但令行禁止行止如一,其声威气势已不在百千人之下。只需历经血火便能成为精锐的士兵。若是打散军中顷刻便能拉起一支数万人的大军……”
“徐帅,这些人可不止是令行禁止而已。”李文忠的话语透露着一股自豪的炫耀味道。“他们翻山入林、潜伏刺探,亦是拿手好戏。”
“他们都是好苗子,假以时日,必然成为比他们牺牲的父兄更为勇敢的兵!”
“哦?”徐达惊异道。不由得转过目光,又多看了朱肃几眼。先时三段击时他便认为这位五皇子可能有统军之才。如今发现这位皇子居然还琢磨出了如此高妙的练兵之术,连他这个帯老了兵的人也忍不住拍案叫绝。
北征归来之后,他便认为自己再无出征沙场的可能了。自己早已到了功高难赏的地步,先时是陛下一心要一举覆灭蒙元,故而咬着牙依然用军中威望最高的自己来统军。如今朝野上下已经认同了与蒙元暂且僵持的国策,那么他这个魏国公便也没有了用武之地。陛下不会再给他立功的机会了。
徐达虽然出身寒微,却是读过史的。刘邦那些兄弟的下场明明白白的镌刻于青史之上,他又怎么能不心有忌惮?
但企盼北逐蒙元的那一腔热血,终究未冷。就这么让他终老林泉之下,他也不心甘。如今唯一的盼头,就是大明能多出几员年轻的悍将,能继承他的未竟之志,彻底扫灭蒙元了。这位五殿下长于机变,腹有才华,还通晓练兵之法,竟是个难得的名将种子。
更难得的是他与太子殿下是骨肉至亲,日后不需如自己这般担忧发生功高盖主之事,若能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他,那么自己便是合上了眼,也不必担忧没人能力压蒙元了!
(本章完)
朱肃所说的生意,无疑就是烧玻璃。大明直至几十年后郑和下西洋归来之时,方通过郑和带回来的西洋工匠,掌握了烧玻璃的技术。若是此时拿出玻璃,那还不赚的盆满钵满?
穿越者发家致富的要诀里,这制玻璃无疑是排行最高的几个之一。烧的是不用钱的沙子,烧出来的玻璃制品能卖出金子的价格。如今正缺钱,正需要这样来钱快的生意。
伤兵们很快就来了,出乎朱肃意料的是,愿意跟朱肃学习造玻璃手艺的没几个。他们本是军户,烧玻璃这事儿是匠户的活,哪个军户又愿意自甘堕落的去当个匠户?
到最后,只有一十五名残疾老兵及其家眷,愿意去帮朱肃操持烧玻璃的事。这些人之中,还大多是因为伤了手脚、没办法下地种田,又或者因为生计原因早卖了田产,迁过来也没办法置换新田这才退而求其次。这再次让朱肃认识到了匠户在万千华夏百姓心中地位之低贱。
庄子里虽有几个老朱安排来的匠户,但他们都是要负责炼钢以及烧水泥诸事的。人少,但签的都是死契,家人也随着朱肃一并移到了这里,为的就是保密。既然要保密那人选自然没办法多多益善,因此这烧玻璃的“副业”朱肃是只得自己培养人的。
没想到,自己上赶着送那些退伍军户一门吃饭的手艺,人家也不稀得要,宁抱着军户的身份种地。
问题还不止这些。炼钢炉那边又出了问题。因为炼钢炉温度过高匠人又自认为无事没有及时泄压,导致铁水溢出一座炉子被毁。朱肃那时尚在晨练中顾不得疲惫和李文忠赶忙去看,万幸没有人因此殒命。
倒是有人因此受了重伤,那名自恃熟手没有将朱肃的嘱咐放在心上的匠人被李文忠险些直接抽死了过去,要不是朱肃拦着庄子里就要出现第一桩命案。
看着在地上哀嚎的匠人和其他一脸恐惧的匠人,朱肃心中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这些人并没有相关的知识,他们听不进其他人之言,始终抱持着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轻易不肯变动。只怕心中也只是把我的嘱咐当做小儿顽笑而已。想要依靠他们完成技术飞跃只怕不甚切合实际。
自己需要真正的懂技术的人才。而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只有自己这半个……连一个都算不上,因为自己也始终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自己需要培养出足以带动技术进步的人才……
但已经到了这里无论如何硬着头皮也要上。这一日,朱肃便和那一群愿意烧玻璃的老兵及其家人蹲到了一起,细细向他们解说烧玻璃的方法:“将这沙子烧成玻璃,要点不在沙子上,而是在这草木灰!”说着,指向一旁那些黑乎乎的东西。
沙子烧制成玻璃,需要达到其熔点也就是一千七百度的炉温。而此时的火窑温度远远达不到这个高度,那么就需要想方设法降低沙子的熔点。在十六世纪的德国,有人发现使用碳酸钾能有效降低沙子的熔点。而获取碳酸钾最为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草木灰进行提取。
没法说什么温度,朱肃只能将如何提取草木灰、如何烧制等步骤掰开了揉碎了告诉这些新手匠人们。几日后便有一个叫老庄的瘸腿老兵成功烧出了玻璃溶液。
这些人倒是比工部调拨来的匠人更合用些,这是朱肃没想到的。不过烧制玻璃的步骤确实也比其他的更容易些,主要是材料教人难以料想,说穿了便没有什么难度。朱肃让这十五人并家眷先从最简单的镜子、棱镜做起,慢慢研究吹玻璃、玻璃器皿的做法。朱肃这才放心的从玻璃窑上离开。
还没来得及换下一身尘土的衣服,祥登便一副偷偷摸摸的样子进来禀报:“殿下,魏国公携着小公爷,还有那名酸丁来了。”
“哦?”朱肃精神一振。徐达来了?小公爷无疑是徐允恭,酸丁肯定便是方孝孺了。套上袍子脸也不及洗赶紧去迎接,老远便看到了李文忠和一身便装的徐达在校场相谈甚欢的模样。
“魏国公远来有失远迎实在是晚辈失礼了。”老远朱肃便一边走一边大声说道。面对徐达的时候朱肃总有一种行动被完全掌握的感觉,与老朱如同山岳一般的绝对威压不同,徐达给他的感觉如同一团水一般不可捉摸。所谓水无常势兵无常形,虽然徐达对自己极尽和蔼谦恭,可朱肃却总是发自本能般的不敢失礼于他。
“五殿下言重了。我此番贸然造访本已属失礼。怎敢再劳动殿下远迎?”徐达笑呵呵的模样配上一身便服就像隔壁村来探亲的普通大叔,只有那一双亮的惊人的眼睛让人能一眼发现此人的不凡。
还没等朱肃再客套一番,徐达就指着那些训练中的吴王卫面带惊喜:“想不到五殿下除了精通术算,竟还懂得此等炼体练兵之法。以我观之这些年轻人虽只二十余人,但令行禁止行止如一,其声威气势已不在百千人之下。只需历经血火便能成为精锐的士兵。若是打散军中顷刻便能拉起一支数万人的大军……”
“徐帅,这些人可不止是令行禁止而已。”李文忠的话语透露着一股自豪的炫耀味道。“他们翻山入林、潜伏刺探,亦是拿手好戏。”
“他们都是好苗子,假以时日,必然成为比他们牺牲的父兄更为勇敢的兵!”
“哦?”徐达惊异道。不由得转过目光,又多看了朱肃几眼。先时三段击时他便认为这位五皇子可能有统军之才。如今发现这位皇子居然还琢磨出了如此高妙的练兵之术,连他这个帯老了兵的人也忍不住拍案叫绝。
北征归来之后,他便认为自己再无出征沙场的可能了。自己早已到了功高难赏的地步,先时是陛下一心要一举覆灭蒙元,故而咬着牙依然用军中威望最高的自己来统军。如今朝野上下已经认同了与蒙元暂且僵持的国策,那么他这个魏国公便也没有了用武之地。陛下不会再给他立功的机会了。
徐达虽然出身寒微,却是读过史的。刘邦那些兄弟的下场明明白白的镌刻于青史之上,他又怎么能不心有忌惮?
但企盼北逐蒙元的那一腔热血,终究未冷。就这么让他终老林泉之下,他也不心甘。如今唯一的盼头,就是大明能多出几员年轻的悍将,能继承他的未竟之志,彻底扫灭蒙元了。这位五殿下长于机变,腹有才华,还通晓练兵之法,竟是个难得的名将种子。
更难得的是他与太子殿下是骨肉至亲,日后不需如自己这般担忧发生功高盖主之事,若能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他,那么自己便是合上了眼,也不必担忧没人能力压蒙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