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分宜黄子澄
第422章 分宜黄子澄
“那不是五皇子殿下吗?新晋的国子监祭酒……”
“这般年轻,如何教导我等?怪道诸位大人高贤有所微辞……”
“他们这是……什么装扮?腰上还挎着剑,莫非是专程来生事的吗?”
底下端坐的儒生们不禁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朱肃也不理睬,和朱棣朱樉带着李景隆他们,大大咧咧的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坐下。见前头宣讲的那个儒生也愣愣的看着自己,朱肃一摆手,“愣着做什么,继续啊。不必在乎本祭酒,且继续说你的高论。”
俨然没有分毫做客的自觉,神态轻松,如在勾栏听曲一般。
前头那儒生似乎也是国子监出身,听朱肃口口声声“本祭酒”,他是一头冷汗,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哼。”一位同样端坐在一旁的老人冷哼了一声,也不去看朱肃,只是自顾自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此奇装异服、不知礼节之人,竟也能僭居高位吗?”
“世风日下?这位老者莫非是在怀念元末那饿殍遍地之世?再说了,本王抱持求学之心来此,孔夫子尚且有教无类,你等宣讲的又是什么学问,莫非本王不配还不配听不成?”
这一句夹枪带棒,还转而口称本王,就差直说你是个什么身份,也配跟本王我阴阳怪气了。那老者脸色一僵,吕本赶忙打起圆场:“殿下,这位是平阳大儒周如圭老先生。周老,此为我大明吴王,其才学天授,实乃我大明明日之英才啊!”
“山人有眼无珠,口出无状,冲撞殿下了。”周如圭一副刚刚没认出来的模样,假模假式的对朱肃致歉道。“殿下既然对我等有向学之心,我等自然是欣喜的。”
朱肃从腰带里抽出折扇,在手中轻轻拍了几下:“学或不学,还得看你等是否有可学之处了。不必在意本祭酒,按你们的程序继续就是。”
唇枪舌剑,毫不相让。
这一次文会规模空前,原定就要开办个十余日之久的。因此前几日里,这些官员大儒是不会轻易登台讲学的。
最开始是由年轻士子上场,或畅谈己见,或相互辩论。再由年长的官员与平阳三老等大儒一一指点、品评。最后几日,方是大儒们亲自开坛讲学的重头戏。
虽然知道这文会就是针对朱肃这个国子监祭酒来的,若是朱肃不在场,那些年轻士子们或还敢上场辩经,甚至指责一二。但此时朱肃本人已然到场,而且还一副争锋相对的模样,有许多本来尚且跃跃欲试的年轻士子,此时便不敢轻易出头了。
在场上的那士子自不消说,呐呐无言了许久之后,便失魂落魄自己走了下去。接下来便是长久的沉默,竟是无人敢上高台来。此次文会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吏部尚书詹同大声道:“汝等自畅所欲言便是,何必惊惧?呐呐不敢言语,莫非以为殿下是周厉王吗?”
这话看似公允,却是暗戳戳将朱肃推到了“暴虐”的层面上。古有周厉王防民之口,为千古唾骂。他这般说,便是暗中指出诸生不敢言语,是因为畏惧这位五殿下之淫威,直接将朱肃推到了这些年轻学子的对立面上。
方孝孺面色一变,就要起身驳斥,朱肃一摆折扇,将他按了下来。
哼,老朽腐儒,区区口头便宜,让你何妨。
朱樉诸人都知道朱肃此来并非单纯是要以势压人,故而都只是神情微晒,也不出头。朱肃本人更是不动声色,让詹同颇为意外。他本以为,这位五殿下会怒发冲冠,直接冲上前怒斥呢。
场中又沉寂了些许,终于,有一位儒生勇敢站了起来。他主动来到台前,对端坐着的朱肃等人行礼道:“三位先生,诸位大人,殿下,世子,以及诸位同窗。既然无人上台,在下分宜学子黄子澄,便斗胆献丑,权做抛砖引玉了。”
“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学子。不必外道,你且说无妨。”那个叫郑如圭的大儒捻须赞道。
朱肃听到了他自报家门,不免多看了此人几眼。这厮就是黄子澄?这倒是一个意外收获。
皮囊倒是不错,怪不得能糊弄的了建文帝。建文三傻,自己也算见到了两了。
说完,瞥了身边如临大敌的方孝孺一眼。
“是,学生想讲论一论,我大明如今应当如何富国强民,振国兴邦。若有不对之处,还望诸位斧正。”黄子澄侃侃而谈,倒也毫不怯场。
“蒙元残暴,肆虐神州百年,华夏早已疲敝。学生以为,如今重中之重,当为明纲常、正文教。顺应天理,重塑乾坤,不可好大喜功,徒耗民力……”
黄子澄洋洋洒洒,口出万言,其内容无非是围绕着程朱理学,认为应当重整理学之正朔,提高文人之地位。其着重提到了天理人欲,认为新生的大明应当遵循天理,覆灭人欲,如此方可使天下井然,人人安于现状、各明其位,恢复三代西周之盛。
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满口之乎者也,果然是博览群书。听的底下一群儒生如痴如醉,啧啧称奇。不少人目露敬佩,惊讶于如此年轻的学子,竟能这般出口必典,须臾成章。
便连诸多朝廷大佬以及那平阳三老,也是听得摇头晃脑,如饮醇酒一般。眼中的赞赏丝毫不做掩饰。也有人偷眼去看朱肃,却见这位皇子殿下兼祭酒大人,手拖着腮,支撑在面前的桌案之上,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不学无术,无可救药!”大儒们心中想道。
那黄子澄一面说,一面也感受到了他人赞赏的目光,不由得意洋洋。可看到那位皇子殿下竟然一副兴致缺缺、甚至是不屑一顾的模样,黄子澄心中又是一滞。
按他所想,此次他已是超水平发挥,得到同窗大儒们的首肯也已是八九不离十。这般的雄文,合该让这些皇族子弟惊为天人,而后纡尊降贵,折节下交才是。
如此,方合礼贤下士之道。
可这位五殿下,竟然看都不看自己一眼,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他左手边的二殿下和四殿下,也是对自己指指点点,眼神之中,颇为不屑……
怎么,小觑我黄子澄么?
黄子澄此时也尚是一个未成熟的少年,还不复日后位高权重的建文三傻模样。见自己被如此轻视,一股气顿时涌上了胸口。正好此时,他看见那位五殿下干脆趴在了桌案上,嘴角之处,还有一丝亮晶晶的反光……
竟然真的听睡着了!
黄子澄顿时怒发冲冠,只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话锋一转,直指朱肃道:“学生斗胆,请五殿下顺应天理人心,自辞国子监祭酒之位!”
“殿下未习名教,身无建树。何谈教书育人乎?此误人子弟也!”
(本章完)
“那不是五皇子殿下吗?新晋的国子监祭酒……”
“这般年轻,如何教导我等?怪道诸位大人高贤有所微辞……”
“他们这是……什么装扮?腰上还挎着剑,莫非是专程来生事的吗?”
底下端坐的儒生们不禁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朱肃也不理睬,和朱棣朱樉带着李景隆他们,大大咧咧的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坐下。见前头宣讲的那个儒生也愣愣的看着自己,朱肃一摆手,“愣着做什么,继续啊。不必在乎本祭酒,且继续说你的高论。”
俨然没有分毫做客的自觉,神态轻松,如在勾栏听曲一般。
前头那儒生似乎也是国子监出身,听朱肃口口声声“本祭酒”,他是一头冷汗,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哼。”一位同样端坐在一旁的老人冷哼了一声,也不去看朱肃,只是自顾自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此奇装异服、不知礼节之人,竟也能僭居高位吗?”
“世风日下?这位老者莫非是在怀念元末那饿殍遍地之世?再说了,本王抱持求学之心来此,孔夫子尚且有教无类,你等宣讲的又是什么学问,莫非本王不配还不配听不成?”
这一句夹枪带棒,还转而口称本王,就差直说你是个什么身份,也配跟本王我阴阳怪气了。那老者脸色一僵,吕本赶忙打起圆场:“殿下,这位是平阳大儒周如圭老先生。周老,此为我大明吴王,其才学天授,实乃我大明明日之英才啊!”
“山人有眼无珠,口出无状,冲撞殿下了。”周如圭一副刚刚没认出来的模样,假模假式的对朱肃致歉道。“殿下既然对我等有向学之心,我等自然是欣喜的。”
朱肃从腰带里抽出折扇,在手中轻轻拍了几下:“学或不学,还得看你等是否有可学之处了。不必在意本祭酒,按你们的程序继续就是。”
唇枪舌剑,毫不相让。
这一次文会规模空前,原定就要开办个十余日之久的。因此前几日里,这些官员大儒是不会轻易登台讲学的。
最开始是由年轻士子上场,或畅谈己见,或相互辩论。再由年长的官员与平阳三老等大儒一一指点、品评。最后几日,方是大儒们亲自开坛讲学的重头戏。
虽然知道这文会就是针对朱肃这个国子监祭酒来的,若是朱肃不在场,那些年轻士子们或还敢上场辩经,甚至指责一二。但此时朱肃本人已然到场,而且还一副争锋相对的模样,有许多本来尚且跃跃欲试的年轻士子,此时便不敢轻易出头了。
在场上的那士子自不消说,呐呐无言了许久之后,便失魂落魄自己走了下去。接下来便是长久的沉默,竟是无人敢上高台来。此次文会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吏部尚书詹同大声道:“汝等自畅所欲言便是,何必惊惧?呐呐不敢言语,莫非以为殿下是周厉王吗?”
这话看似公允,却是暗戳戳将朱肃推到了“暴虐”的层面上。古有周厉王防民之口,为千古唾骂。他这般说,便是暗中指出诸生不敢言语,是因为畏惧这位五殿下之淫威,直接将朱肃推到了这些年轻学子的对立面上。
方孝孺面色一变,就要起身驳斥,朱肃一摆折扇,将他按了下来。
哼,老朽腐儒,区区口头便宜,让你何妨。
朱樉诸人都知道朱肃此来并非单纯是要以势压人,故而都只是神情微晒,也不出头。朱肃本人更是不动声色,让詹同颇为意外。他本以为,这位五殿下会怒发冲冠,直接冲上前怒斥呢。
场中又沉寂了些许,终于,有一位儒生勇敢站了起来。他主动来到台前,对端坐着的朱肃等人行礼道:“三位先生,诸位大人,殿下,世子,以及诸位同窗。既然无人上台,在下分宜学子黄子澄,便斗胆献丑,权做抛砖引玉了。”
“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学子。不必外道,你且说无妨。”那个叫郑如圭的大儒捻须赞道。
朱肃听到了他自报家门,不免多看了此人几眼。这厮就是黄子澄?这倒是一个意外收获。
皮囊倒是不错,怪不得能糊弄的了建文帝。建文三傻,自己也算见到了两了。
说完,瞥了身边如临大敌的方孝孺一眼。
“是,学生想讲论一论,我大明如今应当如何富国强民,振国兴邦。若有不对之处,还望诸位斧正。”黄子澄侃侃而谈,倒也毫不怯场。
“蒙元残暴,肆虐神州百年,华夏早已疲敝。学生以为,如今重中之重,当为明纲常、正文教。顺应天理,重塑乾坤,不可好大喜功,徒耗民力……”
黄子澄洋洋洒洒,口出万言,其内容无非是围绕着程朱理学,认为应当重整理学之正朔,提高文人之地位。其着重提到了天理人欲,认为新生的大明应当遵循天理,覆灭人欲,如此方可使天下井然,人人安于现状、各明其位,恢复三代西周之盛。
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满口之乎者也,果然是博览群书。听的底下一群儒生如痴如醉,啧啧称奇。不少人目露敬佩,惊讶于如此年轻的学子,竟能这般出口必典,须臾成章。
便连诸多朝廷大佬以及那平阳三老,也是听得摇头晃脑,如饮醇酒一般。眼中的赞赏丝毫不做掩饰。也有人偷眼去看朱肃,却见这位皇子殿下兼祭酒大人,手拖着腮,支撑在面前的桌案之上,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不学无术,无可救药!”大儒们心中想道。
那黄子澄一面说,一面也感受到了他人赞赏的目光,不由得意洋洋。可看到那位皇子殿下竟然一副兴致缺缺、甚至是不屑一顾的模样,黄子澄心中又是一滞。
按他所想,此次他已是超水平发挥,得到同窗大儒们的首肯也已是八九不离十。这般的雄文,合该让这些皇族子弟惊为天人,而后纡尊降贵,折节下交才是。
如此,方合礼贤下士之道。
可这位五殿下,竟然看都不看自己一眼,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他左手边的二殿下和四殿下,也是对自己指指点点,眼神之中,颇为不屑……
怎么,小觑我黄子澄么?
黄子澄此时也尚是一个未成熟的少年,还不复日后位高权重的建文三傻模样。见自己被如此轻视,一股气顿时涌上了胸口。正好此时,他看见那位五殿下干脆趴在了桌案上,嘴角之处,还有一丝亮晶晶的反光……
竟然真的听睡着了!
黄子澄顿时怒发冲冠,只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话锋一转,直指朱肃道:“学生斗胆,请五殿下顺应天理人心,自辞国子监祭酒之位!”
“殿下未习名教,身无建树。何谈教书育人乎?此误人子弟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