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再入贵州
第884章 再入贵州
朱肃忙问其故,经过那解荣的一番娓娓道来,才算知晓了贵阳城究竟是发生了何事。
贵阳城乃是新城,除却供贵州二卫以及周边诸部与商人用作交易之榷场外,还没有多少百姓入驻。因此,此城并不设置文官,除却马烨的指挥同知衙门以及朱肃暂留在那里,与水西水东两部协调榷场管理事宜的解缙外,再无其他衙门。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马烨如今在贵阳城,乃是军事政事一把抓的,如封疆大吏一般的存在。
偏偏这马烨不知是无心还是故意,与水西水东两部总有摩擦,虽每次皆有解缙居中调解,却也是屡屡不改。自朱肃走后,水西水东二部与贵州卫明军的关系便越来越差,只是霭翠与宋钦二人切实从贵州榷场之中得到了利益,认可了朱肃的一番苦心,故而每每忍辱吞声,这才没有引发什么大动荡。
不过一个多月前,两者的矛盾突然爆发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境地:贵阳城中,水西部与贵州卫骤然爆发了极为剧烈的冲突,双方大打出手,霭翠被囚……
“马烨囚禁了霭翠?”朱肃眉头大皱,“他一个指挥同知,安敢囚禁霭翠一个当地土司?究竟是发生了什么?马烨又因何指责水西意欲叛乱?”
“这……在下不知。”解荣张口结舌,朱肃不禁忿怒,瞠目斥道:“这也不知,那也不知,解缙在贵州究竟是干什么吃的?”
他将解缙留在贵阳,就是担心拉拢诸土司之事会因他离去而人走政息,故而才留下了一个代理人。解缙为人虽张扬倨傲了些,然则学富五车,能力还是有的。要不然在后世,也不能一手主持编纂永乐大典,还当了永乐朝的内阁首辅。
朱肃寻思,这么一个人才,虽然此事尚未有后来的阅历,然而用来安抚西南,也该算是大材小用了罢?实在没想到,就这么一点小小的事,竟然也出了篓子。
“大……大兄一手操持榷场事宜,对马同知所为实在是无心兼顾。更何况,大兄在朝中没有常职,贵州卫之事,也无法过问……”解荣见朱肃发怒,心中畏惧,只知讷讷的为解缙辩解。
朱肃面沉似水,心知解荣所言也有几分道理。解缙待在贵阳,只有一层周王府客卿的身份,算是辅助水西水东两部土司建立榷场、沟通卫所的。较真起来,还只是一介生员,而马烨则贵为指挥同知,又是皇亲,要是一心想饶过解缙,解缙还真就拿他没什么办法。
不过,既然他绕过了解缙这个王府客卿,那么也可以认为,这马烨是在打自己这个周王的脸面了。
“罢了。”朱肃摆了摆手,颇为无奈。原以为等来解缙的信使,便能知晓来龙去脉,也好事先上奏老朱,朝廷也能早做准备。却没想到解缙竟也不知就里,只知晓是马烨故意挑事,其动机、手段,皆一无所知。
这般自然是不能上奏老朱了。他堂堂周王,可不是风闻奏事的御史。而老朱乃是皇帝,也不会只因为听了他这个儿子的一面之词,就无故锁拿一员大将。
还是得,等自己再临贵州,才能察知其中端倪。 于是领了皇命的朱肃,便又取道前往贵州。这一次,他倒是没有先走海路到廉州,而是取寻常路线,过平溪,经乌撒,终诣贵州。
这条干道还算崭新,南宋理宗朝时,为置戍以备蒙古,宋廷下诏京湖帅臣,于黄平、清朗、平溪一带开辟道路。到后来元朝时,盘踞在云贵的罗氏鬼国反元,造成思州、播州交通不畅,元庭又下令清肃此道,至今不过数十年耳。
然而于山中开辟道路,总是艰难,只消数年没有维护,便往往要湮没在群山之中。这条道路尚算是有商人来往的,然纵使如此,朱肃这一路上走的也是万分艰难。只见群山迭嶂,眼前道路忽浅忽深,有的随山蜿蜒,有的又深入密林之中。更有重重烟瘴,并虎豹蛇虫,教人不堪其扰。
马烨奏报了霭翠谋反,朱肃虽然不信,但身边还是要带上些兵士们以策万全的。近百人逶迤在这山岭间,那进度就更加的缓慢了。好在在朱肃的严令下,这支队伍在卫生方面标准极高,全军绝不允许喝生水、吃生食,行走坐卧皆有定制,各色药材也皆有准备,这才让这支人马不必受“烟瘴”疾病所困,一路行来除了艰苦一些,倒是泰然无恙。
“西南烟瘴之地,条件也确实太艰苦了些,尤其是这道路……俗话讲要想富,先修路……以这样艰苦卓绝的道路,先人们犹能开拓西南,使之与我华夏亲如一家,属实是难得之极。”路况繁复,朱肃自然也不能稳坐高车之中。他一边看着眼前的这条由先人开辟出来的道路,一面想道。
“无论如何,这道路的问题必得解决,道路通了,榷场才有更多的商人来往,路上商贾多了,云贵与朝廷中枢的关系,才会更加密切。”
要想使云贵与华夏亲如一家,绝不是取缔土官、设置几个流官就能做到的。必须要使其不为偏远之地,使得云贵百姓与华夏百姓浑为一体。朱肃原先,还不知云贵道路如此难行,只想着以榷场吸引往来商贾、沟通西南与中原,而今看来,整修道路亦是不可或缺。
正自神游间,便看到前头开路的狄猛匆匆前来:“殿下,前头有人拦住了我们的去路。”
“听他们所言……似乎是水西部的彝家子弟……”
“彝民…”朱肃眼神一凝,加快脚步道:“快带我去。”
狄猛阻拦不及,在他想来,那些彝民敢阻拦道路,说不定就是当真有了反心,若任由朱肃露面,指不定就有危险。但朱肃已经大步流星,义无反顾的分开队伍朝前去了,他深知朱肃为人,知道此时说什么都没用,自不好多说什么。只得快步跟上,一面着人好生戒备。
朱肃忙问其故,经过那解荣的一番娓娓道来,才算知晓了贵阳城究竟是发生了何事。
贵阳城乃是新城,除却供贵州二卫以及周边诸部与商人用作交易之榷场外,还没有多少百姓入驻。因此,此城并不设置文官,除却马烨的指挥同知衙门以及朱肃暂留在那里,与水西水东两部协调榷场管理事宜的解缙外,再无其他衙门。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马烨如今在贵阳城,乃是军事政事一把抓的,如封疆大吏一般的存在。
偏偏这马烨不知是无心还是故意,与水西水东两部总有摩擦,虽每次皆有解缙居中调解,却也是屡屡不改。自朱肃走后,水西水东二部与贵州卫明军的关系便越来越差,只是霭翠与宋钦二人切实从贵州榷场之中得到了利益,认可了朱肃的一番苦心,故而每每忍辱吞声,这才没有引发什么大动荡。
不过一个多月前,两者的矛盾突然爆发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境地:贵阳城中,水西部与贵州卫骤然爆发了极为剧烈的冲突,双方大打出手,霭翠被囚……
“马烨囚禁了霭翠?”朱肃眉头大皱,“他一个指挥同知,安敢囚禁霭翠一个当地土司?究竟是发生了什么?马烨又因何指责水西意欲叛乱?”
“这……在下不知。”解荣张口结舌,朱肃不禁忿怒,瞠目斥道:“这也不知,那也不知,解缙在贵州究竟是干什么吃的?”
他将解缙留在贵阳,就是担心拉拢诸土司之事会因他离去而人走政息,故而才留下了一个代理人。解缙为人虽张扬倨傲了些,然则学富五车,能力还是有的。要不然在后世,也不能一手主持编纂永乐大典,还当了永乐朝的内阁首辅。
朱肃寻思,这么一个人才,虽然此事尚未有后来的阅历,然而用来安抚西南,也该算是大材小用了罢?实在没想到,就这么一点小小的事,竟然也出了篓子。
“大……大兄一手操持榷场事宜,对马同知所为实在是无心兼顾。更何况,大兄在朝中没有常职,贵州卫之事,也无法过问……”解荣见朱肃发怒,心中畏惧,只知讷讷的为解缙辩解。
朱肃面沉似水,心知解荣所言也有几分道理。解缙待在贵阳,只有一层周王府客卿的身份,算是辅助水西水东两部土司建立榷场、沟通卫所的。较真起来,还只是一介生员,而马烨则贵为指挥同知,又是皇亲,要是一心想饶过解缙,解缙还真就拿他没什么办法。
不过,既然他绕过了解缙这个王府客卿,那么也可以认为,这马烨是在打自己这个周王的脸面了。
“罢了。”朱肃摆了摆手,颇为无奈。原以为等来解缙的信使,便能知晓来龙去脉,也好事先上奏老朱,朝廷也能早做准备。却没想到解缙竟也不知就里,只知晓是马烨故意挑事,其动机、手段,皆一无所知。
这般自然是不能上奏老朱了。他堂堂周王,可不是风闻奏事的御史。而老朱乃是皇帝,也不会只因为听了他这个儿子的一面之词,就无故锁拿一员大将。
还是得,等自己再临贵州,才能察知其中端倪。 于是领了皇命的朱肃,便又取道前往贵州。这一次,他倒是没有先走海路到廉州,而是取寻常路线,过平溪,经乌撒,终诣贵州。
这条干道还算崭新,南宋理宗朝时,为置戍以备蒙古,宋廷下诏京湖帅臣,于黄平、清朗、平溪一带开辟道路。到后来元朝时,盘踞在云贵的罗氏鬼国反元,造成思州、播州交通不畅,元庭又下令清肃此道,至今不过数十年耳。
然而于山中开辟道路,总是艰难,只消数年没有维护,便往往要湮没在群山之中。这条道路尚算是有商人来往的,然纵使如此,朱肃这一路上走的也是万分艰难。只见群山迭嶂,眼前道路忽浅忽深,有的随山蜿蜒,有的又深入密林之中。更有重重烟瘴,并虎豹蛇虫,教人不堪其扰。
马烨奏报了霭翠谋反,朱肃虽然不信,但身边还是要带上些兵士们以策万全的。近百人逶迤在这山岭间,那进度就更加的缓慢了。好在在朱肃的严令下,这支队伍在卫生方面标准极高,全军绝不允许喝生水、吃生食,行走坐卧皆有定制,各色药材也皆有准备,这才让这支人马不必受“烟瘴”疾病所困,一路行来除了艰苦一些,倒是泰然无恙。
“西南烟瘴之地,条件也确实太艰苦了些,尤其是这道路……俗话讲要想富,先修路……以这样艰苦卓绝的道路,先人们犹能开拓西南,使之与我华夏亲如一家,属实是难得之极。”路况繁复,朱肃自然也不能稳坐高车之中。他一边看着眼前的这条由先人开辟出来的道路,一面想道。
“无论如何,这道路的问题必得解决,道路通了,榷场才有更多的商人来往,路上商贾多了,云贵与朝廷中枢的关系,才会更加密切。”
要想使云贵与华夏亲如一家,绝不是取缔土官、设置几个流官就能做到的。必须要使其不为偏远之地,使得云贵百姓与华夏百姓浑为一体。朱肃原先,还不知云贵道路如此难行,只想着以榷场吸引往来商贾、沟通西南与中原,而今看来,整修道路亦是不可或缺。
正自神游间,便看到前头开路的狄猛匆匆前来:“殿下,前头有人拦住了我们的去路。”
“听他们所言……似乎是水西部的彝家子弟……”
“彝民…”朱肃眼神一凝,加快脚步道:“快带我去。”
狄猛阻拦不及,在他想来,那些彝民敢阻拦道路,说不定就是当真有了反心,若任由朱肃露面,指不定就有危险。但朱肃已经大步流星,义无反顾的分开队伍朝前去了,他深知朱肃为人,知道此时说什么都没用,自不好多说什么。只得快步跟上,一面着人好生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