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鸿鹄飞兮去漠西(上)
大明山西平阳府(今运城一带),古称河东,自古便是文化盛地,诞生的文臣武将、才子佳人数不胜数,张仪、范睢、廉颇、关羽、薛仁贵、王勃、王维、张巡、柳宗元、裴行检、杨玉环、裴度、司马光仅闻喜一个县就出了五十九个宰相、五十九个大将军,正史列传载列着六百多人,让司马光感叹:“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
平阳府城,一座厚重古朴的大宅院,上书一个大大的“薛”字,乃是河东薛氏分支薛宗周的宅院。河东薛氏,是与裴氏、柳氏并称的河东三大氏族。
这家宅院的主人薛宗周,字文伯,二十多岁的年纪,风流倜傥,豪侠仗义,喜交朋友。不过,交友遍天下,知己不过几人。此刻,他正在厢房设宴款待两位知己。其中一个约莫三十岁出点头,气势凌厉、文采风流,正是苏勒坦的师尊刘好古;另一个二十三岁,气质儒雅,飘然出尘,乃是大明朝的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字青主。
傅山是太原人,前不久,其妻张氏刚给他生了儿子傅眉,本打算在家含饴弄子,不料太原来了流寇,为避战乱,逃到平阳,寄居在好友薛宗周家。
说起这北方的流寇,闹得已有些年头,原本只在陕西闹,不知怎的,流窜到山西来。其中有个叫王嘉胤的最为厉害,被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王自用等各路义军首领拥戴为王、还设各级官员,聚众三万多人。在陕西时,这位大王便击败过明军主力,来到山西后,势如破竹,兵临太原府。
为躲避兵灾,傅山来平阳投奔好友薛宗周,薛宗周又与刘好古相熟,三个人常聚在一起谈论天下形势。
当年刘好古离开弟子,返回平阳老家尽孝。没多久,老父便病故了。然后,便是内忧外患、遍地烽火。
他常常想起送别时苏勒坦说的那句话,“临别之际,我有一言赠予恩师。当今的大明皇帝,刻薄寡恩、量小猜忌,非能守土之君。他年恩师若在平阳待不下去,请来鹰娑川城寻我。我必扫榻以迎!”
如今果然天下大乱,这徒弟果然有先见之明!他想去鹰娑川城寻弟子避难。一方面师徒情深;另一方面当年诺木达莱送给她的两个蒙古爱妾,也十分思念家乡,撺掇着他回鹰娑川。
趁着酒意正酣,薛宗周切入了主题:“楚才(刘好古字)、青主(傅山字),昨日,薛氏、裴氏、柳氏的家主约吾商议,云北方已经大乱,约吾随他们一起南迁江南。二位觉得此计如何?”
“文伯,愚以为南迁江南也不过能安逸个十余年,江南也未必是乐土呢”,傅山叹了口气。他喜欢出游,熟知南北形势,对天灾的严重、朝廷的腐败,了然于胸,所以十分悲观。
“是啊,文伯,如今朝政腐败,书生误国,又加上天灾人祸,建奴的铁骑甚至打到了北京城下,国事不可为矣!”刘好古亦叹道。
薛宗周楞住了,刘兄的祖父可是参加过“湟中三捷”、官至大明陕西三边总督的刘敏宽,连他都说国事不可为,这该如何是好?
他咬了咬牙问刘好古:“刘兄,国事蜩螗,江南亦非乐土,我等还能去何处?”
“是啊,刘兄,如之奈何?”傅山亦问刘好古。
“唉!”
刘好古一声长叹,“不瞒二位贤弟,愚兄欲去漠西,投奔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大台吉苏勒坦”。
“什么!您要投奔瓦剌?那些蛮夷豺狼成性、不知礼仪,怎可去投他们?”薛宗周大惊。
“是啊,刘兄,我听说瓦剌崇力轻礼、好勇斗狠,若投奔他们,恐怕性命难保”,傅山亦如此说。“哈哈哈,两位贤弟对瓦剌不太了解。实不相瞒,愚兄做过那瓦剌辉特部大台吉苏勒坦的蒙师,在鹰娑川一待就是四年。我那徒儿熟读儒家经典,能作孔孟文章,可不是什么蛮夷!”说完,刘好古便将当年自己因一副对联收徒、在辉特部的一点一滴,和盘托出。
“原来如此!”
薛宗周、傅山听完,脸色好看许多,不过对去漠西避难,仍然心存犹豫。
见二人犹豫,刘好古正色道:“汝等皆说蛮人不知礼仪,可如今天下大乱,流民活不下去,连人都吃;官兵不敢剿贼,却敢杀良冒功、抢劫钱赀;朝廷的官员不赈济灾民,反而加捐加赋,礼仪又何在?公义复何存?我意已决,择日便西迁漠西躲避战祸。二位贤弟何去何从,悉听尊便”。
薛、傅二人听罢,面面相觑。
许久,傅山方说道:“吾愿随刘兄去漠西隐居,从此过那牧马高歌的日子也罢!”
“吾亦愿往”,薛宗周顿了顿,又道:“只是如今兵荒马乱的,光靠我等的家仆,恐怕没到那鹰娑川,便被那些乱兵流寇所害!”
“无妨,此节愚兄早有考虑”,刘好古抚摸起了胡须,“太谷曹氏,世代经商,经常前往大漠南北,与官府、流寇首领、漠南漠北漠西的胡酋皆有交情。吾与那曹氏家主曹三喜相熟,已经修书于他,请他派人送我等前往。定然无忧!”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雨滴顺着三多堂的檐瓦流淌,似情人的泪。
山西太谷县的曹家大院,呈“寿”字型,取“多福、多寿、多子”之意,又称“三多堂”。坐北朝南的大院子,高耸典雅,分南北二部分,东西并排三个穿堂大院。雕梁画栋,龙楼凤阁,鳞次栉比,信步廊庑迂回,举目檐牙高啄。院顶还建有三个亭式重楼,飞阁凌空,是曹家护院家丁巡逻之地,也是主人举杯邀月之所。
刚过而立之年的曹三喜,正立于三多堂的正堂门口观雨。雨不大,却一直下,斯人纹丝不动,静静地看着。
蓦地,纵横商海、阅历丰富的曹大掌柜身形颤动了一下,双目瞪得滚圆。
一道黑影瞒过了曹氏护院的耳目,轻飘飘从楼顶滑落,几个箭步便飞至曹三喜身前,拱手施礼道:“在下姬际可,见过曹掌柜”。
“哎呀,贤弟让吾好等,快随吾入书斋,有好茶”,曹三喜做了个请的姿势,哈哈大笑。
(本章完)
大明山西平阳府(今运城一带),古称河东,自古便是文化盛地,诞生的文臣武将、才子佳人数不胜数,张仪、范睢、廉颇、关羽、薛仁贵、王勃、王维、张巡、柳宗元、裴行检、杨玉环、裴度、司马光仅闻喜一个县就出了五十九个宰相、五十九个大将军,正史列传载列着六百多人,让司马光感叹:“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
平阳府城,一座厚重古朴的大宅院,上书一个大大的“薛”字,乃是河东薛氏分支薛宗周的宅院。河东薛氏,是与裴氏、柳氏并称的河东三大氏族。
这家宅院的主人薛宗周,字文伯,二十多岁的年纪,风流倜傥,豪侠仗义,喜交朋友。不过,交友遍天下,知己不过几人。此刻,他正在厢房设宴款待两位知己。其中一个约莫三十岁出点头,气势凌厉、文采风流,正是苏勒坦的师尊刘好古;另一个二十三岁,气质儒雅,飘然出尘,乃是大明朝的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字青主。
傅山是太原人,前不久,其妻张氏刚给他生了儿子傅眉,本打算在家含饴弄子,不料太原来了流寇,为避战乱,逃到平阳,寄居在好友薛宗周家。
说起这北方的流寇,闹得已有些年头,原本只在陕西闹,不知怎的,流窜到山西来。其中有个叫王嘉胤的最为厉害,被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王自用等各路义军首领拥戴为王、还设各级官员,聚众三万多人。在陕西时,这位大王便击败过明军主力,来到山西后,势如破竹,兵临太原府。
为躲避兵灾,傅山来平阳投奔好友薛宗周,薛宗周又与刘好古相熟,三个人常聚在一起谈论天下形势。
当年刘好古离开弟子,返回平阳老家尽孝。没多久,老父便病故了。然后,便是内忧外患、遍地烽火。
他常常想起送别时苏勒坦说的那句话,“临别之际,我有一言赠予恩师。当今的大明皇帝,刻薄寡恩、量小猜忌,非能守土之君。他年恩师若在平阳待不下去,请来鹰娑川城寻我。我必扫榻以迎!”
如今果然天下大乱,这徒弟果然有先见之明!他想去鹰娑川城寻弟子避难。一方面师徒情深;另一方面当年诺木达莱送给她的两个蒙古爱妾,也十分思念家乡,撺掇着他回鹰娑川。
趁着酒意正酣,薛宗周切入了主题:“楚才(刘好古字)、青主(傅山字),昨日,薛氏、裴氏、柳氏的家主约吾商议,云北方已经大乱,约吾随他们一起南迁江南。二位觉得此计如何?”
“文伯,愚以为南迁江南也不过能安逸个十余年,江南也未必是乐土呢”,傅山叹了口气。他喜欢出游,熟知南北形势,对天灾的严重、朝廷的腐败,了然于胸,所以十分悲观。
“是啊,文伯,如今朝政腐败,书生误国,又加上天灾人祸,建奴的铁骑甚至打到了北京城下,国事不可为矣!”刘好古亦叹道。
薛宗周楞住了,刘兄的祖父可是参加过“湟中三捷”、官至大明陕西三边总督的刘敏宽,连他都说国事不可为,这该如何是好?
他咬了咬牙问刘好古:“刘兄,国事蜩螗,江南亦非乐土,我等还能去何处?”
“是啊,刘兄,如之奈何?”傅山亦问刘好古。
“唉!”
刘好古一声长叹,“不瞒二位贤弟,愚兄欲去漠西,投奔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大台吉苏勒坦”。
“什么!您要投奔瓦剌?那些蛮夷豺狼成性、不知礼仪,怎可去投他们?”薛宗周大惊。
“是啊,刘兄,我听说瓦剌崇力轻礼、好勇斗狠,若投奔他们,恐怕性命难保”,傅山亦如此说。“哈哈哈,两位贤弟对瓦剌不太了解。实不相瞒,愚兄做过那瓦剌辉特部大台吉苏勒坦的蒙师,在鹰娑川一待就是四年。我那徒儿熟读儒家经典,能作孔孟文章,可不是什么蛮夷!”说完,刘好古便将当年自己因一副对联收徒、在辉特部的一点一滴,和盘托出。
“原来如此!”
薛宗周、傅山听完,脸色好看许多,不过对去漠西避难,仍然心存犹豫。
见二人犹豫,刘好古正色道:“汝等皆说蛮人不知礼仪,可如今天下大乱,流民活不下去,连人都吃;官兵不敢剿贼,却敢杀良冒功、抢劫钱赀;朝廷的官员不赈济灾民,反而加捐加赋,礼仪又何在?公义复何存?我意已决,择日便西迁漠西躲避战祸。二位贤弟何去何从,悉听尊便”。
薛、傅二人听罢,面面相觑。
许久,傅山方说道:“吾愿随刘兄去漠西隐居,从此过那牧马高歌的日子也罢!”
“吾亦愿往”,薛宗周顿了顿,又道:“只是如今兵荒马乱的,光靠我等的家仆,恐怕没到那鹰娑川,便被那些乱兵流寇所害!”
“无妨,此节愚兄早有考虑”,刘好古抚摸起了胡须,“太谷曹氏,世代经商,经常前往大漠南北,与官府、流寇首领、漠南漠北漠西的胡酋皆有交情。吾与那曹氏家主曹三喜相熟,已经修书于他,请他派人送我等前往。定然无忧!”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雨滴顺着三多堂的檐瓦流淌,似情人的泪。
山西太谷县的曹家大院,呈“寿”字型,取“多福、多寿、多子”之意,又称“三多堂”。坐北朝南的大院子,高耸典雅,分南北二部分,东西并排三个穿堂大院。雕梁画栋,龙楼凤阁,鳞次栉比,信步廊庑迂回,举目檐牙高啄。院顶还建有三个亭式重楼,飞阁凌空,是曹家护院家丁巡逻之地,也是主人举杯邀月之所。
刚过而立之年的曹三喜,正立于三多堂的正堂门口观雨。雨不大,却一直下,斯人纹丝不动,静静地看着。
蓦地,纵横商海、阅历丰富的曹大掌柜身形颤动了一下,双目瞪得滚圆。
一道黑影瞒过了曹氏护院的耳目,轻飘飘从楼顶滑落,几个箭步便飞至曹三喜身前,拱手施礼道:“在下姬际可,见过曹掌柜”。
“哎呀,贤弟让吾好等,快随吾入书斋,有好茶”,曹三喜做了个请的姿势,哈哈大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