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陕西大战乱浮云(下)
彰武王亲征,明军上下士气如虹,迅速便攻占下马关,由宁夏卫进入平凉府。
至平虏所时,传来清陕西总督孟乔芳率军来援平凉的消息。李世英急匆匆来见朱识锛,“殿下,听说昔日孟贼曾推荐赵总镇为官,待之甚厚,荐以总兵之位。倘赵总镇临阵倒戈,我军危矣!臣愿赴其营为监军,以防有变”。
这赵总镇指的是明军先锋赵光瑞。昔年赵光瑞被闯军击败,躲藏在家,满清入后,孟乔芳督陕西,知道此人有才,以为崇祯帝报仇为名,写信招之,屡立战功,直推荐他做到总兵高位,可谓有知遇之恩。
朱识锛沉默,许久方言:“虹州若真想反,凭汝一介书生是拦不住的;若不想反,汝这监军一至,反让其心寒,是促其反也”。
“臣愚昧,依殿下之意,该当如何?”
“听说虹州的腰带旧了,汝将孤的这条给他送去,告诉他勿负孤意”,朱识锛缓缓解下自己的腰带。
“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被彰武王任为全军先锋后,赵光瑞的心中是欢喜的。
老赵家世代明将、满门忠烈,靖虏卫的乡亲孰人不知、哪个不晓?可自从当了清朝的官,留起金钱鼠尾辫后,乡亲们便在背后指指点点,什么难听的话都有。他们哪知道自己是为报君父之仇才走到这一步,个个都说自己数典忘祖!好在最终又归顺彰武王殿下,剪掉金钱鼠尾辫,重新留起大明的四方髻。靖虏卫的乡亲们才又朝老赵家竖起大拇指。这种荣誉只有贤人才能获得,史记《循吏列传》记载,百姓遇到子产时向他竖起大拇指,以示赞许。
赵光瑞决心打出个样子,让靖虏卫的乡亲们知道,靖虏卫赵氏个个都是精忠报国的好汉。正在踌躇满志,次辅、武英殿大学士李世英来到他的军阵中。
“李阁老,您怎么来了?”
“虹州,殿下听说汝的腰带旧了,命吾将自己的腰带给汝送过来”,李世英递上根腰带。
“这如何使得?臣惶恐”,赵光瑞很感动。
“君命不可违,快穿上吧”。
赵光瑞穿上新腰带,搭配着威武的战袍,愈发神彩飞扬,朝着中军方向施礼,“臣谢主隆恩”。
“虹州,殿下生性节俭,惟有这根新腰带是上个月生辰时,王妃娘娘送的贺礼。大明的亿万百姓都在看着汝,切莫辜负了圣恩啊!”李世英朝着赵光瑞深深一拜。
这一拜令赵光瑞眼睛通红,都说明末武人跋扈,可武夫们的血却是热的,“请阁老回报殿下,末将一定誓死杀敌以报圣恩。
五十四岁的年纪却丝毫不显老态,清陕西总督孟乔芳永远都是精神矍铄的样子,唯有那斑白的长须诉说着沧桑。
“前面便是固原州了吧?”他平静地问,仿佛只是来此郊游。
“禀督宪,前面便是固原州城”,总兵陈万略恭敬地回答。作为河西名将,此人战功赫赫,可在孟总督面前,大气都不敢喘。
“伪明军队行进至何处了?”
“伪明先锋赵光瑞部在固原西北边的杨郎中堡扎营”。
“赵光瑞!”听到这名字,孟乔芳精神一振,“传老夫军令,全军不入固原城,立即赶往杨郎中堡”。
“督宪何不先入固原城,赵光瑞那厮逃不掉的”,户部侍郎额塞以为他是恼赵光瑞投明、急着攻打这反复无常的小人。
“不需要打,虹州(赵光瑞字)当日被数倍强敌包围,降明乃是迫不得已,只要老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必重新归我大清。之所以要立即赶往杨郎中堡,是怕其他明军赶来,影响招降大计”,孟乔芳微笑着说。“哦,督宪何以如此有把握劝他降清?”
“当年是老夫保举他为官,一直做到总兵之位,谅他也不敢与老夫为敌,此去必然手到擒来”,孟乔芳信心十足。
“也好,到时候末将率三千八旗伏于军阵之侧,若那厮肯降便罢,若不肯降,就地斩杀”,额塞狞笑。他统领看一甲喇满洲八旗、一甲喇蒙古八旗,足足三千铁骑,自以为天下无敌。
“也好,有真满洲大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孟乔芳大笑着恭维了一句。
“总镇,杨郎中堡正面出现大队清军”,赵光瑞刚巡察完军营,便得知来了敌人。不由眉头深锁,这股敌人来得好快!作战风格似曾相识。
“传令出营列阵!”他大吼道。
随着这道军令,七千将士缓缓出营,一座方阵很快列成。他的部下在河西屡经战火考验,算是明军中不多的精锐。因为知道八旗兵喜用骑兵冲阵,所以阵前密布着长枪。
预想中的大战并没有马上发生,一骑白马的老者驰至阵前,大声呼喊,“陕西总督孟乔芳在此,赵光瑞何在?速出阵见吾!”二十名大嗓门士兵将他的呼喊传至四面八方。
“孟乔芳来了!”
赵光瑞心中一跳,随即命部下做好战斗准备,孤身一人来到阵前。
“末将见过督宪”,他在马上拱手施了一礼。
“虹州,汝清减了,莫非伪明营中伙食不佳?”孟乔芳似笑非笑地调侃了一句。
“督宪说笑了,自肃王殿下起兵以来,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络绎不绝,吾军中的伙食还是不差的”,赵光瑞客气地顶了回去,两军交战,绝不能弱了气势。
孟乔芳皱了皱眉,“伪明气数已尽,大清如日方升。吾知虹州当日被数倍强敌包围,降明乃是迫不得已,若肯重归大清,老夫既往不咎,照样委以重任。如何?”
“督宪此言差矣。吾赵氏世代明臣,当年降清已是大错,今日岂可错上加错?”赵光瑞断然拒绝。
“难道虹州忘了老夫的知遇之恩吗?”孟乔芳高呼。
“今日末将便还了此恩”,此言刚落,一枝羽箭直奔孟乔芳面门。
“吾命休矣!”
速度太快,孟乔芳只得闭目等死,却是枝折断箭头的箭,虽然有些疼,倒射不死人。
“末将本可取督宪性命而未取,便算还了您的知遇之恩”,说完,赵光瑞驭马驰回本阵。
“可恨!给老夫杀!”孟乔芳怒极。
(本章完)
彰武王亲征,明军上下士气如虹,迅速便攻占下马关,由宁夏卫进入平凉府。
至平虏所时,传来清陕西总督孟乔芳率军来援平凉的消息。李世英急匆匆来见朱识锛,“殿下,听说昔日孟贼曾推荐赵总镇为官,待之甚厚,荐以总兵之位。倘赵总镇临阵倒戈,我军危矣!臣愿赴其营为监军,以防有变”。
这赵总镇指的是明军先锋赵光瑞。昔年赵光瑞被闯军击败,躲藏在家,满清入后,孟乔芳督陕西,知道此人有才,以为崇祯帝报仇为名,写信招之,屡立战功,直推荐他做到总兵高位,可谓有知遇之恩。
朱识锛沉默,许久方言:“虹州若真想反,凭汝一介书生是拦不住的;若不想反,汝这监军一至,反让其心寒,是促其反也”。
“臣愚昧,依殿下之意,该当如何?”
“听说虹州的腰带旧了,汝将孤的这条给他送去,告诉他勿负孤意”,朱识锛缓缓解下自己的腰带。
“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被彰武王任为全军先锋后,赵光瑞的心中是欢喜的。
老赵家世代明将、满门忠烈,靖虏卫的乡亲孰人不知、哪个不晓?可自从当了清朝的官,留起金钱鼠尾辫后,乡亲们便在背后指指点点,什么难听的话都有。他们哪知道自己是为报君父之仇才走到这一步,个个都说自己数典忘祖!好在最终又归顺彰武王殿下,剪掉金钱鼠尾辫,重新留起大明的四方髻。靖虏卫的乡亲们才又朝老赵家竖起大拇指。这种荣誉只有贤人才能获得,史记《循吏列传》记载,百姓遇到子产时向他竖起大拇指,以示赞许。
赵光瑞决心打出个样子,让靖虏卫的乡亲们知道,靖虏卫赵氏个个都是精忠报国的好汉。正在踌躇满志,次辅、武英殿大学士李世英来到他的军阵中。
“李阁老,您怎么来了?”
“虹州,殿下听说汝的腰带旧了,命吾将自己的腰带给汝送过来”,李世英递上根腰带。
“这如何使得?臣惶恐”,赵光瑞很感动。
“君命不可违,快穿上吧”。
赵光瑞穿上新腰带,搭配着威武的战袍,愈发神彩飞扬,朝着中军方向施礼,“臣谢主隆恩”。
“虹州,殿下生性节俭,惟有这根新腰带是上个月生辰时,王妃娘娘送的贺礼。大明的亿万百姓都在看着汝,切莫辜负了圣恩啊!”李世英朝着赵光瑞深深一拜。
这一拜令赵光瑞眼睛通红,都说明末武人跋扈,可武夫们的血却是热的,“请阁老回报殿下,末将一定誓死杀敌以报圣恩。
五十四岁的年纪却丝毫不显老态,清陕西总督孟乔芳永远都是精神矍铄的样子,唯有那斑白的长须诉说着沧桑。
“前面便是固原州了吧?”他平静地问,仿佛只是来此郊游。
“禀督宪,前面便是固原州城”,总兵陈万略恭敬地回答。作为河西名将,此人战功赫赫,可在孟总督面前,大气都不敢喘。
“伪明军队行进至何处了?”
“伪明先锋赵光瑞部在固原西北边的杨郎中堡扎营”。
“赵光瑞!”听到这名字,孟乔芳精神一振,“传老夫军令,全军不入固原城,立即赶往杨郎中堡”。
“督宪何不先入固原城,赵光瑞那厮逃不掉的”,户部侍郎额塞以为他是恼赵光瑞投明、急着攻打这反复无常的小人。
“不需要打,虹州(赵光瑞字)当日被数倍强敌包围,降明乃是迫不得已,只要老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必重新归我大清。之所以要立即赶往杨郎中堡,是怕其他明军赶来,影响招降大计”,孟乔芳微笑着说。“哦,督宪何以如此有把握劝他降清?”
“当年是老夫保举他为官,一直做到总兵之位,谅他也不敢与老夫为敌,此去必然手到擒来”,孟乔芳信心十足。
“也好,到时候末将率三千八旗伏于军阵之侧,若那厮肯降便罢,若不肯降,就地斩杀”,额塞狞笑。他统领看一甲喇满洲八旗、一甲喇蒙古八旗,足足三千铁骑,自以为天下无敌。
“也好,有真满洲大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孟乔芳大笑着恭维了一句。
“总镇,杨郎中堡正面出现大队清军”,赵光瑞刚巡察完军营,便得知来了敌人。不由眉头深锁,这股敌人来得好快!作战风格似曾相识。
“传令出营列阵!”他大吼道。
随着这道军令,七千将士缓缓出营,一座方阵很快列成。他的部下在河西屡经战火考验,算是明军中不多的精锐。因为知道八旗兵喜用骑兵冲阵,所以阵前密布着长枪。
预想中的大战并没有马上发生,一骑白马的老者驰至阵前,大声呼喊,“陕西总督孟乔芳在此,赵光瑞何在?速出阵见吾!”二十名大嗓门士兵将他的呼喊传至四面八方。
“孟乔芳来了!”
赵光瑞心中一跳,随即命部下做好战斗准备,孤身一人来到阵前。
“末将见过督宪”,他在马上拱手施了一礼。
“虹州,汝清减了,莫非伪明营中伙食不佳?”孟乔芳似笑非笑地调侃了一句。
“督宪说笑了,自肃王殿下起兵以来,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络绎不绝,吾军中的伙食还是不差的”,赵光瑞客气地顶了回去,两军交战,绝不能弱了气势。
孟乔芳皱了皱眉,“伪明气数已尽,大清如日方升。吾知虹州当日被数倍强敌包围,降明乃是迫不得已,若肯重归大清,老夫既往不咎,照样委以重任。如何?”
“督宪此言差矣。吾赵氏世代明臣,当年降清已是大错,今日岂可错上加错?”赵光瑞断然拒绝。
“难道虹州忘了老夫的知遇之恩吗?”孟乔芳高呼。
“今日末将便还了此恩”,此言刚落,一枝羽箭直奔孟乔芳面门。
“吾命休矣!”
速度太快,孟乔芳只得闭目等死,却是枝折断箭头的箭,虽然有些疼,倒射不死人。
“末将本可取督宪性命而未取,便算还了您的知遇之恩”,说完,赵光瑞驭马驰回本阵。
“可恨!给老夫杀!”孟乔芳怒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