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楸枰小技动君心
广西贺县位于贺江之畔,望着奔腾的江水,李定国喟然长叹,“此生若江水难回头矣!”
如果是不了解他的人听了这话,还以为他是后悔与孙可望反目、离开湖南,身旁的龚彝却是了解他的,知道自家主帅并非轻易回头的人,只是在为没有明确的作战方向而烦恼。闻言笑道:“前些年虞山先生(钱谦益)曾给瞿阁老(瞿式耜)写过一封手书,瞿阁老得书后,上奏陛下云:‘钱谦益身在虏中,未尝须臾不念本朝,而规划形势,了如指掌,绰有成算,忠躯义感溢于楮墨之间’。吾昔年曾从瞿阁老处见过此书,爱其见识,手抄了一份。愿献给安西王参详”。
李定国闻言颔首,“虞山先生乃东林领袖,瞿阁老和国姓(指郑成功)都是其弟子,见解定有可取之处,拿于吾看”。他是个目光远大的人,早有联络各方反清义士共同抗清之意。居八闽之地、实力雄厚的郑成功自然落入他的视野,连带着对郑成功的师傅、在江南士林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钱谦益也尊敬几分。
取信观看,上面写着:“人之当局如弈棋然,楸枰小技,可以喻大。在今日有全着,有要着,有急着,善弈者视势之所急而善救之。今之急着,即要着也;今之要着,即全着也。夫天下要害必争之地,不过数四,中原根本自在江南。长、淮、汴京,莫非都会,则宣移楚南诸勋重兵全力以恢荆、襄,上扼汉沔,下撼武昌,大江以南在吾指顾之间。江南既定,财赋渐充,根本已固,然后移荆、汴之锋扫清河朔。高皇帝定鼎金陵,大兵北指,庚申帝遁归漠北,此已事之成效也”。
钱谦益在写给瞿式耜的这封信中,以“楸秤三局”作比喻,痛陈天下形势,指出中原的根本在江南,取江南的要害在恢复荆、襄,若能学高皇帝定鼎金陵、得江南财赋要地,然后横扫河朔,大事定矣。这与李定国北取湖广、东攻江西的作战计划不谋而合。不由长叹道:“虞山先生真乃大才,吾恨不能与其把酒论天下形势”。
“安西王打算像信中所说,学高皇帝定鼎金陵、得江南财赋要地?”龚彝问。
“吾欲首先收复广东,进而夺取福建、江西、浙江、南直隶。若能如此,全国形势将大为改观。只是单凭咱们的力量,恐有不足,须得联络国姓会师广东,齐心协力,大事必成”,李定国沉吟着说。
“联络郑成功?”龚彝缓缓点头,“这倒是步妙棋”。
李定国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干就干,立即修书给郑成功曰:“公诚念君德孔厚,父恨深长,则五羊(指广州)赤海,伫睹扬帆,半壁长城,中心是贶。否则中兴告成,京观胜纪,而云台香字,千载传流,国姓不预,其何以仰副殊眷而慰此可为之时势乎?予日望之,匆言,幸照”。
无独有偶,其实郑成功亦有联络南明、共抗满清之意。早在去年正月,部下将领周全斌就劝他打出勤王名号,先通广西,达行在,会孙可望、李定国师,连粤东,出江西,然后从洞庭直取江南。他大加赞赏说:“此诚妙论!”
不过,与李定国真心忠于大明不同,郑成功其实只想打着大明的名义招兵买马、割据自雄。若真与李定国会师广东,便等于和永历朝廷直接接触,名义上自己还是永历的臣子,皇帝若动不动传圣旨来,自己听是不听?这将严重影响自己割据自雄的计划。现阶段,他只想“固守各岛,上距舟山,以分北来之势,下守南澳,以遏南边之侵。兴贩洋道,以足粮饷。然后举兵漳、泉,以为基业。陆由汀郡而进,水从福、兴而入,全取八闽”。
“佛庄,汝对安西王的这封信怎么看?”郑成功问自己的谋士陈士京。
陈士京,字佛庄,早在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会文武大臣、定盟复明时就为其出谋画策,还是其子郑经的老师。正是此人甘冒风险奉郑成功之命往广东肇庆朝见永历皇帝,并讨得封郑成功为延平郡公的诏书,这也是“延平王”爵号的由来。
“国姓,若如此大明复兴有望矣!”陈士京激动得热泪盈眶,浑身颤动。
“汝和吾想到一起去了,会师广东的事便这么定了”,郑龙功口头应允,心头却是惊疑。连陈士京这样的心腹股肱都盼望与永历帝的军队会师,可见朱明正统的影响力有多大!不行,绝不能与永历帝离得太近,不然割据福建的计划便无法实现。
于是,郑成功一面假装答应会师广东,阴奉阳违;一面又与清廷议和,骗取好处;同时垄断海贸、劫掠沿海,扩充自身实力。
这是个极其有谋略的枭雄,不仅忽悠了李定国,也忽悠了清廷,他向清廷诉说“兵多地少,难于安插;倘若裁减兵戈,一旦出征,何以制胜?”要求再给“三府屯兵,并辖三省沿海地方”;还提出清廷既封自己为海澄公,“公为五等上爵,充总兵官,尚在提督之下”;另外指责清廷一面招抚,一面派固山额真金砺统兵入闽,似为骗局;最后表示清廷应该“用人莫疑,疑人莫用”,将“海上之事”“全权托付”。
自以为与郑成功达成会师广东的协议后,李定国率军从广西贺县出发,开始了东征之战。先占领战略要地梧州,接着师出广东、攻占开建和德庆州,进抵肇庆城下。同时分兵占领四会、广宁。
听说两蹶名王的李定国来了,两广地区的抗清力量深受鼓舞。广西岑溪的宋国相、韦应登,广东沿海的周金汤、叶标、施尚义、熊朝佐、王翰、邓一耀,潮州总兵郝尚久,纷纷起兵响应。
(本章完)
广西贺县位于贺江之畔,望着奔腾的江水,李定国喟然长叹,“此生若江水难回头矣!”
如果是不了解他的人听了这话,还以为他是后悔与孙可望反目、离开湖南,身旁的龚彝却是了解他的,知道自家主帅并非轻易回头的人,只是在为没有明确的作战方向而烦恼。闻言笑道:“前些年虞山先生(钱谦益)曾给瞿阁老(瞿式耜)写过一封手书,瞿阁老得书后,上奏陛下云:‘钱谦益身在虏中,未尝须臾不念本朝,而规划形势,了如指掌,绰有成算,忠躯义感溢于楮墨之间’。吾昔年曾从瞿阁老处见过此书,爱其见识,手抄了一份。愿献给安西王参详”。
李定国闻言颔首,“虞山先生乃东林领袖,瞿阁老和国姓(指郑成功)都是其弟子,见解定有可取之处,拿于吾看”。他是个目光远大的人,早有联络各方反清义士共同抗清之意。居八闽之地、实力雄厚的郑成功自然落入他的视野,连带着对郑成功的师傅、在江南士林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钱谦益也尊敬几分。
取信观看,上面写着:“人之当局如弈棋然,楸枰小技,可以喻大。在今日有全着,有要着,有急着,善弈者视势之所急而善救之。今之急着,即要着也;今之要着,即全着也。夫天下要害必争之地,不过数四,中原根本自在江南。长、淮、汴京,莫非都会,则宣移楚南诸勋重兵全力以恢荆、襄,上扼汉沔,下撼武昌,大江以南在吾指顾之间。江南既定,财赋渐充,根本已固,然后移荆、汴之锋扫清河朔。高皇帝定鼎金陵,大兵北指,庚申帝遁归漠北,此已事之成效也”。
钱谦益在写给瞿式耜的这封信中,以“楸秤三局”作比喻,痛陈天下形势,指出中原的根本在江南,取江南的要害在恢复荆、襄,若能学高皇帝定鼎金陵、得江南财赋要地,然后横扫河朔,大事定矣。这与李定国北取湖广、东攻江西的作战计划不谋而合。不由长叹道:“虞山先生真乃大才,吾恨不能与其把酒论天下形势”。
“安西王打算像信中所说,学高皇帝定鼎金陵、得江南财赋要地?”龚彝问。
“吾欲首先收复广东,进而夺取福建、江西、浙江、南直隶。若能如此,全国形势将大为改观。只是单凭咱们的力量,恐有不足,须得联络国姓会师广东,齐心协力,大事必成”,李定国沉吟着说。
“联络郑成功?”龚彝缓缓点头,“这倒是步妙棋”。
李定国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干就干,立即修书给郑成功曰:“公诚念君德孔厚,父恨深长,则五羊(指广州)赤海,伫睹扬帆,半壁长城,中心是贶。否则中兴告成,京观胜纪,而云台香字,千载传流,国姓不预,其何以仰副殊眷而慰此可为之时势乎?予日望之,匆言,幸照”。
无独有偶,其实郑成功亦有联络南明、共抗满清之意。早在去年正月,部下将领周全斌就劝他打出勤王名号,先通广西,达行在,会孙可望、李定国师,连粤东,出江西,然后从洞庭直取江南。他大加赞赏说:“此诚妙论!”
不过,与李定国真心忠于大明不同,郑成功其实只想打着大明的名义招兵买马、割据自雄。若真与李定国会师广东,便等于和永历朝廷直接接触,名义上自己还是永历的臣子,皇帝若动不动传圣旨来,自己听是不听?这将严重影响自己割据自雄的计划。现阶段,他只想“固守各岛,上距舟山,以分北来之势,下守南澳,以遏南边之侵。兴贩洋道,以足粮饷。然后举兵漳、泉,以为基业。陆由汀郡而进,水从福、兴而入,全取八闽”。
“佛庄,汝对安西王的这封信怎么看?”郑成功问自己的谋士陈士京。
陈士京,字佛庄,早在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会文武大臣、定盟复明时就为其出谋画策,还是其子郑经的老师。正是此人甘冒风险奉郑成功之命往广东肇庆朝见永历皇帝,并讨得封郑成功为延平郡公的诏书,这也是“延平王”爵号的由来。
“国姓,若如此大明复兴有望矣!”陈士京激动得热泪盈眶,浑身颤动。
“汝和吾想到一起去了,会师广东的事便这么定了”,郑龙功口头应允,心头却是惊疑。连陈士京这样的心腹股肱都盼望与永历帝的军队会师,可见朱明正统的影响力有多大!不行,绝不能与永历帝离得太近,不然割据福建的计划便无法实现。
于是,郑成功一面假装答应会师广东,阴奉阳违;一面又与清廷议和,骗取好处;同时垄断海贸、劫掠沿海,扩充自身实力。
这是个极其有谋略的枭雄,不仅忽悠了李定国,也忽悠了清廷,他向清廷诉说“兵多地少,难于安插;倘若裁减兵戈,一旦出征,何以制胜?”要求再给“三府屯兵,并辖三省沿海地方”;还提出清廷既封自己为海澄公,“公为五等上爵,充总兵官,尚在提督之下”;另外指责清廷一面招抚,一面派固山额真金砺统兵入闽,似为骗局;最后表示清廷应该“用人莫疑,疑人莫用”,将“海上之事”“全权托付”。
自以为与郑成功达成会师广东的协议后,李定国率军从广西贺县出发,开始了东征之战。先占领战略要地梧州,接着师出广东、攻占开建和德庆州,进抵肇庆城下。同时分兵占领四会、广宁。
听说两蹶名王的李定国来了,两广地区的抗清力量深受鼓舞。广西岑溪的宋国相、韦应登,广东沿海的周金汤、叶标、施尚义、熊朝佐、王翰、邓一耀,潮州总兵郝尚久,纷纷起兵响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