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绝处逢生入交山
天终于亮了,达木丁收拢败兵,一万三千大军仅余九千,游击李满战殁于营中,平阳知府万永祚不知所踪。
“李贤弟,你我兄弟共同举义,情深义重,汝怎可舍去愚兄、先走一步!”杜元悲恸欲绝,龚奇、吴兴才、苗大、张成等亦伤心不已。
“诸位,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清军很快便会追过来,吾来殿后,汝等必须赶紧撤退”,达木丁劝住众人,说要亲自殿后。听他这般说,众人大惊。“军师,您可是全军的主心骨,怎可轻身冒险?还是让末将殿后吧”,“是啊,义军可以没有末将,不能没有军师”……众将七嘴八舌,争着殿后。
达木丁见状,命杜元、龚奇率三千人殿后;又命赵义、柳烟儿带着最精锐的五百亲兵营军士,护送山西总统于公胤先行撤退,虽然于公胤只是个摆设,可毕竟是全军统帅,一旦落到清军手中,太伤士气;自己则率六千人为中军。
一路奔逃,疾!疾!疾!没过几日,龚奇踉踉跄跄地跑回,说是清军骑兵追来,杜元战死;无奈之下,达木丁又命吴兴才领兵两千阻挡追兵,很快,吴兴才亦战殁于军中;再派张成领兵两千,张成也兵败被俘。就这样断尾求生,一路走、一路逃,好不容易逃出汾州境内、进入交山(交城),清点人马,只余两千,除了于公胤和自己外,将领只余赵义、柳烟儿、苗大、龚奇四人。
正在烦恼之际,忽闻土炮响,一支军队四下里包抄过来。
“吾命休矣!”达木丁暗暗叫苦,猛然瞅见对方旗帜上居然印着大大的“卫”字,不由惊叫了声:“咦?”
“咦”字刚落,对方阵中蹿出两员骑马的将领,战袍一黑一白,恰似黑白无常。
穿黑袍者吼道:“大卫国游击将军杨芳林、都司杨芳清在此,汝等是哪路的朋友,为何闯入我兄弟的地盘?”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盘踞在交山西葫芦川一带凶名赫赫的大贼头杨芳林、杨芳清兄弟。驻守大同的卫国都千户额璘沁巴图尔听了署大同府同知刘国钦的话,派人招抚交山、静乐一带的土匪,不,义军。杨氏兄弟审时度势,觉得大卫国如日中天,是棵可以依靠的大树,欣然就抚,分别被保举为交城游击、交山都司。
话说这交山贼,历史渊源流长。早在天启六年(1626年),有个叫王才宏的农民在这里揭竿而起造大明朝的反,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任亮、王堇英、郭彦、李述孔、王全、巴山虎、钟明节、王国印、申英发等各路豪强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山西乃至全国的反明斗争。赫赫岩山,三座崖上,便是交山贼的大本营,直到大明朝覆灭,也奈何不了他们。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满人入关,大同总兵姜瓖降了,交山贼偏不肯降。清山西巡抚马国柱调兵遣将,以红夷炮轰之,却屡战屡败。清廷遂于顺治五年,诏旨封山禁马,不准山民畜养马匹,更不准制作和收藏兵器,若不遵禁谕,“本人处斩,家产妻孥入官,邻右十家杖流”,依然没用。姜瓖起事时,交山、吕梁山各路英雄响应,攻克山西五十多座城池。其后姜瓖失败,交山贼依然不肯屈服,遁入莽莽群山,逍遥自在,清兵跃跃欲试说要剿匪,却始终不敢轻易入山。如今交山之上,西葫芦川盘踞着杨氏兄弟、惠崇德两支义军;东葫芦川由天启六年便落草为寇的大贼头葫芦王任亮控制;炼银山一带,活跃着钟斗、申友两支义军;此外,交城北部的静乐县尚有李宗盛义军。众贼寇互相扶持,倚仗吕梁山区的险崚地形,楞是让大清国束手无策。为这吕梁匪患,山西巡抚白如梅、太原镇总兵李好贤不知挨了清廷多少回训斥。
见是传说中的杨氏兄弟,达木丁顿有绝处逢生之感,依照绿林规矩,朝杨芳林抱拳施礼,“原来是杨大掌盘子,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得自家人。在下乃是大卫国乌衣卫山西所千户长达木丁,因率泽潞织户起义兵败逃到贵宝地”,又介绍于公胤道:“这位便是山西总统于公胤”。
“原来是达木丁千户和于总统,久仰大名!早想着与两位英雄相见,不想今日得偿所愿,快请随吾等上山寨大块吃肉、大碗饮酒。哈哈哈”,杨芳林一愣,猛然间发出刺耳的笑声。
“是啊,请随吾兄弟上山”,杨芳清也热情相邀。
达木丁正要应允,赵义却附耳小声说道:“千户,这些做贼的素无信义,须防有诈”。
“胡说!两位杨将军都是义薄云天的好汉,既已受了大卫的封敕,又岂会对吾等不利?休得多言,即刻上山”,达木丁厉喝道,说完挽着杨芳林,大步流星便朝山上走。他心里明白,此时自己只剩些残兵败将,抵抗是徒劳的,索性便赌上一回,赌二杨是真心降卫。
见他如此,杨芳林的目中顿时多出几分神彩,上得山来,命部下杀羊烹牛,端上美酒,好生款待贵客。泽潞义军一路被追杀,今儿个终于吃了顿好的,个个大快朵颐,山崖之上尽是酒香。
安排达木丁等人住下后,杨芳清偷偷来寻杨芳林,“兄长,吾观这支人马足有两千人、兵器甲胄精良,若杀其首、并其军,可以大大增强额们的力量。您何不~”他做了个砍头的动作。
“不可!在绿林中讨生活,靠的就是一个‘义’字,人家如此信任额们,额们怎可做此不义之事?况且,大卫国势日强,就算不能一统中原,占领山西还是极有可能的。人生短暂,岂有一辈子做贼的道理?额们既然受了大卫的招安,身上便有了官身,正该辅佐明主干一番事业,岂有兼并友军、背叛大卫之理?此事休得再提!”杨芳林将弟弟一通训斥。
“小弟全听兄长的,兄长既然真心想做大卫的游击,小弟便真心当大卫的都司”,见哥哥生气,杨芳清慌忙表起忠心。
(本章完)
天终于亮了,达木丁收拢败兵,一万三千大军仅余九千,游击李满战殁于营中,平阳知府万永祚不知所踪。
“李贤弟,你我兄弟共同举义,情深义重,汝怎可舍去愚兄、先走一步!”杜元悲恸欲绝,龚奇、吴兴才、苗大、张成等亦伤心不已。
“诸位,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清军很快便会追过来,吾来殿后,汝等必须赶紧撤退”,达木丁劝住众人,说要亲自殿后。听他这般说,众人大惊。“军师,您可是全军的主心骨,怎可轻身冒险?还是让末将殿后吧”,“是啊,义军可以没有末将,不能没有军师”……众将七嘴八舌,争着殿后。
达木丁见状,命杜元、龚奇率三千人殿后;又命赵义、柳烟儿带着最精锐的五百亲兵营军士,护送山西总统于公胤先行撤退,虽然于公胤只是个摆设,可毕竟是全军统帅,一旦落到清军手中,太伤士气;自己则率六千人为中军。
一路奔逃,疾!疾!疾!没过几日,龚奇踉踉跄跄地跑回,说是清军骑兵追来,杜元战死;无奈之下,达木丁又命吴兴才领兵两千阻挡追兵,很快,吴兴才亦战殁于军中;再派张成领兵两千,张成也兵败被俘。就这样断尾求生,一路走、一路逃,好不容易逃出汾州境内、进入交山(交城),清点人马,只余两千,除了于公胤和自己外,将领只余赵义、柳烟儿、苗大、龚奇四人。
正在烦恼之际,忽闻土炮响,一支军队四下里包抄过来。
“吾命休矣!”达木丁暗暗叫苦,猛然瞅见对方旗帜上居然印着大大的“卫”字,不由惊叫了声:“咦?”
“咦”字刚落,对方阵中蹿出两员骑马的将领,战袍一黑一白,恰似黑白无常。
穿黑袍者吼道:“大卫国游击将军杨芳林、都司杨芳清在此,汝等是哪路的朋友,为何闯入我兄弟的地盘?”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盘踞在交山西葫芦川一带凶名赫赫的大贼头杨芳林、杨芳清兄弟。驻守大同的卫国都千户额璘沁巴图尔听了署大同府同知刘国钦的话,派人招抚交山、静乐一带的土匪,不,义军。杨氏兄弟审时度势,觉得大卫国如日中天,是棵可以依靠的大树,欣然就抚,分别被保举为交城游击、交山都司。
话说这交山贼,历史渊源流长。早在天启六年(1626年),有个叫王才宏的农民在这里揭竿而起造大明朝的反,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任亮、王堇英、郭彦、李述孔、王全、巴山虎、钟明节、王国印、申英发等各路豪强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山西乃至全国的反明斗争。赫赫岩山,三座崖上,便是交山贼的大本营,直到大明朝覆灭,也奈何不了他们。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满人入关,大同总兵姜瓖降了,交山贼偏不肯降。清山西巡抚马国柱调兵遣将,以红夷炮轰之,却屡战屡败。清廷遂于顺治五年,诏旨封山禁马,不准山民畜养马匹,更不准制作和收藏兵器,若不遵禁谕,“本人处斩,家产妻孥入官,邻右十家杖流”,依然没用。姜瓖起事时,交山、吕梁山各路英雄响应,攻克山西五十多座城池。其后姜瓖失败,交山贼依然不肯屈服,遁入莽莽群山,逍遥自在,清兵跃跃欲试说要剿匪,却始终不敢轻易入山。如今交山之上,西葫芦川盘踞着杨氏兄弟、惠崇德两支义军;东葫芦川由天启六年便落草为寇的大贼头葫芦王任亮控制;炼银山一带,活跃着钟斗、申友两支义军;此外,交城北部的静乐县尚有李宗盛义军。众贼寇互相扶持,倚仗吕梁山区的险崚地形,楞是让大清国束手无策。为这吕梁匪患,山西巡抚白如梅、太原镇总兵李好贤不知挨了清廷多少回训斥。
见是传说中的杨氏兄弟,达木丁顿有绝处逢生之感,依照绿林规矩,朝杨芳林抱拳施礼,“原来是杨大掌盘子,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得自家人。在下乃是大卫国乌衣卫山西所千户长达木丁,因率泽潞织户起义兵败逃到贵宝地”,又介绍于公胤道:“这位便是山西总统于公胤”。
“原来是达木丁千户和于总统,久仰大名!早想着与两位英雄相见,不想今日得偿所愿,快请随吾等上山寨大块吃肉、大碗饮酒。哈哈哈”,杨芳林一愣,猛然间发出刺耳的笑声。
“是啊,请随吾兄弟上山”,杨芳清也热情相邀。
达木丁正要应允,赵义却附耳小声说道:“千户,这些做贼的素无信义,须防有诈”。
“胡说!两位杨将军都是义薄云天的好汉,既已受了大卫的封敕,又岂会对吾等不利?休得多言,即刻上山”,达木丁厉喝道,说完挽着杨芳林,大步流星便朝山上走。他心里明白,此时自己只剩些残兵败将,抵抗是徒劳的,索性便赌上一回,赌二杨是真心降卫。
见他如此,杨芳林的目中顿时多出几分神彩,上得山来,命部下杀羊烹牛,端上美酒,好生款待贵客。泽潞义军一路被追杀,今儿个终于吃了顿好的,个个大快朵颐,山崖之上尽是酒香。
安排达木丁等人住下后,杨芳清偷偷来寻杨芳林,“兄长,吾观这支人马足有两千人、兵器甲胄精良,若杀其首、并其军,可以大大增强额们的力量。您何不~”他做了个砍头的动作。
“不可!在绿林中讨生活,靠的就是一个‘义’字,人家如此信任额们,额们怎可做此不义之事?况且,大卫国势日强,就算不能一统中原,占领山西还是极有可能的。人生短暂,岂有一辈子做贼的道理?额们既然受了大卫的招安,身上便有了官身,正该辅佐明主干一番事业,岂有兼并友军、背叛大卫之理?此事休得再提!”杨芳林将弟弟一通训斥。
“小弟全听兄长的,兄长既然真心想做大卫的游击,小弟便真心当大卫的都司”,见哥哥生气,杨芳清慌忙表起忠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