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入口醇美,含有酱香,遵义枸酱真是名不虚传!大伙儿都尝尝,哈哈哈~”大卫国征南大将军西日莫满满地饮了一碗产自遵义赤水河畔茅台镇的“枸酱酒”,环顾左右。他是爱酒之人,最喜烈酒,将酒仔细灌入喉咙,一滴也舍不得浪费。遵义茅台镇酿酒的历史极其久远,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畔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枸酱,酒之始也”,“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等等记载不绝于典籍。
“大将军,此处既有美酒也有姑娘,末将真舍不得离开呢!哈哈哈~”征南副将军那日松打了个哈哈,将碗中烈酒一饮而尽,搂着身旁的歌伎狂笑不已。美酒和歌伎都是降官遵义通判程正性所献。当日,见严自明、郭李爱俱战死,己方大军丧失怠尽,识时务的程通判乖乖打开城门投降,百般逢迎征南大将军一行,因而受到西日莫赏识,委为署遵义知府一职。
表面上看那日松是在说自己没出息,沉迷于酒色之中,不肯出征,实际上却是在暗暗提醒西日莫:您可是南路军主帅,大汗将扫荡南方的重任交给您,您怎可停留于遵义,贻误战机?
人老成精的西日莫自然听懂了那日松的意思,呵呵一笑,“你们以为我停留于遵义是被枸酱酒和播州的姑娘所迷?呵呵,我只是担心若南下贵州,重庆的清军会截断我军后路而已。喏,这是刚收到的军报,如今咱们再无后顾之忧矣!”说完扬起手中一道军报,传于众人看。
众人一瞅,军报上写着:清石柱宣慰使马万年、酉阳宣慰使冉奇镳、向化侯谭诣、慕义侯谭弘叛清归明,拥立庆符王朱宣,连克数县,包围了重庆府治巴县。
“哎呀!长生天保佑,我军再无后顾之忧矣!”那日松大喜。
“此乃大汗洪福,天佑大卫!”乌斯藏总兵巴图孟克大呼。
“咱们大汗是莲生大士下凡,所以才能有此福运!”四川总兵坚村绛曲亦欣喜若狂。
众人纷纷附和,最高兴的莫过于贵州巡抚任僎。他是大卫朝廷封的贵州巡抚,可目前卫军尚未攻下一处贵州地方,空有其名,着实希望卫军立即南下夺取贵州,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贵州巡抚。“兵贵神速,请大将军立即南下!”当官心切的任巡抚高声呼道。
“请大将军发兵南下~请大将军发兵南下~请大将军发兵南下~”请战声此起彼伏。
“好!饮下这碗出征酒,请诸位随我南下扫平南方!”西日莫哈哈大笑,将碗中酒一饮而尽,发出狼嚎:“大卫必胜!”
“大卫必胜~大卫必胜~大卫必胜~”呐喊声响彻在大帐中。
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自然知道捕捉战机,见重庆的清军自顾不暇,立即下令留下三千兵马守遵义,自率九万大军南下贵州。考虑到包围重庆的明军马万年、冉奇镳、谭诣、谭弘部都是打着明朝庆符王的名号,那庆符王朱宣可是向大卫国称了臣的,名义上也算大卫的兵马,所以又遣使夸奖了他们一番,还送上一批缴获清军的物资。不求这些明军能为自己所用,也不求他们立下多大战功,只希望他们将四川的清军牵制在重庆,不影响自己南下贵州的计划就好。马万年等人起兵的确牵制住了四川清军,也减轻了占据眉州、邛州的庆符王政权的压力。清川陕总督李国英听说石柱、酉阳土兵反清并包围重庆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急忙从刚攻下成都的军队中抽调潼川参将余先贵、顺庆都司张奎、南充守备高攀龙部三千人由成都驰援重庆,庆符王政权的压力不自觉小了很多。
出征前,老谋深算的西日莫将乌蒙土知府禄承爵之子禄天德唤入大帐,“禄将军,听说水西宣慰使安坤是你的妹夫?何不修书一封劝他归降?若是能由水西入贵州,咱们也可以避开乌江天险,直捣贵阳”。乌蒙禄氏与水西安氏联着姻,禄天德之妹嫁给了水西宣慰使安坤。
“大将军有所不知,我那妹夫着实胆小,怕八旗怕到了骨子里,前些日子,家父多次修书劝其归顺,都被其拒绝。此事难矣!”禄天德却支支吾吾,没有把握。
“无妨,你只管写你的信,安坤归不归顺与你无关。哼哼,若是水西安氏识相,仍可为水西之主;若是执迷不悟,我便让水西从此不再姓安”,西日莫冷笑。
禄天德只觉得心里发寒,慌忙提笔给妹夫写信,言词之间竭力吹嘘卫军如何强大,劝其早日归顺,勿做螳臂当车的蠢事。不过,听与不听,也只能任由妹夫了。
——
纳雍水西宣慰府行宫内,安坤愁眉不展地盯着两封信看。一封是他的大舅子禄天德写的,言说卫军兵多将广,难以抵挡,劝其叛清归卫;另一封是清贵州巡抚卞三元写的,言说卫军已经攻下遵义军民府,即将南下,自己命总兵高宗、朱尚文领兵四千在乌江沿岸布防,担心兵力不足,请他出动土兵一万相助,又说卫军豺狼野心,若任其进入贵州,必然威胁水西,等等。
两封截然相反的信令性格有些懦弱的安坤犹豫不决,不由得发出长叹,“唉~”
“苴穆(水西安氏土司自称)为何叹气?”夫人禄天香温柔地替他揉捏肩膀,问道。
“卫军打过来了,卞抚院让吾派兵一万助守乌江,汝兄长却让吾降卫,清卫两国都不是吾安氏得罪得起的,奈何~奈何?”
禄氏是乌蒙禄氏的女子,自然向着娘家,笑道:“如今正值乱世,有兵才能保水西平安。妾以为您应该将人马召集起来,哪都不去,就守着水西。只要咱们兵强马壮,不管大清还是大卫,都得让您三分”。
“哪都不去、守住水西?”安坤闻言细细思忖,忽然笑道:“夫人说的是,只要吾水西兵强马壮,谁又能奈我何?”
有了对策,他立即下令给水西十三则溪的慕魁(高级土官),命他们带着人马至纳雍集中。位于乌蒙山东南麓的纳雍乃是水西安氏的祖地,峰蛮叠起,沟壑纵横,流水下切,山高坡陡,聚兵于此,谁又能奈安氏何?(本章完)
“大将军,此处既有美酒也有姑娘,末将真舍不得离开呢!哈哈哈~”征南副将军那日松打了个哈哈,将碗中烈酒一饮而尽,搂着身旁的歌伎狂笑不已。美酒和歌伎都是降官遵义通判程正性所献。当日,见严自明、郭李爱俱战死,己方大军丧失怠尽,识时务的程通判乖乖打开城门投降,百般逢迎征南大将军一行,因而受到西日莫赏识,委为署遵义知府一职。
表面上看那日松是在说自己没出息,沉迷于酒色之中,不肯出征,实际上却是在暗暗提醒西日莫:您可是南路军主帅,大汗将扫荡南方的重任交给您,您怎可停留于遵义,贻误战机?
人老成精的西日莫自然听懂了那日松的意思,呵呵一笑,“你们以为我停留于遵义是被枸酱酒和播州的姑娘所迷?呵呵,我只是担心若南下贵州,重庆的清军会截断我军后路而已。喏,这是刚收到的军报,如今咱们再无后顾之忧矣!”说完扬起手中一道军报,传于众人看。
众人一瞅,军报上写着:清石柱宣慰使马万年、酉阳宣慰使冉奇镳、向化侯谭诣、慕义侯谭弘叛清归明,拥立庆符王朱宣,连克数县,包围了重庆府治巴县。
“哎呀!长生天保佑,我军再无后顾之忧矣!”那日松大喜。
“此乃大汗洪福,天佑大卫!”乌斯藏总兵巴图孟克大呼。
“咱们大汗是莲生大士下凡,所以才能有此福运!”四川总兵坚村绛曲亦欣喜若狂。
众人纷纷附和,最高兴的莫过于贵州巡抚任僎。他是大卫朝廷封的贵州巡抚,可目前卫军尚未攻下一处贵州地方,空有其名,着实希望卫军立即南下夺取贵州,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贵州巡抚。“兵贵神速,请大将军立即南下!”当官心切的任巡抚高声呼道。
“请大将军发兵南下~请大将军发兵南下~请大将军发兵南下~”请战声此起彼伏。
“好!饮下这碗出征酒,请诸位随我南下扫平南方!”西日莫哈哈大笑,将碗中酒一饮而尽,发出狼嚎:“大卫必胜!”
“大卫必胜~大卫必胜~大卫必胜~”呐喊声响彻在大帐中。
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自然知道捕捉战机,见重庆的清军自顾不暇,立即下令留下三千兵马守遵义,自率九万大军南下贵州。考虑到包围重庆的明军马万年、冉奇镳、谭诣、谭弘部都是打着明朝庆符王的名号,那庆符王朱宣可是向大卫国称了臣的,名义上也算大卫的兵马,所以又遣使夸奖了他们一番,还送上一批缴获清军的物资。不求这些明军能为自己所用,也不求他们立下多大战功,只希望他们将四川的清军牵制在重庆,不影响自己南下贵州的计划就好。马万年等人起兵的确牵制住了四川清军,也减轻了占据眉州、邛州的庆符王政权的压力。清川陕总督李国英听说石柱、酉阳土兵反清并包围重庆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急忙从刚攻下成都的军队中抽调潼川参将余先贵、顺庆都司张奎、南充守备高攀龙部三千人由成都驰援重庆,庆符王政权的压力不自觉小了很多。
出征前,老谋深算的西日莫将乌蒙土知府禄承爵之子禄天德唤入大帐,“禄将军,听说水西宣慰使安坤是你的妹夫?何不修书一封劝他归降?若是能由水西入贵州,咱们也可以避开乌江天险,直捣贵阳”。乌蒙禄氏与水西安氏联着姻,禄天德之妹嫁给了水西宣慰使安坤。
“大将军有所不知,我那妹夫着实胆小,怕八旗怕到了骨子里,前些日子,家父多次修书劝其归顺,都被其拒绝。此事难矣!”禄天德却支支吾吾,没有把握。
“无妨,你只管写你的信,安坤归不归顺与你无关。哼哼,若是水西安氏识相,仍可为水西之主;若是执迷不悟,我便让水西从此不再姓安”,西日莫冷笑。
禄天德只觉得心里发寒,慌忙提笔给妹夫写信,言词之间竭力吹嘘卫军如何强大,劝其早日归顺,勿做螳臂当车的蠢事。不过,听与不听,也只能任由妹夫了。
——
纳雍水西宣慰府行宫内,安坤愁眉不展地盯着两封信看。一封是他的大舅子禄天德写的,言说卫军兵多将广,难以抵挡,劝其叛清归卫;另一封是清贵州巡抚卞三元写的,言说卫军已经攻下遵义军民府,即将南下,自己命总兵高宗、朱尚文领兵四千在乌江沿岸布防,担心兵力不足,请他出动土兵一万相助,又说卫军豺狼野心,若任其进入贵州,必然威胁水西,等等。
两封截然相反的信令性格有些懦弱的安坤犹豫不决,不由得发出长叹,“唉~”
“苴穆(水西安氏土司自称)为何叹气?”夫人禄天香温柔地替他揉捏肩膀,问道。
“卫军打过来了,卞抚院让吾派兵一万助守乌江,汝兄长却让吾降卫,清卫两国都不是吾安氏得罪得起的,奈何~奈何?”
禄氏是乌蒙禄氏的女子,自然向着娘家,笑道:“如今正值乱世,有兵才能保水西平安。妾以为您应该将人马召集起来,哪都不去,就守着水西。只要咱们兵强马壮,不管大清还是大卫,都得让您三分”。
“哪都不去、守住水西?”安坤闻言细细思忖,忽然笑道:“夫人说的是,只要吾水西兵强马壮,谁又能奈我何?”
有了对策,他立即下令给水西十三则溪的慕魁(高级土官),命他们带着人马至纳雍集中。位于乌蒙山东南麓的纳雍乃是水西安氏的祖地,峰蛮叠起,沟壑纵横,流水下切,山高坡陡,聚兵于此,谁又能奈安氏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