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清军杀害安坤、夺取水西,乌撒土知府安重圣请降?”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卫国征南大将军西日莫不由得哈哈大笑,谓左右曰:“我正欲南下贵州,没想到贵州自己便乱起来了,岂不是天助大卫?”
“大帅,乌江号称天险,清军刚夺得水西,根基不稳,咱们不如打着为安坤报仇的名义,率军绕道水西进攻贵阳”,征南副将军那日松献策。
“嗯,绕道水西、渡过广河和鸭池河一线袭取贵阳,咱们能想到,清军自然也能想到。要不然他们为什么忽然杀了安坤、袭取水西?不就是为了防备这个嘛”,西日莫笑了笑,“由水西攻取贵阳,一则路远,二则敌人必有防备,即使咱们袭取了水西,广河和鸭池河东岸,必然还有守军。不如干脆趁着清军分兵驻守水西,直取乌江渡,渡过乌江后经养龙坑、札佐、水东袭取贵阳”。
“大帅,乌江渡可是天险,自古便是‘黔蜀要津’、兵家必争之地。万历年间,明军讨伐播州土司杨应龙,便在此天险面前惨遭败绩,咱们不可重蹈覆辙,还是绕道水西更稳妥”,贵州巡抚任僎建议。
“是啊,大帅,我军不善水战,还是绕道为好”,乌斯藏总兵巴图孟克等将领亦反对。
“我军不善水战?泸州之战,杜子香、潘璘、朱养恩、龙海阳四位将军不是打得很好吗?况且正因为乌江渡是天险,敌人才会轻敌自大,兵法云‘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本帅便是要出其不意”,西日莫笑吟吟地望着潘璘、朱养恩、龙海阳三将,“杜将军如今驻守泸州,赶不上这一仗,横渡乌江之事便拜托诸位了”。
泸州之战其实主要是杜子香的功劳,杜子香会做人,让了不少战功给潘璘、朱养恩、龙海阳三将。三将一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受主帅一激,也想在战斗中证明自己,纷纷表态愿意充当渡江的先锋。
“大帅,您既然想出其不意,可以先夺取乌江关,拔掉清军在江北的钉子;然后佯攻茶山关、回龙场段渡口,由江界河段渡口渡江”,云南巡抚方于宣忽然说道。
西日莫倒吸了一口凉气,在遵义的日子他已经派人将乌江沿岸的地形了解得十分清楚,知道江界河是乌江最险的江段,两岸山势险峻,尤其是在震天洞峡谷地段,两岸岩壁如刀劈斧砍,河道狭窄处不过二十米,江水湍急,水势汹涌,咆哮之势如战鼓雷鸣、赛过万马奔腾。“方抚院为何选那般险处渡江?”他悠悠地问,若不是这一路上方于宣为自己出了不少好主意,几乎以为此人是清军派来陷害自己的奸细。
方于宣乐了,“您不是说要出其不意吗?正因为江界河水流湍急,所以吾估计清军在江界河沿岸部署的兵力一定最少,兵法云‘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嘛”。
西日莫一愣,仔细思忖后,狼性大发,嘶吼着说道:“方抚院说得没错,越是险要的地方,清军的防范便越松。嗯,等打下乌江关后,坚村绛曲、巴图孟克部佯攻茶山关、回龙场渡口,我军主力由江界河南渡”。“是”,诸将齐声领命。
“大帅,江界河渡口毕竟是乌江的重要渡口之一,清军不会全无防范。吾以为我军应该以部份兵力在江界河渡口登陆,主力选在江界河渡口上游五里处登陆,更能出其不意”,方于宣又出了个主意。
卫拉特之狼欣赏地望了方于宣一眼,缓缓点头,“你们汉人有句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本帅便听你的话冒次险。诸将听令,今夜好生歇息,明日一早兵发乌江关,全军有进无退,无令后撤者,斩!”
——
“抚院,吾已下令加强贵阳城防,今日起开始宵禁”,抚标营副将沈应时恭敬地向贵州巡抚卞三元禀告。贵州提督李本深,四川提督郑蛟麟分别率军前往乌江、水西后,贵阳城内只剩下沈应时的千余抚标和贵阳游击王光勇的一千城守营,总共两千多绿营兵马。卞三元命沈应时负责贵阳城防,又征召了一些汛兵、土兵、衙役协守,勉强凑了四千人。好在前些时日粉碎了常金印、陈凤麟、高岑、吉士英、米应贵等人的预谋叛乱,城内的隐患已经消除,不然后果当真不堪设想!
“嗯,沈副戎辛苦了”,卞三元叹了口气,“安坤虽然授首,可却激反了乌撒;水西的姻亲郎岱陇氏据安顺州蠢蠢欲动;卫军又在遵义聚集重兵,南下的意图明显。贵州真是多事之秋呢”。
见他焦虑,沈应时急忙安慰,“抚院勿忧,郑提督已命施总镇将安重圣包围于乌撒城内;至于郎岱陇氏,由金总镇坐阵平坝监视,不足为虑;卫军虽然彪悍,却不善水战,李提督亲自率军依乌江天险而守,谅他们插翅难渡”。
“唉!怕就怕卫军不从乌江来,而是绕道水西啊!咱们刚除掉安坤、夺取了这块要地,水西的罗罗们人心不服呢”,卞三元叹了口气。
“李提督不是已经命刘总镇率四位副戎领兵一万据广河、鸭池河、三岔河而守,作为水西后方的第二道防线嘛,刘总镇乃是宿将,您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沈应时再次宽慰。他口中的“刘总镇”指的是吴三桂麾下的总兵刘之复,此人本是降将,勇而有谋,颇得吴三桂器重,为了占据贵州,以图将来割据之所,吴三桂任其为贵州大定总兵,归贵州提督李本深节制;“四位副戎”指的是原明兴宁伯王兴麾下的四位总兵刘董才、王刘苍、王明池、朱守,此四人率部降清后,被任为副将,亦归李本深节制。为防卫军绕道水西袭取贵阳,李提督命刘之复率刘董才、王刘苍、王明池、朱守四将领兵一万守卫贵阳西边的广河、鸭池河、三岔河一线,以作为水西失守后的第二道防线。
听得这句,卞三元终于释然,恢复了巡抚气度,微笑着端起了茶盏。
“抚院还有公务在身,卑职告辞”,沈应时乖巧地告辞。(本章完)
“大帅,乌江号称天险,清军刚夺得水西,根基不稳,咱们不如打着为安坤报仇的名义,率军绕道水西进攻贵阳”,征南副将军那日松献策。
“嗯,绕道水西、渡过广河和鸭池河一线袭取贵阳,咱们能想到,清军自然也能想到。要不然他们为什么忽然杀了安坤、袭取水西?不就是为了防备这个嘛”,西日莫笑了笑,“由水西攻取贵阳,一则路远,二则敌人必有防备,即使咱们袭取了水西,广河和鸭池河东岸,必然还有守军。不如干脆趁着清军分兵驻守水西,直取乌江渡,渡过乌江后经养龙坑、札佐、水东袭取贵阳”。
“大帅,乌江渡可是天险,自古便是‘黔蜀要津’、兵家必争之地。万历年间,明军讨伐播州土司杨应龙,便在此天险面前惨遭败绩,咱们不可重蹈覆辙,还是绕道水西更稳妥”,贵州巡抚任僎建议。
“是啊,大帅,我军不善水战,还是绕道为好”,乌斯藏总兵巴图孟克等将领亦反对。
“我军不善水战?泸州之战,杜子香、潘璘、朱养恩、龙海阳四位将军不是打得很好吗?况且正因为乌江渡是天险,敌人才会轻敌自大,兵法云‘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本帅便是要出其不意”,西日莫笑吟吟地望着潘璘、朱养恩、龙海阳三将,“杜将军如今驻守泸州,赶不上这一仗,横渡乌江之事便拜托诸位了”。
泸州之战其实主要是杜子香的功劳,杜子香会做人,让了不少战功给潘璘、朱养恩、龙海阳三将。三将一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受主帅一激,也想在战斗中证明自己,纷纷表态愿意充当渡江的先锋。
“大帅,您既然想出其不意,可以先夺取乌江关,拔掉清军在江北的钉子;然后佯攻茶山关、回龙场段渡口,由江界河段渡口渡江”,云南巡抚方于宣忽然说道。
西日莫倒吸了一口凉气,在遵义的日子他已经派人将乌江沿岸的地形了解得十分清楚,知道江界河是乌江最险的江段,两岸山势险峻,尤其是在震天洞峡谷地段,两岸岩壁如刀劈斧砍,河道狭窄处不过二十米,江水湍急,水势汹涌,咆哮之势如战鼓雷鸣、赛过万马奔腾。“方抚院为何选那般险处渡江?”他悠悠地问,若不是这一路上方于宣为自己出了不少好主意,几乎以为此人是清军派来陷害自己的奸细。
方于宣乐了,“您不是说要出其不意吗?正因为江界河水流湍急,所以吾估计清军在江界河沿岸部署的兵力一定最少,兵法云‘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嘛”。
西日莫一愣,仔细思忖后,狼性大发,嘶吼着说道:“方抚院说得没错,越是险要的地方,清军的防范便越松。嗯,等打下乌江关后,坚村绛曲、巴图孟克部佯攻茶山关、回龙场渡口,我军主力由江界河南渡”。“是”,诸将齐声领命。
“大帅,江界河渡口毕竟是乌江的重要渡口之一,清军不会全无防范。吾以为我军应该以部份兵力在江界河渡口登陆,主力选在江界河渡口上游五里处登陆,更能出其不意”,方于宣又出了个主意。
卫拉特之狼欣赏地望了方于宣一眼,缓缓点头,“你们汉人有句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本帅便听你的话冒次险。诸将听令,今夜好生歇息,明日一早兵发乌江关,全军有进无退,无令后撤者,斩!”
——
“抚院,吾已下令加强贵阳城防,今日起开始宵禁”,抚标营副将沈应时恭敬地向贵州巡抚卞三元禀告。贵州提督李本深,四川提督郑蛟麟分别率军前往乌江、水西后,贵阳城内只剩下沈应时的千余抚标和贵阳游击王光勇的一千城守营,总共两千多绿营兵马。卞三元命沈应时负责贵阳城防,又征召了一些汛兵、土兵、衙役协守,勉强凑了四千人。好在前些时日粉碎了常金印、陈凤麟、高岑、吉士英、米应贵等人的预谋叛乱,城内的隐患已经消除,不然后果当真不堪设想!
“嗯,沈副戎辛苦了”,卞三元叹了口气,“安坤虽然授首,可却激反了乌撒;水西的姻亲郎岱陇氏据安顺州蠢蠢欲动;卫军又在遵义聚集重兵,南下的意图明显。贵州真是多事之秋呢”。
见他焦虑,沈应时急忙安慰,“抚院勿忧,郑提督已命施总镇将安重圣包围于乌撒城内;至于郎岱陇氏,由金总镇坐阵平坝监视,不足为虑;卫军虽然彪悍,却不善水战,李提督亲自率军依乌江天险而守,谅他们插翅难渡”。
“唉!怕就怕卫军不从乌江来,而是绕道水西啊!咱们刚除掉安坤、夺取了这块要地,水西的罗罗们人心不服呢”,卞三元叹了口气。
“李提督不是已经命刘总镇率四位副戎领兵一万据广河、鸭池河、三岔河而守,作为水西后方的第二道防线嘛,刘总镇乃是宿将,您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沈应时再次宽慰。他口中的“刘总镇”指的是吴三桂麾下的总兵刘之复,此人本是降将,勇而有谋,颇得吴三桂器重,为了占据贵州,以图将来割据之所,吴三桂任其为贵州大定总兵,归贵州提督李本深节制;“四位副戎”指的是原明兴宁伯王兴麾下的四位总兵刘董才、王刘苍、王明池、朱守,此四人率部降清后,被任为副将,亦归李本深节制。为防卫军绕道水西袭取贵阳,李提督命刘之复率刘董才、王刘苍、王明池、朱守四将领兵一万守卫贵阳西边的广河、鸭池河、三岔河一线,以作为水西失守后的第二道防线。
听得这句,卞三元终于释然,恢复了巡抚气度,微笑着端起了茶盏。
“抚院还有公务在身,卑职告辞”,沈应时乖巧地告辞。(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