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额涅说的是,朕这就下旨命多尼、罗可铎尽快回京。只是与外敌相比,内奸却更可恶!”顺治帝的神色忽然变得阴鸷起来。
“皇帝不必动怒,风雨飘摇之际,一些文臣武将暗中与卫军勾结、甚至降卫不足为奇。当年我朝入主中原,明朝的那些官儿们还不是一样降者如潮”,昭圣皇太后以为儿子说的是降卫的那些官员,笑着宽解。
“不是官员,是那些该死的奸商!这是十三衙门传来的密折,您瞧瞧”,顺治帝冷笑着命人取出几份密折呈给母亲。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年,也曾仿效明朝设立锦衣卫,不过仅存在一年,第二年便改为銮仪卫,仅负责掌管帝后车驾仪仗,不再具有明朝锦衣卫的功能。之所以这么干,是为了笼络人心、尤其是士子之心。只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年轻的皇帝发觉残明一直保留着锦衣卫、西边的卫国也成立了乌衣卫,自己如果不设厂卫,在情报搜集上很吃亏。所以下令心腹太监吴良辅整合十三衙门,秘密收集各地的情报。十三衙门是内廷各衙门总称,并不是专属的特务机构,作为以小族凌大邦的君主,他对占据帝国绝大多数人口的汉族并不放心,密令十三衙门的宦官到各地做暗探、查探有无图谋不轨者。不过,十三衙门各有管事太监,力量难免分散,干脆整合起来,全交给心腹太监吴良辅统领。随着西边卫国的崛起,搜集关于卫国的情报便成了十三衙门的重中之重。
昭圣皇太后打开一看,里面记载着张家口各大商号,主要是山右“八大皇商”与卫国勾结的情报,某年某月某日,送给卫军多少犒军之物,等等。不由得扑嗤一笑,“这些都是吴良辅那奴才让人搜集的?”
“正是,那奴才做事还算得力,帮朕收集了不少关于内奸的信息,朕已经将一些官员革职查办了。只是没想到那些奸商给西番的帮助居然比官员还大,他们赚着大清的银子居然为西番效力,真正是罪该万死!”想到自己还曾经赐宴给山西八大商号、封他们为皇商,顺治帝怒不可遏。
“商人嘛,重利乃是本性。当年那些商号赚着大明的银子不还是照样替咱们大清输运物资?何也?有利可图耳!卫军兵临北京城下,他们觉得中原有可能易主,抢着向西番献媚,不足为奇。如今我国已击退卫军,他们必然又会改变态度,汝又担心什么呢?难道想把那些商人的家都抄了?若是这样,今后谁为大清输运物资?”
昭圣后太后笑吟吟地说完,见顺治帝虽然怒色稍霁,却仍默不作声。知子莫若母,瞬间猜出了儿子的想法,莞尔一笑,“皇上是为银子发愁吧?”
被母亲看穿心事,顺治帝不由得脸红。他的确因为八大商号暗中与卫国勾结而生气,但让他想收拾这些商号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银子。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如今的清廷,户部的仓库空得可以跑老鼠,即使是内帑也没什么银子,而抚恤阵亡将士、招募兵员、收集粮草、添置军械……每一样都要钱。钱不够用,便想到这些“皇商”身上。恰巧好奴才吴良辅体察圣心,收罗出商号们勾结西番的证据,他便打算顺势而为,给这些商号扣上一顶“通西番”的帽子,抄家补贴国用。只是这些商号当年在大清入关时出过大力,抄他们的家难免会给人一种卸磨杀驴的感觉。犹豫不决下,气呼呼地来到慈宁宫,将这些密折拿于母亲看,想征求母亲的意见。
“皇额涅,朕不是因为缺钱才想整治这些奸商,委实是恨他们卖国求荣,不杀难消心头之怒!”他义正言辞地解释。
“嗯,皇帝可曾想过,当年那八大商号为我满洲入主中原立过大功,汝还亲自赐宴,封他们为皇商。如今忽然将他们抄家问罪,天下人会怎么看咱们大清?会不会说咱们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若这么做了,以后还有商人敢为咱们大清效力吗?”昭圣皇太后看着儿子微笑。
“可不抄他们的家,八旗的军饷怎么办?”顺治帝脱口而出,猛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不由得面红耳赤。“扑嗤”,昭圣皇太后抿着嘴直乐,“想要筹集军饷,何必抄那些商人的家。况且那些商人最善于藏财,就算抄了他们的家,恐怕也抄不到多少银钱。皇帝不妨派人将那些商号的主事者关押起来,放出风声,说朝廷要调查商号私通西番一事。放心吧,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乖乖地将银子送上。到时候再将主事者放了,随便杀几个人了事。如此,既解决了军饷难题,又惩治了奸商,还没人说咱们刻薄寡恩。何乐而不为?”
“哎呀,还是皇额涅想得周到!”顺治帝琢磨着母亲的话,越想越觉得有理,不由得喜出望外。
“西番此次虽未能夺取京师,却已是我大清心腹之患。皇帝可曾想过如何抑制西番?”替儿子解决了筹钱的烦恼后,昭圣皇太后又将话题扯到大卫国上。
“朕筹到足够的饷银后,打算在北直隶、山东、河南、辽东大量招募汉军,以汉制蒙。等八旗主力返回后,便发大军荡平西番”,顺治帝对击败卫国信心十足。
“嗯,皇帝有这样的志气自然好,只是坚固的堡垒从内部突破要比从外部突破容易得多。何不在西番内部想想法子?”昭圣皇太后和煦地说。
“从西番内部入手?您是说雪域的那些教派?据朕所知,伪汗对雪域控制得极紧,那些教派早没了昔年的力量”,顺治帝郁闷地说。
“不是雪域的那些教派,而是蒙古内部。予已经派佟国纲、图海、弼尔塔哈尔三人持密信前往察哈尔去见那位察哈尔王了”。
“您是说察哈尔王阿布鼐?他不是伪汗的义子吗?会背叛伪汗吗?”顺治帝一脸的不信。
“呵呵,草原上一直有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不能称汗的说法。阿布鼐是林丹汗的儿子、黄金家族的直系子孙,却不得不向伊克明安氏跪拜称臣,心里真的服气吗?”昭圣皇太后忽然娇笑起来,“成不成的,总得试过才知道”。(本章完)
“皇帝不必动怒,风雨飘摇之际,一些文臣武将暗中与卫军勾结、甚至降卫不足为奇。当年我朝入主中原,明朝的那些官儿们还不是一样降者如潮”,昭圣皇太后以为儿子说的是降卫的那些官员,笑着宽解。
“不是官员,是那些该死的奸商!这是十三衙门传来的密折,您瞧瞧”,顺治帝冷笑着命人取出几份密折呈给母亲。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年,也曾仿效明朝设立锦衣卫,不过仅存在一年,第二年便改为銮仪卫,仅负责掌管帝后车驾仪仗,不再具有明朝锦衣卫的功能。之所以这么干,是为了笼络人心、尤其是士子之心。只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年轻的皇帝发觉残明一直保留着锦衣卫、西边的卫国也成立了乌衣卫,自己如果不设厂卫,在情报搜集上很吃亏。所以下令心腹太监吴良辅整合十三衙门,秘密收集各地的情报。十三衙门是内廷各衙门总称,并不是专属的特务机构,作为以小族凌大邦的君主,他对占据帝国绝大多数人口的汉族并不放心,密令十三衙门的宦官到各地做暗探、查探有无图谋不轨者。不过,十三衙门各有管事太监,力量难免分散,干脆整合起来,全交给心腹太监吴良辅统领。随着西边卫国的崛起,搜集关于卫国的情报便成了十三衙门的重中之重。
昭圣皇太后打开一看,里面记载着张家口各大商号,主要是山右“八大皇商”与卫国勾结的情报,某年某月某日,送给卫军多少犒军之物,等等。不由得扑嗤一笑,“这些都是吴良辅那奴才让人搜集的?”
“正是,那奴才做事还算得力,帮朕收集了不少关于内奸的信息,朕已经将一些官员革职查办了。只是没想到那些奸商给西番的帮助居然比官员还大,他们赚着大清的银子居然为西番效力,真正是罪该万死!”想到自己还曾经赐宴给山西八大商号、封他们为皇商,顺治帝怒不可遏。
“商人嘛,重利乃是本性。当年那些商号赚着大明的银子不还是照样替咱们大清输运物资?何也?有利可图耳!卫军兵临北京城下,他们觉得中原有可能易主,抢着向西番献媚,不足为奇。如今我国已击退卫军,他们必然又会改变态度,汝又担心什么呢?难道想把那些商人的家都抄了?若是这样,今后谁为大清输运物资?”
昭圣后太后笑吟吟地说完,见顺治帝虽然怒色稍霁,却仍默不作声。知子莫若母,瞬间猜出了儿子的想法,莞尔一笑,“皇上是为银子发愁吧?”
被母亲看穿心事,顺治帝不由得脸红。他的确因为八大商号暗中与卫国勾结而生气,但让他想收拾这些商号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银子。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如今的清廷,户部的仓库空得可以跑老鼠,即使是内帑也没什么银子,而抚恤阵亡将士、招募兵员、收集粮草、添置军械……每一样都要钱。钱不够用,便想到这些“皇商”身上。恰巧好奴才吴良辅体察圣心,收罗出商号们勾结西番的证据,他便打算顺势而为,给这些商号扣上一顶“通西番”的帽子,抄家补贴国用。只是这些商号当年在大清入关时出过大力,抄他们的家难免会给人一种卸磨杀驴的感觉。犹豫不决下,气呼呼地来到慈宁宫,将这些密折拿于母亲看,想征求母亲的意见。
“皇额涅,朕不是因为缺钱才想整治这些奸商,委实是恨他们卖国求荣,不杀难消心头之怒!”他义正言辞地解释。
“嗯,皇帝可曾想过,当年那八大商号为我满洲入主中原立过大功,汝还亲自赐宴,封他们为皇商。如今忽然将他们抄家问罪,天下人会怎么看咱们大清?会不会说咱们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若这么做了,以后还有商人敢为咱们大清效力吗?”昭圣皇太后看着儿子微笑。
“可不抄他们的家,八旗的军饷怎么办?”顺治帝脱口而出,猛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不由得面红耳赤。“扑嗤”,昭圣皇太后抿着嘴直乐,“想要筹集军饷,何必抄那些商人的家。况且那些商人最善于藏财,就算抄了他们的家,恐怕也抄不到多少银钱。皇帝不妨派人将那些商号的主事者关押起来,放出风声,说朝廷要调查商号私通西番一事。放心吧,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乖乖地将银子送上。到时候再将主事者放了,随便杀几个人了事。如此,既解决了军饷难题,又惩治了奸商,还没人说咱们刻薄寡恩。何乐而不为?”
“哎呀,还是皇额涅想得周到!”顺治帝琢磨着母亲的话,越想越觉得有理,不由得喜出望外。
“西番此次虽未能夺取京师,却已是我大清心腹之患。皇帝可曾想过如何抑制西番?”替儿子解决了筹钱的烦恼后,昭圣皇太后又将话题扯到大卫国上。
“朕筹到足够的饷银后,打算在北直隶、山东、河南、辽东大量招募汉军,以汉制蒙。等八旗主力返回后,便发大军荡平西番”,顺治帝对击败卫国信心十足。
“嗯,皇帝有这样的志气自然好,只是坚固的堡垒从内部突破要比从外部突破容易得多。何不在西番内部想想法子?”昭圣皇太后和煦地说。
“从西番内部入手?您是说雪域的那些教派?据朕所知,伪汗对雪域控制得极紧,那些教派早没了昔年的力量”,顺治帝郁闷地说。
“不是雪域的那些教派,而是蒙古内部。予已经派佟国纲、图海、弼尔塔哈尔三人持密信前往察哈尔去见那位察哈尔王了”。
“您是说察哈尔王阿布鼐?他不是伪汗的义子吗?会背叛伪汗吗?”顺治帝一脸的不信。
“呵呵,草原上一直有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不能称汗的说法。阿布鼐是林丹汗的儿子、黄金家族的直系子孙,却不得不向伊克明安氏跪拜称臣,心里真的服气吗?”昭圣皇太后忽然娇笑起来,“成不成的,总得试过才知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