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多事之秋
宁荣二府东西相对,屋舍连绵,轩峻奇丽,占地面积极广,甚至自成一条街,当初林黛玉初来乍到时便被此等气派震撼过。贾家一门两国公,是何等之荣耀,何等之风光,难怪当初的金陵四大家族会以贾家为首。
然而,此时在绵绵秋雨的笼罩下,宁荣二府却显得有些暮气沉沉。朱漆大门紧锁,往日值守在门外耀武扬威的数十豪奴均销声匿迹了,东边的宁国府甚至连牌匾都已摘掉,门前两尊威武的石狮子也用布曼掩盖,显得不伦不类,透着一股不祥。
再看西边的荣国府,敕造的牌匾倒是还在,不过门前的数十豪奴同样撤掉了,三尺大的灯笼也换成了小的,比过往低调了许多。
偶尔从门前路过的行人,眼看如此形景,无不纷纷摇头,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自大晋开国以来,贾家也风光了八十多年了,历经五代人,福泽也差不多走到尽头了吧。
事实上,此刻宁荣两府上下均惴惴不安,东府大爷贾珍由于受王仁父子案的牵连被削去了祖爵,发配海疆,今日才刚起程出发。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圣心难测啊,天知道皇上会不会一怒之下,把荣国府也一并撸了?若真如此,那贾家就真的彻底玩完了。
贾政作为荣国府的实际当家人,近日更是坐卧不安,行事更加谨小慎微了,并且严令两府的子侄均要保持低调,生恐行差踏错,招来覆门之祸。
贾家作为旧勋贵集团,自然是站在太上皇这一边的,如今虽然是太上皇占尽上风,但贾府的形势却更加危险了,因为乾盛帝正在气头上,少不得拎两家出来撒气,偏生王仁又正好撞在抢口上,这不,贾珍就倒霉被牵连上了。
秋雨沙沙地下着,四面的屋檐源源不绝地往天井中淌着水,形成了四面雨幕。荣禧堂上,贾政满脸愁云地来回踱着步,他本是个中平之姿,读书一般,做官也一般,古板迂腐,没有过人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如今家族中有人出事,他便开始慌神了。
此时,贾琏和贾蓉二人走了进来,身上的衣服物都被雨水打湿了,后者扑通地跪倒在贾政面前,哭泣着道:“侄孙刚送完父亲出城,本欲陪他老人家一同共赴海疆的,可是父亲忧心家中无人照料,便把侄孙赶回来了,如今家中乱成一团糟,爷爷(贾敬)又只管修道,不闻世事,接下来侄孙该怎么办,还请叔爷明示。”
贾政叹了口气道:“我当初是怎么劝你父亲的,总不听,如今把祖宗用性命换来的基业都败没了,再哭又有什么用呢,回去把府里的下人,该遣散的都遣散了吧,只留下身边日常服侍的,收拾一下都搬到这边府来暂时挤一挤,虽说皇上没有旨意,但东府的宅子还是主动上交为好。”
贾蓉闻言瞬时如五雷轰顶,心里暗暗叫苦不迭,其实父亲贾珍被发配海疆,他是不惊反喜的,尽管祖上的爵位被削掉有点可惜,但相比于能够脱离这个暴君一般的父亲,这些都不算什么,毕竟贾珍一走,他在东府里就能唯我独尊了,再也不用在贾珍的淫威下瑟缩发抖了。
然而,现在贾政让他遣散奴仆,把宅子上交给朝廷,日后连住的地方都要寄人篱下,还怎么唯我独尊?还怎么自由自在地风流快活?苦也!
贾政见贾蓉不出声,便知他舍不得,面色一沉道:“蓉哥儿,这个时候保命要紧,可别犯迷糊了,等到皇上下旨,只怕最后连家俬细软都保不住。”
贾蓉闻言不由出了一身冷汗,连忙道:“叔爷所言极是,侄孙这就回去照办。”说完急急退了出去。
贾政看了一眼垂手站立的贾琏,问道:“你岳父和妻兄动身了吧,负责押送的军卒可都打点好了?”
贾琏黯然点了点头道:“都打点好了,还有两名忠仆随同,路上应该不至于吃苦头。”
贾政叹了口气道:“尽管你岳叔父王子腾升了,这次又有驱逐鞑子之功,但是王家却得罪了皇上,伱以后做事要谨慎,同时约束好府里的下人,不能违法乱纪,以免重蹈你珍大哥的覆辙。”
贾琏连忙点头称是,这时,管家赖大却匆匆忙忙地走进来道:“老爷,忠顺亲王府来人了。”
贾政不由愣了一下,贾府跟忠顺亲王向来没有交集,为何突然派人上门来?而且现在还下着雨,莫非有什么紧要之事,连忙道:“快请!”
贾琏急忙从后门退了出去,片刻,一名中年男子便被带了人来,正是忠顺王府的长史官,姓邓,名世贤。
贾政不敢怠慢,连忙命人看座上茶。这位邓长史也不客气,坐下便抿了一口茶水,淡笑道:“金骏眉,好茶,似乎比王府里的还要好一些。”
贾政心里咯噔一下,忙道:“邓大人说笑了,市井俗物,如何比得王府里的佳品,邓大人要是喜欢,回头带些回去喝。”
邓长史摆手道:“那倒不必了,下官此来,并非擅造贵府,而是奉王命而来,有一事相求,敢烦贾大人作主,不仅王爷领情,下官也是感激不尽。”
贾政闻言心下纳闷,连忙道:“不敢当,邓大人既是奉王命而来,不知王爷有何见谕?还请明示,贾政好遵谕承办!”
邓长史皮笑肉不笑地道:“不劳承办,只需贾大人一句话就行了,王府里有个唱小旦的琪官,大名叫蒋玉菡,一向在府里好好的,但近来却突然不见了,下官四处寻访不得,恰好听说他近日跟贵府衔玉而生的那位令郎十分亲厚,常有来往。
下官琢磨着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所以就禀明了王爷,王爷亦说了,若是别的戏子,一百个倒也罢了,只是这个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得他老人家之心,竟断然少不得此人。所以还请贾大人转谕令郎,把琪官放回,一则可慰王爷之念想,二则下官也可免去操劳寻觅之苦。”
贾政一听,不禁又惊又怒,如今这形势他正害怕惹事,结果怕什么就来什么,这不俏的孽障招惹谁不好,竟然招惹了忠顺亲王,这是分明是要坑家败业啊,立即喝道:“来人,去把宝玉叫来!”
此刻贾母的屋里,一屋子的女人正在那哭哭啼啼呢。
刚送走了丈夫贾珍的尤氏,想到日后无依无靠,正哭得伤心,儿媳妇秦可卿在旁边边陪着,还有就是王熙凤,父兄均被流放了,娘家也被抄没了,此刻正哭得是天昏地暗的,王夫人和史老太君也跟着抹了几滴眼泪。
这气氛让贾宝玉郁闷极了,这时一名婢女却进来道:“老爷派人来叫宝二爷去一趟。”
贾宝玉登时吓得一个激凌,这几日接连下雨,他便借口不去上学了,在家里厮混着,如今听闻老子叫人,顿时便慌了神。
贾母向来溺爱贾宝玉,闻言也担心宝贝孙子挨训,便问道:“老爷找宝玉何事?”
那婢女摇头道:“奴婢也不清楚,好像是有客人来访。”
贾母和王夫人闻言均松了口气,因为有客人来访时,贾政经常会让贾宝玉出去作陪,这次应该也是,便催促贾宝玉快去。
贾宝玉这时也淡定下来,取了雨具,一径到了荣禧堂,结果见到老父亲面色黑得如炭,登时吓得打了个哆嗦道:“老爷找孩儿何事?”
贾政厉喝一声:“该死的孽障,你在家不读书便罢,为何做出此等无法无天之事,那琪官是忠顺亲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逗引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
贾宝玉心神一震,硬着头皮辩道:“孩儿实不知此事,也不认识什么琪官,何来逗引一说?”
一直冷眼旁观的邓长史禁不住冷笑道:“公子也不必狡辩遮掩了,既然不认识琪官,那你腰间的红汗巾子又从何处来?”
贾宝玉的脸刷的一下子全白了,他此刻腰间所系的汗巾子,正是那晚聚会时和蒋玉菡交换的,没想到竟然让邓长史一眼认出来了。
原来自从那日聚会后,贾宝玉和蒋玉菡“情投意合”,还经常有往来,关系的确十分紧密,至于紧密到何种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在贾政严厉的逼视下,贾宝玉早已心胆俱寒,那里还敢隐瞒,便吃吃地道:“听说蒋兄在东郊离城二十里的檀香堡买了几亩地和几间屋舍,或许在哪里也未可知。”
邓长史闻言笑道:“既然公子如此说,一定是在那里了,我且去找,若找到便罢,若找不着,还来请教。”说完便传身离开。
贾政喝令贾宝玉不许动,黑着脸把邓长史送了出府,回来后便命人把贾宝玉给绑在板凳上,抄起板子便狠打起来。
啧啧,这一顿狠揍可把贾宝玉给揍惨了,鬼哭狼叫,屁股皮开肉绽,要不是闻讯赶来的王夫人和贾母阻止,估计大脸宝就要被活活打死了。
王夫人眼见儿子连命都被打没了半条,哭得撕心裂肺的,贾母又痛又气,狠狠地训斥了贾政一顿,还命人收拾行李,以离开贾府相威胁,逼得贾政跪下来认错才作罢,最后命人把奄奄一息的贾宝玉抬走救治。
贾政这时也后悔下手太重了,跌坐在太师椅上,想起自己已年近半百,长子英年早逝,次子贾宝玉虽衔玉而生,却是个空有皮囊,不思进取的废物,而纵观贾家年轻一辈的子侄,也没有一个是成器的,一时间不由悲从中来,看着窗外的秋雨喃喃地道:“真是个多事之秋啊。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难道我贾家的气数真的尽了?”
“老爷!老爷!”管家林之孝这时冒着雨急急跑进了荣禧堂。
贾政如今就像惊弓之鸟,生恐又有什么祸事发生,骇然站起来急问道:“又发生何事?”
林之孝却喜气洋洋地道:“好消息,环三爷夺得院试头名,小三元啊!”
贾政不由松了口气,内心一阵激动,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好,环儿争气!争气啊!”
贾政原本是个迂腐古板之人,在子女面前总是一副严厉的样子,不斥责就算好了,从来没有过赞美之词,如今贾家流年不利,刚刚又差点失手把贾宝玉打死,正是后悔和伤心失望之际,突然听闻贾环取得院试案首,连下三元,惊喜激动之下倒是忍不住脱口称赞。
这时贾政显然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轻咳一声正容道:“是谁带回来的消息?对了,环哥儿几时回府?”
林之孝答道:“环三爷身边的小厮金树回来报的信,环三爷还有应酬,估计还得几天后才会回府。”
贾政闻言捋须点头道:“过了院试便是秀才了,有了功名在身,是该结交一些同年好友,对日后进入官场也大有裨益,嗯,在公中取一百两银子,让金树带去给环哥儿,与人交往少不得请客吃酒,叮嘱他万不可抠抠搜搜的,丢我贾家的脸面。”
林之孝笑道:“好的,还是老爷您想得周全,奴才这就去办。”
“去吧!”贾政挥退了林之孝,转身在堂前的大鼎中,恭敬地上了一炷香。
烈祖烈宗保佑啊,我贾家终于又出一位读书种子了,比珠儿还要优秀,珠儿十四岁中得秀才,环儿不及九岁便中得秀才,而且还是连中小三元,纵观整个大晋也是前无古人的,天可怜见,我贾家气数未尽也!
贾宝玉被打,以及贾环中得院试案首的消息很快就在整个贾府传开了,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入秋后,林黛玉的气疾又犯了,紫鹃将一碗药端到她的面前,欲言犹止。林黛玉咳了两声,有气无力地道:“怎么了?”
紫鹃轻声道:“没什么,姑娘喝药要紧。”
林黛玉本来就是心思重之人,闻言便把药碗放下,赌气不喝了。
紫鹃只好道:“听说环三爷中了院试头名。”
林黛玉不由一喜道:“这是好事,为何又吞吞吐吐的……咳咳咳!”
林黛玉一激动,竟剧烈地咳嗽起来。
(本章完)
宁荣二府东西相对,屋舍连绵,轩峻奇丽,占地面积极广,甚至自成一条街,当初林黛玉初来乍到时便被此等气派震撼过。贾家一门两国公,是何等之荣耀,何等之风光,难怪当初的金陵四大家族会以贾家为首。
然而,此时在绵绵秋雨的笼罩下,宁荣二府却显得有些暮气沉沉。朱漆大门紧锁,往日值守在门外耀武扬威的数十豪奴均销声匿迹了,东边的宁国府甚至连牌匾都已摘掉,门前两尊威武的石狮子也用布曼掩盖,显得不伦不类,透着一股不祥。
再看西边的荣国府,敕造的牌匾倒是还在,不过门前的数十豪奴同样撤掉了,三尺大的灯笼也换成了小的,比过往低调了许多。
偶尔从门前路过的行人,眼看如此形景,无不纷纷摇头,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自大晋开国以来,贾家也风光了八十多年了,历经五代人,福泽也差不多走到尽头了吧。
事实上,此刻宁荣两府上下均惴惴不安,东府大爷贾珍由于受王仁父子案的牵连被削去了祖爵,发配海疆,今日才刚起程出发。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圣心难测啊,天知道皇上会不会一怒之下,把荣国府也一并撸了?若真如此,那贾家就真的彻底玩完了。
贾政作为荣国府的实际当家人,近日更是坐卧不安,行事更加谨小慎微了,并且严令两府的子侄均要保持低调,生恐行差踏错,招来覆门之祸。
贾家作为旧勋贵集团,自然是站在太上皇这一边的,如今虽然是太上皇占尽上风,但贾府的形势却更加危险了,因为乾盛帝正在气头上,少不得拎两家出来撒气,偏生王仁又正好撞在抢口上,这不,贾珍就倒霉被牵连上了。
秋雨沙沙地下着,四面的屋檐源源不绝地往天井中淌着水,形成了四面雨幕。荣禧堂上,贾政满脸愁云地来回踱着步,他本是个中平之姿,读书一般,做官也一般,古板迂腐,没有过人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如今家族中有人出事,他便开始慌神了。
此时,贾琏和贾蓉二人走了进来,身上的衣服物都被雨水打湿了,后者扑通地跪倒在贾政面前,哭泣着道:“侄孙刚送完父亲出城,本欲陪他老人家一同共赴海疆的,可是父亲忧心家中无人照料,便把侄孙赶回来了,如今家中乱成一团糟,爷爷(贾敬)又只管修道,不闻世事,接下来侄孙该怎么办,还请叔爷明示。”
贾政叹了口气道:“我当初是怎么劝你父亲的,总不听,如今把祖宗用性命换来的基业都败没了,再哭又有什么用呢,回去把府里的下人,该遣散的都遣散了吧,只留下身边日常服侍的,收拾一下都搬到这边府来暂时挤一挤,虽说皇上没有旨意,但东府的宅子还是主动上交为好。”
贾蓉闻言瞬时如五雷轰顶,心里暗暗叫苦不迭,其实父亲贾珍被发配海疆,他是不惊反喜的,尽管祖上的爵位被削掉有点可惜,但相比于能够脱离这个暴君一般的父亲,这些都不算什么,毕竟贾珍一走,他在东府里就能唯我独尊了,再也不用在贾珍的淫威下瑟缩发抖了。
然而,现在贾政让他遣散奴仆,把宅子上交给朝廷,日后连住的地方都要寄人篱下,还怎么唯我独尊?还怎么自由自在地风流快活?苦也!
贾政见贾蓉不出声,便知他舍不得,面色一沉道:“蓉哥儿,这个时候保命要紧,可别犯迷糊了,等到皇上下旨,只怕最后连家俬细软都保不住。”
贾蓉闻言不由出了一身冷汗,连忙道:“叔爷所言极是,侄孙这就回去照办。”说完急急退了出去。
贾政看了一眼垂手站立的贾琏,问道:“你岳父和妻兄动身了吧,负责押送的军卒可都打点好了?”
贾琏黯然点了点头道:“都打点好了,还有两名忠仆随同,路上应该不至于吃苦头。”
贾政叹了口气道:“尽管你岳叔父王子腾升了,这次又有驱逐鞑子之功,但是王家却得罪了皇上,伱以后做事要谨慎,同时约束好府里的下人,不能违法乱纪,以免重蹈你珍大哥的覆辙。”
贾琏连忙点头称是,这时,管家赖大却匆匆忙忙地走进来道:“老爷,忠顺亲王府来人了。”
贾政不由愣了一下,贾府跟忠顺亲王向来没有交集,为何突然派人上门来?而且现在还下着雨,莫非有什么紧要之事,连忙道:“快请!”
贾琏急忙从后门退了出去,片刻,一名中年男子便被带了人来,正是忠顺王府的长史官,姓邓,名世贤。
贾政不敢怠慢,连忙命人看座上茶。这位邓长史也不客气,坐下便抿了一口茶水,淡笑道:“金骏眉,好茶,似乎比王府里的还要好一些。”
贾政心里咯噔一下,忙道:“邓大人说笑了,市井俗物,如何比得王府里的佳品,邓大人要是喜欢,回头带些回去喝。”
邓长史摆手道:“那倒不必了,下官此来,并非擅造贵府,而是奉王命而来,有一事相求,敢烦贾大人作主,不仅王爷领情,下官也是感激不尽。”
贾政闻言心下纳闷,连忙道:“不敢当,邓大人既是奉王命而来,不知王爷有何见谕?还请明示,贾政好遵谕承办!”
邓长史皮笑肉不笑地道:“不劳承办,只需贾大人一句话就行了,王府里有个唱小旦的琪官,大名叫蒋玉菡,一向在府里好好的,但近来却突然不见了,下官四处寻访不得,恰好听说他近日跟贵府衔玉而生的那位令郎十分亲厚,常有来往。
下官琢磨着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所以就禀明了王爷,王爷亦说了,若是别的戏子,一百个倒也罢了,只是这个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得他老人家之心,竟断然少不得此人。所以还请贾大人转谕令郎,把琪官放回,一则可慰王爷之念想,二则下官也可免去操劳寻觅之苦。”
贾政一听,不禁又惊又怒,如今这形势他正害怕惹事,结果怕什么就来什么,这不俏的孽障招惹谁不好,竟然招惹了忠顺亲王,这是分明是要坑家败业啊,立即喝道:“来人,去把宝玉叫来!”
此刻贾母的屋里,一屋子的女人正在那哭哭啼啼呢。
刚送走了丈夫贾珍的尤氏,想到日后无依无靠,正哭得伤心,儿媳妇秦可卿在旁边边陪着,还有就是王熙凤,父兄均被流放了,娘家也被抄没了,此刻正哭得是天昏地暗的,王夫人和史老太君也跟着抹了几滴眼泪。
这气氛让贾宝玉郁闷极了,这时一名婢女却进来道:“老爷派人来叫宝二爷去一趟。”
贾宝玉登时吓得一个激凌,这几日接连下雨,他便借口不去上学了,在家里厮混着,如今听闻老子叫人,顿时便慌了神。
贾母向来溺爱贾宝玉,闻言也担心宝贝孙子挨训,便问道:“老爷找宝玉何事?”
那婢女摇头道:“奴婢也不清楚,好像是有客人来访。”
贾母和王夫人闻言均松了口气,因为有客人来访时,贾政经常会让贾宝玉出去作陪,这次应该也是,便催促贾宝玉快去。
贾宝玉这时也淡定下来,取了雨具,一径到了荣禧堂,结果见到老父亲面色黑得如炭,登时吓得打了个哆嗦道:“老爷找孩儿何事?”
贾政厉喝一声:“该死的孽障,你在家不读书便罢,为何做出此等无法无天之事,那琪官是忠顺亲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逗引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
贾宝玉心神一震,硬着头皮辩道:“孩儿实不知此事,也不认识什么琪官,何来逗引一说?”
一直冷眼旁观的邓长史禁不住冷笑道:“公子也不必狡辩遮掩了,既然不认识琪官,那你腰间的红汗巾子又从何处来?”
贾宝玉的脸刷的一下子全白了,他此刻腰间所系的汗巾子,正是那晚聚会时和蒋玉菡交换的,没想到竟然让邓长史一眼认出来了。
原来自从那日聚会后,贾宝玉和蒋玉菡“情投意合”,还经常有往来,关系的确十分紧密,至于紧密到何种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在贾政严厉的逼视下,贾宝玉早已心胆俱寒,那里还敢隐瞒,便吃吃地道:“听说蒋兄在东郊离城二十里的檀香堡买了几亩地和几间屋舍,或许在哪里也未可知。”
邓长史闻言笑道:“既然公子如此说,一定是在那里了,我且去找,若找到便罢,若找不着,还来请教。”说完便传身离开。
贾政喝令贾宝玉不许动,黑着脸把邓长史送了出府,回来后便命人把贾宝玉给绑在板凳上,抄起板子便狠打起来。
啧啧,这一顿狠揍可把贾宝玉给揍惨了,鬼哭狼叫,屁股皮开肉绽,要不是闻讯赶来的王夫人和贾母阻止,估计大脸宝就要被活活打死了。
王夫人眼见儿子连命都被打没了半条,哭得撕心裂肺的,贾母又痛又气,狠狠地训斥了贾政一顿,还命人收拾行李,以离开贾府相威胁,逼得贾政跪下来认错才作罢,最后命人把奄奄一息的贾宝玉抬走救治。
贾政这时也后悔下手太重了,跌坐在太师椅上,想起自己已年近半百,长子英年早逝,次子贾宝玉虽衔玉而生,却是个空有皮囊,不思进取的废物,而纵观贾家年轻一辈的子侄,也没有一个是成器的,一时间不由悲从中来,看着窗外的秋雨喃喃地道:“真是个多事之秋啊。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难道我贾家的气数真的尽了?”
“老爷!老爷!”管家林之孝这时冒着雨急急跑进了荣禧堂。
贾政如今就像惊弓之鸟,生恐又有什么祸事发生,骇然站起来急问道:“又发生何事?”
林之孝却喜气洋洋地道:“好消息,环三爷夺得院试头名,小三元啊!”
贾政不由松了口气,内心一阵激动,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好,环儿争气!争气啊!”
贾政原本是个迂腐古板之人,在子女面前总是一副严厉的样子,不斥责就算好了,从来没有过赞美之词,如今贾家流年不利,刚刚又差点失手把贾宝玉打死,正是后悔和伤心失望之际,突然听闻贾环取得院试案首,连下三元,惊喜激动之下倒是忍不住脱口称赞。
这时贾政显然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轻咳一声正容道:“是谁带回来的消息?对了,环哥儿几时回府?”
林之孝答道:“环三爷身边的小厮金树回来报的信,环三爷还有应酬,估计还得几天后才会回府。”
贾政闻言捋须点头道:“过了院试便是秀才了,有了功名在身,是该结交一些同年好友,对日后进入官场也大有裨益,嗯,在公中取一百两银子,让金树带去给环哥儿,与人交往少不得请客吃酒,叮嘱他万不可抠抠搜搜的,丢我贾家的脸面。”
林之孝笑道:“好的,还是老爷您想得周全,奴才这就去办。”
“去吧!”贾政挥退了林之孝,转身在堂前的大鼎中,恭敬地上了一炷香。
烈祖烈宗保佑啊,我贾家终于又出一位读书种子了,比珠儿还要优秀,珠儿十四岁中得秀才,环儿不及九岁便中得秀才,而且还是连中小三元,纵观整个大晋也是前无古人的,天可怜见,我贾家气数未尽也!
贾宝玉被打,以及贾环中得院试案首的消息很快就在整个贾府传开了,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入秋后,林黛玉的气疾又犯了,紫鹃将一碗药端到她的面前,欲言犹止。林黛玉咳了两声,有气无力地道:“怎么了?”
紫鹃轻声道:“没什么,姑娘喝药要紧。”
林黛玉本来就是心思重之人,闻言便把药碗放下,赌气不喝了。
紫鹃只好道:“听说环三爷中了院试头名。”
林黛玉不由一喜道:“这是好事,为何又吞吞吐吐的……咳咳咳!”
林黛玉一激动,竟剧烈地咳嗽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