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31章 盘点收获
第31章 盘点收获
二十多分钟后,大家重聚在一起。
老舅率先开口:“看我这些怎么样?”
说完,他把好几件东西放地上,看上去乱七八糟的。
林渊还没说话,德叔只是扫了两眼,给出两个字的评价——垃圾!
老舅不服:“不可能吧!你都没仔细看。”
德叔不屑道:“这还要认真看?一眼假的东西,也就你当成宝。以后,你还是别去掏了。老老实实跟你外甥屁股后面打杂。”
这回,老舅没话说了。
亨利也把自己收获放在地上,然后目光看向德叔。
德叔随意看了几眼,说道:“都差不多,也就那块镇纸算是老东西,但没有用,这东西本是一对的。”
与笔墨纸砚四宝相类,镇纸可称为古代文人文房中的“小五“。
古代文人在书房中,常将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欣赏,同时用来压纸或者压书,由此出现了镇纸,又称纸镇、镇尺。
我们常见的镇纸都是长方形条的木块。
其实,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
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不值钱吗?”亨利郁闷。
林渊见他这表情,开口道:“也不能说不值钱,只是德叔看不上而已。这镇纸应该是大红酸枝做的,大红酸枝属于名贵木料。
当然了,你要是能把另外一块镇纸找到,凑成对,还是值一两万美元的。现在,估计就是三两千美元。”
其实,林渊他自己也不懂大红酸枝的行情。
不过他昨晚看到过一些名贵木料的介绍,所以现在一眼就看出这是大红酸枝做的。不管怎么样,应该多少值点钱的吧?
于是,他大概说了个数。
德叔摇头:“值不了那么多,一千美元左右吧!”
也不少了,人民币七千多。
这毕竟是清末的物件,虽然不全,但值几千人民币正常。
红酸枝木的新切面有酸枝木特有的酸香气,故称之为酸枝。属于红木的一种,多用于制作红木家具,红木装饰,小饰品等。
它具有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纹理通常直,结构细而均匀等特点。
在明清时期,它与小叶紫檀、黄梨并称为宫廷专用的“三大贡木”。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无良商家使用微凹黄檀、巴里黄檀等材质冒充大红酸枝卖高价。
“这还是柬埔寨的酸枝木,品质没有那么好。”德叔补充道。
亨利虚心问道:“这还分产地?”
“当然分呀!最好的大红酸枝产自老挝,柬埔寨次之,其次是缅*甸、泰国等地。
当然了市场会变化的,过去老挝产的大红酸枝确实是最好的,但以后谁说得准呢?
比如以前柬埔寨产的大红酸枝因为主要取自于山脚,生长较快,年轮纹没有老挝产的紧密细致。
现在因为木材产量越来越少,柬埔寨产的大红酸枝也多半取材于山上,生长环境与老挝的相似,品质也没有太大的区分,目前市场上两者的价格已经趋同。”德叔讲解道。
尽管这块镇纸只值1000美元左右,亨利还是不舍得扔,钱买来的,万一以后能碰到另一半呢!保罗有点得意,他跟着林渊,吃到了肉。
只见他拿出一件铜器,看上去有点奇形怪状。
“德叔,你看看我这件。”保罗不会说中文,只能用英文交流,好在大家都懂,沟通不成问题。
不过,保罗已经下定决心,明天开始,就去报个中文班,好好学习中文。不然,以后还怎么跟林渊混?
而且,总是他不懂听,不会说,也显得不合群。
德叔一眼就看出,这是西汉时期的宫灯,价值还不错,就是宫灯缺失了一部分,不完整。否则,这件西汉宫灯将超过二十万美元。
国内就有一件西汉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因灯身有“长信”字样的铭文,遂定名为“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整体造型是一位跪地持灯的汉代年轻宫女,两臂之间托持着一盏带罩铜灯,通体鎏金。其造型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显得轻巧华丽,实为罕见。
眼前的这一件,自然是没法跟国内那件长信宫灯相提并论,差了好几个级别。
不过,这种宫灯也不俗,挺有意思的。其设计,已经考虑到了环保因素,能减少油灯产生的烟。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就知道,汉代那时还没有蜡烛,都是点灯烛,主要成分是动植物油脂。
用动植物油脂作为照明燃料,虽实现了照明功能,但燃烧时烟尘较大,往往使室内空气污浊、烟雾弥漫,并伴有刺鼻的气味。
于是,汉代的灯具设计师们,就搞出了这种“环保”灯。
尽管他们原本的目的只是为了减少烟雾、减少刺鼻的气味,让室内环境更加舒适,不是为了阻止全球大气变暖,但效果是一样的,那就可以说它是环保灯。
“不错!西汉的宫灯,可惜是件残器,价值大打折扣。如果保存完好,这至少20万美元,现在三万美元吧!”德叔点评道。
保罗满足了。
没看到亨利他们都全军覆没了吗?
他的东西虽然少,但值钱呀!
“小林,你那砚台有点意思,我看看。”德叔早就注意到林渊手上的砚台了。
真是奇了怪了,林渊去的那几个摊子,他其实去过,也没看到这砚台呀!摊主刚拿出来的?
林渊将砚台递过去。
刚上手,德叔上下翻看了几眼,脸色微变。
“纪晓岚铭文的端砚,好宝贝呀!不行,我再好好看看。”德叔这回把放大镜都掏了出来。
看得出,他这次认真了。
老舅也是服了。
自己这外甥,基本上没有走空的呀!
早知道,应该早点将他弄出国来,还读什么书?早几年来跟他混,都亿万富翁啦!
(本章完)
二十多分钟后,大家重聚在一起。
老舅率先开口:“看我这些怎么样?”
说完,他把好几件东西放地上,看上去乱七八糟的。
林渊还没说话,德叔只是扫了两眼,给出两个字的评价——垃圾!
老舅不服:“不可能吧!你都没仔细看。”
德叔不屑道:“这还要认真看?一眼假的东西,也就你当成宝。以后,你还是别去掏了。老老实实跟你外甥屁股后面打杂。”
这回,老舅没话说了。
亨利也把自己收获放在地上,然后目光看向德叔。
德叔随意看了几眼,说道:“都差不多,也就那块镇纸算是老东西,但没有用,这东西本是一对的。”
与笔墨纸砚四宝相类,镇纸可称为古代文人文房中的“小五“。
古代文人在书房中,常将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欣赏,同时用来压纸或者压书,由此出现了镇纸,又称纸镇、镇尺。
我们常见的镇纸都是长方形条的木块。
其实,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
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不值钱吗?”亨利郁闷。
林渊见他这表情,开口道:“也不能说不值钱,只是德叔看不上而已。这镇纸应该是大红酸枝做的,大红酸枝属于名贵木料。
当然了,你要是能把另外一块镇纸找到,凑成对,还是值一两万美元的。现在,估计就是三两千美元。”
其实,林渊他自己也不懂大红酸枝的行情。
不过他昨晚看到过一些名贵木料的介绍,所以现在一眼就看出这是大红酸枝做的。不管怎么样,应该多少值点钱的吧?
于是,他大概说了个数。
德叔摇头:“值不了那么多,一千美元左右吧!”
也不少了,人民币七千多。
这毕竟是清末的物件,虽然不全,但值几千人民币正常。
红酸枝木的新切面有酸枝木特有的酸香气,故称之为酸枝。属于红木的一种,多用于制作红木家具,红木装饰,小饰品等。
它具有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纹理通常直,结构细而均匀等特点。
在明清时期,它与小叶紫檀、黄梨并称为宫廷专用的“三大贡木”。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无良商家使用微凹黄檀、巴里黄檀等材质冒充大红酸枝卖高价。
“这还是柬埔寨的酸枝木,品质没有那么好。”德叔补充道。
亨利虚心问道:“这还分产地?”
“当然分呀!最好的大红酸枝产自老挝,柬埔寨次之,其次是缅*甸、泰国等地。
当然了市场会变化的,过去老挝产的大红酸枝确实是最好的,但以后谁说得准呢?
比如以前柬埔寨产的大红酸枝因为主要取自于山脚,生长较快,年轮纹没有老挝产的紧密细致。
现在因为木材产量越来越少,柬埔寨产的大红酸枝也多半取材于山上,生长环境与老挝的相似,品质也没有太大的区分,目前市场上两者的价格已经趋同。”德叔讲解道。
尽管这块镇纸只值1000美元左右,亨利还是不舍得扔,钱买来的,万一以后能碰到另一半呢!保罗有点得意,他跟着林渊,吃到了肉。
只见他拿出一件铜器,看上去有点奇形怪状。
“德叔,你看看我这件。”保罗不会说中文,只能用英文交流,好在大家都懂,沟通不成问题。
不过,保罗已经下定决心,明天开始,就去报个中文班,好好学习中文。不然,以后还怎么跟林渊混?
而且,总是他不懂听,不会说,也显得不合群。
德叔一眼就看出,这是西汉时期的宫灯,价值还不错,就是宫灯缺失了一部分,不完整。否则,这件西汉宫灯将超过二十万美元。
国内就有一件西汉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因灯身有“长信”字样的铭文,遂定名为“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整体造型是一位跪地持灯的汉代年轻宫女,两臂之间托持着一盏带罩铜灯,通体鎏金。其造型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显得轻巧华丽,实为罕见。
眼前的这一件,自然是没法跟国内那件长信宫灯相提并论,差了好几个级别。
不过,这种宫灯也不俗,挺有意思的。其设计,已经考虑到了环保因素,能减少油灯产生的烟。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就知道,汉代那时还没有蜡烛,都是点灯烛,主要成分是动植物油脂。
用动植物油脂作为照明燃料,虽实现了照明功能,但燃烧时烟尘较大,往往使室内空气污浊、烟雾弥漫,并伴有刺鼻的气味。
于是,汉代的灯具设计师们,就搞出了这种“环保”灯。
尽管他们原本的目的只是为了减少烟雾、减少刺鼻的气味,让室内环境更加舒适,不是为了阻止全球大气变暖,但效果是一样的,那就可以说它是环保灯。
“不错!西汉的宫灯,可惜是件残器,价值大打折扣。如果保存完好,这至少20万美元,现在三万美元吧!”德叔点评道。
保罗满足了。
没看到亨利他们都全军覆没了吗?
他的东西虽然少,但值钱呀!
“小林,你那砚台有点意思,我看看。”德叔早就注意到林渊手上的砚台了。
真是奇了怪了,林渊去的那几个摊子,他其实去过,也没看到这砚台呀!摊主刚拿出来的?
林渊将砚台递过去。
刚上手,德叔上下翻看了几眼,脸色微变。
“纪晓岚铭文的端砚,好宝贝呀!不行,我再好好看看。”德叔这回把放大镜都掏了出来。
看得出,他这次认真了。
老舅也是服了。
自己这外甥,基本上没有走空的呀!
早知道,应该早点将他弄出国来,还读什么书?早几年来跟他混,都亿万富翁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