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光绪帝头上裹着丝巾,脸色蜡黄、气息奄奄,整个儿跟病入膏肓一个德行。连日熬夜导致虚火上升,两只眼睛红彤彤的布满血丝,二十来岁的年纪竟然显出一脸的灰白之色。
    望着垂首在身前的几位大臣,他颤声道:“聂士成,降了?”
    李鸿藻回答:“据说乃为杨浩所派精锐突袭中军,一击得手,不幸被擒。”
    光绪帝又问:“袁世凯,败了?”
    李鸿藻微微一顿,轻缓的点头:“杨逆绸缪许久早有防备,半夜暴起突袭,袁世凯勉力周全,终究将新建陆军带出半数。不过另外数千新兵中途走散,或许日后能收拢起来。”
    光绪帝还是没评价,两眼直勾勾的盯着跳动的灯火,良久之后忽然叹了口气,低声道:“李秉衡殒身报国,传旨令有司厚恤,谥号……忠节!”
    “臣,遵旨!”
    李鸿藻从善如流。人死为大,尤其在这等风雨飘摇的节骨眼上,蹦出来一个忠心不渝的大臣,对满清朝廷而言简直是雪中送炭。必然得大力的褒奖,还要当成忠君爱国的典型大肆宣传,非如此不足以安定民心呐。
    他正思忖着如何措辞呢,冷不丁就见光绪帝忽然砰砰砰的使劲拍自己胸口,两道眼泪滚滚而下,愤然呼道:“朕即位以来夙夜无寐,勤勉不弱历代圣君,为何竟落得如此下场?莫非列祖列宗对朕有所不满,才降下杨逆此等反贼来惩罚我么?”
    这是要崩溃的征兆啊!
    李鸿藻等人吓坏了!赶紧扑上去死死抓住他手腕子,大声劝阻:“皇上万万不可如此!皇上之仁德不逊先帝。而圣明如圣祖。亦不免有反贼祸乱!如今时局危机。正要皇上振作起来,发千古未有之雄心,再创大清盛世!岂可因一时之挫折就如此作态!”
    他是老臣,话说的重一些也是无妨。
    其余大臣虽然不敢如此批评,却也婉转求告不住的说好话。
    光绪帝一时失态,倒也没跟个寻常人一般崩溃的一塌糊涂,一股眼泪飚完了,大概心口淤积的怨愤之气也消散了不少。虽然不再捶胸顿足。依然闭着眼睛一脸的愁苦。
    李鸿藻幽幽叹了口气,能够理解这年轻的皇帝到底有多憋屈。
    他幼时登基,为西太后垂帘听政多年,至今才算明面上放手,然朝臣任用调配,国家军政大权,其实还都掌握在那老太太手里。
    如今好不容易搞起来变法革新,他借此机会不断出招,满打算弄出一帮可用之人,夯实自己的班底。起码也要先控制了国家局势。不料刚刚开头,就被杨浩劈头来了个大窝脖。
    最让他憋屈的是武毅军和新建陆军。四万余人的力量几乎是眼下大清国能拿出来的全部看家部队,结果给杨浩一夜之间就给倾覆了。
    以光绪帝的聪明,哪里还猜不出来,杨浩故意选择这样的时机下手,分明是要等他把部队都编练的差不多了。以如此雷霆手段强势击败,一则是向其宣示强大不可抵御的武力,二则,极可能是故意在恶心他---满清朝廷了几百万两银子辛苦编练的部队,转眼成了杨某人的口中食儿。
    这可谓是一场忙活,都白白为敌人做了嫁衣。
    如此多重打击羞辱之下,别说年轻气盛的皇帝扛不住,李鸿藻扪心自问若是自己正面遇上,少不得也要气的减寿十年啊!
    “这姓杨的混小子,着实可恶!”
    李鸿藻愤怒的脸色涨红,胡子直哆嗦,捏着拳头不知道该往哪里砸。
    光绪帝大概也缓过神来了,张开眼睛看着他,有气无力的道:“事已至此,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满汉大臣们立刻七嘴八舌的说起来:“请皇上下旨,着各省督抚立即将所练精兵开赴山东平叛!以数十万军士,可保胜绩!”
    “依臣所见,可令委任水师提督,着其从海上迫击杨逆,断其后路!”
    “辽东驻军可立即入关护驾!”
    “请列国洋人调停罢兵……。”
    光绪帝忽然举起手来,嘈杂的议论声立刻停止。见他朝着其中一大臣问:“你说要请洋人插手?”
    那大臣惶恐的跪下,一个头磕在地上:“皇上!奴才以为这是当下最好的办法!那杨逆大军就在京城腹地,一夜之间就可能兵临城下,危及朝廷!四方纵有大军也鞭长莫及,唯有洋人才可令杨逆忌惮几分!”
    其他大臣一想,可不是么。甭管他们现在说的天乱坠,当真杨浩的大军开过来,谁能拦得住那大炮?就算其兵力不足,只能开过来几千人,也足以引起京城内部的混乱!到时候秩序时空,朝廷颜面大损,还怎么摆天朝上国的体面啊!
    光绪帝又去看几位重臣,特别是李鸿藻和孙家鼐等老成持重者。
    孙师傅乃是正统儒家,向来不赞成对外持过度依靠或者过度敌对这样的极端态度。不过要说与洋人媾和,他却死活说不出口,只是捏着胡子无奈的摇头。
    李鸿藻目光闪动,几个呼吸间已经有了定计,恭声道:“皇上,眼下必须当机立断!一旦让杨逆站稳脚跟,山东天津不保,再想收拾可就难了。另外,应当考虑到园子那边……。”
    光绪帝猛地坐起来,这才是让他最担心的。
    虽然变法以来西太后都没怎么掣肘,但守旧大臣的各种搪塞推脱干涉一直没断了。他之所以那么激进的推动变法,也是为了造成既定事实。只要各省督抚框架下的力量都拥护自己,皇位才能坐得稳。如今逼反了杨浩,天知道那边会不会以此为借口再次兴起废帝的风浪!
    不管心中有多不乐意,光绪帝此刻也只有寄希望于那些贪婪的洋人了。可如此以来,不知道要答应多少谈判条件。朝廷,指不定又得大出血了!
    这事儿还得快。一旦被别人抢了先,可就轮到他这憋屈皇帝坐蜡了。
    光绪帝也是个能决断的,几分斗志重新回到身上,冲众大臣喝道:“事不宜迟,就请诸位爱卿选派得用之人,前往与列国公使交涉!”
    总理衙门是靠不住的,新上来的鬼子六老奸巨猾,才不会贸然靠近皇帝而得罪西太后。总理大臣荣禄干脆就是西太后的忠心走狗,反而不如一群汉臣来的靠谱。
    但这样的差事,李鸿藻他们一干清流都玩不转。耍嘴皮子容易,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他们都得集体抓瞎!
    另外他们也都清楚,这等节骨眼上去请洋人帮忙,必然得答应许多的条件。远的不说,近日英法各国提出要求扩充天津租界区;德国俄国等也寻求划一块租界出来,甚至要租借港口……。这些条件若是答应了,妥妥儿的丧权辱国,那是要写进历史遗臭万年的!
    那等倒霉事体,清流们怎么可能抗上身?躲远点还来不及呢。站在岸上专门骂人才是他们的专长,赤膊上阵?智者不为也!
    因此在光绪帝期待的眼神注视下,满朝文武竟一时没人敢吭声接令!任凭他充期待的一一看过去,结果不论之前怎么慷慨忠诚的近臣,都闭目垂帘好像什么都没瞧见。
    光绪帝内心一阵愁苦,不免兴起一股子孤独寂寥的感觉。大概他是大清国有史以来最憋屈的一个皇帝了?
    就在万马齐喑的当口,一人从后面站出来,朗声道:“微臣敢请皇上下旨,去与列国洋人交涉!”
    光绪帝和一众大臣的目光齐刷刷射过去,见那人赫然正是被越级提拔上来的新任军机章京杨锐!
    此人与刘光第一同被授予四品卿衔,得以上殿行走,不过之前众大臣没没几个把他们放在眼里的。特别是出了谭嗣同那一档子事儿之后,反而更加的警惕,诸多排斥。
    这时候,所有官员都表现出极度的精明,杨锐甘冒付出一生清名的危险站出来,登时让光绪帝激动的站起来,连声赞道:“好!很好!就由杨爱卿为朕分忧!”
    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靠得住啊!
    光绪帝心中下了决断,一定要大力提拔并重用一群年轻官员,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李鸿藻这些老头子们是指望不上了,另外文廷式那些人么……。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一转,脸皮不由的冷下来。
    这些老先生们一肚皮的锦绣文章,却都爱惜自己的名声胜过朝廷和皇帝,指望他们粉身以报,大概不可能了。
    杨锐躬身应命。
    光绪帝挥挥手示意散朝。待到众大臣都离开之后,跟散了架似的坐在龙椅之间,似乎也耗尽了精气神。
    杨锐的动作很迅速,得到特旨之后,立即前往东交民巷的使领馆区,第一站直奔英国公使馆。
    比他速度更快的另外一个渠道,则把消息传到了颐和园里。西太后闻听之后登时大怒:“身为大清皇帝,居然如此孟浪幼稚!请洋人插手,这不是引狼入室么?!”
    发火之后,她也是一筹莫展。真正失去了李鸿章那老家伙在前面帮衬,她才知道面对的麻烦到底有多大,外面的情况又是多么的复杂!少了那一个缓冲,这弄出多少麻烦啊!
    慈禧太后烦躁的揉搓眉心,思忖许久,下令命人去给李鸿章发电,找机会与杨浩谈判。无论如何,先拖住他别进攻京城。
    此外,更令荣禄马上与列国公使交涉,决不能让朝廷上那帮愣头青弄出不可收拾的大乱子!(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立鼎1894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鲁东道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鲁东道夫并收藏立鼎1894最新章节